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黎二虎 管生 +1 位作者 宁亚琦 晋亚洲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予以降颅压、吸氧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予以降颅压、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研究组予以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加氧酶(HO-1)]、血管内皮功能[脑钠肽(BNP)、促血管生成素II(AngⅡ)、内皮素(ET-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4.12±0.51)分]评分低于对照组[(4.53±0.55)分],GCS[(13.58±0.48)分]、BI[(85.31±4.59)分]评分高于对照组[(12.43±0.43)分、(80.21±4.23)分](P<0.05);研究组MDA[(4.27±0.56)nmol/mL]水平低于对照组[(5.62±0.95)nmol/mL],SOD[(99.28±10.47)U/mL]、HO-1[(1.18±0.24)ug]水平高于对照组[(85.63±8.98)U/mL、(0.98±0.15)ug](P<0.05);研究组BNP[(160.54±20.11)pg/mL]、AngⅡ[(20.42±3.76)ng/L]、ET-1[(3.68±0.43)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221.31±26.84)pg/mL、(25.96±3.89)ng/L、(4.91±0.6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IS患者应用丁苯酞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升机体组织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患者颅脑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丁苯酞胶囊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患者词语流畅度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晋亚洲 毛之奇 +2 位作者 凌至培 张艳阳 余新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0期31-33,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运动障碍疾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很大程度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但是,DBS术后帕金森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和行为...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运动障碍疾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很大程度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但是,DBS术后帕金森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和行为学改变及情感障碍等,其中词语流畅度下降是一种最常见的认知损害不良反应。目前,我们对其下降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几种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患者 脑深部电刺激术 词语流畅度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振 张松 +6 位作者 晋亚洲 刘朝 李冬冬 王林玉 郭新宾 徐浩文 管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单纯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121...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单纯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1217例,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631例,单纯栓塞组5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随访期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栓塞即刻,631例支架辅助栓塞组中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65.0%(410例)、29.9%(189例)、5.1%(32例);586例单纯栓塞组中分别占51.4%(301例)、36.0%(211例)、12.6%(74例),两组比较P<0.01。支架辅助栓塞组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5%(16例),单纯栓塞组为5.1%(30例);两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3%(40例)、3.1%(18例),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患者的致残率均为1.0%(均为6例),致死率均为2.2%(分别为14例、1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组227例、单纯栓塞组10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71.8%(163例)、22.9%(52例)、5.3%(12例),单纯栓塞组分别占53.9%(55例)、34.3%(35例)、11.8%(12例);复发率分别为11.9%(27例)、38.2%(39例),两组比较栓塞程度分级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效果好,复发率低;出血性并发症略低,缺血并发症略高,但不增加总体致残、致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治疗结果 弹簧圈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振 张松 +7 位作者 晋亚洲 邓鑫 刘朝 李冬冬 王林玉 郭新宾 徐浩文 管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对比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64例大型和巨大型(直径≥2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对比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64例大型和巨大型(直径≥2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3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组),应用FD治疗41例(F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方面,支架辅助栓塞组中,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34.8%(8/23)、21.7%(5/23)、43.5%(10/23);FD组中分别占19.5%(8/41)、17.1%(7/41)、63.4%(26/41),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辅助栓塞组与FD组术后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7/23)对比7.3%(3/41),P<0.05]。支架辅助栓塞组和FD组患者的致残率分别为26.1%(6/23)、4.9%(2/41)(P<0.05);致死率分别为13.0%(3/23)、2.4%(1/41)(P>0.05)。术后12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组16例、FD组35例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4/16、8/16、4/16,FD组中分别占71.4%(25/35)、22.9%(8/35)、5.7%(2/35);复发比例分别为4/16、0/35,两组栓塞程度分级和复发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例患者获临床随访,结果均显示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20例,FD组40例,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相比,FD有更佳的影像学随访疗效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支架 血流导向装置
原文传递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振 晋亚洲 +4 位作者 刘朝 王林玉 孙晓祯 郭新宾 管生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分析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接受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即刻的疗效及随访疗效,收... 目的:分析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接受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即刻的疗效及随访疗效,收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出血事件发生率、缺血事件发生率、致死率和残疾率。结果:230例患者术后即刻手术效果:RaymondⅠ级205例(89.1%),RaymondⅡ级25例(10.9%)。术后12个月,180例患者获得随访,临床效果:RaymondⅠ级162例(90%),RaymondⅡ级17例(9.6%),RaymondⅢ级1例(0.4%)。23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共计24例(14.0%),1例(0.4%)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0.4%)术后出现再出血,12例(5.2%)术中或术后支架内血栓,支架内血栓患者中3例(1.2%)出现缺血并发症,术后未发现支架内血栓或闭塞患者出现缺血并发症患者10例(4.3%),所有并发症患者中出现8例致残(3.5%),致死2例(0.8%)。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破裂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