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被引量:5
1
作者 易思平 叶志新 +1 位作者 薛东红 蔡静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1-76,共6页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阐述了文学教育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文学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若干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学教育 人文素质
下载PDF
从《论语》之“游”说孔子的快乐学习观 被引量:3
2
作者 易思平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深知快乐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切实有效地实施了快乐学习方法,即在山水观游中乐学,在师友交游中乐学,尤其要以悠游快乐的心态进行学习。
关键词 孔子 快乐学习观
下载PDF
唐宋诗词中的变性之音 被引量:3
3
作者 易思平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唐宋诗词中有一种反自然、逆天性的“变性之音”,即男性诗人往往以女性身份、而把权贵而尤其是封建君王比拟为自己的夫君,以妻妾的语气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效忠献媚或者哀怨期盼之情。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与中国古代儒家之女性化思想与诗... 唐宋诗词中有一种反自然、逆天性的“变性之音”,即男性诗人往往以女性身份、而把权贵而尤其是封建君王比拟为自己的夫君,以妻妾的语气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效忠献媚或者哀怨期盼之情。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与中国古代儒家之女性化思想与诗教理论的熏染、阴性文化盛行之社会环境的压迫、以男女之情写君臣关系之文学传统的影响以及文人自身的性格弱点等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男性文人 变性之音
下载PDF
《诗经》远古婚俗透视 被引量:3
4
作者 易思平 《北方论丛》 2002年第6期75-79,共5页
《诗经》有不少远古不文明婚俗的反映:以女方为支配的赘婚,以男子为中心的媵妾婚,前者造成了《诗经》时代独特的弃夫现象,后者更造成了当时大量存在的弃妇现象;此外,还有兄弟共妻制、多夫多妻制、收继制等婚姻形式。所有这些都是远古蒙... 《诗经》有不少远古不文明婚俗的反映:以女方为支配的赘婚,以男子为中心的媵妾婚,前者造成了《诗经》时代独特的弃夫现象,后者更造成了当时大量存在的弃妇现象;此外,还有兄弟共妻制、多夫多妻制、收继制等婚姻形式。所有这些都是远古蒙昧、野蛮时代遗留下来的群婚与对偶婚的习俗。以此可见,《诗经》时代是一个婚姻状况混乱、婚恋比较自由的特殊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古代 婚姻习俗 赘婚 兄弟共妻制 群婚 对偶婚
下载PDF
《诗经》中的赘婚和弃夫现象 被引量:2
5
作者 易思平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122-124,共3页
《诗经》有赘婚和弃夫现象的描写和反映:赘婚是一种男“嫁”女的婚姻形态,是远古母权制时代的野蛮婚俗———对偶婚的遗迹;在赘婚家庭中,女子居于支配地位,“弃夫”现象几乎成为当时一种常见的婚姻现象而不足为怪。
关键词 《诗经》 赘婚 弃夫 对偶婚
下载PDF
文言文教学的跨学科思维 被引量:2
6
作者 易思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跨学科思维方法的实质是一种打破学科界限的文化研究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跨学科思维方法 ,可以为解读文言文作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并且使作品的意义得到更全面、更深刻乃至更真实的展现 ,尤其是有助于促进中学文言文教学的... 跨学科思维方法的实质是一种打破学科界限的文化研究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跨学科思维方法 ,可以为解读文言文作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并且使作品的意义得到更全面、更深刻乃至更真实的展现 ,尤其是有助于促进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革新与创造 ,从而开创灵活开放的文言文教学局面 ,最终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跨学科思维 作用和意义
下载PDF
《三国演义》诸葛亮之杂家形象寻绎 被引量:1
7
作者 易思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7期124-127,共4页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理想人物形象,他智慧卓绝、品德高尚、完美无暇,是儒家君子乃至圣贤的代表人物。但倘若我们转换思维,以杂家思想视野进行考察,便不难发现诸葛亮是一位杂家人物,富有道家"静观""辩证"的思...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理想人物形象,他智慧卓绝、品德高尚、完美无暇,是儒家君子乃至圣贤的代表人物。但倘若我们转换思维,以杂家思想视野进行考察,便不难发现诸葛亮是一位杂家人物,富有道家"静观""辩证"的思想智慧,崇尚法家的"法治"与"权术",在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上具有墨家"务实""尚俭"等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杂家形象 道家 法家 墨家
下载PDF
大学语文“文化化人”策略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易思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1-36,共6页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人文课程,理应承担起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达到"文化化人"之功效。其"化人"途经主要有:以汉字文化"...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人文课程,理应承担起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达到"文化化人"之功效。其"化人"途经主要有:以汉字文化"化人"于无形之中,以民俗文化"化人"于无声之处,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化人"于无痕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文化化人 策略
