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6 位作者 杜娟 普晓英 杨涛 邰丽梅 崔虹 朱广彬 易加洪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54-1758,共5页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satica)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代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苗期(三叶)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回交世代与杂种与亲本间的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总体趋势为回交供体亲本>F5>BC1F4>BC2F3>BC3F2;揭示了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其回交杂种苗期耐冷性减弱,越来越趋于轮回亲本,在耐冷育种上对回交供体亲本及其早世代材料进行选择更易获得苗期强耐冷材料。(2)同一稻作区,回交供体亲本的苗期耐冷强于杂种后代;稻作区划间,回交供体亲本及杂种F5总趋势相近,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材料耐冷最强,而BC1F4、BC2F3和BC3F23个回交世代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期耐冷性 核心种质 云南稻种 回交
下载PDF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研究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性的遗传 被引量:3
2
作者 申时全 曾亚文 +4 位作者 李绅崇 普晓英 杜娟 朱广彬 易加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2-255,共4页
以耐寒的昆明小白谷与农艺性状好但不耐寒的十和田杂交并以十和田为轮回亲本回交培育的耐寒的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单株 (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 4个F2 代群体 ,2 0 0 3年在海拔为 2 15 0m用冷泉水 (18℃~ 19℃ )灌溉的阿子营乡... 以耐寒的昆明小白谷与农艺性状好但不耐寒的十和田杂交并以十和田为轮回亲本回交培育的耐寒的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单株 (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 4个F2 代群体 ,2 0 0 3年在海拔为 2 15 0m用冷泉水 (18℃~ 19℃ )灌溉的阿子营乡种植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 4个F2 代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 ,结果表明 4个组合中耐冷基因是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 ,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 5 9 10 %~ 81 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白谷 孕穗期 耐冷性 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与孕穗期耐冷性特点及关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6 位作者 杜娟 普晓英 杨涛 邰丽梅 崔虹 易加洪 朱广彬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52-2357,共6页
以544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苗期平均5.5~12.3℃,孕穗期平均17.8℃)冷害下,按籼粳、稻作区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的特点及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密切相关,苗期耐... 以544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苗期平均5.5~12.3℃,孕穗期平均17.8℃)冷害下,按籼粳、稻作区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的特点及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密切相关,苗期耐冷性强的材料表现为孕穗期株高、剑叶长和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较长、穗粒数较多,耐冷性较强。通过对苗期耐冷性的严格选择,可以间接获得孕穗期耐冷性较强的材料。(2)苗期和孕穗期耐冷性在籼粳间、稻作区间差异明显。籼粳间均表现为粳稻强于籼稻;稻作区间苗期耐冷性为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最强,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和滇西北高寒粳稻区孕穗期耐冷性较强,揭示了水稻苗期与穗期耐冷性的形成演化机制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苗期耐冷性 孕穗期耐冷性
下载PDF
云南粳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6 位作者 杜娟 普晓英 杨涛 邰丽梅 崔虹 易加洪 任雪莲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46-2351,共6页
以236份云南地方粳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粳稻Oryza satica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7.8℃(冷害)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亲本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 以236份云南地方粳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粳稻Oryza satica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7.8℃(冷害)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亲本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杂种后代,不同世代间总体趋势为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其性状间相关性减弱。在亲本及其杂种后代间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均呈较高的(≥0.370)极显著(n=236,R0.01=0.181)相关。②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等耐冷性状在亲本强弱耐冷系统群间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亲本耐冷性强的材料秆和穗较长、穗粒数较多,同一性状变异程度减小。但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这些性状的平均值逐渐趋同于轮回亲本,差异减小。③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在5个稻作区间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亲本和F5的差异较大,而BC1F4、BC2F3和BC3F2的差异较小,且趋同于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在BC3F1即可获得耐冷性状表现良好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孕穗期耐冷性 苗期耐冷性
下载PDF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9在2个病圃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扬 褚晋 +3 位作者 何鹏飞 吴毅歆 易加洪 何月秋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2期195-199,共5页
为了评估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9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采用接种鉴定和PCR检测分析了2012年至2014年从云南省罗平县和腾冲县2个病圃内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的396个稻瘟病菌单胞菌株的无毒基因Avr Pi9动态变化。结果表明:Avr Pi9在此两病圃所... 为了评估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9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采用接种鉴定和PCR检测分析了2012年至2014年从云南省罗平县和腾冲县2个病圃内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的396个稻瘟病菌单胞菌株的无毒基因Avr Pi9动态变化。结果表明:Avr Pi9在此两病圃所采集菌株中出现的频率虽均高达90%以上,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抗病基因Pi9仍有应用前景,特别是与抗病基因Pi zt、Pi7、Pi12联合应用,联合抗病系数都达0.81以上。然而,在PCR检测到的388个Avr Pi9菌株中,21个含有该基因片段,但仍对Pi9基因品系IRBL22有致病性,Avr Pi9基因可能正在发生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致病性 无毒基因频率 分子检测
下载PDF
百合切花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易加洪 任雪莲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百合是一种高档鲜切花。本文综述了百合的生长习性、切花生产质量控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 百合 切花 质量控制 防治
下载PDF
云南冷凉半山区长寿仁豌豆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永琼 张锦春 易加洪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8期71-72,共2页
长寿仁豌豆是昆明市的重点培育品种,在冷凉半山区种植长寿仁豌豆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几率,提高产量和品质。该文介绍了选用优良品种、规范种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高产高效种植要点,给种植户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冷凉半山区 长寿仁豌豆 高产 高效 种植要点
下载PDF
旱地夏播秋收啤酒大麦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
8
作者 王杰民 易加洪 任雪莲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45-47,共3页
围绕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旱地冬种大麦干旱、冰雹灾害频繁以及山区复种指数低、旱地秋闲时间不断延长的突出问题,从国内引进12个优质早熟大麦品种,开展夏播秋收大麦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墨西哥500、88-4、盐麦2号、盐麦... 围绕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旱地冬种大麦干旱、冰雹灾害频繁以及山区复种指数低、旱地秋闲时间不断延长的突出问题,从国内引进12个优质早熟大麦品种,开展夏播秋收大麦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墨西哥500、88-4、盐麦2号、盐麦3号、港啤1号和83203较为适合阿子营地区大麦旱地夏播秋收种植。并根据筛选品种特性探索出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夏播秋收 啤酒大麦 品种筛选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滇源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简析
9
作者 潘永琼 易加洪 张锦春 《种子世界》 2021年第10期159-161,共3页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人们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嫩、鲜逐渐成为了人们在农产品方面所追求的新方向,其中以甜玉米、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在我国粮食生产...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人们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嫩、鲜逐渐成为了人们在农产品方面所追求的新方向,其中以甜玉米、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在我国粮食生产和加工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及市场前景。鲜食玉米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农作物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重点研究滇源街道鲜食玉米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理论依据,为昆明市农产品的发展和流通、生产水平提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凉半山区 鲜食玉米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