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婚恋观察类综艺《再见爱人》的情感叙事策略建构
1
作者 易小斌 郑雨芯 《视听》 2023年第12期73-76,共4页
婚恋观察类综艺在近些年来接踵而至。大多婚恋类综艺聚焦于相识、相恋这两个阶段,而《再见爱人》打破常规,将离婚这一后台化议题置于前台进行展现,通过公开化的方式,直面夫妻所面临的婚姻困境,引发观众的情感认同。《再见爱人》在情感... 婚恋观察类综艺在近些年来接踵而至。大多婚恋类综艺聚焦于相识、相恋这两个阶段,而《再见爱人》打破常规,将离婚这一后台化议题置于前台进行展现,通过公开化的方式,直面夫妻所面临的婚姻困境,引发观众的情感认同。《再见爱人》在情感叙事上的突破和创新体现为叙事主题新颖化、叙事主体符号化、叙事结构多元化。同时,该节目在情感叙事上也存在现实主义转向不够彻底,以及仪式感和接地气两个维度失衡的问题,需要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见爱人》 婚恋观察类综艺 情感叙事策略
下载PDF
略论道家美学本体论——“道”论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4
2
作者 易小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7-161,共5页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先秦道家论"道",主观上并非为了论文谈美,客观上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老子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他的道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内...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先秦道家论"道",主观上并非为了论文谈美,客观上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老子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他的道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内孕育了许多文艺观点和审美问题。庄子道论主要着眼于主体修养,从心理、生理学角度作了深刻的阐述,把理想的审美境界和体道的境界联系起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论道,为哲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转向美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提供了可能,滥觞为"道"为本体的道家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道论 审美本体论 老庄
下载PDF
老子及其思想辨正 被引量:3
3
作者 易小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作为先秦道家的奠基者,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之高是历代史家所公认的。然而,关于老子曾任官职、老子之故里、《老子》一书的性质、老子的主要思想等问题,历代学者仍是见仁见智。因此,时至今日,仍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耙梳整理、辨... 作为先秦道家的奠基者,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之高是历代史家所公认的。然而,关于老子曾任官职、老子之故里、《老子》一书的性质、老子的主要思想等问题,历代学者仍是见仁见智。因此,时至今日,仍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耙梳整理、辨讹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官职 故里 政治思想
下载PDF
冯子振籍贯与生平新证 被引量:3
4
作者 易小斌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81,共4页
冯子振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词、曲、赋、文皆负名声。然而,有关冯子振的生平史料却少得可怜,虽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的考证,却往往递相因袭,甚至以讹传讹。清代以降,学者多认为冯氏为湖南湘乡人,而据史料记载及冯氏自己的作品,冯氏实... 冯子振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词、曲、赋、文皆负名声。然而,有关冯子振的生平史料却少得可怜,虽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的考证,却往往递相因袭,甚至以讹传讹。清代以降,学者多认为冯氏为湖南湘乡人,而据史料记载及冯氏自己的作品,冯氏实为湖南攸县人。至于冯氏之生平事迹,学者们的观点亦是莫衷一是。因此,很有必要对作为“一世之雄”的冯子振的籍贯、生平进行一番新的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子振 籍贯 生平
下载PDF
陶渊明乡村发现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易小斌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76,共6页
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 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手,剖析诗人于5世纪的这一乡村发现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美学 陶渊明 文人与乡村
下载PDF
直面后殖民主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易小斌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20世纪后半叶 ,传统意义上的殖民主义在全球基本结束。同时 ,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悄然兴起 ,理论界称之为后殖民主义。放眼新时期文论 ,我们对西方大量的引进和借鉴 ,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有效地推动了国内文艺理论、文艺思... 20世纪后半叶 ,传统意义上的殖民主义在全球基本结束。同时 ,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悄然兴起 ,理论界称之为后殖民主义。放眼新时期文论 ,我们对西方大量的引进和借鉴 ,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有效地推动了国内文艺理论、文艺思潮的发展和繁荣。这种引进和借鉴在一定程度上却导致了以欧美为文化中心的后殖民主义文化危机。