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晁毛妮 郝德荣 +6 位作者 印志同 张晋玉 宋海娜 张怀仁 褚姗姗 张国正 喻德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6,共10页
生物量与后期的籽粒产量存在紧密联系,是决定作物经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自然群体中的1142 SNP在2年环境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大豆基因组中与生物量及产量组分显著关联的SNP。结果表明:(1)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 生物量与后期的籽粒产量存在紧密联系,是决定作物经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自然群体中的1142 SNP在2年环境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大豆基因组中与生物量及产量组分显著关联的SNP。结果表明:(1)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在自然群体中存在广泛的表型及遗传变异,并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生物量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相关略高于与百粒重;(2)两年环境下共检测到41、56和29个SNP分别与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显著关联,其中仅有6、19和1个SNP在2个环境中都被检测到;(3)共检测到15个SNP同时控制2个或2个以上性状,其中位于第19染色体上的BARC-029051-06057位点被检测到同时与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3个性状显著关联,表明有共同的遗传基础,同时也解释了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原因;(4)鉴定到的多个SNP与先前我们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多个环境下产量相关性状的定位结果共位。这些显著关联SNP位点的鉴定,有助于理解生物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从而促进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有利基因,实现未来大豆高产育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SNP) 光合作用 产量 大豆 自然群体
下载PDF
大豆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晁毛妮 温青玉 +3 位作者 张晋玉 张志勇 董洁 于亚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9,共11页
该研究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序列信息,对大豆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对该家族成员的基因特征、蛋白结构、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和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该家族基因的功能及培育钾高效大豆... 该研究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序列信息,对大豆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对该家族成员的基因特征、蛋白结构、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和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该家族基因的功能及培育钾高效大豆品种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30个KUP/HAK/KT基因(简写为GmHAK01~GmHAK30),这些基因分布在大豆的15条染色体上,串联复制和片段复制可能导致了GmHAK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扩增。(2)大豆GmHAKs蛋白间序列一致性很高,均具有12~14个跨膜区,且都定位于质膜上。(3)进化分析表明大豆GmHAKs可聚为4个进化簇ClusterⅠ~Ⅳ,其中ClusterⅡ的成员数目最多(16个),ClusterⅣ的成员数目最少(1个)。(4)所有GmHAKs基因均包含内含子和外显子,其内含子数目在7~9个之间,且同一亚家族的GmHAKs基因大部分具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分布模式。(5)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大豆GmHAKs的表达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包括了ClusterⅠ和ClusterⅣ的全部成员,ClusterⅡ的部分成员,他们在根(GmHAK30和GmHAK04)、花(GmHAK03和GmHAK15)、荚(GmHAK10)或种子(GmHAK25)中表达量很高;另外一类是一些非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包括了ClusterⅢ的全部成员和ClusterⅡ的部分成员,这些基因(GmHAK05、GmHAK17和GmHAK28等)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KUP/HAK/KT家族基因表达模式在不同进化簇的差异化结果表明,其在进化过程可能受到了选择的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KUP/HAK/KT家族基因功能及定向改良大豆的钾吸收物性提供了重要的基因信息,也为大豆钾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家族 KUP/HAK/KT基因 进化分析 表达模式 大豆
下载PDF
大豆蔗糖合成酶家族成员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晁毛妮 张自阳 +3 位作者 王润豪 张金宝 王果 黄中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该研究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序列,旨在对大豆蔗糖合成酶(SUS)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以探讨大豆SUS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GmSUS基因的利用及大豆高产育种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2个蔗糖合... 该研究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序列,旨在对大豆蔗糖合成酶(SUS)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以探讨大豆SUS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GmSUS基因的利用及大豆高产育种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2个蔗糖合成酶基因(GmSUS1~GmSUS12)。(2)GmSUS蛋白之间序列一致性很高,均具有植物SUS家族蛋白特有的蔗糖合成结构域和糖基转移结构域;除GmSUS5外,其他GmSUS蛋白N端均具有一个保守的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mSUS蛋白主要聚为3组(SUSⅠ~SUSⅢ),且位于同1组的GmSUS基因大部分具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分布模式。(4)12个GmSUS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大豆的10条染色体上,片段复制可能导致了GmSU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扩增。(5)表达特性分析表明,大豆SUS家族成员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GmSUS8在大豆种子中表达量很高,GmSUS1、GmSUS7和GmSUS5在大豆根瘤中表达量很高,GmSUS3、GmSUS11和GmSUS12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均具有较高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合成酶(SUS) 基因家族 进化分析 组织表达 大豆
