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易小猛 张剑文 +6 位作者 张彤 赵辉 杨扬 华学锋 易慧敏 陆敏强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调查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移植中心行首次肝移植手术的68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0~6个月、7~12个月、12个月以上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edi... 目的调查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移植中心行首次肝移植手术的68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0~6个月、7~12个月、12个月以上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与疾病专用调查表——慢性肝病问卷(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aire,CLDQ)。结果在肝移植术前,肝硬化患者的SF-36和CLDQ各维度评分均偏低。术后各时段SF-36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和CLDQ的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0~6个月SF-36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CLDQ的情感功能、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7~12个月、术后12个月以上述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表各维度得分逐步升高。结论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术后早期以生理功能方面改善明显,随时间的推移,生存质量其他指标如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肝移植 肝硬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 健康调查简表 慢性肝病问卷
下载PDF
男性肝移植受者性生活状态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易小猛 魏绪霞 +6 位作者 吕海金 赵辉 杨扬 华学锋 易慧敏 陆敏强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对男性受者性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且术后存活半年以上的男性肝移植受者,共69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与直接询问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受者发病前...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对男性受者性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且术后存活半年以上的男性肝移植受者,共69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与直接询问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受者发病前、发病后及手术后的性生活状态。调查内容包括性欲状况、阴茎勃起情况(夜间及清晨)、勃起强度、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生活认知情况(性生活对肝功能是否有影响)。结果受者发病后的性欲状况、阴茎勃起强度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发病前和手术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发病前比较,受者发病后和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发病后比较,受者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较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夜间及清晨阴茎勃起异常的发生率和性生活认知(认为性生活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几率,发病前、发病后、手术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可改善终末期肝病男性患者的性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性功能 受者 终末期肝病
下载PDF
芦荟对小鼠便秘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29
3
作者 林子洪 吴敬勋 +6 位作者 肖梓栋 伍百贺 韩宗萍 易小猛 胡婧晔 郑芹 杨惠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36-1338,共3页
目的观察芦荟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和对小鼠肠蠕动和肠壁重吸收水分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小鼠灌服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采用观察首次排红便的时间、粪便的性状、干重量以及小鼠肠推动的推进百分率,来判断芦荟治疗便... 目的观察芦荟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和对小鼠肠蠕动和肠壁重吸收水分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小鼠灌服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采用观察首次排红便的时间、粪便的性状、干重量以及小鼠肠推动的推进百分率,来判断芦荟治疗便秘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小鼠肠蠕动和肠壁重吸收水分功能的影响。结果高或中浓度用药组小鼠首便时间为(200.8±19.4)min和(229.3±17.5)min,与阴性对照组(253.8±23.2)min比较,均能缩短便秘小鼠的首便时间(P<0.05),且高浓度用药组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高或中浓度用药组小鼠排便的总干重量为(45.0±8.5)mg和(33.0±9.5)mg,与阴性对照组(16.5±9.3)mg比较,均能增加便秘小鼠排便的总干重量(P<0.05),且高浓度用药组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而且湿便较多,与阳性对照组(64.5±18.8)mg比较(P<0.05);高、中或低浓度芦荟治疗组小鼠肠蠕动的推进百分率分别为(93.7±4.0)%,(86.5±9.5)%和(80.4±13.4)%,与空白对照组(69.0±8.4)%比较,均能提高便秘小鼠肠蠕动的推进百分率(P<0.05), 其中高浓度组最为明显。结论芦荟能有效加强小鼠肠蠕动和减少肠壁重吸收水分功能,且作用温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便秘 果导 便秘模型 芦荟治疗 小鼠 阳性对照组 复方地芬诺酯 低浓度 肠蠕动
下载PDF
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42
4
