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20年乌鲁木齐市气候舒适度变化
1
作者 普宗朝 冯志敏 +3 位作者 张山清 王命全 张祖莲 宋雪菲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159-166,共8页
基于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模型以及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9个气象站1961—2020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和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近60年乌鲁木齐市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气候舒适度指数的年内变化,平原地带呈双峰双谷的... 基于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模型以及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9个气象站1961—2020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和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近60年乌鲁木齐市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气候舒适度指数的年内变化,平原地带呈双峰双谷的“M”型,山区为单峰单谷的“∩”型。(2)受气温、相对湿度升高,风速、日照时数下降的共同影响,近60年平原地带春、秋、冬季气候舒适度指数显著(P=0.05)增大,夏季显著减小;山区夏、秋季气候舒适度指数显著增大,冬、春季变化不明显。(3)1991—2020年较前30 a(1961—1990年),春季和秋季气候较舒适区海拔上限升高了100~150 m,面积扩大950 km^(2),较不舒适区和不舒适区向高海拔抬升了50~100 m,面积分别减小694~828 km^(2)和131~236 km^(2);夏季气候舒适区向高海拔抬升了约100 m,面积减小514 km^(2),较舒适区海拔上限升高了100~150 m,面积扩大约718 km^(2),较不舒适区和不舒适区向高海拔抬升了50~100 m,面积略有减小;冬季全市属于气候不舒适区的状况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 气温 相对湿度 风速 日照时数 气候变化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新疆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4 位作者 冯志敏 蒋平安 火勋国 吉春容 武鹏飞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167-174,共8页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站1961—2020年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60年影响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10℃积温、无霜冻期和7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疆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就...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站1961—2020年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60年影响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10℃积温、无霜冻期和7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疆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就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分区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1—2020年新疆≥10℃积温、无霜冻期和7月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多或上升趋势,并且上述要素均于1997年发生突变。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之前,新疆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海拔上限均不同程度的抬升,其中,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棉区海拔上限抬升150~200 m,塔里木盆地棉区抬升50~100 m;气候变暖使新疆宜棉区扩大,不宜棉区缩小,且部分棉区适宜种植的棉花品种向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的品种转变,这对促进新疆棉花的发展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区划指标 棉花气候区划 新疆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乌鲁木齐河流域植被生长季降水特征分析
3
作者 邢红艳 何清 +2 位作者 普宗朝 王国胜 金晨 《干旱气象》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国家气象站和20个自动气象站2013—2021年植被生长季(5—9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植被生长季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降水日数、不同量级降水及其贡献率随海拔变化特征,以期为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及保...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国家气象站和20个自动气象站2013—2021年植被生长季(5—9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植被生长季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降水日数、不同量级降水及其贡献率随海拔变化特征,以期为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植被生长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随海拔升高呈波动增加趋势,分别以17.4 mm·(100 m)^(-1)、2.85 d·(100 m)^(-1)速率增加,其中生长季降水量以海拔1 000 m左右为分界,海拔依赖性由弱转强,在海拔约1 200 m和2 000 m出现降水高值带,并且降水高值带呈现由低海拔山地逐渐抬升至中高山带而后回落的变化规律;降水日数高值地带始终在中高山带(海拔高于1 800 m),且具有较强稳定性。植被生长季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的月际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2 200 m以下区域,6月的降水量和7月的降水日数随海拔升高增速最显著,分别以4.8 mm·(100 m)^(-1)、0.72 d·(100 m)^(-1)的速率增加,二者均在9月增速最不显著,分别为1.1 mm·(100 m)^(-1)、0.37 d·(100 m)^(-1)。流域植被生长季仅小雨、中雨和大雨发生次数具有较强的海拔依赖性且不同强度降水的贡献率与海拔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下载PDF
近36年新疆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59
4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1 位作者 李景林 王胜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5,共7页
根据天山山区1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最大熵谱、Mann-Kendall和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36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大可能蒸散量和下垫面湿润指数等气候要素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根据天山山区1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最大熵谱、Mann-Kendall和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36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大可能蒸散量和下垫面湿润指数等气候要素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36年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最大可能蒸散量呈减少趋势,下垫面湿润指数呈增大趋势。受其综合影响,近36年天山山区气候呈较明显的暖湿化变化趋势。(2)突变检测表明,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97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在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大,而最大可能蒸散量在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3)36年里,降水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不存在<36年的显著周期,而温度变化具有>36年、9年、4年和2.4年的显著周期,最大可能蒸散量变化具有>36年、5.1年和2.4年的显著周期。(4)10站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大可能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等四要素的最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气候变化 暖湿化
下载PDF
新疆乌昌地区热量资源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2 位作者 宾建华 窦新英 冯志敏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4期598-606,共9页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16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气候热量要素的...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16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气候热量要素的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精细化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昌地区热量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无霜冻期、≥0℃和≥10℃活动积温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平原高于山区、北部高于南部"的格局。受冬季逆温的影响,在山前倾斜平原至中山带,1月平均气温较北部平原和高山带高,而冬季负积温较北部平原和高山带少。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49a,乌昌地区年平均气温、1月和7月平均气温、≥0℃和≥10℃活动积温以及无霜冻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增多趋势,并于1973-2004年间先后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或增多,冬季负积温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并于198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热量资源总体呈较明显的增多趋势。