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油自微乳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肖小年 盛丹梅 +4 位作者 周洁 易孜成 朱碧泉 张俊 易醒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80,共8页
本文研究了大蒜油自微乳(GO-SMEDDS)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酿酒酵母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 本文研究了大蒜油自微乳(GO-SMEDDS)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酿酒酵母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形貌观察,以及电导率、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的测定,综合评价大蒜油自微乳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大蒜油自微乳的抑菌作用大小依次为: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875 mg/mL和0.469 mg/m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750 mg/mL和0.938 mg/mL。大蒜油自微乳的抑菌机理是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受损,引起菌体细胞内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泄露以及离子渗出,从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油自微乳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薏苡仁油的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结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小年 王凡 +4 位作者 易孜成 周洁 罗俊溢 李娟 易醒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9-443,共5页
通过比较采用5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薏苡仁油品质,探讨提取薏苡仁油的最适宜方法,并研究该方法所得薏苡仁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的组成及位置分布。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提取得到品质相对较好的薏苡仁油,且得率可观;得到的薏苡仁油... 通过比较采用5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薏苡仁油品质,探讨提取薏苡仁油的最适宜方法,并研究该方法所得薏苡仁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的组成及位置分布。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提取得到品质相对较好的薏苡仁油,且得率可观;得到的薏苡仁油为淡黄色,澄清油状液体,具有其特有的清香,水分≤0.5%,相对密度为0.953~0.971,折光系数(n20)1.461~1.470,旋光度-2.6^+3.1。薏苡仁油中甘油三酯含量≥91.5%,其中至少含44.1%的油酸和28.2%的亚油酸;共鉴定出16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3.018%,且其几乎分布在sn-2位上,少量的饱和脂肪酸分布在sn-1、3位上,奇数碳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C20~C24全都分布在sn-1、3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油 超临界CO2萃取法 理化性质 脂肪酸 奇数碳链脂肪酸
下载PDF
紫苏子油O/W型纳米微乳的制备及其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7
3
作者 易醒 罗俊溢 +4 位作者 骆叶晴 易孜成 李威钢 吴心 肖小年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5-192,共8页
紫苏子油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品,可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紫苏子油不溶于水,将其掺入水性介质中相当困难,致使生物利用度较低。本研究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值(HLB)为指导,制备复合表面活性剂,并结合伪三元相图,利用转相乳化法制备... 紫苏子油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品,可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紫苏子油不溶于水,将其掺入水性介质中相当困难,致使生物利用度较低。本研究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值(HLB)为指导,制备复合表面活性剂,并结合伪三元相图,利用转相乳化法制备纳米微乳。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以形成稳定的紫苏子油纳米微乳,并评估其稳定性。紫苏子油纳米微乳的最优配方为:在Tween80/Span20复配的HLB值为13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3∶2)的质量比为8∶2;Tween80/Span20复配的HLB值为14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1∶1)的质量比为8∶2;EL-40/PEG-400复配的HLB值为13.5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2∶1)的质量比为7.5∶1。通过分析制得的紫苏子油微乳的粒径、电位和类型,稳定的紫苏油纳米微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53.10~69.16 nm,电位分布在-32~-34.6 mV,进一步佐证了紫苏子油微乳的稳定性较好,且制备的所有微乳均为水包油型(O/W型)。将制备的紫苏子油纳米微乳于37℃烘箱放置15 d,与紫苏子油相比,紫苏子油纳米微乳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油 微乳 亲水亲油值 伪三元相图 水包油型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大蒜油自微乳的制备及其初步稳定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小年 周洁 +4 位作者 易孜成 王凡 罗俊溢 李娟 易醒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8,共7页
