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庙垭稀土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晁会霞 苏生瑞 +3 位作者 杨兴科 姚卫华 曹洁 吴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庙垭稀土矿床位于北大巴山东北缘和武当隆起西部边缘接触处的过渡带中,是一个与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特大型铌稀土矿床。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体的武当隆起,其时代属性和构造属性也是该区的重要基础问题,与庙垭稀土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 庙垭稀土矿床位于北大巴山东北缘和武当隆起西部边缘接触处的过渡带中,是一个与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特大型铌稀土矿床。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体的武当隆起,其时代属性和构造属性也是该区的重要基础问题,与庙垭稀土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庙垭杂岩体沿着耀岭河群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之间的断裂构造脆弱带分布,矿区北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和褶皱均较发育,为碳酸岩岩浆从地幔向地壳浅部侵入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和定位空间,并对铌、稀土矿的分布起一定的控制作用。杂岩体由北向南由边缘相、过渡相及中心相3个相带组成,表现有碳酸岩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萤石化等围岩蚀变。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在正长岩之后形成的碳酸岩,与正长质岩浆有着密切关系。认为矿化物质来源应为正长岩浆侵入带来,后经岩浆期后气水热液交代作用,即各种碳酸岩化促使铌、稀土元素富集沉淀。杂岩体形成前后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先期形成的岩石冷缩裂缝和构造破碎为后期气热交代创造了良好条件,矿化多侵位于耀岭河群的糜棱岩中。庙垭稀土矿床就是在火山岩喷发时所产生的正长岩-碳酸岩与震旦系—古生界岩石地层逆冲-推覆过程中相互耦合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岩体 碳酸岩 稀土矿床 庙垭
下载PDF
对海南岛大地构造特征的新探索 被引量:11
2
作者 晁会霞 韩孝辉 +5 位作者 杨志华 吴旭 吕艳 杨浩 杨林瀚 王莉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0-211,共12页
当前对海南岛大地构造的认识主要有槽台说、地洼说、岛弧说和板块构造说,所有这些观点,包括活动论的板块构造都是建立在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固定论的基础上的,都认为地层和岩石,特别是花岗岩都是原地形成的,并依此建立了多阶段、多旋... 当前对海南岛大地构造的认识主要有槽台说、地洼说、岛弧说和板块构造说,所有这些观点,包括活动论的板块构造都是建立在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固定论的基础上的,都认为地层和岩石,特别是花岗岩都是原地形成的,并依此建立了多阶段、多旋回的地质-构造旋回或地槽、地台、地台活化(或地洼)的发展阶段和演化历史,集中体现了活动与稳定相互转化的递进过程。当我们重新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并采用新全球动力学理论和抽拉构造形成褶皱带、造山带模式的理论来重新认识海南岛的大地构造时,以上观点都值得商榷。研究发现:(1)海南岛前白垩系的所有地层都存在顶底不清、接触关系不明并常呈断层接触,岩石地层的建立不符合相关规范,不能按时代先后顺序建立全岛统一的地层柱,也不能按时代顺序和不整合上下关系建立地质-构造旋回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2)组成全岛最广的岩石是片麻状花岗岩,与沉积-变质岩占多数的大陆褶皱带(造山带)明显不同,具片麻状、混合岩化的花岗岩实属太古宙的TTG岩套,它不是侵位于相邻的前白垩系地层中的侵入岩,而是以抽拉-逆冲-推覆出地表的岩片构造;(3)全岛岩石地层按接触关系自下而上可划分出5个岩片构造系统:原地系统、准原地系统和3个外来系统,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海南岛的构造单元;(4)海南岛所属的一级构造单元是青藏高原涡旋-甩出-热核反应构造体系,二级构造单元为南海-海南岛旋扭涡旋构造区,三级构造单元为海南岛旋卷-扭动构造及其内部的砥柱构造;(5)砥柱状隆升与南海基性火山岩中的热点相复合,是海南岛异常突出海面的根本原因,属原地系统;(6)不同岩片构造系统按抽拉构造的方式叠置堆垛在砥柱状-热点构造之上是海南岛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7)海南岛的大地构造发展史只能从中生代晚期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新探索 岩片叠置系统 热点-砥柱状构造 构造演化 海南岛
下载PDF
新疆梧南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深部预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晁会霞 杨兴科 +3 位作者 王磊 梁广林 孙继东 马立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梧南金矿床是天山构造带新发现的产于碳酸盐岩地层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在野外调研、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该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表和钻孔中原生晕分布规律进行了专题研究,首次确定了梧南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Au-B i-Cu-Mo-Hg-... 梧南金矿床是天山构造带新发现的产于碳酸盐岩地层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在野外调研、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该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表和钻孔中原生晕分布规律进行了专题研究,首次确定了梧南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Au-B i-Cu-Mo-Hg-Sb-Ag-As-Pb-Zn),探讨了隐伏矿信息,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 原生晕 轴向分带 成矿预测 梧南金矿床
