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视轻喜剧:新农村生活的“热媒介” 被引量:4
1
作者 普丽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1,85,共3页
新世纪以来,轻喜剧成为反映新农村生活的热媒介,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影视文化现象。本文论述了涉农轻喜剧作家的媒介选择和艺术追求,从传播效果分析了其优越的媒介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认为涉农轻喜剧创造了演绎新观念、贴近新生... 新世纪以来,轻喜剧成为反映新农村生活的热媒介,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影视文化现象。本文论述了涉农轻喜剧作家的媒介选择和艺术追求,从传播效果分析了其优越的媒介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认为涉农轻喜剧创造了演绎新观念、贴近新生活的时代镜像,使农民的主体性得到正视和传播,并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生活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题材 轻喜剧 体裁风格 传播效果 时代镜像
下载PDF
论声韵在现代诗歌中的暗示功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普丽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9,共7页
诗是语言艺术中最具形式感的文体 ,音乐性是其最重要的形式特征之一。本文从文本入手 ,论析声韵要素在现代诗歌中所具有的性质和发展了的功能 :选择具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调质表达心灵的奏鸣 ;声情相谐展现情感的形态 ;
关键词 声韵 暗示性 音乐性 现代诗歌 文本 性质 象征性 功能 情感 叠韵
下载PDF
诗化而奇幻凄艳的人性悲歌——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 被引量:4
3
作者 普丽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冯至早期的叙事诗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由于它们运用传统的神话传说作为题材 ,虽然没有及时表现社会的现实生活 ,却表现了至深至真的人性。同时 ,冯至在吸取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 ,把自我孤独与苦闷融入诗歌的艺术形式 ,用叙事诗... 冯至早期的叙事诗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由于它们运用传统的神话传说作为题材 ,虽然没有及时表现社会的现实生活 ,却表现了至深至真的人性。同时 ,冯至在吸取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 ,把自我孤独与苦闷融入诗歌的艺术形式 ,用叙事诗的表现技巧 ,展现他对于人性的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叙事诗 人性悲歌
下载PDF
在历史容量和想象空间中激活的火凤凰——论熊召政的历史小说《张居正》 被引量:2
4
作者 普丽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3-37,共5页
历史小说《张居正》在宏大深厚的历史氛围中塑造了一代名臣张居正的形象,以揭示明代“万历新政”的政治革新及其文化意义。作者以诗性的才情和自具的史才史识还原张居正做人做事的本色,着力于表现他做事的功业和做人的悲剧,这本为一体... 历史小说《张居正》在宏大深厚的历史氛围中塑造了一代名臣张居正的形象,以揭示明代“万历新政”的政治革新及其文化意义。作者以诗性的才情和自具的史才史识还原张居正做人做事的本色,着力于表现他做事的功业和做人的悲剧,这本为一体的二者,在张居正特定性格和命运的演绎中,结果是后者既造就了前者,也毁灭了前者。但它给社会文明带来了永恒的典型性,让人在可歌可泣的历史审美中对自身有一种警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召政 历史小说 张居正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传播的媒介景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普丽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65-71,共7页
毛泽东诗词自问世以来,经各种媒介的传播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构成传播史上无可比拟的媒介景观。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其一,文人骚客爆料,政治家操盘,引发媒介事件,成为早期毛泽东诗词传播具有独特意义的景观。其二、权威... 毛泽东诗词自问世以来,经各种媒介的传播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构成传播史上无可比拟的媒介景观。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其一,文人骚客爆料,政治家操盘,引发媒介事件,成为早期毛泽东诗词传播具有独特意义的景观。其二、权威报纸和杂志先行发表,其他报纸杂志转载,继而由出版社结集出版发行,把毛泽东诗词的传播推向高潮,演为印刷出版史上罕见之奇观。其三、传媒时代电子媒介声画合一、视听兼备,传统与新媒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红色藏品热凸显历史意义和传世价值,毛泽东诗词传播展现新的景观。毛泽东诗词传播的媒介景观固然一度不无神化的成分,但折射的正是毛泽东诗词的穿越魅力和恒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传播 媒介景观
下载PDF
选题:学术论文写作第一关 被引量:1
6
作者 普丽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33-36,共4页
学会做研究工作,既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凸现的重要途径,又是一个学者成型和成器的必要条件。有指导性的、有成效的引导学生尽早地获得研究意识,强化训练学生写作学术论文,即是写作教师应该担当起的重要职责。文章从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学会做研究工作,既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凸现的重要途径,又是一个学者成型和成器的必要条件。有指导性的、有成效的引导学生尽早地获得研究意识,强化训练学生写作学术论文,即是写作教师应该担当起的重要职责。文章从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如何选题入手,就在阅读体验和问题导向中如何获得一个学术兴奋点、如何了解研究现状来决定自己进入研究的方位、如何伸缩选题范围确立选题角度等作了有针对性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论文 写作 选题
下载PDF
论诗歌节奏表现的诗美 被引量:2
7
作者 普丽华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9-24,共6页
