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5例念珠菌血症的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
1
作者 田鹏鹏 王娴默 易华伟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药敏试验结果以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念珠菌菌血症的临床资料,对真... 目的探讨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药敏试验结果以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念珠菌菌血症的临床资料,对真菌种类、阳性报警时间、标本送检科室、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念珠菌血症患者55例,排名前3位念珠菌分别为近平滑念珠菌16株(29.1%)、白念珠菌16株(29.1%)、热带念珠菌14株(25.5%),其中热带念珠菌阳性报警时间最短(21.1±7.8)h。念珠菌血症分布排名前3的科室是重症监护病房(ICU)18例(32.7%)、血液肿瘤科11例(20.0%)和肝胆外科10例(18.2%)。腹腔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源。所有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敏感,但对其他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率最高。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病死率为32.7%,年龄、恶性肿瘤、入住ICU、感染性休克、外科手术、高水平降钙素原及合并细菌血流感染是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念珠菌血症以非白念珠菌为主,大多数临床菌株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且有多种危险因素,其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阳性报警时间 危险因素 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序列和模拟结构预测蛋白质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易华伟 唐晓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9,共7页
稳定性是蛋白质重要性质之一,工业用蛋白质需要良好的稳定性,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新功能的衍生也依赖于蛋白质的稳定性。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尤其是提高未知结构蛋白质的稳定性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传统的蛋白质改造方法如定向... 稳定性是蛋白质重要性质之一,工业用蛋白质需要良好的稳定性,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新功能的衍生也依赖于蛋白质的稳定性。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尤其是提高未知结构蛋白质的稳定性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传统的蛋白质改造方法如定向进化费时费力,传统的理性设计则难以被其他研究者复制。虽然目前有很多蛋白质稳定性预测工具,但这些预测工具大多都需要预先测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因此结构未知的蛋白质的稳定性预测受到了限制。近年来,人们开发了一些利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模拟结构来预测突变对结构未知蛋白质稳定性影响的预测工具。介绍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蛋白质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稳定性 预测工具 氨基酸序列 蛋白质结构模拟
下载PDF
sPINK1抑制泛素依赖蛋白酶体的活性损伤神经元
3
作者 陈聪 易华伟 +3 位作者 沈晨 高童谣 唐淳 张纬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2-652,共1页
目的PINK1有线粒体膜定位的fPINK1和胞浆分布的sPINK1,2种PINK1在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的神经元均显著增加,它们都能够磷酸化泛素Ser65位点。fPINK1通过磷酸化泛素诱导线粒体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sPINK1的作用尚不清楚。本... 目的PINK1有线粒体膜定位的fPINK1和胞浆分布的sPINK1,2种PINK1在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的神经元均显著增加,它们都能够磷酸化泛素Ser65位点。fPINK1通过磷酸化泛素诱导线粒体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sPINK1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揭示sPINK1在神经元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噬神经元的腺相关病毒(AAV)在小鼠海马CA1神经元,分别过表达GFP、sPINK1和sPINK1及S65A突变的泛素(Ub/S65A,不能被磷酸化的泛素)和Ub/S65E(模拟磷酸化的泛素),通过分析小鼠神经行为、形态和生化等变化,揭示sPINK1的作用,并在蛋白质水平分析sPINK1的作用机制。结果过表达sPINK1可损伤小鼠海马依赖的学习记忆功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包括线粒体肿胀、神经突起发生退行性变化和突触减少,以及神经元内的蛋白质聚集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反应性激活。sPINK1的作用能够被Ub/S65A抑制,而Ub/S65E能够模拟sPINK1的作用。在蛋白质水平,泛素化的GFP能够被纯化的蛋白酶体降解;而泛素被sPINK1磷酸化后,GFP被蛋白酶体降解的速率显著降低。结论sPINK1可通过磷酸化泛素,抑制泛素依赖的蛋白质降解,损伤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K1 蛋白酶体 神经元
下载PDF
动物黏液:屏障效应及黏附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晓航 易华伟 +2 位作者 白秀琴 袁成清 谢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51-2057,共7页
动物黏液是动物分泌和黏附于体内或体表(外)各种表面的湿滑液体,多为浓稠的胶状体,主要成分为黏蛋白、无机盐,并含有抗菌物质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在作为生物体保护性屏障和润滑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五年来,随着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研... 动物黏液是动物分泌和黏附于体内或体表(外)各种表面的湿滑液体,多为浓稠的胶状体,主要成分为黏蛋白、无机盐,并含有抗菌物质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在作为生物体保护性屏障和润滑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五年来,随着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动物黏液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尤其是屏障效应和黏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研究表明,在分子层面决定动物黏液屏障效应和黏附机制的关键在于黏液的化学成分如黏蛋白以及相应的物理特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与动物黏液的屏障效应和黏附机制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黏液的生物效应、研究方法、化学组成、物理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黏液 黏蛋白 黏附机制 屏障效应
原文传递
双淬灭TaqMan探针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伍嘉豪 张嫦丽 +2 位作者 王娴默 范文 易华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4-790,共7页
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qPCR)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N基因和ORF1a/b序列。在实际的核酸检测中,因采样和qPCR灵敏度问题导致的假阴性结果时有... 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qPCR)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N基因和ORF1a/b序列。在实际的核酸检测中,因采样和qPCR灵敏度问题导致的假阴性结果时有发生。为了优化SARS⁃CoV⁃2的核酸检测,我们设计了含有两个淬灭基团的双淬灭TaqMan探针,与单淬灭TaqMan探针相比,双淬灭TaqMan探针的背景荧光信号更低(161±9 vs.290±18)。同时,我们以N基因质粒和假病毒作为核酸检测的模板,发现双淬灭TaqMan探针检测体系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密度(CV 1.4%vs 2.3%;0.6%vs 2.1%)以及更低的检测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荧光定量PCR 双淬灭TaqMan探针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Omicron核酸检测的TaqMan探针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嫦丽 伍嘉豪 易华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8-533,共6页
Omicron(奥密克戎)作为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突变株,其带有大量的突变位点,且突变位点主要位于S蛋白上,这不仅会增加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同时也会大幅降低疫苗和抗体疗法的的效果。Omicron携带的突变虽不影响国内现使用的核... Omicron(奥密克戎)作为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突变株,其带有大量的突变位点,且突变位点主要位于S蛋白上,这不仅会增加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同时也会大幅降低疫苗和抗体疗法的的效果。Omicron携带的突变虽不影响国内现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但这些检测试剂不能有效地鉴别出Omicron突变株。本研究通过对Omicron以及其他SARS-CoV-2突变株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设计了能特异性检测Omicron突变株的TaqMan探针。同时,该探针可与现有的核酸检测体系进行结合,实现SARS-CoV-2核酸检测和Omicron突变株鉴别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突变株Omicron 核酸检测 TAQMAN探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