下载PDF
新疆鄯善县梧南金矿床成因及成矿条件 被引量:5
4
作者 晁会霞 杨兴科 +2 位作者 梁广林 姚卫华 曹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4-31,共8页
对梧南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该矿床的形成受构造、地层及岩性等因素的制约。容矿围岩为不纯碳酸盐岩,矿石矿物组分简单,围岩的热液蚀变发育,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金矿物粒径为0.001~0.032 mm,主要载金矿物... 对梧南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该矿床的形成受构造、地层及岩性等因素的制约。容矿围岩为不纯碳酸盐岩,矿石矿物组分简单,围岩的热液蚀变发育,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金矿物粒径为0.001~0.032 mm,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压力为(280~440)×10^5Pa,成矿深度0.93~1.46 km,主成矿期的温度为120℃~340℃,与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特征,将梧南金矿划归为以不纯碳酸盐岩容矿的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特征 成矿条件 矿床成因 卡林型 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 梧南金矿 新疆
下载PDF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在白豹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晁会霞 姚卫华 +1 位作者 杨兴科 王永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在储层综合评价中,评价参数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等均存在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如何合理、客观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白豹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为例,运用特征选择分析、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将研究... 在储层综合评价中,评价参数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等均存在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如何合理、客观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白豹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为例,运用特征选择分析、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将研究区长6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储层和Ⅱ类储层作为研究区的最好和较好储层,是寻找油气的有利区带.研究区预测井位的试油日产油量分析结果与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方法预测出的结果一致.该评价方法确定储层分类方便、有效,并提高了该区块的解释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灰关联 聚类分析 储层综合评价 白豹油田 延长组
下载PDF
新疆梧南金矿元素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晁会霞 杨兴科 +2 位作者 姚卫华 孙继东 梁广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46-350,共5页
以新疆梧南金矿区地质背景和矿床原生晕研究为基础,以4号勘探线为代表区段,采集4个钻孔的193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金、银、砷、锑、汞、铜、铅、锌、铋、钼10项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资料整理、统计制图等,对元素组合及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以新疆梧南金矿区地质背景和矿床原生晕研究为基础,以4号勘探线为代表区段,采集4个钻孔的193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金、银、砷、锑、汞、铜、铅、锌、铋、钼10项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资料整理、统计制图等,对元素组合及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金与尾部元素呈正相关,与前缘元素呈负相关。首次建立了该矿床的原生晕分带,从前缘到尾部为:金—铋—铜—钼—汞—锑—银—砷—铅—锌,从而确定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叠加模型:上部矿体的尾晕与下部矿体的前缘晕叠加到一起,形成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原生晕叠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 地球化学 统计分析 原生晕分带 梧南金矿 新疆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彭山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成矿构造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晁会霞 杨兴科 +3 位作者 吕古贤 崔文玮 张宝林 雷万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5,共12页
