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晋红梅 杨泽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722-723,共2页
关键词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正反定型
下载PDF
肿瘤标记物与AFP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晋红梅 马镇 《医学综述》 1998年第6期310-314,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肝硬化密切相关,通常由于诊断较晚而预后很差,当病变进展时,已失去了任何有效的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对这种疾病的处理很重要.AFP是HCC最好的肿瘤标志物,但不是所有的HCC都能产生AFP.40%早期癌和15...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肝硬化密切相关,通常由于诊断较晚而预后很差,当病变进展时,已失去了任何有效的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对这种疾病的处理很重要.AFP是HCC最好的肿瘤标志物,但不是所有的HCC都能产生AFP.40%早期癌和15%~20%进展癌患者AFP水平可能正常.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患者中也可能升高.因此对HCC的诊断需要较敏感的标志物.为了提高对HCC的早期诊断,近年来肿瘤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的方法相继出现,有关临床应用也不断报道.本文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1 AFP、CEA、SF及β_2-m联台检测1991年有作者对3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进行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及β_2-m4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标记物 AFP 检测 诊断
下载PDF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
3
作者 晋红梅 王克强 刘汉棠 《白血病》 1996年第2期91-91,共1页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晋红梅,王克强,刘汉棠病例1男性,63岁。因7月前头晕、乏力,近一周来加重,于1985年11月23日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93次/分,呼吸24次/分,贫血貌,肝肋下3.5cm,质硬,有...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晋红梅,王克强,刘汉棠病例1男性,63岁。因7月前头晕、乏力,近一周来加重,于1985年11月23日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93次/分,呼吸24次/分,贫血貌,肝肋下3.5cm,质硬,有压痛,脾肋下5cm,无压痛。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性 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引起交叉配血困难一例
4
作者 晋红梅 杨泽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8期795-795,共1页
患者女,4个月大。患者因面色发黄1月余,且进行性加重,食欲差,于2009年9月13日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频率13次/min,脉搏40次/min,体质量8kg。营养欠佳,重度贫血。黄疸,脾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1.63×10^12/L,... 患者女,4个月大。患者因面色发黄1月余,且进行性加重,食欲差,于2009年9月13日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频率13次/min,脉搏40次/min,体质量8kg。营养欠佳,重度贫血。黄疸,脾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1.63×10^12/L,血红蛋白59g/L,白细胞6.7×10^9/L,网织红细胞(RET)百分数为17%。总胆红素44.1μmol/L。次日患者血红蛋白仅3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交叉配血困难 网织红细胞 血红蛋白 进行性加重 2009年 实验室检查 呼吸频率
下载PDF
输血科加强后期教育对提高实习带教效果的探讨
5
作者 晋红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0年第1期117-117,共1页
随着输血医学的飞速发展,输血科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它集医、教、研于一体,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作为教学医院,临床各科应加强后期教育,以利搞好实习带教工作。笔者总结多年实习带教经验,做了一些探讨,现... 随着输血医学的飞速发展,输血科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它集医、教、研于一体,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作为教学医院,临床各科应加强后期教育,以利搞好实习带教工作。笔者总结多年实习带教经验,做了一些探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带教工作 后期教育 输血科 带教效果 临床科学 输血医学 医疗工作 安全输血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瑞锁 王克强 +2 位作者 赵辉 晋红梅 杨凤霞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 解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_3)目前国内因粗细颗粒混杂而造成的分型困难。方法 以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型,规定: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为M_(3a)(粗颗粒型);30%<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为M_(3b)(混合颗粒... 目的 解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_3)目前国内因粗细颗粒混杂而造成的分型困难。方法 以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型,规定: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为M_(3a)(粗颗粒型);30%<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为M_(3b)(混合颗粒型);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30%为M_(3c)(细颗粒型)。结果 三种亚型在性别、年龄分布上,以及在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上均有不同的表现与特征。结论 对于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并有利于今后以同一分型标准进行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分型 研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克强 晋红梅 +2 位作者 杨凤霞 刘瑞锁 赵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2年第6期379-381,共3页
目的 为解决目前国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因粗细颗粒混杂而造成的分型困难。方法 以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型 ,规定 :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 >70 %为M3a(粗颗粒型 ) ;30 % <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 %为M3b(混合... 目的 为解决目前国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因粗细颗粒混杂而造成的分型困难。方法 以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型 ,规定 :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 >70 %为M3a(粗颗粒型 ) ;30 % <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 %为M3b(混合颗粒型 ) ;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 30 %为M3c(细颗粒型 )。结果  3种亚型在性别、年龄分布上 ,以及在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上均有不同的表现与特征。结论 对于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分型 临床关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及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谭业克 晋红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抗氧化作用及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葛根素治疗组(C组),...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抗氧化作用及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葛根素治疗组(C组),分别在肝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45min共3个时相点,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组,血浆XO,MDA及ALT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SOD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或P<0.01);而葛根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葛根素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增强SOD活性、减弱XO活性)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MDA浓度),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氧自由基 葛根素