作者 安玉玲 熊亮 +4 位作者 刘剑戎 易小猛 吕海金 魏绪霞 易慧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8-13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肠组,26例)...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肠组,26例)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在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 (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肠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和(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肠组较鼻胃组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和(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肠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和(61±6)g/L,(120±17)g/L和(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肠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和(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预后 鼻肠管 鼻胃管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诱导M2型巨噬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瑶 吕海金 +2 位作者 易小猛 郭俊 易慧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400,共8页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否可以通过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来改善急性肺损伤。【方法】①贴壁法提取脐带MS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②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细胞)加入...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否可以通过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来改善急性肺损伤。【方法】①贴壁法提取脐带MS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②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细胞)加入脂多糖(LPS)刺激,和MSC隔离共培养,并加入MSC可溶性因子抑制剂,设置LPS组、LPS+MSC组和MSC抑制剂组,共培养48 h后用流式和qPCR技术分析巨噬细胞极化状态。③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均分成control组、ALI组、ALI+MSC组(均n=10),LPS滴鼻法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用MSC治疗48 h后,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损伤评估;提取肺泡灌洗液(BALF),其中细胞用流式和qPCR检测M2型巨噬细胞marker CD206、IL-10和Arg1的表达;ELISA检测BALF上清M1型巨噬细胞marker TNF-α。【结果】MSC呈贴壁生长,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MSC可以诱导MH-S细胞向M2型极化,CD206阳性比例明显升高(P <0.05),前列腺素E2(PGE2)抑制剂可以逆转该作用。小鼠ALI模型成功,MSC治疗后,肺组织病理及评分明显减轻。BALF中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的比例,ALI+MSC组较ALI组明显升高。在CD206和IL-10的mRNA水平上,ALI+MSC组高于ALI组(P <0.05)。BALF中炎症因子TNF-α浓度ALI+MSC组较ALI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脐带MSC通过PGE2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途径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外科ICU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魏绪霞 陆平兰 +7 位作者 黎利娟 安玉玲 吕海金 易小猛 刘剑戎 熊亮 周密 易慧敏 《新医学》 2014年第11期718-723,共6页
目的了解外科ICU内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定为ICU院内感染137例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137例患者中分离出感染病原菌223... 目的了解外科ICU内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定为ICU院内感染137例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137例患者中分离出感染病原菌22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为120株,占53.8%,前三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18.4%,前三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62株,占27.8%,前三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普遍升高,而敏感性降低,肺炎克雷伯菌表现了相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较好的敏感性及较低的耐药性。阳性菌菌株及真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耐药性上升,但目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阳性菌株及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真菌菌株。结论该ICU的院内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构成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真菌的感染比例也较高,且耐药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临床用药 依据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脓毒症:1例报告并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指南解读
7
作者 易慧敏 魏绪霞 +8 位作者 黎利娟 安玉玲 吕海金 易小猛 刘剑戎 熊亮 周密 陆平兰 郭煜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78-381,共4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复习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SSC指南)解读及相关文献。结果 1例50岁...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复习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SSC指南)解读及相关文献。结果 1例50岁男性患者在肝移植术后1 d出现高热、血压下降,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经过适当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抗感染、血液净化等治疗获得缓解,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易发生感染,由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病死率高,因此一旦发生脓毒症,临床医师要积极地按照SSC指南进行早期的目标导向性治疗及集束化治疗,根据病原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药物,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脓毒症 抗感染 血液净化
下载PDF
成人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27
8