下载PDF
陆地棉Pht1家族成员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晁毛妮 张志勇 +5 位作者 宋海娜 李成奇 张新 胡根海 张金宝 王清连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9,共11页
【目的】磷是植物三大必需矿质元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Pht1家族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在植物磷吸收和转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该基因的系统研究工作尚很少开展。本研究旨在进行Pht1家族成员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目的】磷是植物三大必需矿质元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Pht1家族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在植物磷吸收和转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该基因的系统研究工作尚很少开展。本研究旨在进行Pht1家族成员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陆地棉Pht1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和表达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在陆地棉的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7个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GhPT),其中A亚组包含8个GhPT,D亚组包含9个GhPT;(2)棉花GhPT蛋白之间序列相似性很高,并均具有12个疏水的跨膜区域;(3)进化分析表明这些GhPT蛋白主要聚为2大组(GroupⅠ和GroupⅡ),位于同一组的GhPT的编码基因大部分具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分布模式;(4)17个GhPT基因不均匀分布在A亚组和D亚组中的5条染色体上,串联复制和片段复制可能导致GhPT基因在陆地棉中的扩增;(5)表达模式分析表明,GhPT6和GhPT14在根中表达量最高,且同时响应低磷和低钾胁迫诱导并上调表达。【结论】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Pht1家族基因的功能及离子信号途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基因家族 GhPT基因 磷酸盐转运蛋白 进化分析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大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GmDGAT1A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晁毛妮 胡喜贵 +4 位作者 张晋玉 王润豪 温青玉 孙新凯 黄中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4,共8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ATIA)进行克隆,并通过转化拟南芥和GUS组织定位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以大豆叶片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到GmDGAT1A基因ATG上游2192 bp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GmDGAT1A除具有启动子所必需的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响应于光、赤霉素和脱落酸等顺式作用元件。以GUS为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81Z-pGmDGAT1A,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PCR检测,能扩增到2192 bp目标条带,表明已获得含有pGmDGAT1A的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叶脉和根染色较深,但是主根和侧根的根尖部分未染色;成熟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染色较深,茎和发育的种子未染色,表明pGmDGAT1A驱动的GUS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中表达。综上,克隆的大豆GmDGAT1A启动子具有活性,能够驱动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有望应用于转基因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 启动子 油脂 GUS
下载PDF
陆地棉钾转运体基因GhHAK5的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晁毛妮 温青玉 +4 位作者 张志勇 胡根海 张金宝 王果 王清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6-244,共9页
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家族对植物吸收钾离子发挥重要作用,鉴定和克隆棉花的钾转运体基因,对于改良棉花的钾吸收特性,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已测序的陆地棉基因组序列,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鉴定到陆地棉钾转运体... 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家族对植物吸收钾离子发挥重要作用,鉴定和克隆棉花的钾转运体基因,对于改良棉花的钾吸收特性,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已测序的陆地棉基因组序列,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鉴定到陆地棉钾转运体基因GhHAK5,并以陆地棉品种百棉1号为材料对其CDS序列进行扩增。结果表明,GhHAK5基因的CDS全长为2451 bp,编码816个氨基酸,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91.23 k D和8.15。GhHAK5蛋白具有KUP/HAK/KT家族基因的保守结构域"K-trans"(Pfam02705)和标志性序列GXXXGDXXXSPLY,并具有11个跨膜区。在进化上,GhHAK5蛋白与拟南芥AtHAK5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水稻的OsHAK5,它们同属Cluster I进化簇。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hHAK5是一个定位于质膜的蛋白,这与其主要作为钾转运子参与K+吸收的功能是一致的。GhHAK5基因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茎、叶、花瓣、纤维和花萼中表达量很低,且其表达受外界低钾环境诱导。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GhHAK5基因的功能及培育钾高效棉花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钾转运体基因 亚细胞定位 低钾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陆地棉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晁毛妮 王斌 +3 位作者 陈煜 张金宝 孙新凯 王清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03-1312,共10页
