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方内圆不锈钢管超声波探伤 被引量:5
1
作者 易子安 吴敦明 《无损检测》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对外方内圆不锈钢管进行了超声波探伤试验。结果表明,用水浸多探头非垂直入射方法可以检出外方内圆不锈钢管中所有的ф0.5 mm×4 mm孔和纵横向R0.5 mm×2 mm半圆槽的当量缺陷,以实现全体积的较高灵敏度的超声检测。
关键词 外方内圆 不锈钢 水浸 半圆槽
下载PDF
无损检测在托克马克装置质量保证中的应用
2
作者 易子安 《无损检测》 1997年第12期347-347,共1页
1 问题的产生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托克马克装置是世界上第四台采用超导材料的热核裂变和热核聚变的综合反应装置,它采用液氦低温系统保证超导材料工作特性,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器件——液氦汇流排是一个多通器,长期处在液氦的低温... 1 问题的产生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托克马克装置是世界上第四台采用超导材料的热核裂变和热核聚变的综合反应装置,它采用液氦低温系统保证超导材料工作特性,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器件——液氦汇流排是一个多通器,长期处在液氦的低温状态下。如果出现裂纹等缺陷并引起泄漏将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的研制过程中,忽略了低温系统的质量控制。试车时,汇流排产生了泄漏。此后,采取了无损检测等质量保证措施,试车获得成功。现装置已运转3a(年)多,一直未发现异常现象。显示了无损检测控制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 液氦汇流排是长为85mm,外径14mm,壁厚2.5mm,并有多个通道接口的中空铜构什(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克马克装置 质量保证 无损检测
下载PDF
无损检测在偏滤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祁攀 李强 +1 位作者 易子安 罗广南 《无损检测》 2013年第1期13-18,30,共7页
总结了作为PFCs中最重要部分的偏滤器(Divertor)在制备过程中控制部件复合界面质量的超声检测和红外热像技术。这两种方法对于一定尺度的缺陷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
关键词 面向等离子体部件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热沉 偏滤器 超声检测 红外热像
下载PDF
锻钢模块的超声波探伤与试验
4
作者 易子安 王振泉 《大型铸锻件》 1985年第3期48-52,共5页
锻钢模块是一种锻造用的工具,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力,有的还与炽热的金属接触,要承受热应力。它一般采用5CrNiMo、5CrMnMo、4CrMnSiMoV、4SiMnMo V等高强度合金钢制造,并要求不得有影响使用寿命的缺陷。因此,在制造中有... 锻钢模块是一种锻造用的工具,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力,有的还与炽热的金属接触,要承受热应力。它一般采用5CrNiMo、5CrMnMo、4CrMnSiMoV、4SiMnMo V等高强度合金钢制造,并要求不得有影响使用寿命的缺陷。因此,在制造中有必要对它进行超声波探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探伤 模块 锻钢 5CrNiMo 5CrMnMo 试验 高强度合金钢 金属接触
下载PDF
不同粒径的石墨烯量子点在PC12细胞中的成像效应及细胞毒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邓邦莲 陈雪峰 +6 位作者 孟蕾 易子安 秦文 刘龑 宋爽 彭超 巨妍静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粒径的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在PC12细胞中的细胞成像效应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动态光散射法(DLS)对GQDs的水合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表征,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GQDs对PC12细胞的毒理效应,使用激光共聚焦显... 目的探究不同粒径的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在PC12细胞中的细胞成像效应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动态光散射法(DLS)对GQDs的水合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表征,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GQDs对PC12细胞的毒理效应,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不同粒径的GQDs在PC12细胞中的荧光成像效应。结果 GQDs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是呈尺寸依赖性的,15 nm的GQDs比50 nm GQDs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低,500μg/ml的15 nm GQDs孵育48 h后,细胞活力仍保持在80%以上。对15 nm的GQDs更容易被PC12细胞摄取,80%以上的细胞能成功显影,表现优异的细胞成像效应。结论 GQDs细胞毒性低,细胞成像效果好,是一种适合神经系统成像的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PC12细胞 生物成像 细胞毒性
下载PDF
碳量子点对神经细胞荧光成像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邓邦莲 陈雪峰 +4 位作者 秦文 刘龑 孟蕾 易子安 彭超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检测碳量子点对神经细胞的生物成像效果,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使用动态光散射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碳量子点的生物成像效果,用MTT法检测碳量子点对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碳量子点光学... 目的:检测碳量子点对神经细胞的生物成像效果,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使用动态光散射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碳量子点的生物成像效果,用MTT法检测碳量子点对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碳量子点光学效应好,激发光为375nm时,碳量子点荧光强度最强,而且碳量子点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正相关。碳量子点可被PC12细胞摄取并发出明亮的荧光,显示出良好的荧光成像效应。同时发现,碳量子点对PC12细胞毒性低,500μg/m L碳量子点孵育48h后,细胞活力仍保持在70%以上。结论:碳量子点荧光成像特性优异,生物安全性好,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时不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细胞毒性 荧光成像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成骨矿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邦莲 陈雪峰 +5 位作者 秦文 刘龑 孟蕾 易子安 彭超 巨研静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目的:研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NPs)对成骨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对细胞成骨矿化能力的影响,为研发新型钛基骨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透射电镜、能谱分析仪和动态光衍射仪对本实验选用的TiO_2NPs进行表征检测,观察分析其粒径大小、... 目的:研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NPs)对成骨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对细胞成骨矿化能力的影响,为研发新型钛基骨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透射电镜、能谱分析仪和动态光衍射仪对本实验选用的TiO_2NPs进行表征检测,观察分析其粒径大小、元素组成等。选用NIH/3T3小鼠前成骨细胞建立成骨细胞模型,并使用不同浓度的TiO_2NPs处理NIH/3T3细胞并检测细胞毒性和凋亡诱导。分别含浓度为0、25和100μg/mL的TiO_2NPs的矿化诱导液,诱导细胞成骨矿化后检测细胞成骨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变。结果:实验所选用的TiO_2为纳米级颗粒,在溶液中分散较好;TiO_2NPs能诱导NIH/3T3产生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且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TiO_2NPs诱导NIH/3T3成骨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结论:毒性浓度下的TiO_2NPs可引起成骨细胞毒性反应并减弱细胞成骨矿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二氧化钛 细胞毒性 成骨细胞
下载PDF
A 600-m Jacketing Line of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 (CICC) and the First 600-m Dummy Cable
8
作者 陈思跃 吴杰锋 +6 位作者 陈行倩 张平 何畏 王海京 徐学富 易子安 高大明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63-1170,共8页
A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CICC ) production line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in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PPCAS) by the end of 2000. It can produce a length of 600 meters and thr... A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CICC ) production line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in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PPCAS) by the end of 2000. It can produce a length of 600 meters and three kinds of sections of 20.8±0. 1×20.8±0.1, 20.4±0. 1×20.4± 0.1 and 18.6±0.1×18.6±0.1mm2. If the rollers of the shaping machine are changed, it can also produce other sizes of CICCs. So-called inserting-cable technology is adopted in this production line, where the procedures consist of tube pre-treatment (cleaning, pressure and leakage testing, end cutting), conduits butt-welding, six kinds of quality checking (endoscopy, dye penetration, pressure control, leakage testing, ultrasonic inspection and X-ray testing), cable inserting, shaping (compacting & squaring), pre-bending & winding and final checking. Now all the instruments and facilities required for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nstalled and got ready. Some ke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explored and good results obtained. Some short samples were produced and a 600 meters long sample was made out in August, 2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 the First 600-m Dummy Cable A 600-m Jacketing Line of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 CIC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