 节奏是诗歌的原始要素,在创作中,它既有诗人的快感,又赋予读者期待和愉悦。这是因为诗歌的节奏富于变化,它的运动与诗人情感相融合,体现了诗歌的内在生命。而诗歌节奏通常表现在诗人对语言的运用中,其抑扬顿挫、一气流转以及停顿、复...  节奏是诗歌的原始要素,在创作中,它既有诗人的快感,又赋予读者期待和愉悦。这是因为诗歌的节奏富于变化,它的运动与诗人情感相融合,体现了诗歌的内在生命。而诗歌节奏通常表现在诗人对语言的运用中,其抑扬顿挫、一气流转以及停顿、复沓都使节奏产生美的效果。同时,不同的诗体及其表现也对诗美的表现有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节奏 诗美 情感 语言 诗体 格律诗 抒情
下载PDF
新闻变体:创造性非虚构写作探源 被引量:1
8
作者 普丽华 《写作》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中国当代大众传媒中,文学期刊纷纷变脸,纪实性写作演为潮流,报纸电视新闻改版变体,非虚构写作被推向极致。新闻文体的这种非虚构写作表现为强劲的文学化趋势,其直接或间接地受西方“新新闻主义”及西方现代传播观念和传播形式的影... 中国当代大众传媒中,文学期刊纷纷变脸,纪实性写作演为潮流,报纸电视新闻改版变体,非虚构写作被推向极致。新闻文体的这种非虚构写作表现为强劲的文学化趋势,其直接或间接地受西方“新新闻主义”及西方现代传播观念和传播形式的影响;而文学化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原始需求和非常魅力,中国新闻文体的变体也暗合和回归了这一精神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写作 虚构 变体 “新新闻主义” 探源 中国当代 新闻文体 大众传媒 文学期刊
下载PDF
八十年代以来现代叙事诗研究
9
作者 普丽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关键词 现代叙事诗 文学研究 当代 《论中国现代叙事诗》 骆寒超 王荣 断代史 《认同与自觉:20年代的中国现代叙事诗》
下载PDF
建国前中国现代叙事诗研究综论
10
作者 普丽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6-109,共4页
中国现代叙事诗研究是在译介西方叙事诗和文体理论,整理、重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上起步的,体现着与叙事诗创作一致的现实精神和现代意识,并在相当程度上对叙事诗的创作发展起着导向和纠偏的作用,为建国后的叙事诗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 中国现代叙事诗研究是在译介西方叙事诗和文体理论,整理、重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上起步的,体现着与叙事诗创作一致的现实精神和现代意识,并在相当程度上对叙事诗的创作发展起着导向和纠偏的作用,为建国后的叙事诗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叙事诗 综述
下载PDF
诗歌语言思维的特质及生成的幻变
11
作者 普丽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76,共4页
汉字的思维深刻地影响了诗歌语言的思维特征,使诗歌重象及象中之意,并借重语言获得深厚的韵味。而汉字一旦成为诗歌的语词,便受诗歌艺术性的制约而具有灵动的变化、无限的发明性和生长性,演绎出无穷的诗意。其组合形式的多样,显示出语... 汉字的思维深刻地影响了诗歌语言的思维特征,使诗歌重象及象中之意,并借重语言获得深厚的韵味。而汉字一旦成为诗歌的语词,便受诗歌艺术性的制约而具有灵动的变化、无限的发明性和生长性,演绎出无穷的诗意。其组合形式的多样,显示出语词的弹性和张力,导致诗歌意蕴的不同,并使诗歌的语言在转化和链接中,诗美得以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语言思维 特质 幻变
下载PDF
乡村轻喜剧的创作与文化构建
12
作者 普丽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69,共4页
乡村轻喜剧深受观众喜爱,其深层原因是致力于重建农民的精神家园,恢复农民对生活的信心,并构筑起城市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本文从主创者的农民立场与文化怀乡情结、乡村生态世界的鲜活展示与文化品格、乡村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文化传统等三... 乡村轻喜剧深受观众喜爱,其深层原因是致力于重建农民的精神家园,恢复农民对生活的信心,并构筑起城市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本文从主创者的农民立场与文化怀乡情结、乡村生态世界的鲜活展示与文化品格、乡村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文化传统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乡村轻喜剧的创作与文化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轻喜剧 文化构建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哲理诗的理性精神和诗性品质
13
作者 普丽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94,共4页
哲理诗之“理”莫不出于诗人“自得之趣”,其中蕴含的是诗人的个性气质、学养风度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感悟与艺术把握。哲理诗偏于理,可以不失浪漫;哲理诗是诗,可以有理性的思辨。诗人与自然的亲和,自我人格的表现,确立了其理性精神的人性... 哲理诗之“理”莫不出于诗人“自得之趣”,其中蕴含的是诗人的个性气质、学养风度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感悟与艺术把握。哲理诗偏于理,可以不失浪漫;哲理诗是诗,可以有理性的思辨。诗人与自然的亲和,自我人格的表现,确立了其理性精神的人性化。而诗歌在艺术化的过程中,其哲理有时是依附于象征意象,而寓意深刻则以语言精炼为表现形式,这使哲理诗终不失诗性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理诗 理性精神 诗性品质
下载PDF
经济广播的文化传播策略
14
作者 普丽华 《中国广播》 2006年第2期15-16,共2页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功发出了中国经济广播的第一声,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电台相继成立并迅速发展,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经广"旋风,为推动广播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广播的一道独特风景,经济广播是伴随...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功发出了中国经济广播的第一声,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电台相继成立并迅速发展,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经广"旋风,为推动广播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广播的一道独特风景,经济广播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由于受到广播专业化系列电台迅速扩大的内部竞争冲击,以及电视、报刊、网络的针对性专业化竞争,其发展出现了困难和徘徊,有些地方出现了分化,甚至关、停、并、转。近年来虽然也不乏在竞争中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骄子,但其发展中的困难显而易见。