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大鼠骺板损伤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景金珠 李清海 +2 位作者 吕学敏 梁震 王猛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刮除法和手动成角法制备的骺板损伤模型的差别,为更好地研究骺板损伤的病变进程、治疗和预后提供实验基础。方法4~5周龄Wistar大鼠45只,分为3组,第1组为对照组,不作处理,正常饲养:第2组为直接刮除组,直接切除胫骨... 目的比较直接刮除法和手动成角法制备的骺板损伤模型的差别,为更好地研究骺板损伤的病变进程、治疗和预后提供实验基础。方法4~5周龄Wistar大鼠45只,分为3组,第1组为对照组,不作处理,正常饲养:第2组为直接刮除组,直接切除胫骨上端前内侧骺板制作骺板损伤模型;第3组为手动成角组,采用外翻用力,并适当加用剪切力使骨骺在骺板软骨水平与干骺端分离制作骺板损伤模型。均于术后4d、10d和21d处死,取双侧胫骨。行Micro—CT扫描,用系统分析软件CTAn(comprehensive TeX archivenetwork)测量各时间点双侧胫骨长度、胫骨粗隆宽度以及胫腓骨之间最宽距离的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观察损伤骺板在各时间点的形态学特征。结果直接刮除法与手动成角法Micro-CT、HE染色检测显示,二者在术后4d均见到骺板宽度增加,前者出现周围骨质密度减低和幼稚软骨细胞;术后10d,前者出现骺板变窄,后者开始出现周围骨质密度减低;术后21d,前者有明确的骨桥形成,骺早闲出现,后者仅见细小新生骨质。标本大体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两种方法胫骨长度差值、胫骨粗隆宽度差值以及胫腓骨之间最宽距离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1d,直接刮除组数据均大于手动成角组(p:0.05);术后4d和10d,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刮除法制作的大鼠骺板损伤模型,具有相对明确的均一性和稳定的造模成功率,更适合于对骺板损伤的机制探讨等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Micro—CT 骺板损伤
下载PDF
大鼠和免在动物显微外科手术训练模型应用中的优劣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景金珠 王猛 赵丹惠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 比较实验兔与大鼠在动物显微外科手术训练模型应用中的优劣,为维持、训练和提高临床医师的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提供更好的途径.方法 显微血管吻合训练人数8人分成4组,每组2人,训练时长20个工作日.日本大耳白兔40只,Wistar大鼠80只... 目的 比较实验兔与大鼠在动物显微外科手术训练模型应用中的优劣,为维持、训练和提高临床医师的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提供更好的途径.方法 显微血管吻合训练人数8人分成4组,每组2人,训练时长20个工作日.日本大耳白兔40只,Wistar大鼠80只.结果 显微外科训练中使用大鼠,动物成本,麻醉剂、其他种类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的成本减少一半,大鼠被注射的次数远低于实验兔.通过比较实际使用的实验动物数量,实验兔由于麻醉时间过长,连续手术创伤,导致意外死亡数量增加.使用大鼠麻醉稳定,更易于控制,训练课程合理科学.结论 大鼠应用于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更符合实验动物福利,减少成本,在显微外科训练中使用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全身复合麻醉在犬颈椎融合实验中的应用
3
作者 景金珠 梁震 +1 位作者 王猛 常建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复合麻醉 实验动物 应用 颈椎 注射器 吸入麻醉 动物肝脏
下载PDF
骺板损伤的显微CT表现及病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闫东 景金珠 +2 位作者 于爱红 白荣杰 程晓光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骺板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显微CT表现及病理变化.方法:取4~5周龄Wistar大鼠50只,选择右侧胫骨制作骺板损伤动物模型,左侧作为对照.分别于造模后1、3、7、11和21 d各选取10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胫骨行显微CT扫描,观察损伤骺... 目的:探讨实验性骺板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显微CT表现及病理变化.方法:取4~5周龄Wistar大鼠50只,选择右侧胫骨制作骺板损伤动物模型,左侧作为对照.分别于造模后1、3、7、11和21 d各选取10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胫骨行显微CT扫描,观察损伤骺板的影像特征,并通过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观察骺板内组织细胞的动态改变.结果:①对照侧骺板显微CT及组织形态表现.造模后1d,显微CT图像显示骨骺与干骺端高密度带间波浪形带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晰;造模后7d,骺板轻度变窄;11d后逐渐明显变窄,中间部位较边缘显著;21 d时骺板区密度增高,明显变窄.造模后1d,骺板HE染色切片示骺板4层结构清晰可见,软骨细胞呈柱状规律排列;7 d后幼稚软骨细胞逐渐减少,增殖层细胞柱逐渐稀疏,肥大层宽度减小,细胞膨大、退化,骺板逐渐变窄,其中以造模后21 d表现最明显.②观察侧骺板显微CT及组织形态表现.造模后1d,显微CT可见干骺端骨折;造模后3~7d,骺板宽度先增加,然后趋于正常;11d时骺板宽度减小伴新生骨质形成,干骺端下见迂曲透亮影;21 d时骺板宽度明显变窄,骨桥形成.HE染色显示损伤早期骺板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肥大层结构紊乱,组织出血、水肿;造模后7d时静止层细胞聚集,并大量出现在损伤区,同时软骨细胞增殖活跃;11 d时损伤区出现大量静止层细胞,软骨细胞增殖活跃,成簇的软骨细胞团伸入干骺端;21 d时损伤区见成熟小梁骨横贯干骺端至骨骺.结论:显微CT空间分辨率高,可动态反映骺板损伤的修复过程,是研究实验性小动物骺板损伤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面 骨骺 显微CT 病理过程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的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相磊 景金珠 +5 位作者 梁震 阎国强 郭文峰 张萌 张威 刘亚军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29-439,共11页
