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讴歌贵州脱贫攻坚精神 成就新时代报告文学精品——欧阳黔森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笔谈
1
作者 侯长林 向笔群 +4 位作者 孙向阳 庄鸿文 王棋君 晏武芳 唐竹英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5-76,共12页
2022年9月12日,“铜仁作家面对面”第二期文学沙龙活动在铜仁学院举行。来自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作家协会以及铜仁学院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欧阳黔森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开展研讨。侯长林认为,... 2022年9月12日,“铜仁作家面对面”第二期文学沙龙活动在铜仁学院举行。来自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作家协会以及铜仁学院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欧阳黔森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开展研讨。侯长林认为,《江山如此多娇》这部报告文学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良好的文学艺术形式书写了脱贫攻坚这一时代的大主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新时代报告文学精品。向笔群认为,《江山如此多娇》作为报告文学,以现实主义的笔调书写了贵州脱贫攻坚的奋斗史诗,彰显了黔地人民勤劳、勇敢的内在精神。孙向阳则从故土情怀、语言风格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标题等几个方面谈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艺术特征。庄鸿文从体裁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江山如此多娇》作为报告文学,代表着一种群体意识或被期待的群体意识,与中国大地脱贫攻坚的时代风云同呼吸,表现出作家对时代和社会的认知高度。王棋君从作品所体现出的整体观与全局观、乡土人物与时代变幻、官方数据与群众数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对贵州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晏武芳从作品视野、选题与现场感等方面出发,探讨《江山如此多娇》作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形象性和精准性。唐竹英则从创作者的角度,对作品的创作情感、求真精神、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行解读,高度肯定了欧阳黔森的写作态度与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山如此多娇》 报告文学 脱贫攻坚 山乡巨变
下载PDF
散文:见证生命的厚度——侯长林散文选集《往事回望》笔谈
2
作者 向笔群 庄鸿文 +2 位作者 孙向阳 唐竹英 晏武芳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4-105,共12页
2022年5月20日,铜仁学院人文学院、铜仁学院欧阳黔森研究中心与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铜仁作家面对面”文学沙龙活动。活动主要围绕侯长林散文选集《往事回望》开展研讨。来自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铜... 2022年5月20日,铜仁学院人文学院、铜仁学院欧阳黔森研究中心与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铜仁作家面对面”文学沙龙活动。活动主要围绕侯长林散文选集《往事回望》开展研讨。来自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作家协会、《梵净山》杂志社、铜仁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向笔群从真实、真情、真性三个维度谈了侯长林散文特色。庄鸿文认为《往事回望》的底色是深厚的人文情怀,见证了作者生命的厚度。孙向阳围绕真情的自然流淌、文化的审美观照与哲学思考、行云流水的文字三个方面谈了侯长林的散文艺术特色。唐竹英认为,侯长林的散文是有气息的,是有温度的,是有力量的。晏武芳则认为,作者是以一个文学在场人的姿态,在拥抱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念生活,并记录生活,给读者呈现了一位大学校长的丰富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长林散文 艺术特色 笔谈
下载PDF
走基层 感受人性光辉——从《走基层·铜仁沿边乡镇行》谈人物通讯的采写
3
作者 晏武芳 《新闻窗》 2013年第4期46-47,共2页
人是新闻的主体,新闻,因人而生动。新闻报道的对象是人,或与人相关的事,新闻的读者也是人。因此,新闻不仅要向读者传递相关的资讯与信息,更要彰显人性的光辉,在读者的心灵,激起一圈涟漪,一份感动,一份认同与启迪。
关键词 人物通讯 人性 新闻报道 采写 乡镇 沿边 铜仁 感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