下载PDF
屈原“求女”意义的文化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易思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4-66,86,共4页
对屈原《离骚》中所谓“求女”,即“求宓妃、见佚女、留二姚”的描写,历来意见纷呈,难有定论。本文从宗教风俗、爱情心理、民族思维方式等文化学角度对此进行全新的阐释,认为诗中的“神女”形象是屈原“美政”理想的寄托,屈原“求女” ... 对屈原《离骚》中所谓“求女”,即“求宓妃、见佚女、留二姚”的描写,历来意见纷呈,难有定论。本文从宗教风俗、爱情心理、民族思维方式等文化学角度对此进行全新的阐释,认为诗中的“神女”形象是屈原“美政”理想的寄托,屈原“求女” 的历程实际上是他不屈不挠追求“美政”理想的人生历程的生动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求女 美政理想 文化学分析
下载PDF
试论曹操创作《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三畏”心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思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曹操创作《让县自明本志令》时,身任东汉丞相,且受封武平侯,威望与权力达到了顶峰,但政治气氛极不利于自己,说他"有不逊之志"、欲废汉自立的流言蜚语很多。他于是怀着"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q... 曹操创作《让县自明本志令》时,身任东汉丞相,且受封武平侯,威望与权力达到了顶峰,但政治气氛极不利于自己,说他"有不逊之志"、欲废汉自立的流言蜚语很多。他于是怀着"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三畏"心理,创作该令文,以"分损谤议",减少别人的指责,表明自己的心愿与志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下载PDF
道教女性观与《三国演义》之女性形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思平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2,5,共3页
作为描写三国战争风云的历史小说,男性英豪自然成为《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而女性必然成为男性的配角。但由于《三国演义》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道教推崇尚阴哲学,提倡"贵柔守雌"乃至女性崇拜思想,因而小说塑造了一批风姿... 作为描写三国战争风云的历史小说,男性英豪自然成为《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而女性必然成为男性的配角。但由于《三国演义》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道教推崇尚阴哲学,提倡"贵柔守雌"乃至女性崇拜思想,因而小说塑造了一批风姿绰约、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道义高尚,或才气横溢,或性格刚烈,或性情贤良,在品性才情各个方面都闪耀着不逊于男性的耀眼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女性观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教学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思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8-92,共5页
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已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由于应用文强调格式,注重程式,条条框框繁多,规矩要求严格;加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偏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故而显得沉闷呆板和枯燥乏味。因此,在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已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由于应用文强调格式,注重程式,条条框框繁多,规矩要求严格;加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偏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故而显得沉闷呆板和枯燥乏味。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探究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引趣法、人文激趣法、语言探趣法等,以增添教学情趣,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趣味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国风》的生命主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思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03-109,122,共8页
本文认为:《诗经·国风》的生命主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执着于生命本体的生死观;二是追求物欲性欲享受的快乐生存现;三是随遇而安、软弱无奈的生活与命运现。从中可以看出,“诗经”时代的国民在对待生命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世俗理... 本文认为:《诗经·国风》的生命主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执着于生命本体的生死观;二是追求物欲性欲享受的快乐生存现;三是随遇而安、软弱无奈的生活与命运现。从中可以看出,“诗经”时代的国民在对待生命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世俗理性的特征,这是我们的先民走出神秘幻想时代,走向世俗生活与精神觉醒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生命主题 世俗理性
