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硬膜外双电极脊髓电刺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昝志 李建民 +4 位作者 吴畏 宫圆圆 刘暾 刘洁 吕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为研究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镇痛作用的机制提供方便、实用和有效的sD大鼠脊髓硬膜外双电极刺激模型。方法:选取250~350g雄性sD大鼠,结扎其左侧L5脊神经制作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制作的电... 目的:为研究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镇痛作用的机制提供方便、实用和有效的sD大鼠脊髓硬膜外双电极刺激模型。方法:选取250~350g雄性sD大鼠,结扎其左侧L5脊神经制作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制作的电极置入脊髓背侧硬膜外间隙(T11—T12),电极尾端经皮下隧道从颈后部引出、并固定于皮肤。术后恢复5d,行脊髓电刺激测试。用电子VonFrey测试仪测量建模前后大鼠后肢的机械性缩足阈值,评估硬膜外双电极刺激对其术侧后肢机械性缩足阈值的影响。SCS测试后第2d,在大鼠腹腔内注射大麻素1型受体(CBl)的拮抗剂AM251,然后观察Abl251对大鼠SCS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大鼠左侧后肢机械性缩足的基础阈值为49.37±6.99g,【5脊神经结扎及硬膜外电极置入术后机械性缩足的阈值为19.23±5.12g,行SCS(20I-Iz,150—200mV)30min后术侧机械性缩足阈值为35.62g±7.27g,与给予SCS刺激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手术对侧(右侧)相比,机械性缩足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腹腔注射AM251可翻转SCS的镇痛作用(15.00±1.01g,P〈0.01)。结论:硬膜外双电极植入方法取材容易,简单易行,与当前临床普遍应用的电刺激装置极为相似,为进一步研究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理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并为其他领域脊髓硬膜外电刺激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了参考。本文结果还提示内源性大麻素CBl受体可能参与SCS的镇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神经病理性痛 动物模型 大麻素CB1受体 大鼠
下载PDF
全身麻醉和睡眠的调节机制和功能间的联系与区别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畏 王志华 +2 位作者 昝志 吴志新 董海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全身麻醉技术应用至今已有160多年,目前我国每年有大约3,000万患者经历麻醉和手术,他们中至少1/3会接受全身麻醉治疗.人们习惯把全麻引起的意识消失称为“睡眠”状态.与睡眠一样,全身麻醉也表现为可逆性的意识消失、无记忆、无自主活动... 全身麻醉技术应用至今已有160多年,目前我国每年有大约3,000万患者经历麻醉和手术,他们中至少1/3会接受全身麻醉治疗.人们习惯把全麻引起的意识消失称为“睡眠”状态.与睡眠一样,全身麻醉也表现为可逆性的意识消失、无记忆、无自主活动和对相应强度的刺激不产生反应,已有的研究表明全身麻醉和睡眠享有部分相同的调节机制.然而全麻并不等同于睡眠,两者之间存有差异.睡眠紊乱可以影响全麻效能,麻醉后的睡眠行为也会产生变化.本文将从两者的表型、脑电图(EEG)改变、调节机制以及功能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来揭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睡眠紊乱 调节 意识消失 麻醉技术 自主活动 睡眠行为 全麻
下载PDF
射频热凝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龙 蔡安生 +2 位作者 张雅婷 昝志 姚海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7期161-162,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6月我院2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进行射频热凝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b的标准观... 目的:观察应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6月我院2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进行射频热凝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b的标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本组优114例,良120例,差12例,无效6例,优良率为92.9%。结论:射频热凝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 臭氧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配体NADA在大鼠脊髓背角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民 昝志 +3 位作者 宫圆圆 刘洁 刘暾 吕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配体NADA对脊髓背角II层胶状质(SG)神经元突触兴奋性的影响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上的镇痛作用。方法: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NADA(40μmol/L)对SG神经元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及背根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配体NADA对脊髓背角II层胶状质(SG)神经元突触兴奋性的影响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上的镇痛作用。方法: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NADA(40μmol/L)对SG神经元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及背根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的影响。制备脊神经结扎(SNL)模型,观察鞘内注射20μgNADA对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的影响。结果:通过作用于CB1受体,NADA可以显著抑制由Aδ纤维及C纤维介导单突触eEPSC的幅值,并且显著减低sEPSC频率而对其幅度无改变。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中,与对照侧相比,NADA可以显著增加手术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0.0001),而溶剂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性大麻素配体NADA能够抑制脊髓背角浅层Aδ纤维及C纤维介导的突触传递,并且可以减轻实验动物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素 NADA 神经病理性痛 SNL 电生理 胶状质 大鼠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1例
5
作者 郑龙 昝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5期111-111,共1页
国外文献报道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发生率高达50%~80%,Taillefer等报道564例接受胸部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1—3年内大约有23%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