九瑞矿集区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彭山多金属矿田位于九瑞矿集区的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构造样式还存在争议。通过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分析,提出彭山矿田受控于岩浆核杂岩构造,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 九瑞矿集区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彭山多金属矿田位于九瑞矿集区的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构造样式还存在争议。通过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分析,提出彭山矿田受控于岩浆核杂岩构造,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的核心由燕山中期隐伏的隆起即椭圆状花岗岩类侵入岩体构成,并在燕山晚期定型。外围沉积岩呈穹窿状、带状围绕彭山岩浆核杂岩展布。周围的断裂带倾向背离该岩浆核杂岩,呈铲状分布,反映出拆离构造的特征。彭山矿田以花岗杂岩体为中心,向四周出现高温矿种向低温矿种变化的砷矿(毒砂)-锡矿-铅锌矿-萤石矿-重晶石矿等“晕圈型”的矿带类型,亦均是沿着多层次滑脱拆离断层矿物富集的结果,矿化作用在岩浆核杂岩的内外接触带产生,最终在构造应力的松弛阶段形成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脉状等锡-铅锌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核杂岩 燕山期 九瑞矿集区 彭山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磷改性β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在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晁会霞 张凤美 姚丽群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采用高温带压磷酸二氢铵溶液对β分子筛进行磷改性得到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考察其在苯与乙烯高空速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对其结晶度、元素组成、酸量、酸类型及骨架结构等物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磷改性后,β分子筛催化... 通过采用高温带压磷酸二氢铵溶液对β分子筛进行磷改性得到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考察其在苯与乙烯高空速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对其结晶度、元素组成、酸量、酸类型及骨架结构等物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磷改性后,β分子筛催化剂的总酸量和B酸、L酸中心浓度均有明显提高,且磷元素的引入使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在31P MASNMR和27 Al MASNMR表征谱图中,在化学位移为-30.908和41.392处均有一强吸收峰,证明β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中有P(4Al)和Al(4P)四配位结构出现,稳定了骨架铝,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当P2O5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2%时,该催化剂在苯与乙烯高空速烷基化反应中的活性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改性 Β分子筛 乙烯 烷基化
下载PDF
高低温磷改性β分子筛及其烷基化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晁会霞 罗祥生 张凤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6,共4页
对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磷改性β分子筛进行热重、核磁共振和酸性分析,并考察其在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中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β分子筛高温条件下引入铵根离子后,其DTG曲线在220~230℃之间有一明显的失重峰出现,即铵根离子进入分子筛内部;... 对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磷改性β分子筛进行热重、核磁共振和酸性分析,并考察其在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中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β分子筛高温条件下引入铵根离子后,其DTG曲线在220~230℃之间有一明显的失重峰出现,即铵根离子进入分子筛内部;其^(31)P MAS NMR和^(27)Al MAS NMR表征中在化学位移为-30.908和41.392处均有一强吸收峰,即β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中有P(4Al)和Al(4P)四配位结构出现;其NH_3-TPD酸性增强,酸量增加。评价结果表明β分子筛高温条件下引入铵根离子后,其烷基化反应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改性 磷酸二氢铵 Β分子筛 烷基化
下载PDF
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在芳烃抽余油催化加氢蒸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晁会霞 罗祥生 +2 位作者 项征 王爱荣 莫钊桓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4-878,共5页
