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口腔炎与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 被引量:5
1
作者 晁漪澜 陈龙华 +1 位作者 陈硕 朱晓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86-3088,共3页
放射性口腔炎是一种放射线电离辐射导致的口腔黏膜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咽痛、黏膜充血、溃疡形成,重者伴有出血、脓性分泌物等。患者常常疼痛难忍,影响其正常进食、睡眠等日常生活,并造成严... 放射性口腔炎是一种放射线电离辐射导致的口腔黏膜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咽痛、黏膜充血、溃疡形成,重者伴有出血、脓性分泌物等。患者常常疼痛难忍,影响其正常进食、睡眠等日常生活,并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被迫中断治疗[1]。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治疗放射性口腔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炎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损伤 中断治疗 脓性分泌物 肿瘤放疗 电离辐射 黏膜充血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朱晓霞 陈龙华 晁漪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83-2585,共3页
目的:探讨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观察并记录56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放射性口腔炎严重程度与... 目的:探讨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观察并记录56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放射性口腔炎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同期放化疗、白细胞计数、BMI、吸烟、饮酒情况及糖尿病史的关联性。结果 :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与白细胞计数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放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对于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促白细胞恢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性口腔炎 危险因素 白细胞计数下降
下载PDF
内镜下冷圈套切除对结直肠无蒂小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曹司 晁漪澜 杨春敏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对结直肠无蒂小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结直肠无蒂小息肉(直径5~9 mm)患者1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SP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 目的探讨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对结直肠无蒂小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结直肠无蒂小息肉(直径5~9 mm)患者1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SP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治疗费用、病变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术中及术后迟发出血、一年后息肉复发情况。结果160例患者中,男95例,女65例,年龄36~79岁,平均(57.0±9.2)岁。CS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治疗费用、术后迟发出血发生率低于EMR组,术中出血发生率高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完整切除率和标本回收率均为100.00%;两组均无术后感染、穿孔发生,一年后复查肠镜均无息肉复发。结论与EMR相比,CSP在治疗结直肠无蒂小息肉的操作更简单且并发症少,可在保证息肉高完整切除率和极低复发率的情况下明显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无蒂小息肉 冷圈套切除术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晁漪澜 吴丹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探究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危险因素,为穿孔的早期诊断提供辅助检查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孔发生与否分为穿孔组(n=41)和未穿孔组(n=24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 目的:探究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危险因素,为穿孔的早期诊断提供辅助检查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孔发生与否分为穿孔组(n=41)和未穿孔组(n=24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及联合检测对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诊断效能。结果: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发生41例(14.1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OR=6.961)、溃疡直径较大(OR=5.950)、溃疡位于十二指肠前壁(OR=5.202)、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OR=5.019)、血清降钙素原(PCT)(OR=1.331)及血清胃泌素(Gas)水平(OR=1.030)升高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回归方程式为Logistic(P)=-16.752+1.940 Hp感染+1.783溃疡直径+1.649溃疡位置+1.613服用NSAIDs+0.286 PCT+0.029 Gas,联合检查(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0.808)、灵敏度(0.829)、特异度(0.807)、约登指数(0.636)均高于各因素单独诊断(P<0.001)。结论:Hp感染、溃疡直径较大、溃疡位于十二指肠前壁、服用NSAIDS、血清PCT及Gas升高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的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 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慢性胃炎内镜表现与胃癌前病变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晁漪澜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S01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内镜表现与胃癌前病变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61例,回顾性分析病案,分析内镜下具体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间的相关性。结果86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472例(54...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内镜表现与胃癌前病变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61例,回顾性分析病案,分析内镜下具体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间的相关性。结果86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472例(54.82%),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89例(45.18%,其中包含肠上皮化生19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胃窦萎缩273例(70.18%),全胃萎缩39例(10.03%),胃体萎缩77例(19.79%)。胃体萎缩患者肠上皮化生构成比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胃窦萎缩及全胃萎缩患者(P<0.05);胃窦萎缩肠上皮化生构成比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全胃萎缩患者(P<0.05)。内镜下呈红斑表现439例(50.99%),出血表现64例(7.43%),糜烂表现168例(19.51%),胃黏膜以白相为主要表现190例(22.07%);呈红斑表现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呈现出血、糜烂、白相为主表现的患者(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内镜下具体表现与胃癌前病变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内镜表现 胃癌前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NF-κB对小鼠冠状病毒性肝炎致病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晁漪澜 林培政 +3 位作者 罗炳德 李华峰 万为人 郭进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465,共2页
目的探讨肝脏核因子-κB(NF-κB)和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方面对小鼠冠状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4周龄雄性BALB/c小鼠,以鼠肝炎冠状病毒(MHV-A59)和大肠埃希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MHV-A59鼠肝炎模型和大肠埃... 目的探讨肝脏核因子-κB(NF-κB)和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方面对小鼠冠状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4周龄雄性BALB/c小鼠,以鼠肝炎冠状病毒(MHV-A59)和大肠埃希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MHV-A59鼠肝炎模型和大肠埃希菌鼠肝炎对照模型,以正常健康小鼠为空白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NF-κB表达[吸光度(A)值],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冠状病毒模型组、大肠埃希菌对照组小鼠肝脏NF-κB表达分别为A=0.305,A=0.245;外周血Th1/Th2(IFN-γ/IL-4)比值分别为(2.17±0.16),(2.09±0.06)pg/mL,均比正常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冠状病毒模型组升高更明显。结论肝脏NF-κB表达增强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小鼠冠状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肝炎冠状病毒 致病机制 肝脏核因子-κB 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分析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7
作者 晁漪澜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S01期0177-0178,共2页
目的:分析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本医院确诊并治疗的8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案回顾性分析,将既往给予过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 目的:分析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本医院确诊并治疗的8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案回顾性分析,将既往给予过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归入联合用药组,将既往给予奥曲肽单药治疗的患者归入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用药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联合用药组患者住院时长、腹胀腹痛、血清脂肪酶及血淀粉酶指标恢复正常消耗天数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乌司他丁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