蔗糖转运蛋白(SUT)在蔗糖从“源”到“库”的运输与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最新公布的陆地棉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陆地棉SU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他们的表达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蔗糖转运蛋白(SUT)在蔗糖从“源”到“库”的运输与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最新公布的陆地棉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陆地棉SU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他们的表达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在陆地棉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8个GhSUT基因(GhSUT1-GhSUT18),他们不均匀地分布在陆地棉11条染色体上。(2)GhSUT蛋白间序列一致性很高,均具有11~12个跨膜结构域,且都定位于质膜。(3)进化关系分析表明,陆地棉GhSUT蛋白主要分布在双子叶植物特有的SUT1亚组,以及单、双子叶植物共有的SUT2亚组和SUT4亚组,其中SUT1亚组成员最多,包含8个GhSUT基因。(4)位于同一亚组的GhSUT基因具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分布模式,不同亚组间GhSUT基因内含子/外显子数目差异很大。(5)转录组分析表明,GhSUT基因在表达水平上存在差异,GhSUT1和GhSUT10在被检测的组织不表达,GhSUT5、GhSUT14、GhSUT7和GhSUT16在被检测的组织表达量较低,其他GhSUT基因在被检测的组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另外,GhSUT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GhSUT2和GhSUT11主要在“源”和“库”器官中表达,GhSUT6和GhSUT15主要在“库”器官中表达,而GhSUT9和GhSUT18主要在纤维中表达。(6)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hSUT2在“源”和“库”器官中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GhSUT6主要在“库”器官包括根、花瓣、纤维和茎中表达,在“源”器官(叶片)中表达量很低;GhSUT18主要在纤维中特异性高表达,在其他组织表达量很低。研究表明,实验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相对一致。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UT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因信息,并为棉花产量的提高和纤维品质的改良奠定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转运蛋白(SUT) 基因家族 进化分析 组织表达 陆地棉
下载PDF
陆地棉钾转运体基因GhHAK5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晁毛妮 胡海燕 +4 位作者 王润豪 陈煜 付丽娜 刘庆庆 王清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51,共12页
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的转录调控是植物响应低钾胁迫的一项重要机制。克隆和分析棉花钾转运体基因的启动子,不仅有助于了解其表达模式及调控机制,对于改良棉花的钾吸收特性也具有重要意义。陆地棉钾转运体基因GhHAK5是一个在根中特异... 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的转录调控是植物响应低钾胁迫的一项重要机制。克隆和分析棉花钾转运体基因的启动子,不仅有助于了解其表达模式及调控机制,对于改良棉花的钾吸收特性也具有重要意义。陆地棉钾转运体基因GhHAK5是一个在根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基因,其表达受低钾胁迫诱导,目前关于该基因启动子的功能还不清楚。本研究以陆地棉品种百棉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hHAK5上游2000bp启动子片段(pGhHAK5)进行克隆,并通过转化拟南芥、GUS组织定位和低钾诱导表达特性分析来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 pGhHAK5除具有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响应于光、逆境胁迫、植物激素和生物钟等的顺式作用元件。pGhHAK5与雷蒙德氏棉pGrHAK5在重要调控元件的数量和位置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具有5个参与根特异性表达调控的元件(ATAAAAT)和1个参与低钾条件下转录调控的ARF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GTCNN)。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叶脉和胚轴维管束组织染色较深,根系染色较浅;成熟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根、叶脉和花萼维管束组织染色较深,茎和荚皮染色较浅,表明pGhHAK5驱动的GUS主要在拟南芥成熟的根和地上部维管束组织中表达。进一步低钾诱导表达特性分析表明, PGhHAK5驱动的GUS在拟南芥幼苗幼嫩根中的表达很弱,且其表达不受低钾胁迫诱导而增强,表明PGhHAK5可能是一个主要在成熟根中具有功能的低钾诱导型启动子。转录组分析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GhHAK5主要在成熟的根中表达,且其表达受发育时期的影响,该结果与pGhHAK5驱动的GUS在拟南芥根中的表达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GhHAK5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并为棉花钾吸收效率的提高及钾高效棉花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 维管束组织 钾转运体 低钾 陆地棉
下载PDF
