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BH589或联合多烯紫杉醇对人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晁宏图 邓君丽 +1 位作者 马一鸣 王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或联合多烯紫杉醇(DTX)对人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LBH589、DTX或两者联合处理OVCAR-3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台盼兰、吖啶橙溴化乙啶...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或联合多烯紫杉醇(DTX)对人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LBH589、DTX或两者联合处理OVCAR-3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台盼兰、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caspase-3、caspase-7、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LBH589、DTX均能抑制OVCAR-3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小剂量LBH589联合DTX作用更强。经Calcusyn软件分析证明两者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aspsae-3、PARP-85kD剪切蛋白增加,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caspase-7无明显变化。结论:LBH589、DTX能抑制OVCAR-3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两者联合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H589 卵巢癌 多烯学杉醇 联合治疗 凋亡
下载PDF
LBH589对人上皮性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晁宏图 邓君丽 +1 位作者 马一鸣 王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人上皮性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LBH589处理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O/EB(台盼蓝、吖啶橙溴化乙啶双染色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人上皮性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LBH589处理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O/EB(台盼蓝、吖啶橙溴化乙啶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Caspase-3、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LBH589明显抑制OVCAR-3细胞增殖,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2μM。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aspsae-3、PARP-85kD剪切蛋白增加,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结论:LBH589在体外条件下能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OVCAR-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H589 卵巢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LBH589对OVCAR-3细胞增殖、侵袭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晁宏图 李晓凤 +4 位作者 寇馨歆 李雷 杨晓霞 王莉英 王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观察LBH589对上皮性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侵袭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1、5、10μmol/L的LBH589对OVCAR-3细胞活性和侵袭细胞数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i67、MMP-2、VEGF、p-PI3K、p-Ak... 目的:观察LBH589对上皮性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侵袭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1、5、10μmol/L的LBH589对OVCAR-3细胞活性和侵袭细胞数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i67、MMP-2、VEGF、p-PI3K、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MTT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I3K抑制剂LY294002对细胞活性以及MMP-2、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LBH589降低OVCAR-3细胞活性(F=5.324,P<0.001),减少穿过Transwell基质膜的细胞数量(F=84.325,P<0.001),Ki67、MMP-2、VEGF、p-PI3K、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亦降低(F=9.191、7.623、6.340、6.221、4.690,P均<0.001)。与对照组相比,LY294002抑制MMP-2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降低OVCAR-3细胞活性(P均<0.05)。结论:LBH589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MMP-2和VEGF表达水平,继而抑制上皮性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OVCAR-3细胞 增殖 侵袭 VEGF PI3K/AKT通路
下载PDF
蒿甲醚对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及ECV-304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晁宏图 王熙才 +2 位作者 蒋永新 金丛国 伍治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9-41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蒿甲醚对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及ECV-304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配制成5×104mL-1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h,加入不同浓度(1000.00、500.00、250.00、125.00、62.50、31.... 目的:观察中药蒿甲醚对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及ECV-304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配制成5×104mL-1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h,加入不同浓度(1000.00、500.00、250.00、125.00、62.50、31.25mg/L)的蒿甲醚,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继续培养48h,采用MTT法测定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IC50,并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作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500mg/L蒿甲醚作用24、48、60、72、84h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蒿甲醚对SGC-7901和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蒿甲醚作用于SGC-7901、ECV-304细胞24、48、72h的IC50分别为(504.74±3.87)、(130.46±3.12)、(83.46±2.92)和>1000、>1000、(384.42±13.74)mg/L,2种细胞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细胞周期S及G2/M期细胞数大量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结论:蒿甲醚具有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SGC-7901细胞 ECV-304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体外培养
下载PDF
FISH技术检测宫颈病变中hTERC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晁宏图 冯晓杰 +4 位作者 马杰 孙淼淼 罗艳林 魏丽惠 王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57-259,262,共4页