关键词 射频热凝 开胸术 肋间神经痛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AGly对大鼠脊髓胶状质神经元的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宫圆圆 李建民 +3 位作者 昝志 刘洁 刘暾 吕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花生四烯酰甘氨酸(N-arachidonylglycine,NAGly)对脊髓后角II层胶状质(SG)神经元突触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用生后4—6周雄性SD大鼠,深麻醉后蔗糖人工脑脊液快速心脏灌注处死,取脊髓腰膨大段,制...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花生四烯酰甘氨酸(N-arachidonylglycine,NAGly)对脊髓后角II层胶状质(SG)神经元突触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用生后4—6周雄性SD大鼠,深麻醉后蔗糖人工脑脊液快速心脏灌注处死,取脊髓腰膨大段,制备保留脊髓腰膨大处一侧后根的脊髓矢状切片。利用膜片钳技术,对脊髓后角II层SG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记录,通过分析后根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的变化情况,观察NAGly(20μmol/L)对SG神经元突触传递兴奋性的影响,以及对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的发放频率及幅度的影响。结果:通过诱发刺激的强度、潜伏期以及纤维传导速度我们将记录到的SG神经元分为A8纤维/C纤维投射神经元,NAGly对Aδ纤维和C纤维介导的eEPSC的幅度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并且这种作用可以被洗脱。NAGly对sG神经元的SEPSC的频率有明显的抑制,但不明显改变其幅度,提示其作用部位在突触前。结论: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AGly可以抑制脊髓后角浅层Aδ纤维及C纤维介导的突触传递,并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SG神经元的兴奋性。提示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AGly可通过抑制伤害性C和A纤维介导的突触传递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素 NAGly 膜片钳胶状质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保留后根的新型脊髓旁矢状面切片技术及其在脊髓突触传递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高彦东 劳宁 +5 位作者 宫圆圆 李建民 昝志 肖昭扬 计根林 吕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对保留脊神经后根的脊髓切片技术进行改良,增加所保留的脊神经后根纤维投射到脊髓后角浅层的完整性,以提高实验效率。方法:选用4~5周的SD大鼠,应用振动切片机对其脊髓腰骶膨大分别进行横断面或矢状面切片,在全细胞模式记录下,给... 目的:对保留脊神经后根的脊髓切片技术进行改良,增加所保留的脊神经后根纤维投射到脊髓后角浅层的完整性,以提高实验效率。方法:选用4~5周的SD大鼠,应用振动切片机对其脊髓腰骶膨大分别进行横断面或矢状面切片,在全细胞模式记录下,给予后根刺激观察两者中诱发出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成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调整后根刺激参数分别刺激Aβ、Aδ和C纤维以诱发EPSCs,并对不同纤维诱发的EPSCs进行鉴别。结果:在保留后根的横断面和矢状面切片上诱发出EPSCs的成功率分别是38.43±9.97%和86.36±5.32%,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与非保留后根的脊髓切片上诱发出的EPSCs相比,应用保留后根的脊髓横断面切片和矢状面切片所诱发的EPSCs均可通过刺激强度和潜伏期的差异,对不同纤维诱发的EPSCs进行有效的区分。结论:保留后根的脊髓矢状面切片刺激后根反应率显著高于横断面切片,且可对不同纤维诱发的EPSCs进行有效区分。因此,保留后根的脊髓矢状面切片比横断面切片更完整的保留了后根到脊髓后角浅层的投射,可提高实验效率,是研究脊髓中枢突触传递及其可塑性的可靠离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切片 矢状面切片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
下载PDF
方舱医院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结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学建 李狱 +8 位作者 昝志 李庞敏 王建忠 刘中怀 王海强 鲁轩浩 杨巧妮 邓莹 雷军宁 《医学争鸣》 CAS 2022年第S01期6-7,共2页
目的对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者隔离期间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复阳的情况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日至2022年5月3日上海方舱医院5.1舱医疗三分队收治的确诊无症状COVID-19患者中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 目的对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者隔离期间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复阳的情况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日至2022年5月3日上海方舱医院5.1舱医疗三分队收治的确诊无症状COVID-19患者中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后复阳的61例患者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合并症)、疫苗注射情况、核酸阳性转阴时间、复阳后再次转阴时间。结果各年龄段均有转阳现象,61例患者中除2人未接种疫苗外,其余人员均接种。无症状COVID-19患者核酸转阴平均时间为(5.8±2.8)d,再次复阳持续平均时间为(1.6±1.0)d。结论在方舱医院隔离的COVID-19患者连续两次阴性后,再次复阳持续时间短,建议可以出院。居家隔离7 d结束时再次检查核酸,可大大减少方舱医院的压力,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舱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复阳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1例
9
作者 郑龙 昝志 孟华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3期91-91,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4岁,因肺结核大量咯血,保守治疗无效于2007年4月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手术1月后逐渐出现左后背部切口区域烧灼样剧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术后肋间神经痛”,经药物、神经阻滞、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来我...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4岁,因肺结核大量咯血,保守治疗无效于2007年4月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手术1月后逐渐出现左后背部切口区域烧灼样剧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术后肋间神经痛”,经药物、神经阻滞、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来我院求治。查体:慢性痛苦病容,精神差,于左后背部第5-6、6-7肋间隙肩胛下线至腋中线可见一斜行手术疤痕,此区域皮肤痛觉过敏,以左侧肩胛下线处最为明显。查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均正常,血沉44mm/h。于2008年6月26日在局麻下行左侧5-6、6-7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 开胸术 肋间神经痛
下载PDF
下肢顿挫型带状疱疹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龙 昝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5期6162-6162,共1页
关键词 疱疹 带状/诊断 椎间盘移位/诊断 腰椎 误诊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一线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进展
11
作者 张彩晴 王苏丽 +1 位作者 昝志 闫小宁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3期1862-1865,共4页
文章综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护中消毒剂、防护器具引发一线防疫人员皮肤黏膜损伤理化因素及临床特征,探讨防护措施和治疗方法。加强一线防疫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向人民群众宣讲皮肤黏膜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升防疫人员... 文章综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护中消毒剂、防护器具引发一线防疫人员皮肤黏膜损伤理化因素及临床特征,探讨防护措施和治疗方法。加强一线防疫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向人民群众宣讲皮肤黏膜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升防疫人员战斗力,同时为开发新型防护用品材料、防护器具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皮肤黏膜损伤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