作者 易慧敏 +8 位作者 刘剑戎 陆平兰 黎利娟 范明明 易小猛 吕海金 魏绪霞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3-542,共10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衰竭合并肝外器官衰竭综合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ACLF唯一的有效手段。ACLF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感染防控、营养及器官功能的维护等难题仍存在探讨空间。中国医师协会器官...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衰竭合并肝外器官衰竭综合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ACLF唯一的有效手段。ACLF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感染防控、营养及器官功能的维护等难题仍存在探讨空间。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委员会肝移植加速康复学组组织了相关专家从手术时机、器官保护、营养支持、感染防控、康复锻炼以及内环境调节等方面对ACLF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病 手术时机 器官保护 营养支持 感染防控 康复锻炼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抑制MEK/ERK信号通路改善盲肠结扎穿孔所致急性肺损伤中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坚 吕海金 +6 位作者 安玉玲 魏绪霞 易小猛 刘剑戎 熊亮 周密 易慧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7-375,共9页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可通过抑制MEK/ERK信号通路改善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凋亡水平。【方法】本研究取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抽取其中20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可通过抑制MEK/ERK信号通路改善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凋亡水平。【方法】本研究取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抽取其中20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模型,CLP术后6h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理盐水,同时将剩余10只小鼠建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该三组分别命名为CLP/MSC、CLP/saline、SHAM。CLP术后24 h收集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模型评估及分析检测。通过与抗生素联用,分析3组7 d生存率差异。【结果】模型制备达到ALI水平。在肺损伤程度上,经MSC治疗后,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血管通透性及病理表现,经MSC治疗后较CLP/saline组均有明显改善。7 d生存率CLP/MSC、CLP/saline分别为32%和0(P<0.05),CLP术后24 h BALF中SP-A含量CLP/MSC组(3115±93)ng/m L较CLP/saline组(2344±192)ng/m L明显改善(P=0.002)。CLP/MSC组AECⅡ凋亡水平较CLP/saline组明显降低(P=0.001)。肺组织fas、bax/bcl-2及caspase3 m RNA扩增倍数CLP/Saline vs CLP/MSC p值分别为0.09、0.004及0.037,均<0.05,蛋白水平fas、bax/bcl-2、cleaved caspase3、p-MEK、p-ERK CLP/MSC组较CLP/saline组也明显降低。结论 MSC可能是通过抑制MEK/ERK信号通路磷酸化,影响外源性死亡受体(FAS/FASL)途径及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来减少ALI中肺泡上皮细胞尤其是AECⅡ凋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LI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凋亡 脓毒症
下载PDF
靶向性荧光示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耕龙 吕海金 +4 位作者 易小猛 安玉玲 魏旭霞 周朝荣 易慧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2-340,共9页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示踪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急性肺损伤。【方法】以MSC表面神经节苷脂(GD2)特异性抗原靶向的单克隆抗体Anti-GD2为载体,与荧光菁染料(Cy7)共价结合,得到新型荧光分子探针Anti-GD2-Cy7。将合成...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示踪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急性肺损伤。【方法】以MSC表面神经节苷脂(GD2)特异性抗原靶向的单克隆抗体Anti-GD2为载体,与荧光菁染料(Cy7)共价结合,得到新型荧光分子探针Anti-GD2-Cy7。将合成的荧光分子探针Anti-GD2-Cy7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标记在MSC上。本研究取84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抽取其中48只平均分成三组:假手术组(n=16)、MSC+ALI组(n=16)和NS+ALI组(n=16)。建立ALI模型后,在24 h、48 h时间点进行肺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评分、检测肺湿/干质量(W/D)比值和肺微血管通透性改变。剩余3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假手术组(n=12)和MSC+ALI组(n=12),将标记上的MSC-GD2-Cy7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假手术组和MSC+ALI组小鼠。分别在尾静脉注射后的30 min及1 d、3 d、7 d各时间点麻醉解剖小鼠后;取其肺在小动物荧光成像仪下进行检测。【结果】模型制备达到ALI水平,无论是治疗后的24 h还是48 h,MSC+ALI组在肺组织的病理及评分、肺组织的水肿程度和肺血管的通透性明显比NS+ALI组轻。荧光检测显示MSC+ALI组在各时间点肺部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3.37±0.02)×10^(-4)vs(2.05±0.04)×10^(-4)scaled counts/s;(35.54±0.47)×10^(-4)vs(25.29±1.48)×10^(-4)scaled counts/s;(11.17±0.75)×10^(-4)vs(6.09±0.62)×10^(-4)scaled counts/s;(3.10±0.14)vs(0.00±0.00)×10^(-4)scaled counts/s;且P均小于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注射后的30 min即可迁移到正常肺和损伤肺中,且在第1天大量的聚集在损伤肺中并持续到第7天;这表明MSC具有在损伤部位聚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示踪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肺损伤 聚集
下载PDF
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对ICU患者安全文化和院内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顺玲 胡爱玲 +7 位作者 李铁花 马盈盈 卓金凤 易慧敏 吴本权 海金 易小猛 巴俊慧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1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CUSP)对ICU患者安全文化(PSC)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3个ICU为干预点,PSC相关的研究对象以自身前后对照设计,CLABSI相关的研究对象以历... 目的探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CUSP)对ICU患者安全文化(PSC)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3个ICU为干预点,PSC相关的研究对象以自身前后对照设计,CLABSI相关的研究对象以历史对照设计。