研究了大蒜油自微乳的配方,并对该自微乳的初步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原辅料相溶性考察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大蒜油自微乳的初步配方;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乳化外观为评价指标,对初步配方进行了配比优化;利... 研究了大蒜油自微乳的配方,并对该自微乳的初步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原辅料相溶性考察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大蒜油自微乳的初步配方;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乳化外观为评价指标,对初步配方进行了配比优化;利用冷热循环、高温和光照实验对大蒜油自微乳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评价。实验筛选出的大蒜油自微乳配方为棕榈酸异丙酯/大蒜油/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5/1,2-丙二醇=3:3:10:4。最优配方制得的大蒜油自微乳外观均一透明泛橙光,自乳化后平均粒径为32.92±0.3675 nm,多分散指数为0.195±0.0188。自微乳技术能够提高大蒜油的稳定性,但温度与光照对大蒜油自微乳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在温度(≤25℃)避光下储存。大蒜油自微乳制备简单,稳定性良好,是一种新型大蒜油包埋方法,为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油 自微乳 D-最优混料设计 初步稳定性
下载PDF
冷/热榨紫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及其α-亚麻酸氧化动力学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易醒 罗俊溢 +5 位作者 易孜成 李娟 袁弋婷 夏小华 桂静芬 肖小年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7-462,共6页
通过探究不同因素(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复配抗氧化剂以及抗氧化增效剂)对通过冷、热榨工艺制备的紫苏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其主要有效成分α-亚麻酸的氧化动力学。结果显示:以冷/热榨紫苏子油的过氧化值达19.7 meq·kg-... 通过探究不同因素(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复配抗氧化剂以及抗氧化增效剂)对通过冷、热榨工艺制备的紫苏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其主要有效成分α-亚麻酸的氧化动力学。结果显示:以冷/热榨紫苏子油的过氧化值达19.7 meq·kg-1时为基准,冷/热榨紫苏子油在63℃避光保存下的所用时分别为11和9 d,而在250Lx光照室温保存下的所用时分别为6和4 d,单一抗氧化剂TBHQ效果一般,用时分别为33和30 d,复合抗氧化剂TBHQ+BHT的效果较好,用时均为36 d,增效剂柠檬酸、异抗坏血酸钠对冷/热榨紫苏子油的氧化稳定性表现为促进作用,且增效剂柠檬酸协同作用优于异抗坏血酸钠。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冷榨法制备的紫苏子油中α-亚麻酸的氧化符合动力学方程lnY=61.183-0.012x(一级),其拟合优度R2=0.908,热榨法制备的紫苏子油中α-亚麻酸的氧化动力学方程为Y=62.334-1.151x(零级),其拟合优度R2=0.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油 氧化稳定性 抗氧化剂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薏苡仁油自纳米乳化体系的建立及体外释放 被引量:1
6
作者 易醒 李娟 +4 位作者 易孜成 罗俊溢 袁弋婷 夏小华 肖小年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8,共8页
利用伪三元相图及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等方法构建薏苡仁油自纳米乳化体系(CSO-SNEDS),对其进行特性表征和体外释放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体系最优配方为Tween60/Span20/丙三醇/薏苡仁油,其中薏苡仁油质量分数为16.11%,复合表面活性剂(Tw... 利用伪三元相图及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等方法构建薏苡仁油自纳米乳化体系(CSO-SNEDS),对其进行特性表征和体外释放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体系最优配方为Tween60/Span20/丙三醇/薏苡仁油,其中薏苡仁油质量分数为16.11%,复合表面活性剂(Tween60/Span20质量比=9∶1)与助表面活性剂(丙三醇)的比例为3.54。CSO-SNEDS外观为黄色澄清的液体,经稀释可形成均一稳定的纳米乳,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ζ-电位分别为47.52 nm,0.188和-15.7 mV。CSO-SNEDS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放动力学均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拟合系数分别为0.731和0.912,释放机制为Fick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油 伪三元相图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 自纳米乳化体系 体外释放
