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育龄期隐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被引量:8
1
作者 易江华 翁智胜 +3 位作者 李晓辉 辛甜甜 廖梦怡 彭洁雯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育龄期女性隐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2例育龄期女性隐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观察组)及2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育龄期隐性梅... 目的研究育龄期女性隐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2例育龄期女性隐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观察组)及2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育龄期隐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淋巴细胞比对照组降低,CD8+T淋巴细胞比对照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女性隐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不平衡和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梅毒 血清固定 流式细胞仪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52例小腿湿疹的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易江华 翁智胜 +3 位作者 廖梦怡 彭洁雯 李晓辉 辛甜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24-2425,共2页
目的评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小腿湿疹的疗效。方法将95例小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疗程结束后以临床症状的总积分变化为标准评价疗效。结... 目的评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小腿湿疹的疗效。方法将95例小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疗程结束后以临床症状的总积分变化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疾病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间疾病积分和下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小腿湿疹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容易被患者接受,是临床治疗小腿湿疹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小腿湿疹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下载PDF
皮肤变应性血管炎2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易江华 翁智胜 +3 位作者 彭洁雯 廖梦怡 李晓辉 辛甜甜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分析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皮肤变应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平均发病年龄(43.65±14.28)岁。皮疹表现... 目的:分析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皮肤变应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平均发病年龄(43.65±14.28)岁。皮疹表现为多形性损害,其中以溃疡、紫癜为主,分别占65.21%、56.52%,所有患者均有下肢受累,其中发生于小腿者占65.21%,大腿占21.74%,四肢同时受累占4.35%,泛发全身占8.70%。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闭塞,有管壁纤维蛋白渗出,变性坏死,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碎裂,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外渗。结论:皮肤变应性血管炎以多形性皮疹为主要表现,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可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变应性血管炎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性病门诊男性患者支原体感染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易江华 翁智胜 +1 位作者 彭洁雯 廖梦怡 《海峡药学》 2009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了解STD门诊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脲原体单纯感染与合并感染时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取男性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做淋球菌培养及衣原体检测。结果Uu阳性223例,Mh阳性18例,Uu... 目的了解STD门诊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脲原体单纯感染与合并感染时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取男性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做淋球菌培养及衣原体检测。结果Uu阳性223例,Mh阳性18例,Uu+Mh阳性77例。分离株对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司帕沙星高度耐药;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149例、解脲脲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患者73例、解脲脲原体合并衣原体感染患者42例、解脲脲原体合并淋菌感染患者6例,比较认为混合感染较单纯感染耐药性增加。结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应该首选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有条件可以做分泌物的多方面培养,以便更好的治疗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耐药性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临床特征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晓辉 翁智胜 +3 位作者 彭洁雯 易江华 廖梦怡 辛甜甜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2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各型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统计确诊的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各型T淋巴细胞亚群与该病发病、疼痛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在发病方面:带状疱疹组总T淋巴细胞为(63.22±9.99)%,低于对... 目的探讨各型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统计确诊的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各型T淋巴细胞亚群与该病发病、疼痛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在发病方面:带状疱疹组总T淋巴细胞为(63.22±9.99)%,低于对照组的(63.26±12.16)%;Th为(36.83±8.65)%,低于对照组的(37.07±9.62)%;Th/Ts为1.85±0.81,稍高于对照组的1.62±0.88;但上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s为(22.50±7.33)%,对照组为(26.22±7.8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病程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方面,T淋巴细胞亚群与该病疼痛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8、0.086、0.096、0.00;与该病病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04、-0.013、-0.093、-0.079,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疼痛程度和病程尚不能确定与T淋巴细胞亚群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 免疫
下载PDF