下载PDF
血清酶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晁储璋 晋红梅 +2 位作者 缪静 王克强 杨凤霞 《医学综述》 2003年第5期282-284,共3页
关键词 肝细胞瘤 肿瘤标记物 血清酶学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与临床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克强 晋红梅 +3 位作者 高萌 李和楼 杨凤霞 刘汉棠 《白血病》 1996年第3期154-156,共3页
5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根据粗颗粒型早幼拉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型: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为M3a(粗颗粒型);≤30%为M3b(细颗粒型);在30%~70%之间为M3c(混合颗粒型)。并就这三种亚型在性... 5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根据粗颗粒型早幼拉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型: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为M3a(粗颗粒型);≤30%为M3b(细颗粒型);在30%~70%之间为M3c(混合颗粒型)。并就这三种亚型在性别、年龄分布上,以及在主要临床症状、血象、骨髓上不同的表现与特征作了描述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亚型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莉 田静 +2 位作者 武慧慧 杨泽 晋红梅 《大医生》 2021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运用微柱凝胶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4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输血治疗,且在输血前分别接受试... 目的探讨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运用微柱凝胶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4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输血治疗,且在输血前分别接受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技术检验血型,并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和聚凝胺法实施交叉配血。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校验指标检验阳性情况;比较患儿血型鉴定结果和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血清游离抗体和抗体放散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试管法检验(均P<0.05);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正反定型符合率和不符合率与试管法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柱凝胶技术的交叉配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凝聚胺法(均P<0.05)。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准确率较高,可有效降低疾病漏检和误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 微柱凝胶技术 试管法检验
下载PDF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杨泽 谢丽丽 +3 位作者 郭慧 武慧慧 田静 晋红梅 《医药前沿》 2022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8月我院治疗的20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共进行24次血小板去除治疗,对比去除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血小板去除后,血小板... 目的:观察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8月我院治疗的20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共进行24次血小板去除治疗,对比去除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血小板去除后,血小板下降显著,血小板平均去除率为(31.5±13.7)%,接近采用双针模式血细胞单采机的文献报道,去除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采集过程无不适反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南格尔NGL-3000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去除治疗,与双针模式血细胞单采机效果相似,过程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离机 手动开阀法 血小板去除术 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CD69分子在人外周血佛波醇酯+离子霉素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晋红梅 张婷婷 +3 位作者 王克强 朱莉 吴家锋 段衍超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观察CD69分子在人外周血佛波醇酯(PMA)+离子霉素(IM)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PMA+IM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细胞和γδT细胞0、6、12、24、48和72h CD69分子... 目的观察CD69分子在人外周血佛波醇酯(PMA)+离子霉素(IM)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PMA+IM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细胞和γδT细胞0、6、12、24、48和72h CD69分子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PMA+IM刺激PBMC0、6、12、24、48和72h,CD3^+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分别为1.0%、99.5%、99.1%、98.0%、93.3%、92.1%;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分别为0.91%、99.3%、98.6%、93.6%、88.7%、87.0%。结论PMA+IM的刺激后CD3^+细胞和γδT细胞迅速活化,CD69的表达几乎为100%,6h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两种细胞活化表达CD69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波醇酯 离子霉素 ΓΔT细胞 CD69分子
原文传递
Mtb-Ag活化γδT细胞的扩增及对γδT细胞CD69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晋红梅 朱莉 +3 位作者 王克强 刘国 段衍超 苑振新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9-31,35,共4页
目的 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激活和扩增γδT细胞,观察γδT细胞表面CD69分子表达的情况.方法 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刺激PBMC,所得细胞用磁珠阳性分选,通过荧光单抗TCR γδPE染色及流式细胞... 目的 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激活和扩增γδT细胞,观察γδT细胞表面CD69分子表达的情况.方法 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刺激PBMC,所得细胞用磁珠阳性分选,通过荧光单抗TCR γδPE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所占比例.用γδPE/CD69FITC细胞双染检测初次刺激和再次刺激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新鲜分离的PBMC中γδT细胞的比例仅为(4.9±1.85)%,Mtb-Ag刺激培养10d后升为(69.2±6.57)%,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后达(99.3±8.92)%.Mtb-Ag初次刺激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24 h达高峰,为75.2%;Mtb-Ag再次刺激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6h达高峰,为72%.