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秒时代的微力量:微博对突发性事件的独特传播——以“4·14玉树地震”微博报道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景秀明 张鸯 唐朱勇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6,共4页
微博客因其发布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编辑的便捷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成为天然的优秀突发事件报道者,在事件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4·14"玉树地震微博报道为例,采取了文本分析的方法,主要从传播者、... 微博客因其发布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编辑的便捷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成为天然的优秀突发事件报道者,在事件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4·14"玉树地震微博报道为例,采取了文本分析的方法,主要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两方面对黄金救援72小时内的微博内容样本进行了分析,从微博的特征优势出发看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从微博媒介本身存在的不足谈相应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客 突发性事件 自媒体 传播作用 信息管理
下载PDF
在事实与虚构之间——论纪录片叙事的真实问题 被引量:13
2
作者 景秀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6-102,共7页
纪录片真实有着极其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从叙述性、文本性上看,纪录片的真实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强调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从媒介特性上看,纪录片真实是见证的真实。从读者角度看,纪录... 纪录片真实有着极其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从叙述性、文本性上看,纪录片的真实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强调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从媒介特性上看,纪录片真实是见证的真实。从读者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是技巧的、文化的、心理的。从话语层面上看,纪录片是不可能到达"真实界",它只能培植一种"真实性的效果"。认识纪录片真实内涵,对纪录片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真实 虚构 文本 话语
下载PDF
解读近年来中国大陆家庭伦理剧中的“第三者”想像 被引量:9
3
作者 景秀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2-38,共7页
从电视剧类型的特征看,近年来中国大陆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日呈类型化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影响了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的艺术创新,同时也给社会道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情节设置、人物角色安排两个方面分析描... 从电视剧类型的特征看,近年来中国大陆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日呈类型化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影响了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的艺术创新,同时也给社会道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情节设置、人物角色安排两个方面分析描述了近年来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的类型化特点,并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作了一些揭示,对今后家庭伦理剧如何想像"第三者"做出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第三者 情节 角色 类型
下载PDF
论现代散文作家对江南城市想象与记忆的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景秀明 陈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3,共7页
围绕"人与地"的关系,就现代散文作家为什么要写江南城市、如何写江南城市等问题展开探讨。现代散文作家对江南城市书写的冲动:一是来自写作对象本身,二是源自创作主体的需要。虽然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同一城市的解读所得以... 围绕"人与地"的关系,就现代散文作家为什么要写江南城市、如何写江南城市等问题展开探讨。现代散文作家对江南城市书写的冲动:一是来自写作对象本身,二是源自创作主体的需要。虽然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同一城市的解读所得以及传达千差万别,但是现代散文作家与城市之间的态度基本趋同。虽然散文是对经验世界的叙述,但是它并不排斥作家基于经验世界基础上的对江南城市的想象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城市 现代散文 想象 记忆 逻辑