棉花光合基因GhRCAα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晁毛妮 张志勇 +4 位作者 张金宝 温青玉 郭书磊 马亮 王清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了克隆棉花Rubisco活化酶基因(RCA)启动子,研究其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百棉1号为材料,对GhRCAα启动子区2 000 bp的片段进行克隆、顺式作用元件分析以及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许多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响应于光、生物钟、逆境胁迫、... 为了克隆棉花Rubisco活化酶基因(RCA)启动子,研究其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百棉1号为材料,对GhRCAα启动子区2 000 bp的片段进行克隆、顺式作用元件分析以及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许多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响应于光、生物钟、逆境胁迫、植物激素以及其他的基本顺式作用元件特异地存在于GhRCAα启动子区;进一步对GhRCAα进行表达特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在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位置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表达量很低,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这与该启动子区存在许多光响应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相关元件的结果相一致;将克隆的GhRCAα启动子片段以烟草叶片为受体材料进行瞬时表达分析表明,GhRCAα启动子可以驱动GUS基因的表达,表明克隆的启动子片段具有驱动目标基因表达的活性。克隆的GhRCAα启动子可能是一种组织特异型启动子,有望用于植物的遗传转化,进而更好地调控重要基因的特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sco活化酶(RCA) 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光合作用 活性分析 棉花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种子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晁毛妮 胡喜贵 +3 位作者 胡根海 王玉泉 陈向东 黄中文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6期123-126,共4页
种子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但是,传统的种子学实验教学由于受作物生长季节、实验场地和教学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在实验教学内容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教学效果不佳。分析了... 种子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但是,传统的种子学实验教学由于受作物生长季节、实验场地和教学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在实验教学内容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教学效果不佳。分析了目前种子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虚拟仿真平台在种子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种子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现代种业人才,推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学 农业 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 虚拟仿真
下载PDF
陆地棉AGPase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1
作者 晁毛妮 董洁 +4 位作者 胡根海 黄玲 张金宝 付远志 王清连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9-312,共14页
【目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enosine diphosphate-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是淀粉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在植物“源”、“库”器官淀粉的合成与积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棉花中AGPase基因家族的系统研究工作... 【目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enosine diphosphate-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是淀粉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在植物“源”、“库”器官淀粉的合成与积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棉花中AGPase基因家族的系统研究工作尚未开展。【方法】基于已公布的陆地棉标准系TM-1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陆地棉AGPase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该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AGPase家族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和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陆地棉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0个AGPase基因(GhAGP),不均匀地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上。GhAGP基因包含12个大亚基基因和8个小亚基基因共2类,同一类GhAGP基因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和外显子-内含子结构。GhAGP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多个与植物激素、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GhAGP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表明,多数GhAGP基因响应低温、高温、盐和干旱胁迫诱导表达,其中GhAGPL1和GhAGPL7参与棉花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响应。【结论】明确了陆地棉AGPase基因家族成员的分布特征、结构特征以及系统进化特征,初步揭示了该家族基因在棉花响应外界环境胁迫中的功能,可为棉花淀粉性状的遗传改良和抗逆育种提供重要的候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 基因家族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陆地棉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抗逆性棉花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根海 董娜 +2 位作者 晁毛妮 张志勇 王清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3-228,共6页