MALDI-TOF MS自建库在红色毛癣菌感染中的临床快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邓穗燕 易江华 +1 位作者 蔡文莹 夏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实验室自建的红色毛癣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数据库的可行性。方法将红色毛癣菌标准菌株ATCC 28188用沙保罗葡萄糖琼脂(SDA)平板28℃培养5d,分别用双甲酸夹心法和甲酸提取法作为蛋白提取方法... 目的建立并评价实验室自建的红色毛癣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数据库的可行性。方法将红色毛癣菌标准菌株ATCC 28188用沙保罗葡萄糖琼脂(SDA)平板28℃培养5d,分别用双甲酸夹心法和甲酸提取法作为蛋白提取方法,利用MALDI-TOF MS对标准菌株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建立2种不同蛋白提取方法的菌株数据库"双甲酸夹心法自建库"和"甲酸提取法自建库";并用2种蛋白提取方法对21株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蛋白提取后,分别选取"双甲酸夹心法自建库+Bruker商品库"、"甲酸提取法自建库+Bruker商品库"和"Bruker商品库"做质谱鉴定,从而对各数据库的鉴定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甲酸提取法自建库+Bruker商品库"对21株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的鉴定得分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率为21/21;"Bruker商品数据库"与"Bruker商品数据库+双甲酸夹心法自建库"的鉴定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甲酸提取法自建库+Bruker库"对红色毛癣菌的鉴定能力好,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待测菌统一培养条件所建立的数据库丰富了原有的数据库信息,使待测菌的鉴定更为准确。双甲酸夹心法操作简便,但对红色毛癣菌蛋白提取的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自建库 红色毛癣菌 鉴定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108例临床、病理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晓辉 翁智胜 +5 位作者 彭洁雯 易江华 廖梦怡 辛甜甜 熊中堂 谈桂其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8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经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脂溢性角化病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曾误诊43例,误诊率为39.81%。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46例,脂...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经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脂溢性角化病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曾误诊43例,误诊率为39.81%。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46例,脂溢性角化病待排除19例,误诊43例。误诊为痣(黑色素细胞痣和皮内痣各8例)16例(37.21%),疣(寻常疣12例、病毒疣3例)15例(34.88%),皮肤肿物4例(9.30%),皮脂腺囊肿和基底细胞癌各2例(各占4.65%),皮脂腺痣、化脓性肉芽肿、纤维瘤和皮肤溃疡各1例(各占2.33%)。108例均经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脂溢性角化病,皆予以手术切除,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对误诊情况分析发现,<50岁和≥50岁者、皮损分布于暴露部位与非暴露部位者误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理分型乳头瘤型、棘层增厚型和激惹型3型误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易误诊。临床医师有必要提高对该病认识,临床接诊类似本文患者时要仔细辨别皮损,及时采取相关检查手段,必要时行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脂溢性 病理学 误诊
下载PDF
三种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翁智胜 易江华 +2 位作者 彭洁雯 廖梦怡 李晓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24期2983-2985,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口服咪唑斯汀片10 mg,每天1次,连用36天.a组:56例,在口服基础上加用自血治疗,取患者静脉血3 ml立即肌注,隔天1次,共18次;b组:45例,在...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口服咪唑斯汀片10 mg,每天1次,连用36天.a组:56例,在口服基础上加用自血治疗,取患者静脉血3 ml立即肌注,隔天1次,共18次;b组:45例,在口服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注,隔天1次,连用18次;c组:43例,单纯口服.在治疗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时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76.74%、55.56%,前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三组的有效率分别变为:80.36%、60.47%、37.78%,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自血疗法或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前者更优,不良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自姐疗法 咪唑斯汀 卡介菌多糖核酸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IL-23的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辉 庄家恺 +3 位作者 彭洁雯 易江华 廖梦怡 翁智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检测IL-23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L-23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6例尖锐湿疣患者及24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IL-23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2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 目的检测IL-23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L-23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6例尖锐湿疣患者及24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IL-23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2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A组患者外周血中IL-23的蛋白水平为15.822ng/L,高于对照组3.90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尖锐湿疣患者组IL-23mRNA的表达量为0.001 449±0.000 831,健康对照组IL-23 mRNA的表达量为0.000 987±0.000 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IL-23的表达升高,提示IL-23可能在尖锐湿疣的发病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IL-23
下载PDF
血常规相关指标在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晓辉 翁智胜 +3 位作者 彭洁雯 易江华 廖梦怡 辛甜甜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23-326,331,共5页
目的:了解血常规相关指标在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就诊的178例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18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11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常规结果,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自发性... 目的:了解血常规相关指标在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就诊的178例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18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11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常规结果,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自发性荨麻疹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高于其他两组,血小板、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淋巴细胞总数、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嗜碱性粒细胞总数低于健康对照组,但与慢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三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平均血小板压积(MPV)亦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LR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平均血小板压积、NLR、SI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WBC、NEU、MONO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01、0.709,均大于0.7;其余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结论: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血常规相关指标存在一定差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可能对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预测急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转归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急性 慢性 血常规
