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崆峒山丹霞地貌地层归属演化及地貌年龄 被引量:14
1
作者 齐德利 陈致均 +2 位作者 王随继 王志华 景福怀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8-415,共8页
依据对崆峒山丹霞地貌的实地考察和现有资料分析,结合阶地样品测年分析结果,针对崆峒山丹霞地貌的一些争议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认为崆峒山主景区,前峡中部以上至后峡上部之间,其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系六盘山群三桥组(K1s)的棕红色粗碎屑岩... 依据对崆峒山丹霞地貌的实地考察和现有资料分析,结合阶地样品测年分析结果,针对崆峒山丹霞地貌的一些争议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认为崆峒山主景区,前峡中部以上至后峡上部之间,其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系六盘山群三桥组(K1s)的棕红色粗碎屑岩,丹霞地貌发育处于青年期,保留有三级剥蚀面及百米以上常见的陡崖为其特征。前峡中部以下十万沟及后峡中下部延伸约5 km出露地层主要是上三叠统延长群(T3yn)的紫红色粗碎屑岩,本区已发育至壮年早期,是国内古老地层中发育最好的一处丹霞地貌。根据作者2012-05-18及2012-11-16的采样释光测年(TL/OSL)数据分析,采用"黄进丹霞地貌定量计算公式",测算出崆峒山丹霞地貌区平均地壳抬升速度是0.51 m/(104a)。由此计算出崆峒山丹霞区各景点的地貌年龄,分别是香山13 Ma、隍城11.5 Ma、中台8.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地层划分 地貌演化 地貌年龄 崆峒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