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家成功构建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
1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0-10,共1页
[本刊讯]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刘真研究组、脑智卓越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M. A.Esteban研究组合作,首次成功构建... [本刊讯]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刘真研究组、脑智卓越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M. A.Esteban研究组合作,首次成功构建高比例胚胎干细胞贡献的出生存活嵌合体猴,并证实猴胚胎干细胞可高效地贡献到胚外胎盘组织和生殖细胞。这对理解灵长类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具重要意义,为遗传修饰模型猴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成果以“高比例胚胎干细胞贡献的出生存活嵌合体猴”为题,于2023年11月9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细胞》(Cell)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研究所 胚胎干细胞 中国科学院 嵌合体 封面文章 非人灵长类 胎盘组织 脑科学
下载PDF
我国学者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1-21,共1页
[本刊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山东农业大学段巧红团队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果以“柱头受体调控十字花科种内和种间生殖隔离”为题,于2023年1月25日在《自然》(Nature)周刊发表。远缘杂交育种是种质创... [本刊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山东农业大学段巧红团队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果以“柱头受体调控十字花科种内和种间生殖隔离”为题,于2023年1月25日在《自然》(Nature)周刊发表。远缘杂交育种是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而生殖隔离则严重阻碍远缘杂交,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大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远缘杂交生殖隔离与种内的自交不亲和,在形态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不亲和花粉都不能在柱头上萌发和生长;远缘杂交生殖隔离还表现出“单向不亲和”的特点,也就是远缘花粉受到自交不亲和植物雌蕊的抑制,却可以在自交亲和植物的雌蕊中生长。团队由此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植物 远缘杂交育种 生殖隔离 自交不亲和 萌发和生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形态学 种质创新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家发现激酶调控精子发生机制
3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29-29,共1页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高冠军团队以“睾丸特异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介导的泛磷酸化有助于精子发生和男性生育能力”为题,阐明了睾丸特异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TSSK)调控精子发生和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这对于了解男性不育的原因和开发男性...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高冠军团队以“睾丸特异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介导的泛磷酸化有助于精子发生和男性生育能力”为题,阐明了睾丸特异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TSSK)调控精子发生和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这对于了解男性不育的原因和开发男性避孕药物有重要理论意义。相关成果于2023年5月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避孕药 男性生育能力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精子发生 男性不育 重要理论意义 分子机制 磷酸化
下载PDF
新型光晶体管器件研究新进展
4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8-8,共1页
[本刊讯]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团队在实现极化激元高效激发和长程传输的基础上,成功创制“光晶体管”,实现纳米尺度光正负折射调控,显著提升了纳米尺度光操控能力。相关研究成果以“电栅极可调的中红外极化... [本刊讯]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团队在实现极化激元高效激发和长程传输的基础上,成功创制“光晶体管”,实现纳米尺度光正负折射调控,显著提升了纳米尺度光操控能力。相关研究成果以“电栅极可调的中红外极化激元负折射”为题,于2023年2月10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周刊上。与电子相比,光子具有速度快、能耗低、容量高等优势,在大幅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晶体管 极化激元 负折射 纳米尺度 《科学》 信息处理能力 栅极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世界首套单细胞分辨率猕猴大脑皮层细胞空间分布图谱发布
5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35-35,共1页
[本刊讯]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临港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腾讯AILab、深圳国家基因库、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单位106人组成的团队,采用自主... [本刊讯]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临港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腾讯AILab、深圳国家基因库、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单位106人组成的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超高精度大视野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Stereoseq和高通量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技术DNBelab C4 snRNA-seq,成功绘制出猕猴大脑皮层的细胞类型分类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林斯 大脑皮层细胞 中国科学院 神经科学研究所 脑科学 分类树 智能技术 空间分布图
下载PDF
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成功举办
6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62-62,39,F0004,共3页