下载PDF
吡啶酮偶氮分散染料光谱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简卫 程侣柏 易江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98-800,共3页
The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of some pyridone based disperse azo dyes have been studied as function of pH values and solv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ydrazone azo anion equilibrium and the pH value of dye sol... The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of some pyridone based disperse azo dyes have been studied as function of pH values and solv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ydrazone azo anion equilibrium and the pH value of dye solution is discussed. The pyridone based disperse dyes readily undergo acid dissociation to give the anion form at higher pH values or in ethanol, DMF and DM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性能 吡啶酮 分散偶氮染料 可见光谱 结构
下载PDF
广州医学院第三医院淋病及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洁雯 罗迪青 +2 位作者 翁智胜 易江华 廖梦怡 《中国医药》 201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我院淋病(GU)和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及其病原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分析1998~2007年我院皮肤性病科性病门诊初诊患者的个人资料及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GU患者共1198例,男女比例为34:1,平均发病年龄(32.94±... 目的研究我院淋病(GU)和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及其病原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分析1998~2007年我院皮肤性病科性病门诊初诊患者的个人资料及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GU患者共1198例,男女比例为34:1,平均发病年龄(32.94±10.42)岁,1999年和2000年为发病高峰,2001年后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07,P=0.056)。NGU共1187例,男女比例为4.57:1,平均发病年龄为(32.00±8.75)岁,以2002年和2003年为发病高峰,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Z=-2.5318,P=0.0113)。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GU及NGU中仍然以男性患者居多,其中以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居多。近年来,NGU的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性尿道炎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的检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翁智胜 李晓辉 +2 位作者 彭洁雯 易江华 廖梦怡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检测Th17细胞、IL-17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细胞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CA患者及24例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蛋白表达水平,实... 目的:检测Th17细胞、IL-17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细胞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CA患者及24例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1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A患者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为(0.89±0.15)%,健康对照组为(0.02±0.0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5,P<0.05);CA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的蛋白水平为0.90 ng/L,高于对照组的0.16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79,P<0.05);CA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 mRNA的表达量为(16.78±23.19)×10-4,对照组IL-17 mRNA的表达量为(8.54±6.10)×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结论:CA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升高,其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同样存在异常,提示Th17细胞可能在CA的发病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TH17细胞 IL-17
下载PDF
704例不孕不育患者性病病原体感染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翁智胜 李晓辉 +3 位作者 易江华 彭洁雯 廖梦怡 龙晓林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46-147,151,共3页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患者常见性病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704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分泌物和外周血检测,分别采用培养法、涂片法、ELISA、TRUST、HIV抗体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淋球菌、念...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患者常见性病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704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分泌物和外周血检测,分别采用培养法、涂片法、ELISA、TRUST、HIV抗体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淋球菌、念珠菌、衣原体、梅毒和艾滋病病毒。结果:有220例阳性患者,总感染率为31.25%。Uu阳性率为209/704(29.68%),其中女性Uu阳性率为204/603(33.83%),男性Uu阳性率为5/101(4.95%),男、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次为念珠菌37/704(5.26%)、衣原体8/704(1.14%),梅毒6/704(0.86%);淋病1/704(0.14%);HIV未检出。结论:泌尿生殖道的性病病原体感染可能是不孕不育原因之一,性病可危害下一代健康,有必要进行相关病原体检测,尽早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不孕不育 病原体