在2005年10月召开的"2005全国经济广播委员会年会暨创新论坛"及11月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经济广播不该就此衰退,而是应该科学认识市场,重新找准定位,再振发展雄风。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一组文章是去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一些经济电台总监、副总监的发言摘要。由于篇幅所限,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未能刊发,请见谅。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功发出了中国经济广播的第一声,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电台相继成立并迅速发展,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经广"旋风,为推动广播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广播的一道独特风景,经济广播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由于受到广播专业化系列电台迅速扩大的内部竞争冲击,以及电视、报刊、网络的针对性专业化竞争,其发展出现了困难和徘徊,有些地方出现了分化,甚至关、停、并、转。近年来虽然也不乏在竞争中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骄子,但其发展中的困难显而易见。在2005年10月召开的"2005全国经济广播委员会年会暨创新论坛"及11月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经济广播不该就此衰退,而是应该科学认识市场,重新找准定位,再振发展雄风。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一组文章是去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一些经济电台总监、副总监的发言摘要。由于篇幅所限,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未能刊发,请见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广播 文化传播策略 生活方式 共性特征 核心竞争力 品牌节目 广播电台 中国
下载PDF
舒婷的情感世界
15
作者 普丽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87-89,共3页
舒婷观照生活的情感方式,是基于个人身世之感的“伤世感”,并由此推衍出的心灵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应。本文考察女诗人的心路历程,在她的情感和经验的世界里,把握她幽微复杂的创作心理,柔婉、挚爱和温情的抒情个性;揭示舒婷诗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舒婷 情感世界 情感方式 "伤世感" 诗歌研究 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陈香梅跨文化传播的取向和策略
16
作者 普丽华 《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当今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陈香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文章论述了她的共文化家庭和多种文化身份的形成,为其跨文化传播活动奠定了基础;而她的跨文化实际上可视为第三种文化取向,即在融合异质文化时,超越异质文化而造就新的文化形态... 在当今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陈香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文章论述了她的共文化家庭和多种文化身份的形成,为其跨文化传播活动奠定了基础;而她的跨文化实际上可视为第三种文化取向,即在融合异质文化时,超越异质文化而造就新的文化形态。她在实现自己的第三种文化时,反映了对人类文化新的追求。同时,陈香梅是积极的跨文化传播者,她的传播策略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香梅 跨文化品格 传播 传播策略
下载PDF
访谈:富有魅力的电视新闻样式
17
作者 普丽华 《写作(中)》 1997年第1期27-28,共2页
经济改革大潮中,新闻如何反怏社会生活,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新闻独特的作用,近年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焦点访谈”节日,这个被认为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创举的节目别开生面,引人注目。“访谈”原是一种采... 经济改革大潮中,新闻如何反怏社会生活,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新闻独特的作用,近年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焦点访谈”节日,这个被认为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创举的节目别开生面,引人注目。“访谈”原是一种采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访谈 新闻样式 新闻界 透视性 思辨性 采访方式 记者 现场报道 中央电视台 热门话题
下载PDF
感悟:始于喜悦 终于智慧——进入诗歌的创作态
18
作者 普丽华 《写作》 2001年第4期12-13,共2页
诗人创作的的第一步便是感受生活。诗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往往会发生情绪上的反应,会有思维的参与,“思维在运动中是一种悟性”,诗人由此获得独特的发现。诗的发现始于感,终于悟。这告诉我们生活溶解在诗人心中的秘密、诗人把握世界的... 诗人创作的的第一步便是感受生活。诗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往往会发生情绪上的反应,会有思维的参与,“思维在运动中是一种悟性”,诗人由此获得独特的发现。诗的发现始于感,终于悟。这告诉我们生活溶解在诗人心中的秘密、诗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感悟 情感契合 瞬间捕捉 情智相糅
下载PDF
大众教育时代的写作课程改革
19
作者 普丽华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14-16,共3页
写作课程教学在大众教育时代面临新境况、新任务,急需进行一些改革。文章回顾总结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学改革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 大众教育 写作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论贺敬之叙事诗集《乡村的夜》
20
作者 普丽华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乡村的夜》一次次把死亡凸现出来,饱含着对下层人的深切同情和对人性的呼唤;而具体描摹的人物命运又给人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它所表现出来的叙事技巧则是故事性和戏剧性的融合。
关键词 贺敬之 叙事诗集 叙事诗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