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56
1
作者 买尔旦·买买 田娟 +2 位作者 盛伟斌 郭海龙 普拉提·买买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330,共8页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12月共手术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3~57岁,平均32.8岁。颈椎3例,胸腰椎8例,腰骶椎16例。17例以“脊柱结...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12月共手术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3~57岁,平均32.8岁。颈椎3例,胸腰椎8例,腰骶椎16例。17例以“脊柱结核”收治,2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收治。根据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19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24例术中病灶局部放置链霉素粉剂(余3例链霉素皮试阳性)。术后支具外固定4-6周,口服药物1.5-3.0个月。临床疗效评价包括临床治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植骨融合率。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9.7个月。根据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疗效评定标准:痊愈24例,有效3例。3例腰椎病变者因切口渗出、窦道形成,给予清创缝合或病灶清除内固定调整术后痊愈,愈后无复发。结论颈、胸、腰背部疼痛伴间歇性波浪热,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特异性的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可确诊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对于顽固腰痛保守治疗无效,椎体、椎间盘严重破坏造成椎体间不稳,脊髓、神经根受压,或伴较大难以吸收的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者,彻底的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手术,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柱 感染 诊断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8
2
作者 徐韬 买尔旦·买买 +3 位作者 盛伟斌 郭海龙 普拉提·买买提 盛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脊柱结核病程10个月~120个...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脊柱结核病程10个月~120个月,平均37.1个月。脊柱后凸畸形位于颈胸交界区2例、胸椎10例、胸腰段5例、腰椎1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3例、3~5个椎体9例、5个椎体以上6例。其中6例合并脊髓神经损害,Frankd分级C级2例、D级4例。均采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截骨16例,全椎体切除截骨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矢状面主弯后凸Cobb角、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97个月,平均27.8个月。固定节段为5~17个椎体,平均9.6个;融合节段为2~8个椎体,平均4.4个。矢状面后凸由术前平均71.6°矫正至14.5°,矫正率79.7%;冠状面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9.4°矫正至0.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3.7mm矫正至术后0.5mm,平均矫正3.2mm。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获改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松动4例,胃肠功能障碍2例,胸膜破损5例,脑脊液漏3例。结论对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件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融合范围选择和截骨矫形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儿童
原文传递
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海龙 刘毅 +4 位作者 盛伟斌 普拉提·买买提 买尔旦·买买 徐韬 荀传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0-845,共6页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经椎板或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在腰骶段结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32例腰骶段结核患者选择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男21例,女11例;年龄32-65岁,平均46岁。L3.4节段3例,...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经椎板或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在腰骶段结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32例腰骶段结核患者选择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男21例,女11例;年龄32-65岁,平均46岁。L3.4节段3例,L4.5节段19例,L5S1节段10例。20例采用经椎板间病灶清除,12例采用经椎间孔病灶清除。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改良Prolo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影像学评价包括腰骶段受累区的后凸角、椎体高度的丢失。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经椎板入路者术前后凸角平均为-24.3°,术后为-34.8°,终未随访时为-32.4°;经椎间孔人路者术前后凸角平均为-25.4°,术后为-35.2°,终未随访时为-33.6°,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根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达93.8%。VAS评分显示,术前平均7.6分,术后平均2.9°,术后比术前有显著降低。结论单纯后路经椎板或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有效方法。正确的适应证选择、仔细的影像学评价和彻底的病灶清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 结核 脊柱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买尔旦·买买 陈浩贤 +3 位作者 盛伟斌 柳琛 普拉提·买买提 王晓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根据损伤情况及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结果本组患者单节段腹侧受压18例,...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根据损伤情况及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结果本组患者单节段腹侧受压18例,采取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自锁定钢板固定术;多节段损伤(〉2节段)39例,采取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ASIA分级情况:B级3例,C级4例,D级19例,E级31例。感觉和运动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颈椎管存在原发性狭窄是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轻微外力所致的过伸性损伤是其主要的受伤原因,甲泼尼松冲击治疗及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椎 骨折 脱位 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突骨骺滑脱的手术治疗
5
作者 梁卫东 盛军 +6 位作者 任周梁 荀传辉 郭海龙 买尔旦·买买 普拉提·买买提 邓强 盛伟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11-918,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突骨骺创伤性滑脱手术方法及适应证,并评价其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10月共5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陈旧性齿突骨骺滑脱患儿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9.6±19.4)个月(范围:1...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突骨骺创伤性滑脱手术方法及适应证,并评价其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10月共5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陈旧性齿突骨骺滑脱患儿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9.6±19.4)个月(范围:19~64个月);病程(87.0±95.1)d(范围:20~240 d)。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行枕颈区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行枕颈区MR检查以评估分型和脊髓受压情况。分别采用前路松解联合后路固定融合术或后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情况;术后随访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状况,必要时行CT扫描。结果:本组5例手术时间为(101.0±20.7)min(范围:75~145 min);术中出血量(70.0±21.2)ml(范围:50~100 ml);1例牵引复位欠佳患儿经前路松解后行后路C 1~2经侧块螺钉内固定,4例行单纯后路C 1~2经侧块螺钉内固定。5例随访时间(23.5±17.6)个月(范围:11~37个月)。术前2例合并神经损害表现者Frankel分级分别为C级和D级,术后3~6个月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儿枢椎齿突骨骺脱位获得完全复位2例,不完全复位2例,未复位1例。枢椎齿突骨骺脱位和植骨于术后(9.5±3.4)个月(范围:6~15个月)获得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至末次随访已拆除内固定2例。结论: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突骨骺创伤性滑脱罕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系统评估病情,后路C 1-2经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达到减压、重建和稳定脊柱序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齿突尖 骨骺脱离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
