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yx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2
1
作者 晁迎九 傅先明 +1 位作者 张扬 魏建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患者,按Drake标准分为小型10例、中型6例、大型2例,应用Onyx胶共行24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经治疗后,完全栓塞12例(66.7%),致残(症状较术前加重)2例(1...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患者,按Drake标准分为小型10例、中型6例、大型2例,应用Onyx胶共行24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经治疗后,完全栓塞12例(66.7%),致残(症状较术前加重)2例(11.1%),其中中型组完全栓塞3例(50%),与小型组完全栓塞9例(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病例。供血动脉长度大于2cm与小于2cm完全栓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nyx胶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畸形团大小和供血动脉长度对完全栓塞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脑中央区 栓塞治疗 ONYX胶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
2
作者 晁迎九 魏建军 +1 位作者 吕维富 傅先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09-410,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共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直...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共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直径最小为 4mm ,最大为 2 3mm ,所有患者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 0 %栓塞 7例 ,90 %~ 99%栓塞 3例 ,70 %~ 90 %栓塞 1例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无一例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下载PDF
垂体腺瘤质地的术前影像学判断 被引量:1
3
作者 晁迎九 魏建军 《安徽医学》 2003年第2期23-24,共2页
目的 通过术前影像学特征判断垂体腺瘤的质地。方法 分析 183例患者 ,术前均行CT扫描及MRI检查 ,其中 172例行经鼻—蝶窦入路 ,9例行经颅入路 ,2例行经鼻 -蝶定向穿刺术。结果 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 ,质地柔软 164例 ,完全囊变 6... 目的 通过术前影像学特征判断垂体腺瘤的质地。方法 分析 183例患者 ,术前均行CT扫描及MRI检查 ,其中 172例行经鼻—蝶窦入路 ,9例行经颅入路 ,2例行经鼻 -蝶定向穿刺术。结果 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 ,质地柔软 164例 ,完全囊变 6例 ,卒中 2例 ,11例呈纤维化样硬韧。结论 术前影像学特征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相对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质地 术前 影像学判断 治疗 手术方式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晁迎九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8-1959,196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6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行3D-DSA,分析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的特征和畸形团内部结构。[结果]3D-DSA能够帮助...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6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行3D-DSA,分析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的特征和畸形团内部结构。[结果]3D-DSA能够帮助选择合适工作角度、明确微导管走形方向以及正确评价畸形团栓塞程度。[结论]3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中比常规DSA提供更多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5
作者 晁迎九 魏建军 +2 位作者 吕维富 傅先明 张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患者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患者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直径最小为 4mm ,最大为 2 3mm ,所有患者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 0 %栓塞 7例 ,90 %~ 99%栓塞 3例 ,70 %~ 90 %栓塞 1例 ,术后临床随访 1~ 12个月 ,无一例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GDC
下载PDF
48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
6
作者 晁迎九 魏建军 傅先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11-112,共2页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48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其中瘤颈夹闭术42例,瘤壁加固术6例。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6例,轻残8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为防止再次出血,颅内动脉瘤应积极手术。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术中操作是成...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48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其中瘤颈夹闭术42例,瘤壁加固术6例。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6例,轻残8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为防止再次出血,颅内动脉瘤应积极手术。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术中操作是成功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神经影像学评价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疗效
7
作者 晁迎九 凌锋 +1 位作者 张鹏 焦力群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5-27,6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3月~2004年1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病人共10例,其中烟雾痛3例,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颈内动脉合并大... 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3月~2004年1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病人共10例,其中烟雾痛3例,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颈内动脉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MR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和SPECT脑血流(rCBF)检查,行SPECT脑代谢(18F-FDG)检查7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9例、MR灌注成像6例、SPECT脑血流+脑代谢检查6例.结果:术前PWI示相对脑血流(rCBF)降低1例、达峰时间(TTP)延迟5例、相对脑血流降低伴达峰时间延迟4例,术后1~2周复查PWI示好转1例、略有好转5例;术前SPECT检查示脑血流降低8例、大致正常2例,脑代谢大致正常3例、略减少3例、明显减少1例,术后SPECT检查示脑血流改善5例、脑代谢改善3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9例示吻合口均通畅.结论:随着现代技术逐步发展,评价颅内外搭桥术方法多样化,脑代谢检查是目前认可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灌注成像 SPECT 搭桥术
下载PDF
颅内远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余舰 张扬 +6 位作者 晁迎九 高歌 陈昱 顾大群 魏建军 牛朝诗 傅先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观察颅内远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囊状动脉瘤12例,10例为窄颈,2例缺乏明确瘤颈;梭形动脉瘤19例,均缺乏明确瘤颈。1... 目的观察颅内远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囊状动脉瘤12例,10例为窄颈,2例缺乏明确瘤颈;梭形动脉瘤19例,均缺乏明确瘤颈。10例窄颈囊状动脉瘤均行弹簧圈填塞瘤体,2例缺乏明确瘤颈囊状动脉瘤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瘤体,1例行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4例梭形动脉瘤行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11例梭形动脉瘤行Onyx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4例梭形动脉瘤行弹簧圈联合Onyx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对所有患者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无再出血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1例囊状动脉瘤均完全闭塞,1例囊状动脉瘤和19例梭形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均完全闭塞。8例行Onyx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患者头部CT见不同程度脑梗死发生(6例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2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1例弹簧圈联合Onyx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患者头部CT显示脑梗死发生,但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其余患者未出现脑梗死及新发神经功能缺损。DSA随访发现1例囊状动脉瘤患者瘤颈复发,其余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动脉瘤复发。结论颅内远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何种介入治疗方式根据动脉瘤形态、位置、载瘤动脉迂曲程度及供血区域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弹簧圈 ONYX 颅内远端动脉瘤