下载PDF
“舌尖”上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5
5
作者 景秀明 毕蕾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1-84,共4页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形象的建构上颇具特色,在跨文化传播中十分成功。它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出发,让"国家形象"从一个普泛的想象体转而成为影像中一个个以人物为主体的表现体;它独具地域性的民俗展示不仅引人入胜,...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形象的建构上颇具特色,在跨文化传播中十分成功。它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出发,让"国家形象"从一个普泛的想象体转而成为影像中一个个以人物为主体的表现体;它独具地域性的民俗展示不仅引人入胜,而且阐释出了中华文化中统一而丰富的精神价值;它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勾连在一起,以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为诉求,体现出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力图与全球观众产生共鸣,凸显出日益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形象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研究的反思及改编的再出发 被引量:4
6
作者 景秀明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当前对“红色经典”改编为电视剧的研究,一是未能很好地结合改编客体、改编媒介、改编的文类等因素来进行研究;二是存在着角度单一以及研究范围过窄等问题。本文对上述这些问题予以揭示并从改编观念出发,重新思考今后“红色经典”的电... 当前对“红色经典”改编为电视剧的研究,一是未能很好地结合改编客体、改编媒介、改编的文类等因素来进行研究;二是存在着角度单一以及研究范围过窄等问题。本文对上述这些问题予以揭示并从改编观念出发,重新思考今后“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改编的立足点。对当前“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改编的研究的反思以及改编观念的再思考,其实对反思其他文艺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以及改编理念的再出发不无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 改编研究反思 观念
下载PDF
“有意味”的死亡游戏——电影《杀生》意象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景秀明 艾志杰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期29-31,共3页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式的情节设置与叙事方式中,《杀生》以杀与被杀、爱与被爱、欺骗与被欺骗等二元对立的思维视角横空出世,它的多元素杂糅所造成的部分观众的难以理解与接受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极具隐...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式的情节设置与叙事方式中,《杀生》以杀与被杀、爱与被爱、欺骗与被欺骗等二元对立的思维视角横空出世,它的多元素杂糅所造成的部分观众的难以理解与接受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极具隐喻特性的艺术张力却值得我们深思.电影《杀生》是一场“有意味”的死亡游戏,其艺术意味就在于通过特定空间里的特定人物将后现代生活中的浮躁、焦虑、异己感与孤独感外化为人的生死体验,从而让我们使潜藏于内心的善与恶、爱与恨、生存与死亡等人性火种达到反思与叩问的燃点,在此中参悟人性、情感、死亡与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生活 情节设置 特定人物 全景镜头 二元对立 特写镜头 叙事过程 观众心理 艺术张力 母题
下载PDF
从职业性、政治性到人性融合——论谍战剧《风筝》“谍”的形象塑造 被引量:1
8
作者 景秀明 张虎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9-92,共4页
电视剧《风筝》以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戏剧化的悬念设置,吸引了大批观众,成为谍战剧中的收视黑马。在人物塑造上,作品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将人物的职业性与政治性巧妙融合,深度挖掘人物心理动态,牵引出对人物命运感的真实关照,为谍战剧... 电视剧《风筝》以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戏剧化的悬念设置,吸引了大批观众,成为谍战剧中的收视黑马。在人物塑造上,作品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将人物的职业性与政治性巧妙融合,深度挖掘人物心理动态,牵引出对人物命运感的真实关照,为谍战剧的创作元素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本文从职业、政治、人性三个角度诠释"谍"的形象构建:非脸谱化的英雄群像"谍"的类型分流;回归本色与信仰坚守"谍"的演绎变种;身份撕扯与信仰之重"谍"的命运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筝》 “谍”的形象 职业 政治 人性