结论 Mtb-Ag能特异地刺激PBMC中的γδT细胞增殖,Mtb-Ag初次和再次刺激均可特异性活化γδ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CD69分子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克强 亓云法 +6 位作者 王静 亓贯和 苑振新 赵辉 晋红梅 朱莉 朱蓓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hypergranular promeylocytic leukemia, M3 )细胞形态学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80—01-06—2013-03—31泰安市不同医院检验科208例确诊为M3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百分...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hypergranular promeylocytic leukemia, M3 )细胞形态学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80—01-06—2013-03—31泰安市不同医院检验科208例确诊为M3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百分率进行分型,规定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为M3a(粗颗粒型);〉30%~70%为Msb(混合颗粒型);≤30%为M3c(细颗粒型)。分析各亚型的诊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结果:M3a88例(42.31%),M3b63例(30.29%),M3c57例(27.40%),3种亚型的发生率M3a〉M3b〉M3c。M3a男性明显多于女性,M3b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3c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分布M3a〈M3b〈M3c;初诊时发热症状M3b48例(76.19%),M3。44例(50.00%),M3c16例(2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情况M3a5例(73.86%),M3b36例(57.14%),M3c24例(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例(23.86%)M3a和16例(25.40%)M3b患者胸骨压痛明显,M3c未见。37例(42.06%)M3a患者有肝肿大,M3b与M3c未见;淋巴结肿大M3b24例(38.10%),M3a21例(23.86%),M3c未见。Hb、RBC、BPC和WBC均值M3a〈M3b〈M3c;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的数值M3c〉M3a〉M3b;骨髓中粒红比值、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均M3a〉M3b〉M3c;Auer小体的发生M3b多见,M3c较少见,M3a不易见。结论:细胞形态学分型标准解决了M3因粗、细颗粒混杂而造成的分型困难,有利于今后以同一分型标准进行诊断与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诊断学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治疗学 细胞形态学 亚型
原文传递
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再次刺激其活化的T细胞对诱导γδT细胞CD69分子再次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克强 侯彦强 +5 位作者 王晓红 姜倩 晋红梅 朱莉 朱蓓 韩国新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再刺激Mtb-Ag活化的T细胞(Mtb-AT细胞)诱导γδT细胞CD69分子的再表达的情况.方法 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刺激PBMC,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通过CD3PE/CD69FITC... 目的 观察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再刺激Mtb-Ag活化的T细胞(Mtb-AT细胞)诱导γδT细胞CD69分子的再表达的情况.方法 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刺激PBMC,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通过CD3PE/CD69FITC、γδPE/CD69FITC细胞双染检测γδT细胞0、6、12、24、48和72 h 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PBMC经Mtb-Ag刺激活化扩增培养至10 d后再次加入Mtb-Ag,经培养0、6、12、24、48和72 h后收集细胞,再次检测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培养0、6、12、24、48和72 h后,Mtb-Ag初次刺激γδT细胞后CD69分子的表达分别为0.91%、15.1%、35.2%、75.2%、59.4%和50%.再次刺激培养0、6、12、24、48和72 h后,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分别为1.7%、72.3%、73.5%、50.3%、45.6%、41.7%.结论Mtb-Ag初次刺激γδT细胞表达CD69分子约在24 h达高峰,随后快速下降;Mtb-Ag再次刺激Mtb-AT细胞诱导γδT细胞CD69分子的再表达,6h时CD69分子达高峰,可维持到12 h.这为寻求γδT细胞迅速活化、CD69分子的迅速表达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CD69分子 再刺激
原文传递
活化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柠檬酸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素芳 晋红梅 朱守圃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1520-1521,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柠檬酸的动力学光度法。方法:在酸性介质中,柠檬酸对溴酸钾、中性红、钒(V)催化体系具有强烈的活化作用,建立了测定柠檬酸的新方法。结果:在最大吸收波长530 nm及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柠檬酸的线性范围为0.4~5...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柠檬酸的动力学光度法。方法:在酸性介质中,柠檬酸对溴酸钾、中性红、钒(V)催化体系具有强烈的活化作用,建立了测定柠檬酸的新方法。结果:在最大吸收波长530 nm及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柠檬酸的线性范围为0.4~52 mg/25 ml,方法的检出限为2.6×10^-8g/L。结论:该方法直接用于柠檬、饮品中柠檬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溴酸钾 中性红 催化体系 活化作用
原文传递
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晋红梅 王雅姝 +2 位作者 苑振新 吴家锋 王克强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了解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CHB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20例、... 目的了解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CHB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20例、CHB轻度患者20例、CHB中和重度患者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Th17细胞的数量,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17细胞因子的含量。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4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γδT、Th17细胞的百分率及血清中IL-17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人、AsC、CHB轻度患者和CHB中、重度患者γδT细胞的表达量分别为(1.258±0.135)%、(2.178±0.195)%、(4.160±0.070)%、(7.058±0.9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8.35,P=0.000);Th17细胞的表达量分别为(1.252±0.155)%、(1.714±0.103)%、(2.338±0.234)%、(3.826±0.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65,P=0.000);IL-17的浓度分别为(16.307±19.25)pg/ml、(92.706±16.85)pg/ml、(147.635±6.32)pg/ml、(391.787±28.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9.41,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B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Th17细胞的百分率存在正相关(r=0.978,P=0.000);γδT细胞的百分率和IL-17存在正相关(r=0.959,P=0.000);Th17细胞的百分率和IL-17存在正相关(r=0.954,P=0.000)。结论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可能参与了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过程,并与CHB的重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ΓΔT细胞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从广东省实践看农村计生养老保险工作
19
作者 晋红梅 《人口与计划生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广东省1980年出台了《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规定对独生子女户每月发给保健费及给予一次性奖励。1986年及1992年修改后的新《条例》规定,对农村纯生二女户给予一次性奖励和依据县。
关键词 广东 农村 计划生育工作 养老保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