下载PDF
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顾大群 汪洋 +4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高歌 陈昱 余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F0003,共8页
目的 探索应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检测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介... 目的 探索应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检测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住院患者343例,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开展CYP2C19基因检测技术的时间(2021年1月),将343例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非基因检测组(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和基因检测组(2021年1—12月)。非基因检测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100 mg/次和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基因检测组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于超快代谢型及快代谢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和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对于中间代谢型及慢代谢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缺血事件的差异,同时对影响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3例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非基因检测组181例,基因检测组162例。(1)非基因检测组与基因检测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支架类型、动脉瘤栓塞程度、出血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检测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非基因检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8/162)比11.6%(21/181),χ^(2)=4.905,P=0.027]。(2)发生缺血事件组与未发生缺血事件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生缺血事件组患者吸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编织型支架比例均低于发生缺血事件组[14.6%(46/314)比31.0%(9/29);17.2%(54/314)比37.9%(11/29),χ^(2)=7.430;24.2%(76/314)比44.8%(13/29),χ^(2)=5.877],使用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比例高于发生缺血事件组[49.0%(154/314)比27.6%(8/29),χ^(2)=4.9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发生缺血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2.845,95%CI:1.177~6.874)、颅内动脉粥样硬化(OR=2.615,95%CI:1.131~6.045)、使用编织支架(OR=2.480,95%CI:1.102~5.584)、使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OR=2.546,95%CI:1.071~6.051)是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仍需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缺血事件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歌 张扬 +6 位作者 晁迎九 陈昱 顾大群 余舰 魏建军 牛朝诗 傅先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1-1383,共3页
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回顾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分布、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62例患者(72个动脉瘤),其中9例为... 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回顾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分布、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62例患者(72个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动脉瘤,共夹闭动脉瘤72个。预后良好59例、中残1例、轻残2例、无死亡病例。眶上外侧入路较传统翼点入路操作简捷高效,尤其适合应用于Hunt-HessⅢ级以内的动脉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外侧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经岩下窦入路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6
11
作者 顾大群 张扬 +6 位作者 晁迎九 魏建军 傅先明 牛朝诗 高歌 陈昱 余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57-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岩下窦入路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6月经岩下窦入路Onyx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疗效及手术... 目的:探讨经岩下窦入路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6月经岩下窦入路Onyx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5例,次全闭塞3例。4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3例术后出现眶部疼痛。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经岩下窦入路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栓塞 血管内治疗 海绵窦区
下载PDF
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胜利 魏建军 +3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傅先明 丁宛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62-465,共4页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治疗 动脉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水解弹簧圈 介入治疗技术 电解脱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影响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胜利 张扬 +3 位作者 魏建军 晁迎九 傅先明 牛朝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8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的临床因素。方法125例单发破裂颅内动脉瘤,按栓塞结果分成致密栓塞组(92例)、非致密栓塞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对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密栓塞组与非致密栓塞组间单临床因...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的临床因素。方法125例单发破裂颅内动脉瘤,按栓塞结果分成致密栓塞组(92例)、非致密栓塞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对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密栓塞组与非致密栓塞组间单临床因素比较,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及FisherCT分级、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情况、栓塞时间、栓塞材料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部位、形态及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栓塞材料等与动脉瘤致密栓塞与否有关(P<0.05)。结论致密栓塞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关键,颅内动脉瘤部位、形态及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栓塞材料是影响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致密栓塞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大群 张扬 +4 位作者 晁迎九 魏建军 傅先明 牛朝诗 余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ONP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开颅手术治疗19例。结果术后ONP完全恢复25例(48.1%),部分恢复2...