这种现象确实应当引起文艺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然而 ,我们不能囿于后殖民主义理论 ,在中西文化交流问题上裹足不前 ,我们应该以一种跨文化的开放式姿态 ,直面后殖民主义 ,推动我国文论的现代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理论 当代文论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易小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20世纪后半叶,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后殖民理论语境下,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问题成为国内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超越表象、立足现实、植根传统、加... 20世纪后半叶,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后殖民理论语境下,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问题成为国内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超越表象、立足现实、植根传统、加强对话、融汇中西,努力寻找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出路,切实建立一个适应当前形势的,既具开放精神,又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文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当代文论 现实 实践 对话
下载PDF
明代话本小说创作冲破程朱理学樊篱论存疑——兼与高教版《中国文学史》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易小斌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19,共4页
高教版《中国文学史》将明末话本小说的兴盛归因于明中叶陆王心学的兴起,以至于认为明代话本小说创作冲破了程朱理学樊篱。以"三言"为例,我们不应该将其拔高到"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 高教版《中国文学史》将明末话本小说的兴盛归因于明中叶陆王心学的兴起,以至于认为明代话本小说创作冲破了程朱理学樊篱。以"三言"为例,我们不应该将其拔高到"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甚至"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具有尊重女性的意识"等高度。事实上,"三言"的创作更多地受到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并没有跳出理学思想的樊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思想 话本小说 “三言”
下载PDF
中国古代“虚静”审美心态生成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易小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2,106,共5页
源于先秦道家的"虚静"论最初属于哲学认识论范畴,但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思想,对我国古代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哲学范畴的"虚静"论至魏晋六朝时期被正式引入审美领域,经陆机、宗炳、刘勰等人富于成果的论... 源于先秦道家的"虚静"论最初属于哲学认识论范畴,但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思想,对我国古代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哲学范畴的"虚静"论至魏晋六朝时期被正式引入审美领域,经陆机、宗炳、刘勰等人富于成果的论述,发展为较为系统的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审美心态 生成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的后殖民理论误区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小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20世纪后半叶开始,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存在的理论迷误成为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事实。它具体体现在:以情绪化的“西方主义”取代后殖民批评;认为我国的文学批评患有一种“失语症”而产生的过度焦虑;后殖... 20世纪后半叶开始,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存在的理论迷误成为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事实。它具体体现在:以情绪化的“西方主义”取代后殖民批评;认为我国的文学批评患有一种“失语症”而产生的过度焦虑;后殖民批评实践中令人尴尬的悖论处境。由于“西方主义”那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强有力的挑战性与破坏性,它的兴起阻碍了东西方文化学术交流事业的顺利进行。“失语症”论的提出,体现了提出者的拳拳爱国之心。然而,笔者认为,其存在的前提和相应的对策都值得商榷。至于后殖民批评中的理论悖反,这是我们在操持后殖民理论话语时无法回避的事实。关键是要考虑我们在操持这一话语时,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我们要超越东西方等级制度和人为的冲突模式,不仅要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心态,而且要排除那种狭隘的民族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西方主义 失语症 理论悖反
下载PDF
对张艺谋电影后殖民批评的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小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共2页
后殖民批评家们习惯于将张艺谋的电影作为其理想的批评范本。张艺谋电影中对中国民俗的偏爱,张艺谋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屡屡获奖,张艺谋追逐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步伐等均成为后殖民批评家批判的靶子。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如何正确... 后殖民批评家们习惯于将张艺谋的电影作为其理想的批评范本。张艺谋电影中对中国民俗的偏爱,张艺谋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屡屡获奖,张艺谋追逐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步伐等均成为后殖民批评家批判的靶子。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如何正确看待“后殖民语境”中张艺谋的电影乃至中国的民族电影,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反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 后殖民批评 反思