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中的“科室团队合作”、“对错误的反馈和交流”、“沟通开放程度”和“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作”4个维度的积极应答率及总体积极应答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对科室安全等级评价较干预前改善(P<0.05);CLABSI总发生率由1.53%降至0.63%,发生率绝对值下降率为59.23%;各科室和总体CLABSI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总送检率由干预前的4.60%提升至干预后的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SP能有效改善三甲综合医院ICU患者安全文化,值得推广和拓展。CUSP对降低CLABSI发生率有积极效果,虽然本研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干预后ICU的导管尖端送检率显著上升,增加了CLABSI阳性检出率,但CUSP对降低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 患者安全文化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术后性功能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易小猛 安玉玲 +5 位作者 吕海金 魏绪霞 熊亮 刘剑戎 易慧敏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性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的69例受者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签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受者均...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性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的69例受者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签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受者均为男性;年龄30~55岁,中位年龄43岁;患病前性功能均正常。采用自制“肝移植受者性生活状况问卷调查表”和直接询问相结合的方式对受者进行调查。根据肝移植术后有否发生性功能障碍将受者分为性功能障碍组(23例)和性功能正常组(46例)。分析受者性功能障碍与临床参数的关系。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9例肝移植受者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3%(23/69),明显低于术前的88%(61/69)(χ^2=7.56, P〈0.05)。原发病为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受者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9%(17/35),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及肝脏炎性肉芽肿受者的18%(6/24)(χ^2=4.52,P〈0.05);认为性生活会对移植肝产生不良影响的受者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3%(20/24),亦明显高于认为无影响的受者的7%(3/45)(χ^2=11.63,P〈0.05)。结论肝移植受者术后性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原发病及受者对性生活的认知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性功能 认知 手术后医护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在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绪霞 吕海金 +8 位作者 安玉玲 易小猛 刘剑戎 熊亮 黎利娟 周密 陆平兰 杨扬 易慧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3607-36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在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29例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在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29例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6例,年龄18~29岁,中位年龄24岁;治疗组13例,年龄21~28岁,中位年龄2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照组患者给予以抗感染、护肝、利胆、补充人血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输注凝血物质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6h及治疗后1、3、5d的MELD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外周静脉血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空腹血糖(FPG)、血清肌酐(Scr)和动脉血乳酸(Lae)等临床指标差异。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6h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d的MELD评分、APACHEⅡ评分、TB、ALB、PTA、FPG、Scr、Lac治疗组为(25±6)分、(22±5)分、(197±69)μmol/L、(30±7)g/L、(55±24)%、(5.7±2.4)mmol/L、(111±42)μmol/L、(2.3±0.6)mmol/L;对照组为(33±8)分、(30±7)分、(299±113)μmol/L、(24±6)g/L、(33±11)%、(3.7±1.7)mmol/L、(165±82)μmol/L、(4.4±1.5)mmo]/L。治疗后3、5d的相应临床指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有效率92%(12/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9/16)(χ2=4.215,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治疗组产后42d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45)。治疗组患者中1例血浆置换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予以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调控,1h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显著改善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和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妊娠 肝炎 脂肪肝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剑戎 许世磊 +7 位作者 安玉玲 吕海金 易小猛 魏绪霞 熊亮 张英才 杨扬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06-310,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2 年6 月至2014 年4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32 例重症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随...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2 年6 月至2014 年4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32 例重症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其中肠内营养组14 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9)岁.肠外营养组16 例,男14 例,女2 例;平均年龄(44±10)岁.肠内营养组术后1 d 经胃空肠管注入温水、乳果糖,术后2 d开始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并逐渐加量至1 000 ml/d,同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即给予肠外营养,两组均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开始正常饮食.