下载PDF
论唐代女冠诗歌的豪情美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思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7期69-72,共4页
在唐代诗歌史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女冠诗人,她们集美貌、才华于一身,并凭借"女冠"这一特殊身份,在唐朝自由宽松的时代环境和尊崇道教的浓烈氛围下,过着自由浪漫、放诞不羁的生活。她们的诗歌因而呈现出一种男性化风格的豪情美... 在唐代诗歌史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女冠诗人,她们集美貌、才华于一身,并凭借"女冠"这一特殊身份,在唐朝自由宽松的时代环境和尊崇道教的浓烈氛围下,过着自由浪漫、放诞不羁的生活。她们的诗歌因而呈现出一种男性化风格的豪情美,具体表现为咏怀诗的放情美、酬唱诗的放旷美、爱情诗的放浪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女冠 咏怀诗 酬唱诗 爱情诗 豪情美
下载PDF
论风骚生命主题差异之成因
15
作者 易思平 《学术论坛》 2003年第2期92-96,共5页
《国风》与《离骚》的生命主题迥然不同 :前者表现的是珍重现世生命、追求生命享乐的本能而世俗的生命观 ;后者表现的是注重生命意义、追求生命价值的理性而崇高的生命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外 ,《国风》
关键词 《国风》 《离骚》 生命主题 差异 成因
下载PDF
传统“家国文化”与中国古代爱国诗词的情感美
16
作者 易思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9-22,共4页
我国传统"家国文化"认为家与国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家是国的基本单元,国是家的扩大与延伸,因而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在"家国文化"影响下,我国古代爱国诗词中的爱国思想往往与爱人民、爱家乡、爱民族的感情交融... 我国传统"家国文化"认为家与国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家是国的基本单元,国是家的扩大与延伸,因而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在"家国文化"影响下,我国古代爱国诗词中的爱国思想往往与爱人民、爱家乡、爱民族的感情交融结合在一起,表现出独特而美丽的情感色彩。传统"家国文化"与古代爱国诗词为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家国文化 爱国诗词 情感美
下载PDF
韩愈《师说》儒佛道三教思想交融探微
17
作者 易思平 《社科纵横》 2011年第7期90-92,共3页
韩愈一生旗帜鲜明地反对佛道,直斥佛道两教为异端邪说,以维护儒道自任,但同时又与僧侣、道士勤于接触唱和,交往频繁,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这说明他对佛道两教带有一定的妥协调和色彩,在思想上不免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其名篇《师说... 韩愈一生旗帜鲜明地反对佛道,直斥佛道两教为异端邪说,以维护儒道自任,但同时又与僧侣、道士勤于接触唱和,交往频繁,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这说明他对佛道两教带有一定的妥协调和色彩,在思想上不免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其名篇《师说》在一些重要观点上就分别受到了儒、佛、道三教思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儒教之"道",二是解佛教之"惑",三是倡道教之择师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师说》 儒教 佛教 道教 三教交融
下载PDF
试说佛教对韩愈《师说》之影响
18
作者 易思平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8期128-130,共3页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反佛斗士 ,但在思想和精神上却仍受佛教影响 ,其名篇《师说》就称得上是佛教文化影响和孕育的结晶 ,如文中关于教师职能救迷解惑的见解、师生关系上的平等观念、学生智慧过师的不凡识见以及他勇为人师的精神气度等 。
关键词 《师说》 佛教 影响
下载PDF
道教女性崇拜与李商隐诗歌的女性化特色
19
作者 易思平 《社科纵横》 2016年第6期125-128,共4页
中国道教宣扬尚阴贵柔观念,推崇女性特征和女性崇拜思想。李商隐是一位道教信仰者,尤其与女冠关系密切,对女冠充满爱慕向往之情。因之,他的诗歌创作受到道教女性崇拜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女性化特色,包括抒情方式的女性化、... 中国道教宣扬尚阴贵柔观念,推崇女性特征和女性崇拜思想。李商隐是一位道教信仰者,尤其与女冠关系密切,对女冠充满爱慕向往之情。因之,他的诗歌创作受到道教女性崇拜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女性化特色,包括抒情方式的女性化、语言形式的女性化以及诗歌意境的女性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女性崇拜 李商隐诗歌 女性化
下载PDF
苏轼的神仙信仰及其《水调歌头》中秋词的长生贵命思想
20
作者 易思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9-25,共7页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信奉道教,深受道教长生成仙思想的影响,并殷勤奉行性命双修的道教内丹之道,其名篇《水调歌头》中秋词因此而具有浓厚的道教意蕴。该词上片望月,心怀飞升登仙之想,流露出对道教神仙世界的企慕之情;下片怀人,抒写清静...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信奉道教,深受道教长生成仙思想的影响,并殷勤奉行性命双修的道教内丹之道,其名篇《水调歌头》中秋词因此而具有浓厚的道教意蕴。该词上片望月,心怀飞升登仙之想,流露出对道教神仙世界的企慕之情;下片怀人,抒写清静养生之意,祈盼亲人健康长寿。全词意境旷远,仙气缥缈,道教意味浓厚,表达了诗人追求长生贵命的道教思想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神仙信仰 苏轼 《水调歌头》中秋词 长生贵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