2023年5月20日,作为2023年上海科技节的重磅节目,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传播·融合”为主题,以“全球视野、创新引领、学术本位、公众属性”为定位,邀请科学家、科技传播实践者和... 2023年5月20日,作为2023年上海科技节的重磅节目,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传播·融合”为主题,以“全球视野、创新引领、学术本位、公众属性”为定位,邀请科学家、科技传播实践者和理论学者、教育专家和产业领军人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传播 科技节 学术本位 北外滩 全球视野 创新引领 上海
下载PDF
寒武纪生物古地理格局与多样性演变的耦合关系
7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50-50,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那琳博士、李启剑副研究员,与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合作,基于PBDB数据库(https://paleobiodb.org)4万余条寒武纪无脊椎动物化石产出记录数据,结合网络分析法,对此时期的生物古地理格局进行深...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那琳博士、李启剑副研究员,与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合作,基于PBDB数据库(https://paleobiodb.org)4万余条寒武纪无脊椎动物化石产出记录数据,结合网络分析法,对此时期的生物古地理格局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了寒武纪大爆发及随后若干次生物灭绝事件如何在全球尺度对上述格局造成影响。成果2022年12月在线发表于《古生物学》(Paleob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大爆发 脊椎动物化石 多样性演变 网络分析法 中国科学院 古生物学 生物灭绝事件 耦合关系
下载PDF
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创建成功——中国实现合成生物学里程碑式突破 被引量:1
8
作者 晓工 《科学》 2018年第5期21-21,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成果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成果201...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成果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成果2018年8月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 真核细胞 单染色体 里程 国际 人造 植物生理生态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家突破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晓工 《科学》 2018年第2期5-5,共1页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研究员率领以博士后刘真为主的团队,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于2017年11月27日成功获得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猕猴“中中”,又于12月5日获得第二个克隆猕猴“华华”。
关键词 体细胞克隆 中国科学家 猕猴 世界 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智能技术 博士后
下载PDF
关于恒河猴自我意识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晓工 《科学》 2017年第2期25-25,共1页
由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的龚能团队与蒲慕明合作,通过设计一种新的视觉一本体位置偶联训练方法,发现经过训练的恒河猴可以自发地表现出镜像自我识别的能力。
关键词 恒河猴 自我意识 训练方法 科学研究所 非人灵长类 研究平台 智能技术 中科院
下载PDF
组学大数据揭示RNA编辑表观遗传位点的系统进化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晓工 《科学》 2016年第5期38-38,共1页
[本刊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轩研究组通过对多生物物种RNA编辑事件的系统发现和分析,首次揭示RNA编辑表观遗传位点的系统进化规律,及其主要在动物神经功能和神经发育上的作用。研究论文发表于2016年7月28日... [本刊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轩研究组通过对多生物物种RNA编辑事件的系统发现和分析,首次揭示RNA编辑表观遗传位点的系统进化规律,及其主要在动物神经功能和神经发育上的作用。研究论文发表于2016年7月28日的PLOS Getletics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编辑 进化规律 遗传位点 系统 表观 植物生理生态 科学研究院 生物物种
下载PDF
世界首批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诞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晓工 《科学》 2019年第2期16-16,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致力于节律紊乱等相关疾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首次利用CRISPR/Cas9方法,敲除猕猴胚胎中的生物节律...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致力于节律紊乱等相关疾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首次利用CRISPR/Cas9方法,敲除猕猴胚胎中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产生了一批(5只)BMAL1缺失的猕猴,行为学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生物节律紊乱 克隆猴
下载PDF
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走路
13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49-49,共1页
[本刊讯]华东师范大学蒯曙光团队利用虚拟现实结合计算建模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行走行为进行量化,设计出基于人类行为特性的算法,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拟人性及人机交互体验,有效解决了机器人融入社会场景的问题,构建了人类行为理论和导... [本刊讯]华东师范大学蒯曙光团队利用虚拟现实结合计算建模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行走行为进行量化,设计出基于人类行为特性的算法,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拟人性及人机交互体验,有效解决了机器人融入社会场景的问题,构建了人类行为理论和导航算法间的联系,实现了人类社会行走理论从概念、模型到算法的跨越。研究成果于2022年11月7日发表在《自然—机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智能 机器人 人机交互 行为特性 虚拟现实结合 华东师范大学 计算建模 融入社会
下载PDF
揭示新冠遗传易感性根源于人群演化历史中的谱系特异性自然选择
14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25-25,共1页
[本刊讯]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徐书华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系统研究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的编码基因ACE2的群体多样性特征,鉴别出了在地理人群间差异性分布的ACE2基因谱系,发现了在东亚人群中尤为显著的谱系特异性自然选... [本刊讯]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徐书华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系统研究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的编码基因ACE2的群体多样性特征,鉴别出了在地理人群间差异性分布的ACE2基因谱系,发现了在东亚人群中尤为显著的谱系特异性自然选择印迹,并进一步揭示了ACE2基因谱系与新冠病症轻重程度的统计学关联。相关成果于2022年7月1日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2 轻重程度 自然选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遗传易感性 演化历史 群体多样性 表型组