6
作者 徐韬 郭海龙 +4 位作者 买尔旦·买买 普拉提·买买提 盛军 邓强 盛伟斌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14~24岁,平均18.6岁;LenkeⅡ型3例,Ⅲ型4例... 目的:评价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14~24岁,平均18.6岁;Lenke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4例,Ⅵ型6例。均行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矢状面侧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面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均获得随访12~84个月,平均47.6个月。融合固定节段为11~16节椎体,平均14节。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2.2°,矫正至39.4°,矫正率为61.4%;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9.5°,矫正至8.6°,矫正率为82.6%;躯干冠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29.8 mm,矫正至-3.5 mm,平均矫正26 mm。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胸膜破裂4例,胃肠道功能紊乱2例。结论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采取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特发性 僵硬性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高书涛 徐韬 +12 位作者 买尔旦·买买 郭海龙 普拉提·买买提 盛军 邓强 荀传辉 梁卫东 张健 曹锐 牙克甫·阿不力孜 任周梁 王婷 盛伟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5-462,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单纯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3例、女18例,年龄为(39.1±13.5)岁(范围9~72岁)...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单纯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3例、女18例,年龄为(39.1±13.5)岁(范围9~72岁)。临床评价指标为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影像学指标为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CC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以及C0~C2角和C2~C7角评估颈椎序列的改善情况。对于合并颅底凹陷症患者,测量齿突尖至Chamberlain线和Wackenheim线的距离评估垂直方向的复位情况。记录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82.7±26.4)个月(范围61~170个月)。NDI自术前43.41%±11.60%改善至术后6个月的12.19%±6.97%,末次随访时为9.45%±7.51%(F=89.56,P<0.001)。JOA评分自术前(9.48±2.4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4.71±1.42)分,末次随访时为(14.97±1.47)分(F=52.89,P<0.001)。ADI由术前(9.16±2.32)mm减小至术后6个月的(1.39±1.04)mm,末次随访时为(1.29±1.08)mm(F=189.61,P<0.001)。CCA术前为113.68°±12.67°,术后6个月恢复至143.39°±7.38°,末次随访时为142.39°±7.13°(F=67.13,P<0.001)。CMA术前为115.71°±13.69°,术后6个月增加至146.23°±10.36°,末次随访时为145.58°±10.78°(F=41.44,P<0.001)。齿突尖至Chamberlain线的距离术前为(11.15±4.35)mm,术后6个月为(2.03±2.83)mm,末次随访时为(2.15±3.02)mm(F=37.58,P<0.001)。齿突尖至Wackenheim线的距离术前为(6.81±2.57)mm,术后6个月为(-2.23±1.58)mm,末次随访时为(-2.27±1.58)mm(F=122.16,P<0.001)。C0~C2角自术前1.94°±15.82°恢复至术后6个月的14.90°±6.55°,末次随访时为14.84°±6.45°(F=11.97,P<0.001)。C2~C7角自术前27.26°±8.49°恢复至术后6个月的19.10°±5.28°,末次随访时为19.26°±5.44°(F=11.13,P<0.001)。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9.71±2.55)个月(范围5~15个月)。术后共发生并发症5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深部组织感染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损害1例,吞咽困难1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及再脱位。结论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远期随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术中评估冠状面平衡新方法(点线法)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程杰 徐韬 +9 位作者 买尔旦·买买 郭海龙 盛军 普拉提·买买提 邓强 荀传辉 张建 梁卫东 曹锐 盛伟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249-1256,共8页
目的介绍一种评估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中冠状面平衡的新方法(点线法),并探讨其在预防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46例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9例,女27例;年龄7~76岁,平均(28.24±21.16)岁.均接... 目的介绍一种评估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中冠状面平衡的新方法(点线法),并探讨其在预防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46例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9例,女27例;年龄7~76岁,平均(28.24±21.16)岁.均接受后路矫形手术,下固定椎位于L3及其以下.术中均应用点线法进行冠状面序列评估,即在基本矫形完成后通过判断上固定椎椎体中心是否位于通过耻骨联合中心点与下固定椎中心点的测量杆,以此评估冠状面矫形效果.记录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根据术CBD及C7铅垂线与主弯的位置关系,将患者术前冠状面序列分为三型,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术前冠状面失平衡发生率为47.82%(22/46),B型为10例,C型为12例;术后即刻冠状面失平衡发生率为17.39%(8/46);末次随访时发生率为10.87%(5/46).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为57.24°±26.51°,术后即刻矫正至14.71°±10.17°,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1,P=0.000),矫正率平均为73.53%±1.88%.术前CBD平均为(22.54±13.97)mm,术后即刻为(15.49±10.27)mm,较术前明显改善(t=3.665,P=0.001),矫正率平均为25.58%±52.39%.4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t=21.529,P=0.000)、OD(I t=44.434,P=0.000)及SRS-22评分(t=24.023,P=0.0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亚组分析显示,B型组患者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70.34%±6.02%,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7,P=0.000),CBD矫正率为37.45%±29.03%,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28);而C型组患者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72.92%±3.67%(t=7.319,P=0.000),CBD矫正率为44.79%±5.63%(t=7.545,P=0.0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点线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术中冠状面平衡评估方法,能够辅助外科医生在畸形矫形术中客观地评估冠状面恢复程度,及时调整冠状面矫形程度,以减少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