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ONP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开颅手术治疗19例。结果术后ONP完全恢复25例(48.1%),部分恢复21例(40.4%),无变化6例(11.5%)。血管内栓塞33例中,ONP完全恢复15例,部分恢复14例,无变化4例;手术夹闭19例中,ONP完全恢复10例,部分恢复7例,无变化2例;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和ONP持续时间与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对改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的ONP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和ONP持续时间短患者术后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显微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导航辅助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胜利 魏建军 +3 位作者 张扬 丁宛海 晁迎九 傅先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卵圆孔定位穿刺在三又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术前颅脑CT薄层扫描获取影像资料,在Brain—Lab导航工作站进行颅底重建,观察并测量卵圆孔相关数据;应用计划系统勾画卵圆孔作为靶点,...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卵圆孔定位穿刺在三又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术前颅脑CT薄层扫描获取影像资料,在Brain—Lab导航工作站进行颅底重建,观察并测量卵圆孔相关数据;应用计划系统勾画卵圆孔作为靶点,在导航棒引导下卵圆孔穿刺。结果 共施行21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术中阻抗405~710Ω,平均505Ω,感觉刺激平均值0.52V.运动刺激平均值0.85V。所有病例术后均痛觉消失,触觉保留。将获得卵圆孔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结论 卵圆孔孔径影像学测量均值与文献尸头测量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左右侧卵圆孔孔径大小无统计学差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又神经痛效果的关键是卵圆孔的准确定位,在导航棒辅助下,卵圆孔穿刺准确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又神经痛 卵圆孔 神经导航 射频热凝术
下载PDF
miRNA-21减轻氧糖剥夺对PC12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舰 张扬 +3 位作者 晁迎九 高歌 陈昱 顾大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1对低氧缺血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GD组、阴性对照序列+OGD组、miRNA-21 inhibitor+OGD组和miRNA-21 mimic+OGD组。通过采用CCK-8、re...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1对低氧缺血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GD组、阴性对照序列+OGD组、miRNA-21 inhibitor+OGD组和miRNA-21 mimic+OGD组。通过采用CCK-8、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探讨miRNA-21对OGD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和机制。结果:降低miRNA-21的表达,受OGD损伤的PC1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增加miRNA-21的表达,受OGD损伤的PC12细胞活力明显增加。进一步发现miRNA-21促进OGD损伤PC12细胞的AKT磷酸化。结论:miRNA-21明显增加OGD损伤PC12细胞的活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1 PI3K/AKT信号通路 氧糖剥夺 PC12细胞
下载PDF
成人型出血性烟雾病的CT及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建军 邱胜利 +2 位作者 程俊 张扬 晁迎九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成人出血性烟雾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出血性烟雾病的CT平扫与DS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结果25例患者CT检查颅内有不同部位出血灶,以脑室出血多见(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 目的探讨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成人出血性烟雾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出血性烟雾病的CT平扫与DS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结果25例患者CT检查颅内有不同部位出血灶,以脑室出血多见(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DSA造影显示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尚合并椎-基底动脉病变,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CT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明确诊断有赖脑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成年人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0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建军 邱胜利 +3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傅先明 牛朝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107例破裂动脉瘤采取弹簧圈栓塞治疗,DSA随访78例。分析破裂动脉瘤临床特点,对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完全...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107例破裂动脉瘤采取弹簧圈栓塞治疗,DSA随访78例。分析破裂动脉瘤临床特点,对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完全栓塞89例(83.2%),>90%栓塞12例(11.2%),<90%栓塞6例(5.6%)。随访78例动脉瘤,致密填塞的61例弹簧圈均稳定,部分填塞的17例:7例稳定,4例缩小;6例扩大,再次栓塞。无再出血。死亡1例(0.93%),重残2例(1.9%),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3例(2.8%)。动脉瘤部位与性别关系经过线性相关性分析,P=0.103,>0.05。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部位、形态、Fisher分级、血管痉挛情况对决定能否致密栓塞的OR值分别为0.392(P=0.005)、0.310(P=0.030)、0.501(P=0.039)、0.566(P=0.095)。结论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关键是致密栓塞;动脉瘤部位、形态、Fisher分级、脑血管痉挛评分与动脉瘤致密栓塞与否相关,评分越低,致密栓塞的概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 栓塞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126例老年人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建军 丁宛海 +3 位作者 傅先明 晁迎九 钱若兵 张扬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膜瘤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和手术效果。方法本组126例脑膜瘤均手术切除。结果126例病人中,肿瘤全切除101例,近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9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恢复良好为92例,术后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为32例(其中28例出现...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膜瘤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和手术效果。方法本组126例脑膜瘤均手术切除。结果126例病人中,肿瘤全切除101例,近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9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恢复良好为92例,术后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为32例(其中28例出现并发症),死亡2例。结论了解老年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患者术前情况及影像学表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膜瘤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附2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旭成 魏建军 +3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牛朝诗 傅先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94-196,共3页
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术中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引入载瘤动脉并释放覆盖动脉瘤颈,经支架网孔栓塞弹簧圈。结果 19例支架植入... 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术中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引入载瘤动脉并释放覆盖动脉瘤颈,经支架网孔栓塞弹簧圈。结果 19例支架植入成功,其中12例取得完全栓塞,3例瘤体仍显影,4例瘤颈残留。术中支架放置失败1例,异位放置1例,术中血栓形成1例。结论 Neuroform支架是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NEUROFORM支架 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