下载PDF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亚急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廖梦怡 翁智胜 易江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第1期45-46,68,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每次6 g,每天三次,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次10 mg,每天一次;对照组单纯采用氯雷他定片,... 目的:观察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每次6 g,每天三次,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次10 mg,每天一次;对照组单纯采用氯雷他定片,每次10 mg,每天一次。连用28天。在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8.33%、55.17%,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氯雷他定较单采用氯雷他定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 湿疹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氯雷他定 疗效
下载PDF
瘦素和RORγt mRNA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辉 翁智胜 +3 位作者 彭洁雯 易江华 廖梦怡 辛甜甜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2153-2155,2159,共4页
目的检测RORγt、瘦素在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RORγt、瘦素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31例CA患者(CA组)、1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用ELISA检测外... 目的检测RORγt、瘦素在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RORγt、瘦素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31例CA患者(CA组)、1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用ELISA检测外周血中瘦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CA组患者外周血中RORγt mRNA的表达量为4.705±7.232,正常对照组RORγt mRNA的表达量为0.037±0.0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3,P=0.001)。而两组外周血中瘦素的表达分别为:CA组为(2.064±1.861)×10~4pg/mL、正常对照组为(3.035±2.007)×10~4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88);进一步将CA组分别初发组和复发组,两组瘦素的表达量分别为:初发组为(2.487±1.985)×10~4pg/mL,复发组为(1.294±1.378)×10~4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3,P=0.06)。结论 CA患者外周血中RORγt mRNA的表达升高,提示RORγt可能在CA的发病中起作用,而瘦素在CA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RORΓT MRNA 瘦素
下载PDF
近10年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混合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洁雯 罗迪青 +3 位作者 翁智胜 彭慧敏 易江华 廖梦怡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8期593-594,共2页
在1998-2007年间,淋球菌混合支原体或衣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中,以合并UU多见,其次为CT;在合并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混合感染中又以UU合并CT较多。各年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U的单一病原体中以CT较多,其次为UU。NGU混合感染以... 在1998-2007年间,淋球菌混合支原体或衣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中,以合并UU多见,其次为CT;在合并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混合感染中又以UU合并CT较多。各年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U的单一病原体中以CT较多,其次为UU。NGU混合感染以UU+CT最多。UU+MH和UU+MH+CT混合感染较少见。各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病和NGU中,存在较高的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感染/混合
下载PDF
泛发性湿疹嗜酸粒细胞计数与IgE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辉 翁智胜 +2 位作者 易江华 彭洁雯 廖梦怡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明确湿疹患者中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和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泛发性湿疹患者外周血采用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和CLA-1过敏原检测系统分别进行EOS计数和总IgE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湿疹患者中IgE与EOS计数之... 目的:明确湿疹患者中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和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泛发性湿疹患者外周血采用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和CLA-1过敏原检测系统分别进行EOS计数和总IgE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湿疹患者中IgE与EOS计数之间无相关性(r=0.21,P>0.05)。结论:EOS计数的高低并不能反映IgE的水平,它可能受到机体其它免疫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嗜酸粒细胞 总IGE
下载PDF
艾洛松治疗婴儿尿布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梦怡 翁智胜 +1 位作者 易江华 彭洁雯 《海峡药学》 2008年第3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艾洛松乳膏对婴儿尿布皮炎的疗效。方法婴儿尿布皮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艾洛松乳膏和炉甘石洗剂外用,14天后比较瘙痒程度、皮疹性制裁及皮疹范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36例,痊愈30例,占83.33%,显效3例,占8.33%,总有效率9... 目的观察艾洛松乳膏对婴儿尿布皮炎的疗效。方法婴儿尿布皮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艾洛松乳膏和炉甘石洗剂外用,14天后比较瘙痒程度、皮疹性制裁及皮疹范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36例,痊愈30例,占83.33%,显效3例,占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32例,痊愈18例,占56.25%,显效6例,占18.75%,总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艾洛松乳膏治疗婴儿尿布皮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洛松乳膏 尿布皮炎 治疗
下载PDF
2005年至2011年我院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翁智胜 李晓辉 +2 位作者 易江华 彭洁雯 廖梦怡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6期2376-2378,共3页
目的了解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可靠的防治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1年我院的水痘报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2005年至2011年的患者人数分别为61例、114例、123例、166例、97例、115例、147例,呈逐年... 目的了解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可靠的防治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1年我院的水痘报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2005年至2011年的患者人数分别为61例、114例、123例、166例、97例、115例、147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冬春季节好发;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成人水痘患者越来越多。结论应积极做好水痘的防控工作,尤其是冬春季节,重视对年龄偏大患者的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