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作者 易艺萍 《新教师》 2015年第9期41-42,共2页
学校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大部分小组长不懂得如何组织小组成员预习、讨论、质疑、汇报等。2.独立学习时,存在小组成员只侧重核对答案的情况,对讨论的问题缺乏认真的设计和... 学校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大部分小组长不懂得如何组织小组成员预习、讨论、质疑、汇报等。2.独立学习时,存在小组成员只侧重核对答案的情况,对讨论的问题缺乏认真的设计和思考。3.讨论时,学生七嘴八舌,看似气氛热烈,实则不懂倾听和思考,实效性不高。4.对有困难的小组成员不懂得如何帮助。5.独立学习时间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过程 品德与社会 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讨论 学习课堂 心理学原理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立足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
作者 易艺萍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第6期77-77,共1页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应当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应当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 学生 综合素质
下载PDF
把握课程真谛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易艺萍 《家教世界》 2012年第11X期85-86,共2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们应认真领会理解课程的本质,研究教学方法,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社区、学校、家庭紧密结合。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为范例,充...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们应认真领会理解课程的本质,研究教学方法,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社区、学校、家庭紧密结合。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为范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区、本学校及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把儿童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等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尤其是学校本身的校园文化建设及人文氛围的营造,社区多种设施所提供的教育资源,让教育回归儿童生活,让教育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通过课程的校本化创造出更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教育资源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4
作者 易艺萍 《新智慧》 2019年第11期38-38,共1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巨大改变,从新课程标准进行分析,由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成绩的增长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能力、情感、思想、道德的培养。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学生情感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巨大改变,从新课程标准进行分析,由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成绩的增长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能力、情感、思想、道德的培养。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对端正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以知识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情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程教学 道德情感 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