以芳烃抽余油为加氢原料,高效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为活性中心,在100 m 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加氢脱芳反应,考察了工艺条件对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催化抽余油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剂油分离及分离后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1... 以芳烃抽余油为加氢原料,高效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为活性中心,在100 m 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加氢脱芳反应,考察了工艺条件对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催化抽余油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剂油分离及分离后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1.7 MPa、温度130~150℃、氢油体积比150~160、剂油质量比0.03~0.04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加氢脱芳性能,加氢产品通过产品分离塔将产品与催化剂分离,加氢后抽余油中苯的含量从30 g/kg降低至7.8 mg/kg,烯烃碘值(100 g油)降低至小于4.0 mg,分离后催化剂的活性未见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抽余油 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 加氢脱芳
下载PDF
不同方式镧改性β分子筛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晁会霞 罗祥生 +2 位作者 王伟建 王爱荣 吴红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0-995,共6页
分别采用简单混捏法、水热法和乙醇柠檬酸溶液热处理法将硝酸镧引入到β分子筛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元素分析、N_2吸附-脱附、XRD、吡啶吸附FTIR、NH_3-TPD等方法考察了改性方法对β分子筛结构及表面酸性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混捏法改性... 分别采用简单混捏法、水热法和乙醇柠檬酸溶液热处理法将硝酸镧引入到β分子筛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元素分析、N_2吸附-脱附、XRD、吡啶吸附FTIR、NH_3-TPD等方法考察了改性方法对β分子筛结构及表面酸性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混捏法改性后La负载量最大,其次为水热改性,乙醇柠檬酸溶液水热处理改性后负载量最小;不同方法改性后催化剂的相对结晶度均减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下降、NH_3-TPD总酸量均有所增加。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的苯与乙烯高空速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乙醇柠檬酸溶液热处理改性的YR-3催化剂(La加入量2.5%(w))的活性最高,但YR-2催化剂(La加入量2.0%(w))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改性 混捏改性 水热改性 乙醇溶液热处理 Β分子筛 烷基化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矿床学教学改革探讨——以长安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晁会霞 杨兴科 +2 位作者 焦建刚 闫海卿 姜修道 《大学教育》 2018年第8期82-84,共3页
矿床学课程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题组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针对矿床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矿床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 矿床学课程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题组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针对矿床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矿床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的一些方案措施,以期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矿床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可视化数据挖掘在碎屑岩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晁会霞 姚卫华 +1 位作者 南珺祥 杨兴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101-104,108,共5页
针对储层研究过程中碎屑岩数据爆炸而知识缺乏的问题,引入数据挖掘思想,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及Excel二次开发工具,应用Clementine软件对数据进行提取与处理,实现了数据挖掘过程的可视化.借助数据挖掘工具进行砂岩三角形图解的自动化投点和... 针对储层研究过程中碎屑岩数据爆炸而知识缺乏的问题,引入数据挖掘思想,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及Excel二次开发工具,应用Clementine软件对数据进行提取与处理,实现了数据挖掘过程的可视化.借助数据挖掘工具进行砂岩三角形图解的自动化投点和岩性识别,从而实现数据挖掘结果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数据挖掘 Clementine软件 可视化 三角形图解
下载PDF
新疆梧南金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晁会霞 杨兴科 +2 位作者 梁广林 马立成 孙继东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梧南金矿床是产于碳酸盐岩地层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类型。文章介绍了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围岩的稀土配分曲线呈富轻稀土的右倾型,曲线形态基本一致。表明矿石对围岩的继承性,酸性斑岩也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热源和部分含矿... 梧南金矿床是产于碳酸盐岩地层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类型。文章介绍了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围岩的稀土配分曲线呈富轻稀土的右倾型,曲线形态基本一致。表明矿石对围岩的继承性,酸性斑岩也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热源和部分含矿热液。石炭系碳酸盐岩成为金矿化的有利围岩,矿区构造运动使含金岩层进一步活化浸出、热液交代和迁移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南金矿床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微细粒浸染型