目的: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0例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表达。结果:良性细胞学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 目的: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0例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表达。结果:良性细胞学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脱落细胞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25.00%、54.29%、91.67%。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4.29%、64.71%、75.00%、90.24%。结论: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到宫颈癌的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宫颈低度病变与高度病变hTERC基因检测可成为临床检查宫颈癌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HTERC基因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几种紧急避孕方法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晁宏图 陈忠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和米非司酮、含铜宫内避孕器 (IUD)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副反应和对月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的多中心对比方法 ,将在未保护性交或避孕失败 72h内和 12 0h内要求紧急避孕的妇女分为左炔诺孕酮组、米非司酮组和含...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和米非司酮、含铜宫内避孕器 (IUD)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副反应和对月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的多中心对比方法 ,将在未保护性交或避孕失败 72h内和 12 0h内要求紧急避孕的妇女分为左炔诺孕酮组、米非司酮组和含铜IUD组 ,左炔诺孕酮组每次服左炔诺孕酮 0 .75mg ,间隔 12h ,共 2次 ;米非司酮组单次服米非司酮 2 5mg ,含铜IUD组宫腔内放置IUD。于预期下次月经后 7d随诊 ,判断避孕效果 ,记录副反应和月经情况。避孕有效率以Dixon预期妊娠概率计算。结果  3组的实际妊娠数为分别 3例、2例和 0例 ,失败率为 3%、2 %和 0 ,实际有效率为 6 3.5 %、75 .5 %和 10 0 %。 3组副反应发生率为 10 %、10 %和 2 0 %。结论  3种方法用于紧急避孕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米非司酮 紧急避孕 避孕方法 效果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血管生成、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晁宏图 王莉 +3 位作者 王莉英 马杰 陈红敏 刘若男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12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和CD3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型、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分期探讨其...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和CD3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型、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分期探讨其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癌Hpa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生成、病理分型、分期有关(P<0.05)。结论Hp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病理特征有关,检测其表达以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乙酰肝素酶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蒿甲醚体外诱导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实验研究(摘要)
8
作者 晁宏图 王熙才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蒿甲醚 胃癌SGC-7901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两种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识别显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晁宏图 李晓凤 +4 位作者 李雷 寇馨歆 张烨 李町希 王莉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识别显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9例采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注射液作为示踪剂,B组29例采用亚甲蓝混... 目的探讨两种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识别显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9例采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注射液作为示踪剂,B组29例采用亚甲蓝混悬注射液作为示踪剂,记录前哨淋巴结(SLN)染色情况、两种示踪剂示踪时间及示踪持续时间。结果 A组示踪时间为(16.22±3.28)s较B组短,示踪持续时间为(26.54±5.87)h较B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出SLN例数、淋巴结枚数、SLN发现率、准确率、假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均可用于子宫内膜癌SLN显影中,对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具有指导意义,但纳米活性炭示踪时间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 纳米活性炭 亚甲蓝 准确性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晁宏图 王莉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8期739-740,共2页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年轻妇女宫颈癌32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晁宏图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3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17.3%。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3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17.3%。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结论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宫颈腺癌比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年轻妇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LncRNA LINC01138靶向miR-193a-3p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晁宏图 张孟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38(LncRNA LINC01138)通过吸附微小RNA-193a-3p(miR-193a-3p)调控其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40例卵巢癌及相应癌旁正常卵巢组织、正常卵巢上皮细胞(HOSE)...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38(LncRNA LINC01138)通过吸附微小RNA-193a-3p(miR-193a-3p)调控其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40例卵巢癌及相应癌旁正常卵巢组织、正常卵巢上皮细胞(HOSE)及3种卵巢癌细胞(A2780、SKOV3、OVCR3)中LINC01138与miR-193a-3p的表达水平。分别将si-con、si-LINC01138、si-LINC01138与anti-miR-con、si-LINC01138与anti-miR-193a-3p转染至A2780细胞,转染后48 h采用MTT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Annexin V-FITC/PI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癌旁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癌组织中LINC01138的表达升高,miR-193a-3p的表达降低(P<0.001);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HOSE比较,卵巢癌细胞A2780、SKOV3、OVCR3中LINC01138的表达升高,miR-193a-3p的表达降低(P<0.05),其中LINC01138在卵巢癌A2780细胞中的表达相对较高,选用卵巢癌A2780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si-con组比较,si-LINC01138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si-LINC01138+anti-miR-con组比较,si-LINC01138+anti-miR-193a-3p组细胞活力增强,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抑制LINC01138可通过上调miR-193a-3p的表达进而减弱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LINC01138 miR-193a-3p 卵巢癌 A2780细胞 增殖 侵袭 凋亡
下载PDF
发现卵巢囊肿怎么办
13
作者 晁宏图 罗艳林 《江苏卫生保健》 2022年第10期24-24,共1页
很多女性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有“卵巢囊肿”很紧张,不少人疑虑:“医生,我怎么会得卵巢囊肿呢?是不是搞错啦?卵巢囊肿可怕吗?要不要治疗?”为什么会出现卵巢囊肿正常情况下,女性每个月经周期卵巢中都有一批卵泡被征用,进入发育的训练阶段,... 很多女性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有“卵巢囊肿”很紧张,不少人疑虑:“医生,我怎么会得卵巢囊肿呢?是不是搞错啦?卵巢囊肿可怕吗?要不要治疗?”为什么会出现卵巢囊肿正常情况下,女性每个月经周期卵巢中都有一批卵泡被征用,进入发育的训练阶段,它们争相长大,其中发育最优秀的卵泡(优势卵泡)被选中来排卵,其余不够成熟的卵泡就逐渐闭锁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月经周期 卵泡 体检
下载PDF