下载PDF
揭示枯叶蛱蝶属蝴蝶背后的生物多样性演化和遗传机制
15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56-56,共1页
[本刊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蔚课题组,聚焦枯叶蛱蝶属(Kallima),深入解析该属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历程,揭示了该属叶形拟态多态性产生和维持的遗传学证据,通过整合宏观演化和微观演化研究成果,为研究物种形成、遗传多样性、适应... [本刊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蔚课题组,聚焦枯叶蛱蝶属(Kallima),深入解析该属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历程,揭示了该属叶形拟态多态性产生和维持的遗传学证据,通过整合宏观演化和微观演化研究成果,为研究物种形成、遗传多样性、适应性演化等重要演化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范例。成果于2022年8月2日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成因是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遗传机制 物种形成 适应性演化 生命科学学院 演化问题 遗传学
下载PDF
发育机制和选择压力共同影响哺乳动物中轴骨的多样性
16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54-54,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张弛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合作,对哺乳形动物脊椎多样性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哺乳动物化石躯干的表型多样性体现了具一定可塑性的发育机制,该机制在中生代哺乳形动物中已...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张弛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合作,对哺乳形动物脊椎多样性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哺乳动物化石躯干的表型多样性体现了具一定可塑性的发育机制,该机制在中生代哺乳形动物中已形成。在这个发育机制下,物种为适应不同自然选择压力,产生了哺乳形动物躯干的多样性。研究成果2021年4月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历史博物馆 发育机制 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 中轴骨 表型多样性 自然选择
下载PDF
首次发现2.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
17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62-62,F0004,共2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副研究员等,首次在山西阳泉地区二叠纪乌拉尔世太原组钱石灰岩层中发现瓣齿鲨化石,这是该属牙齿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华北地区二叠纪乌拉尔世时期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副研究员等,首次在山西阳泉地区二叠纪乌拉尔世太原组钱石灰岩层中发现瓣齿鲨化石,这是该属牙齿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华北地区二叠纪乌拉尔世时期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大大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华北地区 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 山西阳泉 生物多样性 牙齿化石 史前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挺进万米深蓝
18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6-6,共1页
2021年12月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肖湘教授率队的"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深渊科考任务,返航三亚。本航次中,"奋斗者"载人潜水器搭载科考团队顺... 2021年12月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肖湘教授率队的"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深渊科考任务,返航三亚。本航次中,"奋斗者"载人潜水器搭载科考团队顺利完成8人次下潜任务(其中2次万米级、3次9000米级)。进入了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载人潜水器 太平洋海域 国际研究中心 奋斗者 科考船 团队
下载PDF
揭秘4.38亿年前的海洋“萌主”身份
19
作者 晓工 《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42-42,共1页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团队在《亚洲地球科学杂志》(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在线发表志留纪真盔甲鱼类的研究成果:在江西武宁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约4.38亿年前)清水组发现早期真盔甲鱼类两个新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团队在《亚洲地球科学杂志》(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在线发表志留纪真盔甲鱼类的研究成果:在江西武宁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约4.38亿年前)清水组发现早期真盔甲鱼类两个新物种,俊卿清水鱼(Qingshuiaspis junqingi)和刺猬安吉鱼(Anjiaspis eric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古人类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生物地层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20
作者 晓工 《科学》 2021年第1期28-28,共1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成员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合作者,对记录了埃迪卡拉纪刺饰疑源类早期演化过程的华南陡山沱组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其中一项工作于2021年1月11日发表在《前寒武纪研究》(Precambrian...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成员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合作者,对记录了埃迪卡拉纪刺饰疑源类早期演化过程的华南陡山沱组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其中一项工作于2021年1月11日发表在《前寒武纪研究》(Precambrian Research)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系 陡山沱组 生物地层学研究 前寒武纪 中国科学院 埃迪卡拉纪 疑源类 早期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