下载PDF
南秦岭镇安棋盘沟钨矿床^(40)Ar-^(39)Ar年代学及其对印支末期成矿的指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晁会霞 崔文玮 +4 位作者 杨兴科 王冉 韩珂 杨宁 王仪卓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近年来,南秦岭镇安西部地区发现了棋盘沟、核桃坪、东阳等大中型钨多金属矿床。其中棋盘沟大型钨矿床以石英脉型为主,深部可见矽卡岩型矿化,前人仅对其中的石英脉型钨矿进行了年龄测试,深部的矽卡岩型钨矿尚未开展年代学研究工作。本文... 近年来,南秦岭镇安西部地区发现了棋盘沟、核桃坪、东阳等大中型钨多金属矿床。其中棋盘沟大型钨矿床以石英脉型为主,深部可见矽卡岩型矿化,前人仅对其中的石英脉型钨矿进行了年龄测试,深部的矽卡岩型钨矿尚未开展年代学研究工作。本文以棋盘沟钨矿床为研究对象,选取两类矿石中与白钨矿、辉钼矿密切共生的金云母进行^(39)Ar-^(40)Ar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矽卡岩型矿石中金云母坪年龄为190.1±0.6 Ma(MSWD=1.28),石英脉型矿石中金云母坪年龄为188.6±0.6 Ma(MSWD=1.42),均为早侏罗世成矿,且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时间略晚于矽卡岩型钨矿。该成矿期处于南秦岭成矿带陆内碰撞造山向伸展转变的转折期,代表着一期重要的、尚未被广泛关注的印支末期的岩浆热液钨钼成矿事件,应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定年 金云母 白钨矿 印支末期 南秦岭
下载PDF
数据挖掘在储层孔渗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晁会霞 姚卫华 +2 位作者 杨兴科 王涛 解丽琴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06-411,共6页
为解决储层孔渗特征研究中出现的数据量大、格式多样和数据分析困难等瓶颈性问题,依据CRISP-DM标准数据挖掘流程,将储层孔渗特征研究划分为6个阶段。应用此过程模型,在短时间内自动化绘制了鄂尔多斯盆地乌审召等4个地区盒8上等4个层位... 为解决储层孔渗特征研究中出现的数据量大、格式多样和数据分析困难等瓶颈性问题,依据CRISP-DM标准数据挖掘流程,将储层孔渗特征研究划分为6个阶段。应用此过程模型,在短时间内自动化绘制了鄂尔多斯盆地乌审召等4个地区盒8上等4个层位的32张孔渗直方图,计算了孔渗平均值、极值等统计量,并通过空间插值算法总结出相关层位孔渗空间分布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孔渗特征 数据挖掘 Clementine软件 CRISP—DM
下载PDF
苯与乙烯高空速烷基化反应工艺条件优化及原因探讨
17
作者 晁会霞 罗祥生 曾佑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75-478,共4页
针对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处理量小的特点,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β分子筛催化剂在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中的高空速反应条件:即经过低空速反应一段时间再调为高空速条件下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低空速反应一段时... 针对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处理量小的特点,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β分子筛催化剂在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中的高空速反应条件:即经过低空速反应一段时间再调为高空速条件下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低空速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有效抑制催化剂孔道内的积炭速度和酸中心的钝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高空速 烷基化 Β分子筛
下载PDF
南秦岭陆内造山构造变形特征与演化:石泉—汉阴北部一带晚印支—燕山期构造变形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杨兴科 韩珂 +6 位作者 吴旭 王北颖 王新 杨宏宇 何虎军 晁会霞 于恒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80,共9页
陆内造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过程。南秦岭造山带安康石泉—汉阴—旬阳一带研究区处于南秦岭陆内复合造山带与扬子板块北部衔接部位,早古生代志留系变形变质岩片发育,以逆冲推覆构造和多层次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岩片为主。印支期以来广泛... 陆内造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过程。南秦岭造山带安康石泉—汉阴—旬阳一带研究区处于南秦岭陆内复合造山带与扬子板块北部衔接部位,早古生代志留系变形变质岩片发育,以逆冲推覆构造和多层次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岩片为主。印支期以来广泛发育多期新生面理,可分出3期,面理置换清晰,盖层区以S2面理置换S1最为显著。从该区多期构造变形、晚期盖层花岗岩脉侵入、基底岩浆底劈-伸展热穹隆上升、与晚期花岗岩脉相伴的热变质及次生加大黑云母变斑晶和石榴子石斑晶高温矿物对、多类型热液蚀变的发育、不同期次面理产出的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温压特征差异、石泉一带韧性剪切变形面理中黑云母Ar-Ar测年161~169 Ma、凤凰山穹隆北缘韧性剪切变形面理中云母Ar-Ar测年178~163 Ma等分析,表明该区至少经历过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构造变形,尤其是S2期面理大致对应燕山期,为明显的陆内造山期构造变形,固态塑性流变和脆-韧性剪切变形特点显著。野外构造-岩相填图确定S2期面理最发育,优势走向为北西向,大部分新生矿物岩石沿S2面理分布,表明燕山期与陆内造山作用密切相关。构造变形强烈部位可形成脆-韧性剪切带。晚印支期—燕山期为褶皱-S2+3面理-逆冲推覆断裂组合样式,新生代为不同程度走滑-隆升差异的断块构造组合。