下载PDF
走出青春的臆想域——电影《致青春》的青春叙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景秀明 艾志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7-72,共6页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青春》 青春 性别 故事 叙事
下载PDF
佛禅思想与梁实秋散文创作
10
作者 景秀明 卢丽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8,共6页
审视梁实秋的经历,不难发现梁实秋深受佛禅思想的一些影响。他不时用佛教眼光看待人间世事,一些散文内容呈现出"随缘任运"的达观态度、慈悲为怀的宽厚心性及勤勉精进的上取心。散文创作风格也以其精简雅致的语言文字和适意恬... 审视梁实秋的经历,不难发现梁实秋深受佛禅思想的一些影响。他不时用佛教眼光看待人间世事,一些散文内容呈现出"随缘任运"的达观态度、慈悲为怀的宽厚心性及勤勉精进的上取心。散文创作风格也以其精简雅致的语言文字和适意恬淡的艺术风格永久散发着醉人的沁香与魅力。当然,他对佛禅的敬仰仅止于顿悟的修行和道德的推崇。他对佛教轮回、斩断爱根等宗教性质还是心存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佛禅思想 人生态度 散文创作
下载PDF
儿童世界的成人遥望——影片《太阳花籽》赏析
11
作者 景秀明 陈倩 傅栋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1期32-33,共2页
在个体生命的过程中,"成长"作为关键词之一,成为儿童题材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创作母体。影片《太阳花籽》透过重复叙事对"成长"主题进行诠释,通过对儿童思维与成人世界产生的差异体现,完成成人对儿童世界的遥望,... 在个体生命的过程中,"成长"作为关键词之一,成为儿童题材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创作母体。影片《太阳花籽》透过重复叙事对"成长"主题进行诠释,通过对儿童思维与成人世界产生的差异体现,完成成人对儿童世界的遥望,进而给成人自身带来情感慰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叙事 儿童世界 成人世界 对照叙事 成人遥望
下载PDF
编导立场与“舌尖”上的“贤妻良母”
12
作者 景秀明 丁敏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9-71,共3页
纪录片对事实的纪录都是在一定阐释框架内进行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被纪录的有名有姓的女性近50人,这些女性的"前台行为"与"后台行为"作为纪录片材质被编导出于不同意图纳入到各种阐释构架中予... 纪录片对事实的纪录都是在一定阐释框架内进行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被纪录的有名有姓的女性近50人,这些女性的"前台行为"与"后台行为"作为纪录片材质被编导出于不同意图纳入到各种阐释构架中予以编码,在特定话语观照下生产出纪录片的意义,多方呈现当下女性的生存境况,有效地传递编导的思想情感,体现其人文关怀。片中不少女性行为都被纳入到"贤妻良母"的叙述框架中予以纪录,可能暗合当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待,甚至符合当今女性对于自身走向的期许。这无疑会对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召唤",也会进一步强化观众对女性的"贤妻良母"的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Ⅱ》 女性 叙事 后台行为 编导立场
下载PDF
历史纪录片《船政学堂》的叙述特色与旨归
13
作者 景秀明 郭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9-72,共4页
纪录片《船政学堂》首次以编年体与共时性兼备、中西文化学者共同讲述的国际化视角,从"人"的角度切入,来讲述船政学堂以及船政毕业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其叙述特色与旨归表现为: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互结合,再现了"船政学... 纪录片《船政学堂》首次以编年体与共时性兼备、中西文化学者共同讲述的国际化视角,从"人"的角度切入,来讲述船政学堂以及船政毕业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其叙述特色与旨归表现为: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互结合,再现了"船政学堂"办学的艰难历程与不俗成就;以人物叙事为中心,彰显了"船政学堂"为代表的近代精英的民族情怀;以史鉴今,透过"船政学堂"的办学历史探索近代中国图强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政学堂》 叙述特色 旨归
下载PDF
《穹顶之下》叙事者身份的设置策略
14
作者 景秀明 郭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成功给传统纪录片的生存之路提供了成功的范本。编导主要从叙述主体层面对纪录片进行了大胆而又精细的处理。首先,通过对叙事主体的身份进行弱势化处理,在片头用受难者、母亲、女性等身份参与叙事来颠覆受众对...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成功给传统纪录片的生存之路提供了成功的范本。编导主要从叙述主体层面对纪录片进行了大胆而又精细的处理。首先,通过对叙事主体的身份进行弱势化处理,在片头用受难者、母亲、女性等身份参与叙事来颠覆受众对柴静的刻板印象;其次,将叙事主体的身份以一个调查者、斗士和代言人的角色贯穿全片,以此来拉近叙事者和受众的心理距离;再次,为了唤醒受众的环保行为又采用知行者和意见领袖双重身份展开叙述。正是这多重叙事身份的巧妙设置,使得纪录片获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顶之下》 叙事者身份 设置策略
