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毛纤孔菌子实体提取物体外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昝立峰 郭海燕 +1 位作者 杨香瑜 乔莉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9,共11页
采用CCK-8法检测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子实体乙酸乙酯萃取物(CM1)和乙醇分离物(CM2)对5种癌细胞(SGC-7901、MDA-MB-231、HeLa、NCI-H1299、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癌细胞作用48 h后,CM1的抑... 采用CCK-8法检测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子实体乙酸乙酯萃取物(CM1)和乙醇分离物(CM2)对5种癌细胞(SGC-7901、MDA-MB-231、HeLa、NCI-H1299、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癌细胞作用48 h后,CM1的抑制作用弱于CM2,CM1抑制SGC-7901、HeLa、MDA-MB-231细胞增殖的IC_(50)分别为338.64、224.13、542.07μg·mL^(-1);CM2抑制SGC-7901、HeLa、MDAMB-231、HepG2、NCI-H1299细胞增殖的IC_(50)分别为104.28、100.51、122.32、196.35、277.66μg·mL^(-1)。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表征CM1和CM2的化学成分。从CM1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从CM2中鉴定出30种化合物,CM1和CM2中存在24种相同的化合物。CM1和CM2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酚,其结构主要由hispidin为骨架聚合或缩合而成,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osmundacetone、phellinin B、phaeolschidin A、phaeolschidin C、pinillidine、3,3′-亚甲基双{6-[2-(3,4-二羟苯基)乙烯基]-4-羟基-2氢-吡喃-2-酮}、phelligridin D和phelliribsin A。本研究结果为粗毛纤孔菌子实体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抑制作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鉴定
下载PDF
UPLC-Q-TOF/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系统分析君迁子的抗炎活性成分
2
作者 昝立峰 杨香瑜 +3 位作者 张蕾 辛军彩 郭海燕 李海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4-274,共11页
目的:初步阐明君迁子果实中抗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测定分析君迁子果实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用分子对接验证网络... 目的:初步阐明君迁子果实中抗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测定分析君迁子果实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用分子对接验证网络预测结果。结果:在负离子模式下,依据分子离子峰及二级质谱裂解特征从君迁子果实中共鉴定出26个黄酮化合物,包括杨梅素衍生物10个、槲皮素衍生物7个、山奈酚衍生物4个、芹菜素衍生物2个、其他黄酮化合物3个,其中12种化合物为首次在君迁子果实中报道。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化合物杨梅素-3-桑布双糖苷、杨梅素-3-(2G-鼠李糖基)-芸香糖甙、桑色素、杨梅素-3-鼠李糖基-(1->2)-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杨梅素、槲皮素、柚皮素、芹菜素、山柰酚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且发挥抗炎作用主要与PI3K-Akt、EGFR络氨酸激酶抑制性耐药和癌症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稳定,且结果与网络药理学预测一致。结论:君迁子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对炎症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迁子 抗炎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网络药理
下载PDF
“桑黄”类真菌中多酚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昝立峰 包海鹰 李丹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桑黄是一类珍贵的药用真菌,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及治疗疾病等方面都有明显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桑黄中多酚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开发桑黄类真菌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层孔菌 纤孔菌 多酚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昝立峰 图力古尔 +1 位作者 包海鹰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4-288,共5页
从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棕榈酸、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大黄素甲醚、1-羟基-3-甲基-2-异丙基-6,8-二甲氧基蒽醌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黄色油状物鉴定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具有香气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醛类化合... 从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棕榈酸、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大黄素甲醚、1-羟基-3-甲基-2-异丙基-6,8-二甲氧基蒽醌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黄色油状物鉴定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具有香气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醛类化合物,紫色粉末物鉴定出5个化合物,主要为开链饱和烷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麦角甾醇 蒽醌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大型真菌色素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5
5
作者 昝立峰 图力古尔 《菌物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57-62,共6页
真菌色素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多样,生物活性显著并往往兼有营养和保健功能。近年来,对大型真菌色素的研究开发已成为一项热门领域,对真菌资源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对大型真菌色素的类型、稳定性及其应用前景方面进行... 真菌色素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多样,生物活性显著并往往兼有营养和保健功能。近年来,对大型真菌色素的研究开发已成为一项热门领域,对真菌资源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对大型真菌色素的类型、稳定性及其应用前景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色素 提取 稳定性 应用前景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昝立峰 梁瑞娟 包海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155,共5页