目的分析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提供方向与基础资料。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00-01-01至2022-12-31的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英文文献,以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15-202... 目的分析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提供方向与基础资料。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00-01-01至2022-12-31的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英文文献,以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15-2022年的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中文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分析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及关键词,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和机构以及热点和前沿方向。结果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共检索到肌少症动物模型相关文献2819篇,第1篇文献发表于1995年;美国是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最多的国家,发文量为1105篇;发文机构最多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发文量为69篇;中国香港大学是我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共发文20篇;美国学者Holly V R的发文量最多,发表50篇;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刊文量最多的学术期刊是美国的FASEB Journal,刊文量为196篇。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文献423篇,中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李柱一,共发文19篇。WOS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发现,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的热点可概括为肌少症与代谢相关性研究,肌少症动物模型细胞学及再生医学研究,肌少症动物模型与骨、肌肉和神经研究,以及肌少症与运动治疗研究。CNKI数据库检索发现失神经性肌少症模型研究最为广泛,中药对肌少症的作用研究也多有报告。文献阅读发现肌少症动物模型主要包括自然衰老模型、遗传修饰模型、高脂饮食诱导模型、失用性肌少症模型、激素诱导模型及其他疾病复合性的肌少症模型。结论肌少症动物模型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献计量分析在研究方向及热点、模式动物选择、动物模型制作、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可为肌少症动物模型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动物模型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放散式冲击波治疗双侧卵巢切除大鼠晚期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杰永生 郭安忆 +4 位作者 綦惠 郑蕊 梁震 景金珠 刘亚军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2年第3期275-279,306,共6页
目的探讨放散式冲击波在治疗晚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中的角色,为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Sham组,仅暴露卵巢,不进行切除;OP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大鼠OP模型,不进行治疗;OP+冲击波治疗组,采用双侧卵... 目的探讨放散式冲击波在治疗晚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中的角色,为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Sham组,仅暴露卵巢,不进行切除;OP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大鼠OP模型,不进行治疗;OP+冲击波治疗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大鼠OP模型,术后6个月左侧股骨颈给予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治疗结束,采用HE染色、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化学染色以及micro-CT观察各组股骨近端组织结构。进一步对micro-CT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等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对各组血清学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Ⅰ型胶原C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检测和比较。应用生物力学机对腰椎椎体的抗压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OP组骨小梁数量降低,结构变细,TRAP化学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冲击波治疗未明显改变这种情况。OP组以及OP+冲击波治疗组BMD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但各组之间BV/TV,Tb.N,Tb.Th,Tb.Sp,以及血清学数据并未有显著差异。力学检测结果显示,OP组以及OP+冲击波治疗组的抗压性能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结论晚期OP放散式冲击波治疗后,股骨颈的微结构、L3和L4椎体的抗压性能以及血清学指标未有明显改善,很可能需要与其他方式联合应用才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骨质疏松症 放散式冲击波 骨密度 骨小梁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对软骨细胞迁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孟迪 景金珠 +1 位作者 王莹 梁震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泌的外泌体(BMSC-Exo)对原代软骨细胞迁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超速离心结合超滤浓缩法提取BMSC-Exo,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外泌体。分别使用浓度为25、50和100μg/ml的BMSC-Exo处...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泌的外泌体(BMSC-Exo)对原代软骨细胞迁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超速离心结合超滤浓缩法提取BMSC-Exo,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外泌体。分别使用浓度为25、50和100μg/ml的BMSC-Exo处理软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软骨细胞的迁移,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为模拟骨关节炎(OA)病理状态,同时设置IL-1β(10ng/ml)对照组。