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生存分析
1
作者 景驰 张琼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842-846,共5页
目的 对经皮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随访,为临床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管理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6年至2021年因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进行经皮介入室间隔封堵术的患者。根据患... 目的 对经皮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随访,为临床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管理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6年至2021年因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进行经皮介入室间隔封堵术的患者。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及统计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25例,成功置入封堵器的22例(88%),其中住院期间死亡4例(18%),生存18例(82%)。死亡组和生存组相比,男性比例(100%比44.4%,P=0.049)、穿孔大小[(1.6±0.3)cm比(1.0±0.3)cm,P=0.012]及住院时间[(15.8±5.0)d比(23.8±6.9)d,P=0.04]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前收缩压(101±5.3比115.0±14.0,P=0.005)及术前IABP辅助时间/术前住院时间(1.0比0.6,P=0.039)反应术前血流动力学的两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穿孔至闭合的时间均在13d(13.5 d比13.89 d)。随访期间无新增死亡病例。结论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是心肌梗死的致命并发症。当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时,经皮介入封堵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排除手术时机的影响,术前血流动力学受损严重及术后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存活至出院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有很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经皮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新发脑梗塞的预后及解剖学特征
2
作者 张琼 景驰 肖红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合并脑梗塞时,病灶的解剖位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后续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57例,筛选出合并新发脑梗塞的...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合并脑梗塞时,病灶的解剖位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后续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57例,筛选出合并新发脑梗塞的患者47例,排除介入取栓的5例患者,以90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进行统计,分析脑梗塞的解剖学特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了42例患者,死亡组13例(31%),生存组29例(69%)。死亡组的NIHSS评分(35比8,P=0.001)及双侧大脑半球受累率(69.2%比31.0%,P=0.021)明显高于生存组。累及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为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额叶脑梗塞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额叶脑梗塞的患者共17例,其中9例死亡,8例存活;与生存组相比,额叶脑梗塞的死亡组的病灶分别累及双侧额叶(55.6%比0,P=0.029)和联合基底节(33.3%比0,P=0.02)、半卵圆中心(50.0%比6.3%,P=0.008)、枕部(50.0%比11.5%,P=0.03)。确诊脑梗塞至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7 d,下四分位数为19 d。随访期间总死亡率为33.3%,90 d时累计死亡率为31.0%。结论NIHSS评分>16分,病变累及双侧额叶,或额叶合并基底节、半卵圆中心、枕叶时,死亡风险高。脑梗塞后7 d为死亡高危期,19 d基本度过危险期,出院后远期生存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手术 脑梗塞 解剖学特征
下载PDF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的评估 被引量:9
3
作者 沈群山 郑璇 +9 位作者 黎枫 李丁扬 金博文 邓晓娴 龙恺 姚艺 张航 余洁 景驰 张刚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介入封堵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92例行PFO介入封堵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研究c-TCD、经胸...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介入封堵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92例行PFO介入封堵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研究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的PFO大小,与PFO介入封堵的相关性。结果192例接受PFO介入封堵患者PFO平均长度(11.90±4.56)mm,平均宽度(1.90±0.62)mm,c-TCD分流量Ⅰ、Ⅱ、Ⅲ级占比分别为18.8%、20.3%、60.9%;c-TTE分流量Ⅰ、Ⅱ、Ⅲ级占比分别为4.2%、16.1%、79.7%。介入封堵过程中共15例PFO常规通过难度较大,行穿刺鞘管辅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c-TCD检查分流量为Ⅰ级时,其通过PFO困难风险是分流量为Ⅲ级时的8.462倍(95%CI 1.470~48.710,P=0.017)。结论PFO介入封堵术前应完善c-TCD检查,评估术中通过PFO的难易程度。当c-TCD分流量为Ⅰ级时,术中通过PFO难度增加,需要使用房间隔穿刺鞘管辅助才能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介入封堵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景驰 吴炳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是常见肺动脉高压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是常见肺动脉高压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显著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结缔组织疾病 诊断
下载PDF
介入封堵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回顾分析
5
作者 邵永谕 沈群山 +6 位作者 李丁扬 孙文强 景驰 邓晓娴 郑璇 颜梦欢 张刚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确诊为RSVA的患者30例,分为介入封堵组和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男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确诊为RSVA的患者30例,分为介入封堵组和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男18例,年龄16~75(38.5±14.6)岁。9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介入封堵组),21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组),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封堵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瘤体破裂直径[(0.5±0.1)cm比(0.7±0.2)cm,P=0.018]更小,手术时间[(41±17)min比(215±47)min,P<0.001]、住院时间[7(6,8)d比14(11,15)d,P<0.001]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SVA患者经积极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而对于破口直径小,且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患者,介入封堵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手术痛苦,缩短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介入封堵 外科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脑梗塞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策略
6
作者 张琼 陈雅君 +3 位作者 景驰 刘彬 周文俊 左文霞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8-431,共4页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心脏外科手术7239例,其中瓣膜手术36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27例,大血管手术719例,其他手术377例。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及脑动脉CTA检查,术后出现脑梗塞症状时重复上述检查。发生脑梗塞50例(0.7%,50/7239),包...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心脏外科手术7239例,其中瓣膜手术36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27例,大血管手术719例,其他手术377例。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及脑动脉CTA检查,术后出现脑梗塞症状时重复上述检查。发生脑梗塞50例(0.7%,50/7239),包括早发脑梗塞14例(0.2%)和迟发脑梗塞36例(0.5%)。早发脑梗塞定义为初次麻醉苏醒时已出现症状者。迟发脑梗塞定义为初次麻醉苏醒时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后发生脑梗塞者。全组大血管术后脑梗塞发病率最高(18/719例,2.5%),其次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4/2527,1.3%),单纯瓣膜术后发病率最低(1/3616例,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关胸、术中输血、手术时长等术中因素可能增加脑梗塞发病风险(P<0.05)。早发脑梗塞主要危险因素源于术中,延迟关胸比例高、手术时间长(P<0.05),预后差,术前完善神经系统检查可有效降低早发病率。迟发脑梗塞平均(3.53±3.04)天发病,发病机制多样,应采取不同监测手段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脑梗塞 延迟关胸 术中输血 瓣膜手术 麻醉苏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血管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