下载PDF
论纪录片叙事情节的连接方式
15
作者 景秀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在纪录片叙事中,一个故事必须有一个序列,但更多的时候,一个故事往往由多个序列构成。如何安排这些序列,使它们之间的连接具有可续性的依据,从而构成情节。本文认为,序列与序列之间的连接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即时间连接、空间连接、因... 在纪录片叙事中,一个故事必须有一个序列,但更多的时候,一个故事往往由多个序列构成。如何安排这些序列,使它们之间的连接具有可续性的依据,从而构成情节。本文认为,序列与序列之间的连接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即时间连接、空间连接、因果连接,此外,还应该有联想式连接等。这些情节连接方式的揭示,对纪录片的创作与欣赏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叙事情节 时间连接方式 因果连接方式 空间连接方式
下载PDF
本土的与现代的——新时期浙江散文
16
作者 景秀明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4-26,共3页
新时期 ,随着浙江散文里的自我、个性的回归 ,其散文的地域性、现代性也在逐渐觉醒 ,并日益成为自觉。强化散文的地域性、现代性应是振兴“浙军”散文应有之义。
关键词 地域性 现代性 浙江 散文 当代 文学评论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囿于男权叙事中的“危险关系”
17
作者 景秀明 艾志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2-76,共5页
电影《危险关系》是一部以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意象为主要叙事对象的作品,在男权叙事下演绎了两性之间看与被看、控制与反抗、霸权与妥协的复杂关系。它在男性凝视中建构诱惑的女性身体、叙述潜在的女性缺陷,以此对男性性欲与权欲进行二维... 电影《危险关系》是一部以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意象为主要叙事对象的作品,在男权叙事下演绎了两性之间看与被看、控制与反抗、霸权与妥协的复杂关系。它在男性凝视中建构诱惑的女性身体、叙述潜在的女性缺陷,以此对男性性欲与权欲进行二维迎合;它在性别标记下展示女性的逆动与反抗状态,从而表达其企图挣脱男权牢笼的强烈祈愿与女性意识;它最终以三种殊途同归的"寡妇"形象书写了女性败北妥协的悲剧命运。在此动态的逻辑层面上,电影揭示出男权藩篱圈禁下女性无法规避的"被看——反抗——妥协"的现实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危险关系》 男性凝视 女性意识 寡妇形象
下载PDF
近些年我国大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思维
18
作者 景秀明 毛莲青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4-77,共4页
纪录片通过一定的叙事技巧,讲好故事,是其取得成功的金科玉律。近些年来,系列化叙事、集束化叙事和平台化叙事这三种叙事思维被广泛而频繁地综合运用到我国大型纪录片的创作中,获得了一致好评。这三种叙事思维的综合运用,大大开发了纪... 纪录片通过一定的叙事技巧,讲好故事,是其取得成功的金科玉律。近些年来,系列化叙事、集束化叙事和平台化叙事这三种叙事思维被广泛而频繁地综合运用到我国大型纪录片的创作中,获得了一致好评。这三种叙事思维的综合运用,大大开发了纪录片的叙事能量,增加了纪录片的叙事魅力,有利于纪录片在诸多媒体影像的竞争中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系列化叙事 集束化叙事 平台化叙事
下载PDF
奋斗·反抗·改变——电视剧《推拿》中的残障群体想象
19
作者 景秀明 艾志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1-76,共6页
电视剧《推拿》展现了一个多元的残障人世界,其中有以沙复明为代表的理想"奋斗者"形象,也有诸如金嫣、都红、王泉、孔佳玉、邓晓梅的"反抗者"形象,亦有像老张、芒来、马跃这样的"改变者"形象。从人物功... 电视剧《推拿》展现了一个多元的残障人世界,其中有以沙复明为代表的理想"奋斗者"形象,也有诸如金嫣、都红、王泉、孔佳玉、邓晓梅的"反抗者"形象,亦有像老张、芒来、马跃这样的"改变者"形象。从人物功能与特质来看,这三种形象呈现出"拯救他者"、"拯救自我"与"被拯救者"的内在逻辑关系,不仅为残障群体的生存状态、情感生活、精神世界建构了一个合理的荧屏想象,而且也向社会提供了反思残障群体、反思自身存在、反思人类共生未来的导向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群体想象 形象 叙事
下载PDF
“艰难困苦”的艺术呈现——评纪录片《苹果树下》
20
作者 景秀明 张虎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88-92,共5页
纪录片《苹果树下》凭借冷静客观的纪实镜头语言,以种植苹果为主线、家庭生活为副线,在故事层与影像层 中,艺术化地讲述了胡万增夫妇种植苹果的艰难和抚育一双有精神残疾子女的困苦。通过关注胡万增夫妇一家的生存 不易与发展忧虑,透视... 纪录片《苹果树下》凭借冷静客观的纪实镜头语言,以种植苹果为主线、家庭生活为副线,在故事层与影像层 中,艺术化地讲述了胡万增夫妇种植苹果的艰难和抚育一双有精神残疾子女的困苦。通过关注胡万增夫妇一家的生存 不易与发展忧虑,透视出人物不怨天尤人的坚强性格和在困境中不改乐观的朴实人生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下》 纪录片 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