结果与细胞培养基对照组比较,BMSC-Exo作用使软骨细胞的划痕愈合率显著升高(12h,P<0.05;24h,P<0.01),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P<0.01),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降低(P<0.01),且均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IL-1β刺激可抑制软骨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促进软骨细胞的凋亡,而BMSC-Exo可显著削减IL-1β的作用效果。结论BMSC-Exo可促进软骨细胞的迁移运动和增殖能力,抑制软骨细胞发生凋亡,可对软骨细胞的生长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保温技术在犬颈椎融合实验手术中及术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景金珠 綦惠 +1 位作者 王猛 梁震 《医学动物防制》 2017年第6期650-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在犬颈椎融合实验手术中应用保温技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及对术后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保温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术中体温、心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体重比... 目的探讨在犬颈椎融合实验手术中应用保温技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及对术后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保温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术中体温、心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3,P>0.05),两组月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3,P>0.05),两组存活率均为100.00%。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开始后30 min到手术结束时低体温的发生、术后苏醒时长、感染率等明显减少。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开始后30 min到手术结束时体温、心率变化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采取保温措施能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同时能减少心率异常,促进动物苏醒恢复,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 保温 比格犬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再生支架修复兔骨软骨缺损 被引量:9
9
作者 綦惠 靳少锋 +4 位作者 陈磊 景金珠 王猛 黎广平 孙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0-745,共6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支架修复新西兰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抽取成年新西兰兔静脉血,两次离心后获取PRP。采用10%Ca Cl2激活其中的血小板,ELISA法检测激活前后TGF-β的浓度。成年新西兰兔在股骨内髁软骨面上制备...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支架修复新西兰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抽取成年新西兰兔静脉血,两次离心后获取PRP。采用10%Ca Cl2激活其中的血小板,ELISA法检测激活前后TGF-β的浓度。成年新西兰兔在股骨内髁软骨面上制备骨软骨缺损模型。按缺损置入处理,将动物分为三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单纯支架组和PRP-支架组。术后6、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大体形态评分,此外,采用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进行组织观察评估。[结果]PRP激活后TGF-β的浓度显著高于未激活时(P<0.05)。术后6周,单纯支架组与PRP-支架组的ICRS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单纯支架组与PRP-支架组的ICRS评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PRP-支架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单纯支架组(P<0.05)。HE染色与番红O-固绿染色表明,单纯支架组和PRP-支架组的修复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且PRP-支架组的修复较单纯支架组更优。[结论]单纯支架能够促进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修复,但修复效果有限。激活后的PRP能够明显提高支架的作用,PRP-支架是此动物实验中最佳的骨软骨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缺损 富血小板血浆 支架
原文传递
鸡松果体切除脊柱侧凸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傅刚 郭源 +3 位作者 朱振华 王猛 梁震 景金珠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03-2604,共2页
目的通过鸡松果体切除制作脊柱侧凸症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随机将Broiler鸡6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和松果体切除组40只。松果体切除组于出生后3d行松果体切除。3周后拍摄前后位脊柱x线片,观察脊柱曲度的改变。将鸡脊... 目的通过鸡松果体切除制作脊柱侧凸症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随机将Broiler鸡6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和松果体切除组40只。松果体切除组于出生后3d行松果体切除。3周后拍摄前后位脊柱x线片,观察脊柱曲度的改变。将鸡脊柱周围的肌肉去掉,保留脊柱,用10%福马林固定,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3周时,40只行松果体切除的鸡中有25只发生了侧凸,发生率为62.5%,Cobb角为11°~25°,平均18°。侧凸主要累及T6、T7和T83个椎体。通过对鸡的大体标本观察,鸡存在8对肋骨和8个胸椎,但是只有第7胸椎与相邻椎体之间形成关节样间隙,其余椎体之间呈紧密联结。结论鸡松果体切除能够制作出脊柱侧凸模型,第7胸椎与相邻椎体之间连接的结构特点有可能是鸡成为脊柱侧凸有效模型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松果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