采用福林酚法和NaNO2-Al(NO3)3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粗毛纤孔菌子实体70%乙醇提取物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64.02±0.73)μg/mg和(5.74±0.13)μg/mg;并对70%乙醇提取物及主要化合物Hispidin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 采用福林酚法和NaNO2-Al(NO3)3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粗毛纤孔菌子实体70%乙醇提取物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64.02±0.73)μg/mg和(5.74±0.13)μg/mg;并对70%乙醇提取物及主要化合物Hispidin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0%乙醇提取物和Hispidin具有强烈的清除DPPH和·OH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在浓度为200mg/kg时清除率分别与BHA相当,清除率达到90%左右;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了70%乙醇提取物及Hispidin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ATCC6538、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制活性,结果除70%乙醇提取物高剂量(40.96mg/mL)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达到40.35%,其余均没有明显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蘑菇 抗氧化剂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昝立峰 包海鹰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综述了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的研究进展,并对现存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生物学特性 活性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黄刺玫花和果实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昝立峰 叶嘉 +2 位作者 李丹花 殷春燕 李国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9-133,共5页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黄刺玫花和果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从黄刺玫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花总挥发性物质的85.629%。花挥发油中主要物质...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黄刺玫花和果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从黄刺玫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花总挥发性物质的85.629%。花挥发油中主要物质为烷烃化合物,占56.743%;其次是酚酸类物质17.821%;醇类1.932%,酯类1.510%,烯烃类0.864%。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果实中总挥发性物质的86.699%,其中烷烃类39.207%,酮类28.565%,酯类6.814%,醇类5.572%,胺类1.716%,苯1.595%,醛0.7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刺玫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白屈菜总生物碱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昝立峰 李丹花 +1 位作者 葛水莲 叶嘉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2082-2085,共4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了10种大孔树脂对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吸附和解吸性能,从中筛选出适合分离纯化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PD60...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了10种大孔树脂对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吸附和解吸性能,从中筛选出适合分离纯化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PD600树脂为纯化白屈菜总生物碱的良好树脂,确定最佳吸附流速2.0 BV/h,吸附液pH对吸附影响较小,解吸剂为70%~80%乙醇。经HPD600树脂精制得到的白屈菜总生物碱相对含量为39.8%,该结果可为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总生物碱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下载PDF
紫红丝膜菌子实体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昝立峰 图力古尔 +1 位作者 包海鹰 李玉 《菌物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紫红丝膜菌子实体色素的提取条件及其稳定性。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以80%乙醇60℃下提取2h,影响程度为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色素对自然光、紫外光不稳定;酸性条件下为紫红色,碱性为堇紫色;对F...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紫红丝膜菌子实体色素的提取条件及其稳定性。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以80%乙醇60℃下提取2h,影响程度为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色素对自然光、紫外光不稳定;酸性条件下为紫红色,碱性为堇紫色;对Fe3+不稳定;对氧化剂不稳定,对还原剂稳定;对常用食品添加剂相对稳定;温度的变化对色素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丝膜菌 色素 提取条件 稳定性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紫甘薯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昝立峰 葛水莲 +2 位作者 李丹花 叶嘉 王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为了筛选出一种高吸附、高解吸性能大孔吸附树脂,比较了1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紫甘薯色素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吸附液pH、解吸流速、洗脱液浓度及pH对色素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M21树脂为分离纯化紫甘薯色素的最佳树脂... 为了筛选出一种高吸附、高解吸性能大孔吸附树脂,比较了1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紫甘薯色素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吸附液pH、解吸流速、洗脱液浓度及pH对色素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M21树脂为分离纯化紫甘薯色素的最佳树脂,其最佳纯化条件是吸附液和解吸液pH2.0~4.0,解吸液乙醇浓度为70%,解吸液解析流速为3Bv·h-1时,对紫甘薯色素的纯化效果以及效率最好,色价达到54.26±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花青素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野生与栽培杨树桑黄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12
