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党的形象的哲学探讨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晁明寿
董玉整
-
机构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出处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5-59,共5页
-
文摘
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剖析党的形象的实质,分析影响党的形象的诸多因素,指出党的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党的形象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任何事物的形象,都是一种联系,都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一事物与众事物之间的联系。离开了联系,便无所谓形象。联系是形象的本质。
-
关键词
人民群众
哲学探讨
辩证统一
历史进程
十年
党的建设
行动纲领
密切联系群众
指导思想
从严治党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正确理解和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晁明寿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2期33-36,2,共5页
-
文摘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反复强调要坚持生产力标准,要求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来考虑我们的一切工作,检验我们的一切工作。这是我们党深刻地总结我国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全面研究我国国情所得出的结论,也为我们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明确了根本任务和方向,确立了衡量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
关键词
生产关系
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产力发展水平
反作用
-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3
-
-
作者
晁明寿
-
机构
安徽省委党校
-
出处
《理论建设》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31,共4页
-
文摘
一、解放思想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思想不解放,不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就是运用市场经济中的某些规律也是不可想像的。因为,马克思虽然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并没有提出过市场经济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也未涉及过市场经济问题。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放思想
实事求
建立和完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条件论
建立和发展
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
分类号
F123.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加速发展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个重要思想
- 4
-
-
作者
晁明寿
-
机构
安徽省委党校
-
出处
《理论建设》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4-27,共4页
-
文摘
邓小平同志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所论及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当代最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三卷”中所涉及的新思想、新观点,使我们终身受益,将成为调动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速我国前进的强大动力。
-
关键词
加速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重要思想
《邓小平文选》
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
马克思主义
发展速度
共同富裕
共产主义
-
分类号
F091.9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产生的必然性
- 5
-
-
作者
晁明寿
-
机构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出处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13,共2页
-
文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科学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彻底胜利,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飞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继续运用这条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实现了从走“俄国人的路”转向走“
-
关键词
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认识
和平与发展
两个基本点
微观搞活
理论勇气
政治勇气
分化组合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
- 6
-
-
作者
晁明寿
-
机构
安徽省委党校
-
出处
《理论建设》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0-72,共3页
-
文摘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是多方面的,就其最突出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深入学习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普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把理论变为现实;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思想
物质和意识
辩证关系
领导方法
物质力量
《矛盾论》
《实践论》
《反杜林论》
工作方法
认识论思想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克服主体的局限性是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的关键
- 7
-
-
作者
晁明寿
-
出处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2-46,共5页
-
文摘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认识的客体是进入人的活动领域同认识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物质世界,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在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中,主体的状况如何,对于处理好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的人,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和其内在矛盾的作用,往往带有局限性,不能真正做到主体和客体的历史的。
-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反映客体
认识的主体
主体创造
认识主体
客观物质世界
客体范围
主体活动
人的社会性
非理性因素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