但各地热量资源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突变后较突变前各热量要素增加量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平原多于山区,城市密集区多于周边地区"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昌地区 热量资源 精细化时空变化 GIS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新疆哈密瓜种植气候区划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4 位作者 吉春容 李景林 李新建 王命全 邹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基于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保证率分析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影响哈密瓜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日平均气温稳定≥15℃日数、≥20℃光温指数以... 基于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保证率分析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影响哈密瓜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日平均气温稳定≥15℃日数、≥20℃光温指数以及6—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各气候因子突变前、后的变化特征,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不同熟型哈密瓜最佳种植区、次佳种植区和不宜种植区分布区域及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15℃日数、≥20℃光温指数、6—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疆多、北疆少,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近53年,新疆≥15℃日数以2.493 d/10a的倾向率显著增多(P<0.001),≥20℃光温指数以0.06/10a的倾向率显著增大(P<0.001),6—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以-0.249℃/10a的倾向率显著(P<0.001)减小,各要素还分别于1997年和1987年发生了突变。新疆哈密瓜种植气候可分为4个大区和7个亚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中、晚熟哈密瓜最佳种植区明显扩大,次佳种植区有所减小;早熟哈密瓜适宜种植区以及哈密瓜不宜种植区也不同程度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15℃日数 ≥20℃光温指数 气温日较差 哈密瓜种植气候区划 新疆
下载PDF
近47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王胜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利用天山山区10个对各类天然草场气候和植被类型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和Mann-Kendall检测等方法在对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Miami模型、Tho... 利用天山山区10个对各类天然草场气候和植被类型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和Mann-Kendall检测等方法在对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Chikugo模型、朱志辉模型和周广胜模型对该地区的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47a,天山山区的气候总体呈较明显的"暖湿化"趋势,并于1970年发生了由"冷干"向"暖湿"的突变;尽管基于各模型的NPP在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但其在时空领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趋势是一致的,即:47a来,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天山山区的NPP总体呈较明显的增大趋势,并于197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大;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一样,基于各模型的NPP也具有3~22a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各类草场中,以草甸草原和山地草甸的NNP最高,高寒草甸次之,荒漠草原再次,高寒草原NPP最低。最后建立了基于各模型的NPP估算值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NPP 气候生产力模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近48年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34
8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1期67-72,共6页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夏半年(4-9月)逐月气候资料,在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基础上,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Morlet小波、相关分析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对新疆近48...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夏半年(4-9月)逐月气候资料,在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基础上,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Morlet小波、相关分析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对新疆近48a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新疆夏半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942.5mm,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和盆(谷)地大于山区"的格局。其空间分布与各地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现为,气温高、风速大、日照充足、降水少、空气干燥的区域,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较大,反之,蒸散量较小。(2)1961-2008年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与同期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为显著的负相关,与平均气温的相关关系虽不显著,但两者的年际间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近48a,受气温上升、风速减小、降水量增多、相对湿度增大的综合影响,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以20.09mm.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3)突变检测表明,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于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突变后的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较突变前减少了65mm,减少6.6%。(4)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存在4~5a、12a和准22a的周期性变化,预计未来数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将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夏半年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成因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8,共8页
在利用天山山区10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张新时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6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 在利用天山山区10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张新时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6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并据此建立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6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29℃/a的速率升高,年降水量以1.38mm/a的速率增多,受其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以0.013t/(hm^2·a)的速率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是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化变化和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开始明显增长的“突变点”。未来气候的“暖湿化”变化对提高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平均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或年降水量每增多10%,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气候变化 自然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3 位作者 宾建华 窦新英 宫恒瑞 曹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23,共9页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77-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资料,在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积分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就近35a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77-2011年,乌鲁木齐市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以0.606℃/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以4.010mm/10a和29.289h/10a的倾向率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但生长季内不同时段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结论】近35a乌鲁木齐市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气候变暖,尤其是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小麦产量产生了较明显的不利影响,降水量略增对提高冬小麦产量有一定积极意义,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产量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3 位作者 李景林 黄新 孙月琴 阿帕尔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5个气象站近30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To的月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各气候要素和海拔高度与ET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5个气象站近30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To的月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各气候要素和海拔高度与ET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ETo空间变化较大。