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峨山塔甸地区中元古界黑山头组石英岩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维科 刘军平 +5 位作者 晏海宝 胡绍斌 何世军 赵江泰 赵云江 魏思礼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501,共9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典型剖面及刻槽采样等研究,在云南峨山塔甸地区中元古界黑山头组识别出厚104~227 m数层石英岩矿层,含矿岩性为灰白色、白色、乳白色块-厚层状石英岩,呈隐晶质-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石英(>95%)组成;分析显示样...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典型剖面及刻槽采样等研究,在云南峨山塔甸地区中元古界黑山头组识别出厚104~227 m数层石英岩矿层,含矿岩性为灰白色、白色、乳白色块-厚层状石英岩,呈隐晶质-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石英(>95%)组成;分析显示样品SiO_(2)含量为95.15%~99.41%,Al_(2)O_(3)含量为0.21%~2.61%,CaO含量为0.008%~0.047%,TFe_(2)O_(3)含量为0.088%~0.47%,K_(2)O含量为0.009%~0.56%,MgO含量为0.010%~0.13%,Na_(2)O含量为0.012%~1.4%,TiO_(2)含量为0.011%~0.06%,部分达到玻璃用、结晶硅用等硅质原料矿工业指标要求,黑山头组石英岩矿为多层位赋存且单体厚度大的矿体,层位稳定,且延伸较远,为一套滨海相沉积-变质型石英岩矿床,具有较大潜在价值和经济效益,有望形成大型石英岩矿原料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山地区 中元古界 黑山头组 石英岩矿 沉积变质型 找矿潜力
下载PDF
右江盆地富宁地区石炮组化石及顶部凝灰岩年代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维科 宛胜 +5 位作者 刘军平 晏海宝 何世军 赵云江 赵江泰 卢晓萍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9-449,共11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笔者在右江盆地富宁地区中三叠统板纳组与下伏下三叠统石炮组界面之下约100 m采获早三叠世双壳类和菊石等化石,在T_(1)/T_(2)界面之间新发现一套厚约5 m凝灰岩层,对其进行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自下而上分别获得(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笔者在右江盆地富宁地区中三叠统板纳组与下伏下三叠统石炮组界面之下约100 m采获早三叠世双壳类和菊石等化石,在T_(1)/T_(2)界面之间新发现一套厚约5 m凝灰岩层,对其进行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自下而上分别获得(249.0±1.9)Ma、(247.9±3.4)Ma、(245.5±1.6)Ma同位素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首次获得石炮组顶界年龄为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本次新发现的凝灰岩层及化石可作为早—中三叠世等时地层标志进行区域对比,丰富了右江盆地早三叠世火山岩分布范围,认为右江盆地滇东南地区T_(1)/T_(2)的划分标志以该套凝灰岩作为标志较为合理。结合前人资料,这套凝灰岩、生物化石为华南陆块T_(1)/T_(2)界线的划分提供了重要年代学及古生物证据,认为安尼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年龄应定为245.5 Ma,可能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陆块 右江盆地 早—中三叠统 凝灰岩 古生物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云南富宁地区晚二叠世火山岩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序贵 刘陈明 +3 位作者 李小军 李维科 晏海宝 马进华 《矿产与地质》 2020年第2期287-293,共7页
针对在云南富宁地区新厘定出的一套较大面积展布的火山岩,为讨论该火山岩喷发时代及其地质意义,对位于富宁县板蚌乡、花甲乡一带的火山岩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地质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25~280 M... 针对在云南富宁地区新厘定出的一套较大面积展布的火山岩,为讨论该火山岩喷发时代及其地质意义,对位于富宁县板蚌乡、花甲乡一带的火山岩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地质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25~280 Ma之间,最终获得(256.2±1.0)Ma、(255.6±3.9)Ma的加权平均年龄值,为晚二叠世,与峨眉山玄武岩主喷发期相近。依据该火山岩的时代和分布区域,其很可能受到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影响,并造成该区域火山岩复杂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火山岩 玄武岩 锆石U-PB年龄 富宁地区 云南
下载PDF
滇西龙陵地区三叠纪蚌东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林 李维科 +3 位作者 黄亮 宋冬虎 晏海宝 卢晓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71-2078,共8页
保山地块是滇西特提斯多岛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滇-缅-马-泰微大陆的北端。出露于保山地块西部的蚌东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8.3±1.7Ma,记录了特提斯洋关闭后的弧-陆碰撞过程。该岩体以正长花岗岩为主,岩石具有高硅、... 保山地块是滇西特提斯多岛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滇-缅-马-泰微大陆的北端。出露于保山地块西部的蚌东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8.3±1.7Ma,记录了特提斯洋关闭后的弧-陆碰撞过程。该岩体以正长花岗岩为主,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低镁、低钙、富铬、富镍的特点;在B-A图解上显示了堇青石过铝花岗岩的演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强场元素的特点,可划归后碰撞-后造山花岗岩。但是,该岩体远离昌宁-孟连主特提斯弧-陆碰撞带,可能是主造山过程晚期,滇-缅-马-泰微大陆内部各微小陆块相互作用导致地幔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的产物,或是昌宁-孟连洋盆闭合过程中俯冲板块的拖拽在后缘的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地区 保山地块 蚌东花岗岩体 三叠纪 LA-ICP-MS锆石U-PB年龄 特提斯 构造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