陆内造山演化期分为三个亚阶段:(1)晚印支—早燕山期(T3-J1+2)陆内造山垮塌阶段;(2)中晚燕山期(J3-K2)陆内造山挤压推覆阶段;(3)喜马拉雅期断块隆升改造阶段(K2-Mz)。受陆内构造汇聚和走滑作用促使该区上地壳构造热动力聚集,形成凤凰山—牛山岩浆-热穹隆,造成地壳局部重熔,形成花岗岩脉侵位。燕山期调研区南部安康断裂带和北部宁陕断裂带在J1-2分别发生的右行走滑和左行走滑剪切变形造成该区较显著地向东挤出滑脱变形,显示陆内造山晚期走滑分量较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造山 新生面理 构造变形 构造-岩相填图 印支期-燕山期 南秦岭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紫金山岩体特征与形成的动力学环境——盆地热力-岩浆活动的深部作用典型实例剖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兴科 晁会霞 +2 位作者 张哲峰 姚卫华 董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9-281,共13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动力学和热力作用讨论基础上,以紫金山岩体为代表,进行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岩浆活动的深部地质背景、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演化等研究。认为盆地热力作用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弱点和难点,盆地热力作用具明... 在鄂尔多斯盆地动力学和热力作用讨论基础上,以紫金山岩体为代表,进行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岩浆活动的深部地质背景、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演化等研究。认为盆地热力作用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弱点和难点,盆地热力作用具明显非均一性,热力盆地特征复杂、类型多样,盆地热力构造可分为五类。针对盆地热力作用研究的薄弱性和其与深部圈层活动的复杂性及特殊性,提出了未来研究应注意的要点。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为克拉通内改造叠合型盆地,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区域岩石圈深部具有明显多阶段或多世代沉降更替、演变迁移特点。紫金山岩体具有富碱、较富铁、贫镁、钙,SiO2不饱和,属碱性-过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无负铕异常;碱性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属于大陆板内拉张区;岩浆活动有多期性;锶(87Sr/86Sr)、钕(143Nd/144Nd)同位素比值落入EMⅠ型地幔,岩浆物质来源较深;单颗粒锆石SHRIMP测年数据表明岩浆活动主期在125~132Ma间,为早白垩世。侏罗纪-白垩纪盆地东部及周缘存在着丰富的深部岩浆活动-热力作用,并发生了岩浆侵入或喷发活动。中生代深部背景是处于吕梁软流圈上涌区,在吕梁软流圈上涌柱软块区与西侧厚硬块区相间的上涌热浮物质聚集处,岩石圈破裂,造成盆地东部出现软流圈热浮物质底侵和岩石圈局部减薄,底侵物质再熔融上侵,形成了紫金山幔源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构成的碱性复式岩体,代表鄂尔多斯盆地与华北陆块在早白垩世经受过一期重要的热力构造事件,它是该盆地东部吕梁软流圈上涌、盆地东翼大面积抬升隆起、断隆带翘倾的表现,此与盆地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期及岩浆活动-热事件对应。中生代是该盆地油气煤铀等多种能源矿产形成的重要时期。构造过程是:古生代属于大鄂尔多斯盆地,与华北地区一同升降;中生代早期(T-J)为连续沉积区,晚期(J3-K1)发生较强烈的构造转换,岩石圈减薄,地壳拉张伸展变形,伴随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形成紫金山复式岩体;新生代为整体抬升剥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动力学 热力作用 岩浆活动 构造热事件 深部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紫金山岩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紫金山岩体SHRIMP测年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杨兴科 晁会霞 +2 位作者 郑孟林 姚卫华 杨旭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63,共10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晋西挠褶带紫金山碱性杂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及U-Pb同位素SHRIMP测年等研究发现:该碱性杂岩体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燕山期岩浆侵入热力作用的代表,具有富碱、较富铁...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晋西挠褶带紫金山碱性杂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及U-Pb同位素SHRIMP测年等研究发现:该碱性杂岩体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燕山期岩浆侵入热力作用的代表,具有富碱、较富铁、贫镁、钙,SiO2不饱和或极不饱和,属碱性-过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碱、铁、贫镁;稀土元素含量高,无铕异常;岩浆侵入表现出明显的方向和多阶段性,可侵入二叠纪—三叠纪地层中。盆地东部火成岩同位素测年数据表明岩浆-热力作用高峰期在110Ma^150 Ma。测试样品中有21组锆石样品年龄介于125 Ma^132 Ma之间,说明主期岩浆活动热力事件时代为早白垩世,是盆地形成演化的中晚期发生构造转换(深部的隆升)相对应,与华北地区较普遍的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一致。早白垩世强烈的构造热力变动导致该盆地东翼大面积的抬升隆起、吕梁软流圈上涌和晋西挠褶带的形成。SHRIMP测年还发现,除主期125 Ma^132 Ma岩浆热力事件外,有捕获的早期岩浆锆石反映的热力活动事件,构造演化分析显示多阶段热力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岩浆热力作用 构造事件 早白垩世 紫金山 SHRIMP测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