从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人工绿洲区到高寒地带的乌鲁木齐河源头ETo多年平均值呈明显递减趋势,平均垂直递减率为17.3mm.(100m)-1;30a来,流域各站的年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均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0.05mm.a-1~-5.21mm.a-1;ETo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和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造成近30a乌鲁木齐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呈递减趋势的气候原因是: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和降水增多以及风速、日照时数减小等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下载PDF
近50年新疆冬季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3 位作者 李景林 徐文修 王命全 伊力哈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6,共7页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法对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等冬季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混合插值法,在Arc...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法对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等冬季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混合插值法,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1)新疆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总体呈现"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分布格局。(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冬季热量资源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并且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分别于1986年和199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突变年前后,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从东南至西北递增"的格局,冬季负积温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增"的特点,越冬期日数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南疆大,北疆小;盆地大,天山和阿勒泰山区小"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冬季热量资源 时空变化
下载PDF
1961-2008年新疆克拉玛依市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1 位作者 杨琳 王光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60,共6页
根据新疆克拉玛依市气象站1961—2008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和Morlet小波等方法,对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 根据新疆克拉玛依市气象站1961—2008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和Morlet小波等方法,对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961—2008年克拉玛依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减小的趋势,气候总体呈“暖湿化”趋势;②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受各气候要素变化的综合影响,1961—2008年,克拉玛依市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呈显著的减小趋势;③突变检测表明,克拉玛依市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分别在198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而风速、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分别于1988年、1983年和1986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减小,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综合各要素的突变特征,可以确认,克拉玛依市的气候于1986—1988年发生了“暖湿化”的突变;④各要素分别存在4~22a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市 气候变化 潜在蒸散量 地表干燥度
下载PDF
1961-2010年新疆不同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2 位作者 李景林 徐文修 王命全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均方差法计算各站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以及80%、90%和95%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近50a新疆不同保证率下极...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均方差法计算各站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以及80%、90%和95%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近50a新疆不同保证率下极端最低气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冬小麦和主要果树安全越冬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和不同保证率的极端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呈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格局。(2)全疆平均80%、90%和95%保证率的极端最低气温分别较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低-2.7℃、-4.2℃和-5.4℃,偏低幅度的空间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增的特点。(3)近50a,新疆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以0.74℃/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并于1980年发生突变,上升倾向率和突变年前后上升幅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北疆大,南疆小;平原大,山区小的特点。研究结果对科学制定越冬作物种植规划,选择适宜的耐寒作物品种,采取科学有效的农作物安全越冬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极端最低气温 保证率 冬小麦 果树 冻害
下载PDF
近49年乌鲁木齐地区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被引量:19
15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地区9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Kriging空间插值技术,对近49年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无霜期、≥0℃、≥10℃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冬季负积温以...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地区9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Kriging空间插值技术,对近49年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无霜期、≥0℃、≥10℃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冬季负积温以及作物主要生长期的夏半年(4~9月)气温日较差等农业气候热量条件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地区热量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平均气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无霜期、≥0℃、≥10℃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以及夏半年气温日较差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平原高于山区、北部高于南部"的格局;受冬季逆温的影响,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冬季负积温在山前冲、洪积平原至中山带温度较高,北部平原和高山带温度较低。②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49年,乌鲁木齐地区热量资源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具体表现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和极端最高气温、无霜期、≥0℃、≥10℃持续期和活动积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增多,冬季负积温和夏半年气温日较差减小。但各地热量资源增多倾向率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为:城市密集区和平原地带热量增多较明显,天山山区热量增多速率较小。热量资源增加对乌鲁木齐地区农牧业生产既有有利的方面,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趋利避害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科学应对,以促进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地区 热量资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2 位作者 徐文修 李景林 王荣晓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5期173-182,共10页