作者 昝立峰 范宇光 +2 位作者 包海鹰 图力古尔 叶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818-1828,1886,共12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快速识别和鉴定了野生与栽培杨树桑黄子实体的化学成分。选用反相Waters Aco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甲醇与水(含0.1%甲酸)作为流动相二...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快速识别和鉴定了野生与栽培杨树桑黄子实体的化学成分。选用反相Waters Aco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甲醇与水(含0.1%甲酸)作为流动相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二级质谱碎片信息,并结合保留时间和相关文献,从野生和栽培杨树桑黄子实体中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包括小分子有机酸8个、儿茶素类3个、吡喃酮类20个、黄酮9个,其中野生和栽培子实体中共有成分14个,野生子实体中特有成分14个,栽培子实体中特有成分12个。分析结果表明吡喃酮酚类化合物是杨树桑黄子实体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研究可为野生和栽培杨树桑黄子实体的快速鉴定、质量控制以及阐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桑黄 吡喃酮 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双水相萃取大吴风草总黄酮工艺及抑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建中 葛水莲 +3 位作者 昝立峰 邢浩春 付静 王更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7-62,共6页
目的:优化大吴风草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Farfugium,TFF)双水相萃取体系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超声波辅助C2H5OH-(NH4)2SO4双水相萃取TFF,依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以TFF萃取率为响应值进行... 目的:优化大吴风草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Farfugium,TFF)双水相萃取体系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超声波辅助C2H5OH-(NH4)2SO4双水相萃取TFF,依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以TFF萃取率为响应值进行方差分析,获取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6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对比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确定其抑菌活性。结果:24%C2H5OH-18%(NH4)2SO4双水相萃取体系条件下TFF萃取率最高,响应面试验方差分析表明,粗提液质量分数显著影响TFF萃取率(P=0.023 9<0.05),而p H值和Na Cl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不显著;最佳双水相萃取条件为粗提液质量分数20%、p H 7.64、Na Cl质量分数2.68%,萃取率模型预测最大值为96.366 7%(P=0.994);TFF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高剂量作用下抑菌率可达98.67%,MIC为1.56 mg/m L;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次之,对青霉和黑曲霉抑制作用最弱。结论:粗提液质量分数对萃取率影响较大,p H值和Na Cl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较小;TFF对6种供试菌种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与TFF质量浓度呈正相关,TFF对细菌的抑制效果相对强于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优化 双水相萃取 黄酮类物质 大吴风草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茼蒿总黄酮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建中 葛水莲 +3 位作者 昝立峰 王更先 邢浩春 付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120,共6页
为了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茼蒿总黄酮(TFC)的工艺条件,试验以TFC吸附量和回收率为指标,考察5种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动态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优选影响因素——上样浓度,上样p H值,洗脱浓度和洗脱流速4种试验条件,测定大孔树脂的泄露... 为了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茼蒿总黄酮(TFC)的工艺条件,试验以TFC吸附量和回收率为指标,考察5种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动态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优选影响因素——上样浓度,上样p H值,洗脱浓度和洗脱流速4种试验条件,测定大孔树脂的泄露曲线和洗脱曲线。研究发现,D-101大孔树脂对TFC的吸附纯化显示出最佳的性能。泄露曲线显示:上样体积泄漏点60 m L,饱和点210 m L。洗脱曲线显示: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80 m L洗脱效果最好。响应面试验方差分析显示:上样p H对TFC回收率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上样浓度、洗脱浓度和洗脱速度3个因素对TFC回收率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回归方程模拟预测最优纯化条件组合——上样浓度0.86mg/m L,p H=6,洗脱浓度74.27%,洗脱流速2.23 m L/min,TFC回收率由65.19%提升至87.36%。D-101大孔树脂对于TFC的分离纯化性能较好,适用于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物质 大孔树脂 茼蒿 响应面
下载PDF
柿叶和桔皮提取物的体外协同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丹花 昝立峰 +2 位作者 岳丹 王磊 陈建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560,共5页
用柿叶和桔皮乙醇提取物进行复配实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复配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复配液对三种供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并测定温度、p H和紫外线照射对复配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 用柿叶和桔皮乙醇提取物进行复配实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复配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复配液对三种供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并测定温度、p H和紫外线照射对复配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和桔皮醇提物对三种供试菌种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两种醇提物的不同质量比例复配液的体外抑菌效果表现为协同,复配液的最佳质量配比为2∶3。复配液(2∶3)对三种供试菌种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6.25、6.25和12.50 mg/m L,在20~80℃,p H为5~9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紫外线照射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 桔皮 复合物 协同 稳定
下载PDF
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建中 葛水莲 +2 位作者 杨明建 昝立峰 刘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102,共8页
