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念徐悲鸿 被引量:1
1
作者 晏文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2年第Z1期84-86,83,共4页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895.7.19——1953.9.26)他一生除了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艺术遗产(现存遗作1000余件,还有历代收藏:唐、宋、元、明、清名作千件,图书碑帖万余件),他的处世和治学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 徐悲鸿 中国画 题画 画家 画马 油画 美术教育 艺术遗产 素描 九方皋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画雏见
2
作者 晏文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56-57,共2页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辉煌时代,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北乌画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两宋时代的绘画对后世和东方各国都曾产生过深远影响。至元、明、清.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绘画上的总趋势是走到低谷。清末中国画笔墨...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辉煌时代,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北乌画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两宋时代的绘画对后世和东方各国都曾产生过深远影响。至元、明、清.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绘画上的总趋势是走到低谷。清末中国画笔墨技法已臻完美,正由于此,在绘画创作上因袭守旧,以重后古人为崇尚,画坛呈现了无生气和沉闷现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消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绘画艺术当然也直接受到其影响。不少有进取精神的画家起来反对墨守陈套的复古派和陈陈相因的保守派,在中国画创作上,一种锐意革新的精神日趋活跃。如海派画家赵之谦、吴昌硕、任颐等上承徐渭、石涛,八大遗风并能一反明清以来文人大写意苍冷孤忿而融以生机和时代气息,在中国画革新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相继在汲富保守势力的北京,陈师曾、齐白石、胡佩衡和于非庵等都表现出锐意求新求变的进取精神,特别是齐白石的大写意花鸟融以农民质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中国画 国画创作 中国传统绘画 进取精神 海派画家 绘画艺术 张大千 写意花鸟 山水画
下载PDF
广州美术家画廊举行姚铭油画展
3
作者 晏文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3年第Z1期23-23,共1页
应广州美术家画廊的邀请,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我院艺术系讲师青年油画家姚铭在广州美术家画廊举行了“姚铭油画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画院院长、中国油画委员会评委汤小铭先生题写展名,著名美术评论家、广东省美... 应广州美术家画廊的邀请,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我院艺术系讲师青年油画家姚铭在广州美术家画廊举行了“姚铭油画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画院院长、中国油画委员会评委汤小铭先生题写展名,著名美术评论家、广东省美协秘书长黄亦生主持了开幕式,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郭绍钢先生、台湾旧香居艺术中心经理、广州花园酒店时代画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廊 美术家 中国油画 广州 广东省 美术学院 美术界 艺术中心 艺术系 评委
下载PDF
静物画及其基本训练
4
作者 晏文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40-45,共6页
欧州单纯的静画是十七世纪以后的事。荷兰、弗兰德尔的北欧画家逐渐开始以及生活器物为题材,画诱人鲜果、野味。十八世纪法国夏尔丹(Chardin)等则制作纯粹反映平民生活的静物画。至十九世纪,静物画已普遍作为架上艺术供观赏了;同时为家... 欧州单纯的静画是十七世纪以后的事。荷兰、弗兰德尔的北欧画家逐渐开始以及生活器物为题材,画诱人鲜果、野味。十八世纪法国夏尔丹(Chardin)等则制作纯粹反映平民生活的静物画。至十九世纪,静物画已普遍作为架上艺术供观赏了;同时为家庭陈置而制作的小型作品也随之风行。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看到静物画这一艺术形式已不同程度地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这一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丹 艺术形式 十七世纪 色彩语言 欧州 平民生活 塞尚 兰德尔 美国画家 艺术形象
下载PDF
水彩人像写生技法谈
5
作者 晏文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49-57,共9页
晏文正教授是我院艺术系主任,善水彩人物写生。原文篇幅较长,今摘要发表,以供美术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人物写生 艺术系 教育工作者 人物画创作 萨金特 艺术格调 米莱斯 佐恩 人物画家 印象主义
下载PDF
古稀杂感
6
作者 晏文正 《青岛文学》 2000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散文 <<古稀杂感>> 晏文正 当代
原文传递
忆雕塑家李轲民
7
作者 晏文正 《青岛画报》 2013年第9期78-78,共1页
李轲民(1920——1986),青岛市人。出身于铁路工人家庭,早年外出求学,1945年毕业于抗战期间设在重庆的国立艺专雕塑系。他的同班同学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傅天仇来青岛时曾对人说起:学生时代的李轲民曾主编过"嘉陵江诗刊",... 李轲民(1920——1986),青岛市人。出身于铁路工人家庭,早年外出求学,1945年毕业于抗战期间设在重庆的国立艺专雕塑系。他的同班同学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傅天仇来青岛时曾对人说起:学生时代的李轲民曾主编过"嘉陵江诗刊",最早探索过石雕技法,创作过"屈原""鲁迅"等雕像,是个热情横溢,有进取心,事业心很强的青年。1947年他回到青岛,一直任中学和师范美术教员,他待人诚恳,乐于助人,热心社会服务,在学校担任工会主席多年,很受大家拥戴。他曾几次对我谈起,毕业后本想能专心搞些创作,但疲干奔波求食,都搞不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期间 市人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系 求食 学生时代 同班同学 铁路工人 社会服务 次对
原文传递
写生散记(一)
8
作者 晏文正 《青岛文学》 2000年第2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散文 叙事散文 当代 随笔
原文传递
写生散记(四)
9
作者 晏文正 《青岛文学》 2000年第7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散文 随笔 当代
原文传递
写生散记(五)
10
作者 晏文正 《青岛文学》 2000年第8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散文 随笔 当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