分别于术前、术后1、10 d 抽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术后2 周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肝肾功能及感染发生情况.两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t 检验或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6.1±1.4)d,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的(10.6±3.8)d(t=-4.21,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0 d 的ALT、AST、TB、前白蛋白、尿素氮(BUN)中位数分别为106(50~163) U/L、62(27~135) U/L、67(35~116) μmol/L、201(105~389) mg/L、12.5(6.4~18.8)mmol/L,与肠外营养组的276(46~716)U/L、119(33~447)U/L、131(89~391)μmol/L、162(103~238)mg/L、26.1(12.9~37.6)mmol/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3.15,-4.01,2.93,-3.79;P〈0.05).术后2 周内肠内营养组感染发生率为43%(6/14),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69%(11/16)( 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肝肾功能和营养状态,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肝炎 肝移植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童荔 杨志勤 +2 位作者 易小猛 魏绪霞 蔡常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5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肠道菌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分析其肠道菌群失...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肠道菌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分析其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同时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179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41例。在141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共59例,发生率为41.84%(59/141),多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53/59,89.83%),尤其术后14 d内(46/59,77.9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全肠外营养(TPN)、肠功能障碍及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高。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TPN、术后肠功能障碍及术后长时间抗生素应用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 危险因素 感染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吕海金 易述红 +7 位作者 陈艳 易小猛 魏绪霞 安玉玲 危敏 李敏如 陈规划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患者术后有否发生AKI分为...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患者术后有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AKI组93例,其中男83例,女10例;年龄24~72岁,中位年龄48岁;非AKI组207例,其中男183例,女24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8岁。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AKI组不同分期患者的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有否发生脓毒症等临床参数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AKI组中不同分期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AKI组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2%(11/93),非AKI组为5%(10/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6,P<0.05)。AKI组患者肾损伤危险期、肾损伤期、急性肾衰竭期的病死率分别为3%(1/39)、15%(5/33)、33%(7/21),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χ2=10.806,P<0.05)。AKI的发生与术前ALB、Scr、GFR、MELD-Na评分,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有关(t=-11.7,t=7.88,t=-4.37,Z=7.1,Z=10.0,t=3.89;P<0.05)。AKI组术后脓毒症发生率为22%(20/93),非AKI组为13%(27/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P<0.05)。AKI组患者急性肾衰竭的发生与术前Scr、GFR、MELD-Na评分和术中出血、输血量有关(F=18.31,F=7.03,H=22.49,H=6.58,H=8.68;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AKI患者的病死率高,其发生与术前ALB、肾功能、MELD-Na评分和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有关,应加强围手术期监测,预防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肾机能不全 危险因素 肌酸酐
原文传递
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早期持续性血液滤过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海金 刘剑戎 +5 位作者 安玉玲 易小猛 魏绪霞 孙启全 杨扬 易慧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526-530,共5页
目的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环境和代谢紊乱会严重影响肝移植围手术期预后,本文旨在探索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早期行持续性血液滤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 目的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环境和代谢紊乱会严重影响肝移植围手术期预后,本文旨在探索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早期行持续性血液滤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17例重型肝炎伴急性肝衰竭患者,患者无常规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术后48h内进行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VVH),前瞻性观察其28d存活率,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气管切开或再插管率,对比2003年9月至2013年10月38例未在48h内给予CVVH的重型肝炎患者,比较上述指标差异。结果虽然早期CVVH并没有改善患者和移植物术后28d的存活率,但在肝性脑病Ⅲ期患者中,术后早期CVVH组的术后28d移植物存活率较高(P〈0.05)。术后早期CVVH同时能促进患者早清醒、缩短住ICU时间,减少感染、再插管或气管切开风险。