下载PDF
亚洲第一部丧尸片《釜山行》的东方传统文化审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易小斌 张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7-100,共4页
作为亚洲第一部丧尸片,《釜山行》在成功借鉴成熟灾难类型片的经验基础上融入了东方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家庭本位、因果报应、福兮祸兮、礼尚往来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本土化观念,给观众以强烈的社会认同感,引发现象级观影潮流。
关键词 《釜山行》 东方传统文化 社会认同
下载PDF
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生成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小斌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16,共8页
从生成论视野看,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上古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文字符号、音乐、绘画、建筑等文化和艺术形态,对于中国先民审美形象的建构、审美思维的创生、审美意象的表达、审美经验的累积,产生了极... 从生成论视野看,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上古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文字符号、音乐、绘画、建筑等文化和艺术形态,对于中国先民审美形象的建构、审美思维的创生、审美意象的表达、审美经验的累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形态的合力作用下得以不断创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民 审美意识 生成论 审美形象 审美思维 审美意象 审美经验
下载PDF
先秦理性智慧中的一座丰碑——《管子》科学思想内涵审思
14
作者 易小斌 钱宗武 《船山学刊》 2007年第1期187-189,共3页
《管子》一书中蕴涵着异常丰富的科学思想,其因地制宜、因时举事的农业科学思想,人与天调、万物均衡的生态科学思想,以人为本、德法并重的管理科学思想,阴阳五行、精气之说的传统医学思想等均极富特色,对后世科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关键词 《管子》 科学思想 农业科学 生态科学 管理科学 医学
下载PDF
影片《小丑》中亚瑟形象的人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小斌 蒋志敏 《东南传播》 2021年第5期67-69,共3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从人本体来研究人格、精神状态等,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电影《小丑》中刻画的自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从人本体来研究人格、精神状态等,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电影《小丑》中刻画的自私、自利、暴力的人物群像以及构建具有众多社会矛盾的美国社会是当代美国现实社会的缩影。影片主人公亚瑟在这种病态的社会影响下,人格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变化。潜意识与人格密切相关,亚瑟内在的小丑意识引诱着其本我的释放,引导着其自我的建构,最终致使其超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 叙事 人格 身份
下载PDF
当前文论界如何操持后殖民理论
16
作者 易小斌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2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中国文论 帝国主义国家 西方中心主义 第三世界国家 文化现象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心态
下载PDF
回归生存的本真演历——评吴康的《新文学的本原》
17
作者 易小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新文学” “五四”新文学 新文学运动 新文学革命 本真 回归 中国传统文学
下载PDF
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评刘克邦散文集《自然抵达》
18
作者 易小斌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16期127-128,共2页
偶然的机会,读了刘克邦的散文集《自然抵文盼,深深地被他发自肺腑的情感、朴实平淡的文风、自然本色的语言,以及他对生活、对人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真知灼见所吸引。一口气读完这部作品,掩卷而思,不禁为之深深感动。
关键词 散文集 自然 复归
下载PDF
禅宗审美研究的新思维——评邓绍秋《禅宗生态审美研究》
19
作者 易小斌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邓绍秋《禅宗生态审美研究》着眼于禅宗生态审美,选题新颖,对推进生态美学的研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邓绍秋 禅宗生态审美研究 人与自然
下载PDF
捕捉改革事象凸现时代精神——评曹敬庄先生《读株洲》的写作特色
20
作者 易小斌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94-96,共3页
<读株洲>是曹先生上个世纪最后十几年间发表的有关株洲的人和事的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发表时间不同,题材内容各异.曹先生以作品内容为经,以发表时间为纬,将这些作品归纳为一辑,使这部集子自成体系.书中20余篇文章,以不同... <读株洲>是曹先生上个世纪最后十几年间发表的有关株洲的人和事的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发表时间不同,题材内容各异.曹先生以作品内容为经,以发表时间为纬,将这些作品归纳为一辑,使这部集子自成体系.书中20余篇文章,以不同角度报告了株洲工业的崛起,株洲新人的精神生活面貌,株洲的文物考古以及伟人当年在株洲的足迹.作品多为当代题材,紧扣时代脉博,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选材典型、立意深远,是我们了解株洲的一个极佳的窗口.作为一部报告文学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性的信息,同时还为我们刻划了文学性的典型形象,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哲理性的思索.我想通过品读这些作品来谈一谈它们共同的写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曹敬庄 《读株洲》 艺术特色 报告文学 题材 表现手法 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