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款超高压LDMOS管的物理建模 被引量:1
1
作者 程东方 汪维勇 +1 位作者 易志飞 沈伟星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8-541,共4页
借助二维数值模拟软件ATHENA和ATLAS,研究分析了一款耐压为700 V的外延型LDMOS管的工作特性。按其工作机制,提出了用一个MOST和两个JFET有源器件构建成可用于电路仿真的LDMOST宏模型,并在电路仿真器HSPICE上验证了该宏模型的正确性;证明... 借助二维数值模拟软件ATHENA和ATLAS,研究分析了一款耐压为700 V的外延型LDMOS管的工作特性。按其工作机制,提出了用一个MOST和两个JFET有源器件构建成可用于电路仿真的LDMOST宏模型,并在电路仿真器HSPICE上验证了该宏模型的正确性;证明了LDMOST输出曲线中的准饱和特性源自寄生JFET的自偏置效应;采用参数提取软件UTMOSTⅢ,提取了相应的参数;给出了该LDMOST开关延迟时间的表达式和相关模型参数的提取方法等。所得结论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MOS 宏模型 准饱和效应 物理模型
下载PDF
超高压集成电路中的闩锁效应与仿真 被引量:2
2
作者 程东方 易志飞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5-368,共4页
研究超高压集成电路中的寄生闩锁效应问题。针对采用外延技术的BCD工艺,给出外延层材料电阻率、工艺和结构参数变化与寄生闩锁结构触发阈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一种高触发耐量的合理设计方案。经仿真实验,证明了... 研究超高压集成电路中的寄生闩锁效应问题。针对采用外延技术的BCD工艺,给出外延层材料电阻率、工艺和结构参数变化与寄生闩锁结构触发阈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一种高触发耐量的合理设计方案。经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集成电路 闩锁效应 高压BCD 结构参数 触发阈值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肥对茶树生长的促进作用初探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开兴 肖析蒙 +2 位作者 杨瑶君 易志飞 唐雪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6期48-54,共7页
为初步探究复合微生物肥对茶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本实验以表观测量、酒石酸亚铁比色等方法测量了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后茶树的株高、检测茶叶中叶绿素和茶多酚的含量以及土壤中铵态氮、速效磷、有效钾的含量。结果显示,相比于施用普通化肥,... 为初步探究复合微生物肥对茶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本实验以表观测量、酒石酸亚铁比色等方法测量了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后茶树的株高、检测茶叶中叶绿素和茶多酚的含量以及土壤中铵态氮、速效磷、有效钾的含量。结果显示,相比于施用普通化肥,在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后,茶树株高同比提高75.05%;茶多酚含量同比增长11.00%;叶绿素含量同比增长1.69%;铵态氮同比增长201.04%;速效磷同比减少6.09%;有效钾含量降低33.06%。研究表明,复合微生物肥的使用,能显著提高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改善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 茶多酚 叶绿素 营养元素 根际促生菌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易志飞 付春 +2 位作者 江纳 杨瑶君 肖开兴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77-2200,共24页
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是一类在生物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中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的基因及蛋白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其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大多数蛋白为酸性蛋白质... 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是一类在生物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中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的基因及蛋白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其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大多数蛋白为酸性蛋白质和不稳定蛋白,且全部为非分泌性蛋白,多数定位在细胞质中,多数成员在丝氨酸处最可能通过相应位点的磷酸化来实现其功能的调控,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表面活性素蛋白的氨基酸总数在71~393个,pI范围在4.67~9.98,跨膜域预测显示只有1个成员存在跨膜现象,亲疏水性预测显示多数为亲水蛋白,根据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分支可以将其分为8组,其中Group I成员最多,有16个,约占总数的30.2%,Group V进化速度最慢,是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较原始的一类,而Group I分化速度最快,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伊枯草菌素蛋白的氨基酸总数在79~277个,pI范围在4.73~10.11,跨膜域预测显示有3个成员存在跨膜现象,亲疏水性预测显示全部为亲水蛋白,根据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分支可以将其分为6组,其中Group VI成员最多,有11个,约占总数的33.3%,Group IV进化速度最慢,是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较原始的一类,而Group I分化速度最快,因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这些结果可为今后深入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枯草芽孢杆菌生产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素 伊枯草菌素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