LBH589联合多烯紫杉醇对人卵巢癌卵巢癌细胞Akt、mTOR和p70S6K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晁宏图 李晓凤 +2 位作者 寇馨歆 李雷 王莉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12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联合多烯紫杉醇(DCT)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细胞IGROV-1 Akt、mTOR、p70S6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BH589联合DCT诱导IGROV-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LBH589、DTX或两者联合处理IGRO... 目的观察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联合多烯紫杉醇(DCT)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细胞IGROV-1 Akt、mTOR、p70S6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BH589联合DCT诱导IGROV-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LBH589、DTX或两者联合处理IGROV-1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IGROV-1 Akt、mTOR、p70S6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BH589、DTX均能抑制IGROV-1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小剂量LBH589联合DTX作用更强。经Calcusyn软件分析证明两者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BH589联合DCT处理的IGROV-1细胞的Akt、mTOR、p70S6K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Akt、mTOR、p70S6K通路可能在LBH589联合DCT诱导IGROV-1细胞凋亡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H589 卵巢癌 PI3K AKT m TOR P70S6K
原文传递
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晁宏图 马杰 +1 位作者 王莉 王莉英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和CD3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型、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分期探讨其意义。结果子宫内...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和CD3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型、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分期探讨其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癌Hpa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生成、病理分型、分期有关(P<0.05)。结论Hp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病理特征有关,检测其表达以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乙酰肝素酶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82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晁宏图 王莉 +2 位作者 王莉英 陈红敏 刘若男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22期68-69,共2页
目的分析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滋养细胞肿瘤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以化疗为主,首次化疗规范、足量、坚持巩固化疗。其中82例均以化疗为主,单纯化疗者70例... 目的分析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滋养细胞肿瘤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以化疗为主,首次化疗规范、足量、坚持巩固化疗。其中82例均以化疗为主,单纯化疗者70例,12例加手术治疗。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规范化化疗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化疗 绒癌 侵蚀性葡萄胎
原文传递
宫颈锥切术诊断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17
作者 晁宏图 王莉 +2 位作者 王莉英 陈红敏 刘若男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17期48-48,共1页
目的 探讨宫颈锥切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宫颈病变患者的手术前后诊断符合情况及再次治疗情况。结果锥切前宫颈活检诊断的准确率为82.19%(60/73)。3例(3/79)患者锥切标本切缘阳性,包... 目的 探讨宫颈锥切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宫颈病变患者的手术前后诊断符合情况及再次治疗情况。结果锥切前宫颈活检诊断的准确率为82.19%(60/73)。3例(3/79)患者锥切标本切缘阳性,包括1例原位癌与2例浸润癌。结论宫颈锥切术可明确宫颈病变的诊断,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绝经后妇女警惕外阴阴道癌
18
作者 晁宏图 《抗癌之窗》 2013年第2期22-24,共3页
外阴白斑是怎么回事?外阴白斑,也叫外阴白色病变,在医学上还有个拗口的名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它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具体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 外阴白斑是怎么回事?外阴白斑,也叫外阴白色病变,在医学上还有个拗口的名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它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具体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及其他外阴皮肤病等几大类。由于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及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的外阴皮肤、黏膜多呈白色,所以也称之为外阴病变,或者外阴白斑。这类疾病的症状为阴部瘙痒,皮肤干燥、肥厚变白、失去弹性,甚至萎缩破溃,有疼痛及烧灼感。虽无导致此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外阴局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和阴道排出物的刺激等解剖生理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白斑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外阴硬化性苔藓 阴道癌 绝经后 鳞状上皮增生 外阴皮肤病 女警
原文传递
Dyrk1b、Rad51及ERCC1基因在不同生存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烨 晁宏图 丁惠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Rad 5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基因在不同生存期上皮性卵巢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3种基因间的联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于2003年7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肿... 目的探讨双重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Rad 5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基因在不同生存期上皮性卵巢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3种基因间的联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于2003年7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的4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存期以及患者的Dyrk1b、Rad 51和ERCC1基因表达。结果 Dyrk1b表达量在3年内生存期患者中较其他两组均高[生存期3年内(A组)6.26±1.811,生存期在3~5年(B组)3.63±1.373,生存期5年以上(C组)4.77±2.493];Rad 51表达量在3~5年生存期组较5年以上组高;ERCC1表达量在3年内生存期组患者中表达量较其他两组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与铂类耐药呈正相关(r=0.703,P〈0.05);Dyrk1b、ERCC1基因表达量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r(ERCC1)=-0.774,P=0.000;r(Dyrk1b)=-0.187,P=0.041];Dyrk1b基因表达水平与Rad 5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166,P〈0.05)。结论Dyrk1b、Rad 51及ERCC1基因表达量在不同生存期上皮性卵巢腺癌组织中存在差异,且与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双重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 RAD 51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原文传递
NGAL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红敏 王莉 +1 位作者 刘若男 晁宏图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9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AL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宫颈鳞癌、45例CIN、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NGAL的表达。结果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AL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宫颈鳞癌、45例CIN、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NGAL的表达。结果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2%,明显高于其在CIN(26.7%)及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20.0%)中的表达(P<0.05);宫颈癌组织中NGAL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NGAL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增高,且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可能参与宫颈癌的进展与转移,可作为判断宫颈鳞癌进展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