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方式与取穴组方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晁毓桥 陈侨彬 +3 位作者 张丽丽 杨凯伟 厉文凤 陈少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究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方式与取穴组方规律。方法:检索196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上公开发表的涉及穴位干预治疗子宫脱垂的文献,并通过Mi... 目的:探究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方式与取穴组方规律。方法:检索196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上公开发表的涉及穴位干预治疗子宫脱垂的文献,并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摘录及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关联和聚类分析。结果:运用针法灸法的穴位干预方式(包括单纯针刺、电针、芒针、新针、温针以及以针刺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等和各种灸法)是最常见的。在运用针法灸法治疗子宫脱垂的组方中,双穴组合以关元、子宫的支持度与置信度最高分别为37.21%和84.37%;三穴组合支持度最高的是百会、气海和足三里为31.40%。运用其他干预方式(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等)治疗子宫脱垂的文献数量较少,仅统计其穴位频次,前2位的腧穴是足三里、三阴交。结论:治疗子宫脱垂存在多种穴位干预方式,其中针法灸法的穴位干预方式最为常见,且取穴组方有规律可循;其他干预方式则运用较少,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腧穴 取穴规律 组方规律 针灸 关联规则 干预方式 文献研究
下载PDF
针灸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应有必要的张力——针灸经验处方的传承与穴位配伍规律研究的互动问题
2
作者 陈少宗 晁毓桥 张丽丽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针灸临床的治疗方案普遍采用多个穴位组成的经验处方。对于许多疾病的针灸治疗,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众多穴位配伍的疗效一定优于取用更少的穴位甚至取用单个穴位的疗效。研究提示,多个穴位组成的经验处方中可能存在着“滥竽充数”的无... 针灸临床的治疗方案普遍采用多个穴位组成的经验处方。对于许多疾病的针灸治疗,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众多穴位配伍的疗效一定优于取用更少的穴位甚至取用单个穴位的疗效。研究提示,多个穴位组成的经验处方中可能存在着“滥竽充数”的无效穴位,这对于普遍采用多穴位处方的经验习惯提出了挑战,但经验惯性对这类挑战几乎没有做出过什么反应。对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针灸疗法的收费标准弱化了多穴位处方的经验习惯与穴位配伍规律研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经验处方与穴位配伍研究之间需要维系必要的张力,以维持二者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配伍规律 临床经验 科学研究 张力
下载PDF
电针单穴与腧穴配伍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婷婷 陈少宗 +3 位作者 晁毓桥 杨凯伟 于燕南 王正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597-600,60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电针单穴(上巨虚)和腧穴配伍(天枢+上巨虚)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结肠功能调整作用的差异性,初步探讨天枢配伍上巨虚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90只,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80只),造模组大...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电针单穴(上巨虚)和腧穴配伍(天枢+上巨虚)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结肠功能调整作用的差异性,初步探讨天枢配伍上巨虚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90只,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8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慢性和急性应激相结合方法连续干预10 d制备IBS-C模型;造模结束后,造模组大鼠通过腹壁撤回反射(AWR)半定量评分结合应激后大便颗粒数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此筛选制备成功的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上巨虚组(10只)、腧穴配伍组(10只);2个治疗组连续电针干预治疗14 d,对各组大鼠记录结肠痛敏阈值以及结肠肌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乙酰胆碱(ACh)含量;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近端结肠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痛敏阈值降低(P<0.0001)、结肠慢波频率以及振幅均升高(P<0.001或P<0.01)、血清ACh含量以及近端结肠ChAT蛋白含量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干预治疗后,结肠痛敏阈值升高(P<0.0001)、结肠慢波频率以及振幅降低(P<0.05或P<0.01)、血清Ach含量以及近端结肠ChAT蛋白含量均升高(P<0.01或P<0.05)。结论电针单穴(上巨虚)和腧穴配伍(天枢+上巨虚)均能有效降低IBS-C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和调节结肠动力作用,但天枢配伍上巨虚并未显示明显腧穴配伍的优势和协同作用,针灸干预治疗IBS-C的腧穴配伍组方规律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结肠功能 腧穴配伍 大鼠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慢波与整体自主神经平衡性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孙红伟 陈碧玮 +4 位作者 陈少宗 张丽丽 晁毓桥 常晓丽 李昭凤 《河北中医》 2023年第8期1331-1334,1340,共5页
目的观察单独电针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结肠慢波放电与整体自主神经平衡性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了解单刺足三里穴治疗IBS的效应和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造模后每组选用7只。模型组、电... 目的观察单独电针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结肠慢波放电与整体自主神经平衡性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了解单刺足三里穴治疗IBS的效应和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造模后每组选用7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避水应激法制作IBS疾病模型。电针组取双侧足三里,连续电针治疗14天,模型组和对照组仅每天在相同时间内进行抓取、固定,不做电针治疗。麻醉状态下记录心电图,记录心率的低频信号(LF)、高频信号(HF),并记录结肠电信号,均使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进行记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LF、LF/HF明显升高(P<0.05),HF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LF、LF/HF均明显降低(P<0.05),HF虽有升高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电针足三里穴对IBS模型大鼠的结肠运动功能可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改善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症 大鼠 动物模型 足三里 电针疗法