结论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早期CVVH能改善重症肝炎肝性脑病患者移植物的存活,减少受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检验指标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绪霞 易小猛 +6 位作者 吕海金 熊亮 刘剑戎 李敏如 安玉玲 危敏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检验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26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好转组20例,年龄18~30岁...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检验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26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好转组20例,年龄18~30岁,中位年龄25岁;未好转组6例,年龄20~29岁,中位年龄2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两组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外周静脉血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肌酐(Scr)、空腹血糖(FPG)和动脉血乳酸(Lac)等主要临床检验指标的差异。两组患者主要临床检验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好转组转入ICU 24 h TB、PTA、Scr、FPG、Lac分别为(193±99)μmol/L、(48±17)%、(114±84)μmol/L、(5.7±2.9)mmol/L、(2.8±1.0)mmol/L,未好转组分别为(259±119)μmol/L、(37±14)%、(161±79)μmol/L、(4.7±2.6)mmol/L、(3.9±1.5)mmol/L,两组患者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8,8.231,-11.913,7.541,-10.032;P<0.05)。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TB、PTA、Scr、FPG、Lac等主要临床检验指标异常,预后差者其异常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脂肪肝 胆红素 凝血酶原 肌酸酐 血糖 乳酸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在妊娠期重症肝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绪霞 熊亮 +6 位作者 陆平兰 易小猛 吕海金 刘剑戎 李敏如 安玉玲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妊娠期重症肝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ICU接受诊治的28例妊娠期重症肝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例...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妊娠期重症肝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ICU接受诊治的28例妊娠期重症肝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例,年龄21~28岁,中位年龄25岁;对照组16例,年龄18~29岁,中位年龄2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入组患者均分娩后转入外科ICU,予以抗感染、抗病毒、护肝、利胆、补充人血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输注凝血物质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新鲜同型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检验指标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血浆置换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TB、ALB、Scr、空腹血糖(FP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动脉血乳酸(Lac)分别为(197±69)μmol/L、(30±7)g/L、(111±42)μmol/L、(5.7±2.4)mmol/L、(55±24)%、(2.3±0.6)mmol/L,对照组相应为(299±113)μmol/L、(24±6)g/L、(165±82)μmol/L、(3.7±1.7)mmol/L、(33±11)%(、4.4±1.5)mmol/L,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3.453,2.389,-4.892,2.798,6.079,-3.339;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11/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9/16)(χ2=4.215,P〈0.05)。治疗组患者中1例输注血浆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予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调控,1h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血浆置换能改善妊娠期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妊娠 肝炎 脂肪肝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强化气道管理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安玉玲 易小猛 +3 位作者 魏绪霞 吕海金 刘剑戎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强化气道管理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实施肝移植术的91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术后均转ICU...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强化气道管理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实施肝移植术的91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术后均转ICU监护治疗,根据围手术期有否进行强化气道管理,分为实行气道管理组(研究组)和未实行气道管理组(对照组)。其中研究组170例,男15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11)岁。对照组744例,男655例,女89例;年龄(49±12)岁。强化气道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拍背咳痰和呼吸功能锻炼、保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防止误吸、湿化气道、无菌吸痰等基础护理,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麻醉清醒后12~24 h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氨溴索,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保证气道痰液有效排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7.1%(29/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215/744)(χ2=9.91,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为4.1%(7/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75/744)(χ2=6.03,P〈0.05)。结论围手术期强化气道管理能明显降低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呼吸道感染 围手术期医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