下载PDF
肉桂油微乳工艺优化及其体外释放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小年 刘悦珍 +4 位作者 易孜成 章辉 刘璟 王凡 易醒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4,142,共8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稳定性良好的肉桂油微乳体系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采用相转化法将肉桂油制备成O/W型微乳,通过比较伪三元相图的微乳区域大小对影响微乳形成的多个因素进行研究。对工艺优化后所制备的微乳进行稳定性评价,然后通...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稳定性良好的肉桂油微乳体系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采用相转化法将肉桂油制备成O/W型微乳,通过比较伪三元相图的微乳区域大小对影响微乳形成的多个因素进行研究。对工艺优化后所制备的微乳进行稳定性评价,然后通过模拟人工肠液研究其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肉桂油微乳的最佳配方为表面活性剂Tween 80/EL-40(3:1,w/w)、助表面活性剂丙三醇/无水乙醇(1:1,w/w)及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为4。肉桂油微乳的离心和冷热循环稳定性良好,在恒温加速6个月后,肉桂醛的保留率为92.79%,是普通肉桂油保留率的2倍。肉桂油在pH 6.8和pH 7.4的人工肠液中8小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1.21%和16.82%。释放机制遵循非Fickian扩散,在酸性介质中的释放速率大于碱性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微乳 伪三元相图 体外释放 非Fickian扩散
下载PDF
微胶囊化柚子籽油品质分析及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小年 刘璟 +4 位作者 易孜成 郭烨 王凡 刘悦珍 易醒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7-542,549,共7页
为减缓柚子籽油(PSO)中含量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保护其活性成分柠檬苦素,本文通过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法将PSO微胶囊化,对PSO微胶囊化产品(PSO-MEs)的理化性质、微观形貌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SO中柠檬苦素含量为327.6... 为减缓柚子籽油(PSO)中含量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保护其活性成分柠檬苦素,本文通过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法将PSO微胶囊化,对PSO微胶囊化产品(PSO-MEs)的理化性质、微观形貌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SO中柠檬苦素含量为327.6μg·g^-1,不饱和脂肪酸占66.28%,主要是C18:2(35.92%)和C18:1(26.38%);PSO-MEs的包埋率为(92.18±0.54)%,载油量为(74.32±0.44)%,平均粒径为1.58μm;扫描电镜图显示PSO-MEs外观形貌近似球形,表面有轻微凹陷。通过方程拟合发现PSO和PSO-MEs的氧化动力学与Boltzmann方程拟合度最高并且PSO-MEs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显著强于PSO。20℃下,利用Van’t Hoff经验公式推测PSO-MEs的货架期约为130 d,较未包埋的PSO延长了4.5倍。实验结果可为柚子籽油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籽油微胶囊 柠檬苦素 氧化稳定性 货架期预测
下载PDF
薏苡仁油双层乳液的制备及体外模拟释放研究
9
作者 易醒 罗俊溢 +4 位作者 李娟 易孜成 袁弋婷 夏小华 肖小年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6-165,共10页
利用谷氨酰胺转氨酶,以壳寡糖与乳清分离蛋白交联作为乳化剂,制备含薏苡仁油的双层乳液。通过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研究该双层乳液在体外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以壳寡糖为内层且壳寡糖与乳清分离蛋白的质量比1∶4,或者以乳清分离蛋白为... 利用谷氨酰胺转氨酶,以壳寡糖与乳清分离蛋白交联作为乳化剂,制备含薏苡仁油的双层乳液。通过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研究该双层乳液在体外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以壳寡糖为内层且壳寡糖与乳清分离蛋白的质量比1∶4,或者以乳清分离蛋白为内层且壳寡糖与乳清分离蛋白的质量比1∶5时,制得的双层乳液稳定性较高,均高于仅用单一乳清分离蛋白稳定的单层乳液。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2种形式的双层乳液在人工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情况符合Retger-peppas方程,且扩散指数都小于0.43,说明2种形式的双层乳液在人工模拟肠液中的释放行为是骨架溶蚀和费克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乳液 薏苡仁油 稳定性 释放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