为了筛选培育棉花抗旱性的有用指标,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对不同类型棉花苗期干旱处理响应进行了评价。基质育苗后,采用5种不同浓度聚乙二醇胁迫棉花幼苗,7 d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 为了筛选培育棉花抗旱性的有用指标,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对不同类型棉花苗期干旱处理响应进行了评价。基质育苗后,采用5种不同浓度聚乙二醇胁迫棉花幼苗,7 d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比较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棉花苗期在不同浓度PEG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在5%的PEG胁迫下,表现含量略升高,高于10%PEG浓度胁迫,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在10%~25%的PEG胁迫下表现高的含量;可溶性蛋白在5%PEG胁迫时,其含量开始增加并高于对照;游离脯氨酸含量表现为随着胁迫浓度的加大而升高,抗旱、抗盐品种增加的量高于敏感材料;丙二醛含量亦表现为随着胁迫浓度的加大而升高,在5%~15%的范围内,抗旱抗盐品种升高幅度低于敏感材料,在20%,25%的高浓度胁迫下,三种材料的差别很小;三种抗氧保护酶活性在不同材料不同胁迫浓度中表现出差异,POD酶活性在5%PEG干旱胁迫时即表现出上升趋势,在10%、15%胁迫浓度时达到最高值;SOD酶活性在5%的胁迫下高于对照,随着10%、15%、20%PEG浓度逐渐增高,SOD酶活性均表现稳定的高活性;CAT酶活性在5%、10%PEG胁迫时呈现增高趋势,在15%以上的PEG胁迫时活性迅速下降。由此认为,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可能是干旱胁迫下的植株被动响应的指标,可溶性糖合成可能是一种重要渗透调节方式;在不同干旱级别中不同抗氧保护酶在起主导作用,SOD酶可能是较好的抗旱性选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处理 苗期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大豆开花盛期快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QTL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印志同 孟凡凡 +4 位作者 宋海娜 晁毛妮 许晓明 邓德祥 喻德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980-4987,共8页
【目的】定位大豆R2时期(开花盛期)快速叶绿素荧光参数(JIP参数)QTL,分析不同参数间的遗传关系,比较参数在R2和R6时期(鼓粒盛期)遗传基础的异同。【方法】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和南农1138-2及其杂交衍生的184份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在盆栽条... 【目的】定位大豆R2时期(开花盛期)快速叶绿素荧光参数(JIP参数)QTL,分析不同参数间的遗传关系,比较参数在R2和R6时期(鼓粒盛期)遗传基础的异同。【方法】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和南农1138-2及其杂交衍生的184份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测定R2时期JIP参数,检测其QTL。【结果】检测到16个JIP参数QTL,分布在连锁群A1、C2、D2、I、M、N和O上,单个QTL的LOD值为2.40—5.65,贡献率为4.40%—20.06%;检测到3个同时控制多个参数的染色体区间,分别是连锁群C2上标记区间Satt286—Satt316、连锁群I上标记区间Sat_418—Satt650和连锁群O上标记区间Sat_231—Sat_196。【结论】不同JIP参数间既有共同的控制基因(QTL),也有各自独特的控制基因;JIP参数多数QTL不能在R2和R6时期重复检测到,控制其表达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连锁群O上标记区间Sat_231—Sat_196在大豆R2和R6时期均检测到,该区间可能存在稳定表达的控制光合器官内禀结构和功能的基因,具有一定的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快速叶绿素荧光参数(JIP参数) 重组自交系 QTL定位
下载PDF
大豆ZF-HD转录因子GmZHD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晋玉 晁毛妮 +2 位作者 杜弘杨 喻德跃 黄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揭示大豆ZF-H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PCR的方法,从大豆栽培豆科丰1号中克隆了ZF-HD转录因子Glyma.02g040100,命名为GmZHD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 DNA全长为888 bp,编码295个氨基酸,GmZHD1蛋白分子量约为32.64 k Da,等电点... 为了揭示大豆ZF-H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PCR的方法,从大豆栽培豆科丰1号中克隆了ZF-HD转录因子Glyma.02g040100,命名为GmZHD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 DNA全长为888 bp,编码295个氨基酸,GmZHD1蛋白分子量约为32.64 k Da,等电点为7.69;序列分析表明,GmZHD1含有ZF-HD家族保守的锌指结构域和同源异形盒结构域,GmZHD1与Ft HB2蛋白序列一致性最高,为44.4%;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ZHD1定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mZHD1在大豆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花、种子和叶片中表达较高。此外,将GmZHD1基因连接到植物过表达载体p BA002上,为进一步研究大豆GmZHD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ZHD1 亚细胞定位 RT-PCR
下载PDF
陆地棉种子快速老化的活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远志 晁毛妮 +3 位作者 胡根海 张金宝 薛惠云 王清连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34,共4页
为探讨棉花种子老化过程中活力的变化规律,以百棉1号为试验材料,用50%甲醇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处理棉花种子,经不同时间处理后,测定指标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鲜重。结果表明,甲醇处理能够使种子劣变,导致种子老... 为探讨棉花种子老化过程中活力的变化规律,以百棉1号为试验材料,用50%甲醇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处理棉花种子,经不同时间处理后,测定指标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鲜重。结果表明,甲醇处理能够使种子劣变,导致种子老化,50%甲醇对于棉花种子的老化的影响在0~2h变化不大,3h之后随着时间延长,其老化程度迅速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下载PDF
我国棉花株型性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付远志 薛惠云 +2 位作者 胡根海 晁毛妮 李成奇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6-19,共4页
株型育种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意义重大,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株型遗传育种一直受育种者的关注。棉花是重要的纤维和油料作物,棉花株型育种研究已经引起重视,尚待进一步深入。本文综述棉花株型遗传育种在我国的研究进... 株型育种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意义重大,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株型遗传育种一直受育种者的关注。棉花是重要的纤维和油料作物,棉花株型育种研究已经引起重视,尚待进一步深入。本文综述棉花株型遗传育种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介绍株型性状研究的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棉花株型性状遗传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棉花株型的育种措施进行展望,旨在为棉花株型性状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型性状 遗传育种 QTL定位 连锁分析 育种措施
