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南宁地区血清胃蛋白酶原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易莉玲 韦尚谋 +5 位作者 朱春玲 甘丽英 张磊 周冬谊 阳思涛 彭契六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 建立适合广西南宁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表观健康者6 442名,用于PG参考区间建立。另选取表观健康者652名,用于参考区间验证。检测所有研究... 目的 建立适合广西南宁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表观健康者6 442名,用于PG参考区间建立。另选取表观健康者652名,用于参考区间验证。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计算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结果 男性、女性之间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间血清PGⅠ、PG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31~40岁组与41~50岁组之间,女性≤30岁组与31~40岁组之间、41~50岁组与51~60岁组之间P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Ⅱ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7、0.268,P<0.01),而PGR与年龄呈负相关(r=-0.095,P<0.01)。合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年龄段后,采用百分位数法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用于验证的表观健康者不同性别和年龄各组R值均>90%,建立的参考区间适用于广西南宁地区人群。结论 成功建立了广西南宁地区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人群PGⅠ、PGⅡ和PGR的参考区间,可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表观健康者 参考区间
下载PDF
基于LIS系统数据建立广西南宁地区0-12岁健康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参考区间
2
作者 易莉玲 韦尚谋 +3 位作者 朱春玲 韦玉红 周冬谊 彭契六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 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数据,建立广西南宁地区0~12岁健康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筛选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0~12岁健康儿童共2 314例为参考人群,另筛选240例为参考区间... 目的 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数据,建立广西南宁地区0~12岁健康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筛选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0~12岁健康儿童共2 314例为参考人群,另筛选240例为参考区间验证组。将研究对象分为<28d、28d至<1岁、1岁至<3岁、3岁至<6岁、6岁至<9岁、9岁至<12岁6个年龄组。使用四分位间距法剔除离群值后,采用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分析数据分布特性,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ALP水平在性别、相邻年龄组间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ALP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非参数法(P2.5~P97.5)建立血清ALP参考区间。结果 剔除离群值、重复值后,共2 256例纳入研究,数据呈偏态分布。ALP水平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526,P<0.05)。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年龄组合并,最终建立血清ALP的参考区间:105.98~288.03U/L(<28d)、136.60~350.40U/L(28d至<3岁)、153.00~354.10U/L(3岁至<12岁),并通过验证。建立的参考区间与试剂说明书、行业标准提供的参考区间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0~12岁健康儿童血清ALP参考区间,对于提高儿童血清ALP检测在本地区临床实验室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区间 健康儿童 碱性磷酸酶 实验室信息系统
下载PDF
南宁地区0~15岁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
3
作者 黎思婷 张席玥 +5 位作者 周冬谊 易莉玲 樊孟丽 陆柳艺 朱春玲 彭契六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目的建立南宁地区0~15岁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即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就诊的0~15岁健康儿童1289例,采用化... 目的建立南宁地区0~15岁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即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就诊的0~15岁健康儿童128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TSH、FT4和FT3浓度。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28-A3c文件要求,采用非参数百分位法建立南宁地区0~15岁儿童TSH、FT4和FT3的参考区间。结果TSH(男性)参考区间为:0~<1月0.88~7.81μIU/mL,1月~15岁0.59~5.06μIU/mL。TSH(女性)参考区间为:0~<1月0.93~8.42μIU/mL,1月~15岁0.60~4.30μIU/mL。FT4(男性)参考区间为:0~<1月0.99~1.92 pg/mL,1月~15岁0.86~1.33 pg/mL。FT4(女性)参考区间为:0~<1月1.05~2.06 pg/mL,1月~15岁0.85~1.37 pg/mL。FT3参考区间为:0~<1月2.16~4.24 pmol/L,1月~<11岁2.75~4.49 pmol/L,11~15岁2.45~4.34 pmol/L。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TSH、FT4和FT3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南宁地区0~15岁儿童TSH、FT4和FT3的参考区间,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甲状腺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儿童 参考区间
下载PDF
石墨烯发热膜的抑瘤作用初探
4
作者 张丽峰 沈嘉豪 +4 位作者 易莉玲 杨志鹏 周玲梅 魏霞霞 冷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674-3679,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石墨烯发热膜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使用96孔平底板培养对数期生长的CCD-1095SK、MCF-7、A375和B16-F10细胞,使用石墨烯发热膜或温箱在不同温度(37℃、40℃、41.5℃、43℃)下恒温处理1小时,继续培养24小时后检测细胞生... 目的:初步探讨石墨烯发热膜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使用96孔平底板培养对数期生长的CCD-1095SK、MCF-7、A375和B16-F10细胞,使用石墨烯发热膜或温箱在不同温度(37℃、40℃、41.5℃、43℃)下恒温处理1小时,继续培养24小时后检测细胞生存率。体内接种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于6~8周龄C57BL/6小鼠和裸鼠,C57BL/6小鼠使用石墨烯发热膜处理(38.5℃、39.5℃和40.5℃,30分钟/次,2次/天),同时给予达卡巴嗪(dacarbazine, DTIC)80 mg/kg或PBS作为控制,每两天测量一次肿瘤体积并记录小鼠的体重和生存状况,接种后第21天处死小鼠剥离瘤体,称重,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裸鼠使用石墨烯发热膜处理(37℃、38.5℃和40℃,30分钟/次,2次/天),每两天测量一次肿瘤体积并记录生存状况。结果:体外石墨烯发热膜处理达到40℃时,对MCF-7和A375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于CCD-1095SK和B16-F10细胞,需要达到41.5℃才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在免疫健全的C57BL/6小鼠模型中,石墨烯发热膜40.5℃处理组肿瘤体积较控制组减小,石墨烯发热膜40.5℃处理和DTIC联用组的肿瘤体积较单独处理组减小。对于免疫不全裸鼠肿瘤模型,石墨烯发热膜处理未能减小肿瘤体积,也未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结论:体外石墨烯发热膜处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体内联合DTIC和石墨烯发热膜处理具有抑制B16-F10肿瘤模型生长的作用,其机制有可能是间接增强了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发热膜 肿瘤 辅助治疗设备
下载PDF
南宁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参考区间的建立
5
作者 周冬谊 韦玉红 +4 位作者 易莉玲 韦尚谋 朱春玲 杨素芳 彭契六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12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建立南宁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的参考区间(RIs),为鳞状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197例,使用化学发... 目的建立南宁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的参考区间(RIs),为鳞状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197例,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技术法(CMIA)检测血清SCC-Ag水平。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血清SCC-Ag水平在不同性别和相邻年龄组之间的差异,使用非参数法取单侧第95百分位数(P95)确定参考区间上限。另选取与参考区间入选人群纳入标准相同的健康体检者1035例对已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血清SCC-Ag水平呈偏态分布(Z=0.08,P<0.05),男性血清SCC-Ag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男性18~30岁与31~40岁、51~60岁与61~90岁之间有差异(P<0.05),女性18~30岁与31~40岁、31~40岁与41~50岁以及51~60岁与61~90岁之间有差异(P<0.05)。血清SCC-Ag的参考区间:18~30岁男性和女性为0~1.64 ng/mL;男性31~60岁和61~90岁分别为0~1.57 ng/mL、0~1.70 ng/mL;女性31~40岁、41~60岁、61~90岁分别为0~1.50 ng/mL、0~1.52 ng/mL、0~1.42 ng/mL。结论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建立了南宁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清SCC-Ag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参考区间 鳞状上皮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