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牵引对生理弧度变异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症状体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郑旭 邱玲 +6 位作者 王磊 景中坤 张吉 张敏 何流 曾帅 刘波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观察牵引对生理弧度变异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将生理弧度变异型颈型颈椎病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增加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 目的:观察牵引对生理弧度变异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将生理弧度变异型颈型颈椎病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增加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两组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0次、20次后的评分中,两组疼痛、症状体征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牵引配合康复训练可缓解生理弧度变异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症状,但与针刺、康复训练比较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型 疼痛 针刺 牵引 康复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与骨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景中坤 吴晓 马文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69-1374,共6页
昼夜节律是生命体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生物特性,生物钟基因调节着生命体的节律,Bmal1、Clock、PERs、CRYs、Rev-erbα等生物钟基因及下游的钟控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细胞与骨细胞之间通过共同的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相互作用,... 昼夜节律是生命体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生物特性,生物钟基因调节着生命体的节律,Bmal1、Clock、PERs、CRYs、Rev-erbα等生物钟基因及下游的钟控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细胞与骨细胞之间通过共同的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调节骨代谢平衡,免疫紊乱会导致骨代谢异常。骨免疫学的诞生有利于深入研究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骨免疫参与了许多骨科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生理状态下,生物钟基因通过调控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生物节律,在维持骨免疫的平衡状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理状态下,生物钟基因功能异常不但导致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节律紊乱,进一步导致骨量丢失和免疫炎症反应,而且通过IL-1、IL-6、TNF-α、RANKL等骨免疫因子对骨代谢产生作用。反过来,免疫炎症反应也会对生物钟基因正常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骨代谢。根据生物钟基因和骨代谢自身的特点,认识生理病理状态下生物钟基因与骨免疫的相互作用,对骨骼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骨免疫 骨代谢 免疫细胞因子
下载PDF
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机制探讨 被引量:24
3
作者 景中坤 邱玲 《河南中医》 2018年第4期619-622,共4页
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中常见的方法有:腕踝针、皮肤针、毫针围刺、皮内针疗法。皮部-络脉理论是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理论基础,浅刺能激发卫气,浅刺可以气血同治,浅刺可能调控皮肤系统自身的内分泌。浅... 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中常见的方法有:腕踝针、皮肤针、毫针围刺、皮内针疗法。皮部-络脉理论是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理论基础,浅刺能激发卫气,浅刺可以气血同治,浅刺可能调控皮肤系统自身的内分泌。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效果,但仍有许多局限。浅刺治疗疾病的基础研究薄弱。浅刺的深度缺乏量化的指标来衡定,大多根据医者的感觉和经验。各种浅刺针法治疗PHN疗效评定标准过于陈旧。尽管有许多量表评估疗效,但具体来说都是患者主观感受的结果,仍缺乏定量的评定。这都制约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治和临床效果的判定,以后的研究中也尚需大量的基础实验和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浅刺法的疗效。尽管有这些局限,但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过程中,对于医者来说,重要的是正确的把握病机,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气血同治,激发卫气,发挥"荣"和"通"的作用,到达止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浅刺针法 腕踝针 皮肤针 毫针围刺 皮内针疗法
下载PDF
近10年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晓 景中坤 +1 位作者 马文彬 刘旭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9-1091,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艾灸对RA有着积极确切的治疗效果。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艾灸治疗RA的研究现状,将近10年艾灸治疗RA的实验研究报道进行...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艾灸对RA有着积极确切的治疗效果。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艾灸治疗RA的研究现状,将近10年艾灸治疗RA的实验研究报道进行总结、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类风湿关节炎 实验研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择时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足肿胀度、血清TNF-α含量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吴晓 刘旭光 +3 位作者 景中坤 陈洋 刘华辉 马文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其主要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浓度的影响及其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RA模...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其主要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浓度的影响及其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RA模型组(模型组)、卯时艾灸治疗组(卯时组)、酉时艾灸治疗组(酉时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各组又按4个取材时间点分为0AM组、6AM组、12N组、6PM组,每组6只大鼠。各组大鼠全程予以12 h/12 h的光暗授予。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予以右后足垫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塑造RA模型。卯时组、酉时组大鼠分别在对应的时辰(卯时组5:00–7:00,酉时组17:00–19:00)接受"肾俞""足三里"穴麦粒灸治疗,双侧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其余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治疗。造模前、造模后以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测量右足足容积,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各组相应时间点活体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以及Halberg余弦法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卯时组、酉时组足肿胀度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酉时组足肿胀度显著降低(均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卯时组血清TNF-α平均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酉时组血清TNF-α平均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各组血清TNF-α均存在昼夜节律性(均P<0.05),且峰值出现在暗置时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值明显升高(P<0.05),峰相位后移,振幅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和酉时组中值显著下降(均P<0.05),峰相位前移,振幅降低(均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降低实验性RA大鼠血清TNF-α含量从而缓解实验性RA大鼠的足肿胀度。艾灸可良性调整RA大鼠TNF-α的昼夜节律从而节律性发挥其抑制TNF-α分泌合成的效应,卯时与酉时艾灸未见疗效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不同时辰 艾灸 肿瘤坏死因子-Α 昼夜节律
原文传递
卯时、酉时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IL-1β、IL-6血清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晓 景中坤 +3 位作者 陈洋 刘华辉 刘旭光 马文彬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83-278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其主要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RA模型组(简称模型...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其主要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RA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卯时艾灸治疗组(简称卯时组)、酉时艾灸治疗组(简称酉时组),每组24只动物,雌雄各半。各组又按4个取材时间点分为(0AM组,6AM组,12N组,6PM组),每组6只大鼠。各组大鼠全程予以Light-Dark(L∶D)12∶12的光暗限制。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予以右后足垫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塑造RA模型。卯时组、酉时组大鼠分别在对应的时辰(卯时组5~7AM,酉时组5~7PM)接受单侧肾俞、足三里穴麦粒灸治疗(双侧交替),每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各疗程之间休息一天;其余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各组相应时间点活体取血,采用酶联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和IL-6含量。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总体血清IL-1β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总体血清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艾灸治疗实验性RA在子时对IL-1β、IL-6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艾灸可显著抑制实验性RA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从而对抗RA炎症。艾灸治疗RA具有节律性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不同时辰 艾灸 IL-1Β IL-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