为了明确气候变化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伊犁河谷冬小麦主产区的伊宁、霍城、巩留、新源4县为例,在对1980—2011年各县冬小麦生长季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进... 为了明确气候变化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伊犁河谷冬小麦主产区的伊宁、霍城、巩留、新源4县为例,在对1980—2011年各县冬小麦生长季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2年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多年平均而言,伊犁河谷冬小麦生长季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是较适宜的,但气候的年际间差异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仍十分明显,由其导致的冬小麦产量的年际间波动可达-1507-745 kg/hm2。冬小麦生长季内不同时段各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气温的影响,在冬小麦越冬前表现为正效应,越冬期影响很小,但返青后为负效应。降水量对冬小麦的影响在生长季各时段大多表现为不显著的正效应,生长季总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除新源、巩留县通过了P=0.05的显著性检验外,伊宁、霍城县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1980—2011年,伊犁河谷各地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分别以0.503-0.653℃/10年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量分别以3.828-18.948 mm/10年的倾向率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其中,冬前的播种至分蘖期气温升高对小麦较有利,越冬期气温变化对小麦影响不大,但返青至成熟期气温升高将对小麦产量形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抽穗开花至成熟期的不利影响更为明显。降水量增多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对灌溉农业区的伊犁河谷来说,其直接影响大多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产量 伊犁河谷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7-279,共13页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影响新疆核桃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10℃积温、最低气温≤-25℃日数、最高气温≥40℃日数、终...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影响新疆核桃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10℃积温、最低气温≤-25℃日数、最高气温≥40℃日数、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天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10℃积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格局,最低气温≤-25℃日数有"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特点,夏季最高气温≥40℃日数为"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呈现"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格局。在上述气候要素空间分异的综合作用下,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平原;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大部和吐哈盆地南部;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以及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为核桃不适宜种植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5a新疆≥10℃积温、最高气温≥40℃日数和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分别以64.7℃·d·10a^(-1)、0.48d·10a^(-1)、0.120d·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P<0.05)增多趋势,冬季日最低气温≤-25℃日数以-0.980d·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减少趋势。上述各要素分别于1986年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明显扩大,而不适宜区明显减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10℃积温 最低气温≤-25℃日数 最高气温≥40℃日数 霜冻 核桃种植 气候适宜性 新疆
下载PDF
新疆主要土壤物理性状空间分布及其气候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普宗朝 沙拉买提 +3 位作者 董海虎 袁建海 陈永川 托乎提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682-686,共5页
依据新疆3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点)2006~2007年实测的0~50cm土层土壤水文物理常数资料以及各站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综合分析了各常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常数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区域内,1... 依据新疆3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点)2006~2007年实测的0~50cm土层土壤水文物理常数资料以及各站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综合分析了各常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常数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区域内,1)土壤容重具有南疆>北疆>天山山区的分布特征,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具有南疆<北疆<天山山区分布格局;2)各土壤水文物理常数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对数型回归关系,其中,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与凋萎湿度间呈负相关关系,而田间持水量与凋萎湿度间呈正相关关系;3)各常数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关系,其中,土壤容重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但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持水量 土壤容重 凋萎湿度 气候因素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呼图壁河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1 位作者 李景林 徐进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年第5期44-47,共4页
依据呼图壁河青年干渠渠首水文站1979—2005年径流量资料和呼图壁县气象站同期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27a来呼图壁河径流的年内分布特征、多年变化规律以及呼图壁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11... 依据呼图壁河青年干渠渠首水文站1979—2005年径流量资料和呼图壁县气象站同期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27a来呼图壁河径流的年内分布特征、多年变化规律以及呼图壁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11月—3月几乎无径流产生,而4月—10月径流十分集中,水热同期的气候特点是形成呼图壁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稳定,变差系数仅0.14;27a来呼图壁河年径流量表现出较明显的递增趋势,平均增加倾向率为0.157×108m3.10a-1;降水是影响河川径流的主要气候因素,27a来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是导致呼图壁河年径流量递增的主要原因。气温升高,加快了冰川、积雪融水的产生,对增加和稳定径流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河 年径流量 降水量 气温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2 位作者 王胜兰 白松竹 王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27-1432,共6页
【目的】建立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方法】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 【目的】建立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方法】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等[1]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8年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48年来,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75℃/10a的倾向率上升,降水量以11.495mm/10a的倾向率增多,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于1975和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上升;受其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以0.2t/hm2/10a的倾向率增长,并于1985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大。【结论】未来气候的"暖湿化"变化对提高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平均而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降水量每增多10%,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7%~9%。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0.06%~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气候变化 自然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