下载PDF
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百棉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金宝 王清连 +6 位作者 马亮 张新 孙润润 晁毛妮 谭阳光 吴国峰 陈宗全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109,共2页
百棉15是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2012年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580,1 449.8,1 297.5kg/hm^2,分别较对照鲁棉研28增产7.6%... 百棉15是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2012年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580,1 449.8,1 297.5kg/hm^2,分别较对照鲁棉研28增产7.6%、8.8%、8.6%。201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结果,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945.0,1 551.0,1 471.5kg/hm^2,分别比对照鲁研棉28增产8.1%、8.1%、9.9%。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生育期110~122d,霜前花率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新品种 百棉15 高产 优质
下载PDF
大豆GmZAT1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晋玉 徐新娟 +4 位作者 晁毛妮 张晓红 吴向远 高际涛 黄中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锌指蛋白是真核生物中被广泛研究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揭示大豆锌指蛋白基因功能,从商豆1201中克隆获得GmZAT12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烟草表皮注射系统检测... 锌指蛋白是真核生物中被广泛研究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揭示大豆锌指蛋白基因功能,从商豆1201中克隆获得GmZAT12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烟草表皮注射系统检测GmZAT1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对GmZAT12基因在大豆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mZAT12全长516 bp,共编码17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9.26428 ku,理论等电点(pI)为9.02;主要构成元件为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含有20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以丝氨酸磷酸化位点为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mZAT12蛋白含有2个保守的C2H2锌指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ZAT1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qRT-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GmZAT12基因在大豆根、叶片和种子中表达量较高,在花和茎中表达量较低;GmZAT12基因受到高温、低温、NaCl和ABA诱导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大豆非生物胁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ZAT12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QRT-PCR
下载PDF
一种小型棉种硫酸脱绒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金宝 孙润润 +5 位作者 王宝应 王园园 晁毛妮 张新 李成奇 马亮 《中国棉花》 2016年第10期32-33,共2页
针对棉花育种试验用种量一般较少,浓硫酸脱绒人工操作程序繁琐,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河南科技学院与新乡市红旗区江河机械厂在多年不断研究、探索中,研制出了1种小型棉花种子脱绒设备。本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进料出籽一条... 针对棉花育种试验用种量一般较少,浓硫酸脱绒人工操作程序繁琐,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河南科技学院与新乡市红旗区江河机械厂在多年不断研究、探索中,研制出了1种小型棉花种子脱绒设备。本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进料出籽一条龙作业,一次性完成自动加酸,酸加热、酸温自动控制、搅拌、脱绒和清洗操作,机器轻便、灵活、机构合理,而且清理方便、易操作。经过多次试验,棉种残酸率<0.15%,残绒率<0.27%,发芽率≥95%。本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有效地解决了人工脱绒的各种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浓硫酸 人工脱绒 机械化 脱绒机
下载PDF
国审百棉985丰产和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金宝 张新 +3 位作者 李成奇 晁毛妮 马亮 王清连 《棉花科学》 2016年第4期49-53,共5页
百棉985为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国审转基因抗虫棉品种,2010~2012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在30300~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该品种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铃重对产量的作用最... 百棉985为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国审转基因抗虫棉品种,2010~2012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在30300~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该品种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铃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衣分、单株铃数,种植密度最小。在生产实践中,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30300~60000株/hm^2)稳铃重、争株铃、促衣分,方能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百棉985 丰产性 稳产性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