下载PDF
术后胃瘫综合征穴位干预方法及穴位组方规律研究
5
作者 刘婷婷 杨蓥萍 +3 位作者 杨凯伟 晁毓桥 厉文风 陈少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及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已经公开发表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中文文献,使用文...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及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已经公开发表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中文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穴位干预方法、选穴组方规律数据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文献70篇,其中干预方法以穴位贴敷居多,文献篇幅占比20%,其次是穴位注射和单纯针刺;使用腧穴37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是足三里(23.08%)、中脘(13.55%)、内关(9.52%);高频经络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腧穴所属部位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胸腹部;特定穴的使用更倾向下合穴、五腧穴、交会穴;三穴配伍中足三里、内关、中脘组合支持度最高,四穴配伍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较占优势。结论: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多以穴位贴敷相对简单舒适方法为主,选穴多以下肢部为主,并且选取腧穴及腧穴组方规律有一定规律可循,以期挖掘的数据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术后胃瘫综合征 穴位 足三里 干预方法 穴位注射 选穴规律 组方规律
下载PDF
腧穴-内脏相关效应规律的再认识:临床文献证据及其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晁毓桥 陈碧玮 +1 位作者 陈少宗 侯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腧穴-内脏相关效应规律是针灸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总结有两个主要的规律:(1)腧穴效应的循经性规律;(2)腧穴效应的节段性规律。这两个规律分属于不同的范式体系,不是同一概念体系内的互补关系。本文主要从针灸临床实践证据出发,结... 腧穴-内脏相关效应规律是针灸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总结有两个主要的规律:(1)腧穴效应的循经性规律;(2)腧穴效应的节段性规律。这两个规律分属于不同的范式体系,不是同一概念体系内的互补关系。本文主要从针灸临床实践证据出发,结合有关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对以上两种规律的客观性、普适性进行分析。腧穴效应的循经性规律在现代针灸临床实践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普适性的指导作用,明显脱离了现代临床实践的需要;腧穴效应的节段性规律则得到了现代针灸临床实践的有力支持,与临床实践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穴位作用规律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作用规律 循经性规律 节段性规律 实践证据 生物学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频次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功能影响的时效关系研究
7
作者 晁毓桥 张丽丽 +3 位作者 陈碧玮 杨凯伟 厉文凤 陈少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14-2816,F0003,F00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次电针双侧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结肠功能影响的时效差异,来评估针刺治疗IBS的优效频次,为优化、规范针刺治疗IBS的临床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0只体重(200±10)g的SPF级Wis...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次电针双侧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结肠功能影响的时效差异,来评估针刺治疗IBS的优效频次,为优化、规范针刺治疗IBS的临床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0只体重(200±10)g的SPF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挑选15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10d慢性避水应激法制备IB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15只大鼠。收集并分析造模前、治疗前和治疗后每组大鼠的反映内脏疼痛敏感性的AWR评分指标,以及治疗后每组大鼠结直肠刺激-腹直肌反射的内脏痛觉阈值、近端结肠慢波电节律和血清5-HT、Ach的含量。结果(1)两治疗组大鼠经过治疗后其内脏疼痛敏感性得到显著的降低(P<0.05),内脏痛觉阈值有显著提高(P<0.05);(2)两治疗组大鼠经过治疗后其结肠慢波节律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肠慢波频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05),慢波振幅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3)血清5-HT和Ach含量结果显示,两组治疗频次均能降低IBS大鼠血清5-HT和Ach的含量(P<0.05);(4)两治疗组在以上检测指标的对比中并无显著差异。结论(1)1d1次和2d1次的针刺频次均能够改善IBS大鼠结肠疼痛敏感性、结肠慢波电节律及血清5-HT、Ach等指标。(2)两种针刺频次之间在改善IBS大鼠结肠生理功能上无显著性差异。(3)实验结果初步提示,临床上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可以不必固守1d1次或2d1次的治疗频次,避免因事情耽搁无法及时治疗时而担心病情的心理负担,医生和患者可以灵活的选择治疗频次,但要保证治疗次数足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不同治疗频次 足三里 结肠功能 时效关系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子宫肌瘤临床选穴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婷婷 杨凯伟 +1 位作者 晁毓桥 陈少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597-1603,共7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针灸治疗子宫肌瘤选穴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已经公开发表并收录的关于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中文文献,通...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针灸治疗子宫肌瘤选穴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已经公开发表并收录的关于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中文文献,通过严格筛选,采用Microsoft Excel以及SPSS Clementine软件中Apriori算法进行信息挖掘与分析。【结果】纳入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共80篇,针灸处方133条,使用腧穴63个,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为关元、子宫、三阴交;常用经络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腧穴所属部位主要分布在下腹部和下肢部;特定穴类别中交会穴、五腧穴、募穴占优势;三穴配伍中三阴交、子宫、足三里组合支持度最高。【结论】针灸治疗子宫肌瘤选穴及组方规律有一定规律可循,可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子宫肌瘤 选穴规律 组方规律 关元 子宫 三阴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