为研究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采用萃取法制得太行菊黄酮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使用体外(PNPG)法建立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筛选模型,通过酶促... 为研究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采用萃取法制得太行菊黄酮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使用体外(PNPG)法建立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筛选模型,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抑制类型。太行菊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活性与黄酮的质量浓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黄酮质量分数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相,且高于阿卡波糖,而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低于阿卡波糖。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IC_(50)=1.01 mg/mL)<正丁醇(IC_(50)=1.25 mg/mL)<阿卡波糖(IC_(50)=1.47 mg/mL)<残余水相(IC_(50)=1.77 mg/mL)<石油醚(IC_(50)=2.12 mg/mL)。酶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混合型抑制类型中竞争与非竞争关系;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抑制类型。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黄酮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在开发成辅助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或药品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有望将太行菊醇提物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黄酮开发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黄酮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动力学 降糖活性
下载PDF
堆肥中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丹花 乔莉娟 +3 位作者 岳丹 昝立峰 段保宁 白兰所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3884-3886,共3页
从邯郸地区堆肥中分离出5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初步鉴定结果显示,M1菌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对M1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生长特性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M1菌株应当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 从邯郸地区堆肥中分离出5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初步鉴定结果显示,M1菌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对M1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生长特性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M1菌株应当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的温度生长范围为10~45°C,最适生长温度为30°C,p H 6~8菌株均可生长,最适条件为p H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菌 纤维素降解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生长特性
下载PDF
邯郸地区堆肥中几种微生物的研究
18
作者 李丹花 岳丹 +2 位作者 昝立峰 王磊 乔莉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2,共2页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粪便的排放量日益增大,这些粪便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给畜牧场的环境卫生以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目前国内规模猪场粪便处理方法除了沼气发酵和固液分离外,还有三段生态法和好氧微生物发酵法。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法 邯郸地区 堆肥 畜禽粪便 环境卫生 严重污染 人类健康 固液分离
下载PDF
椭圆嗜蓝层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景旭 昝立峰 +2 位作者 包海鹰 李丹花 叶嘉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0,共5页
椭圆嗜蓝层孔菌(Phellinus ellipsoidea)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其乙酸乙酯分部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这11个化合物分别为: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1)、原儿茶酸(2)、4-(3,4... 椭圆嗜蓝层孔菌(Phellinus ellipsoidea)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其乙酸乙酯分部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这11个化合物分别为: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1)、原儿茶酸(2)、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3)、原儿茶醛(4)、Hispidin(5)、Hispolon(6)、Inoscavin A(7)、Phelligridin K(8)、Inoscavin C(9)、Inoscavin E(10)和Inonoblins B(11),其中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乙酯分部 分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及其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有机堆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20
作者 岳丹 王磊 +2 位作者 乔莉娟 李丹花 昝立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273-276,共4页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法和刚果红染色法从竹林表层土壤中分离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经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鉴定菌株后,通过液体发酵法将菌株制备成复合菌剂,将复合菌剂添加至堆肥物料中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所得菌株L1...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法和刚果红染色法从竹林表层土壤中分离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经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鉴定菌株后,通过液体发酵法将菌株制备成复合菌剂,将复合菌剂添加至堆肥物料中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所得菌株L1和L2为小麦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tritici),L-3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 sp).,L-4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L5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制备的微生物复合菌剂添加到堆肥中进行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菌剂组堆体最高温度为62.2℃,高温维持10 d,对照组堆体最高温度为58℃,高温维持7 d;菌剂组碳氮比从30下降到15.4,对照组碳氮比从30.6下降到18;菌剂组堆肥纤维素含量降至24.7%,对照组堆肥纤维素含量降至17.3%。菌剂组和对照组堆肥均达到了腐熟无害化标准,接种复合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堆肥温度,缩短堆肥周期,保证堆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高效降解菌 筛选鉴定 复合菌剂 堆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