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景高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6年第6期21-27,共7页
本文提及的口语是指说话人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场合下借助身体语言或者上下文语境所进行的即兴的口头表达。口语在词汇、句法、语用、语义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都不同于书面语。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本文提及的口语是指说话人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场合下借助身体语言或者上下文语境所进行的即兴的口头表达。口语在词汇、句法、语用、语义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都不同于书面语。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口语教学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口语课程应该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语言的规范性二者结合起来,教学口语应该以一般口语和较正式口语为基础。现在口语教学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本文呼吁建立完善的口语教学体系,其中包括独立的教学大纲(包括语法、词汇、语音三个部分)、具备口语特征的教材和完善的学生口语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口语 教学大纲 教材 评价体系
下载PDF
皇帝称谓与文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景高娃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5期151-153,共3页
皇帝是专制体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被奉为"九五之尊""万乘之尊"。然而,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词语,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将永远被尘封在历史烟云中。从秦始皇自称"皇帝"到清朝溥仪退位,这一称号流传了两千多年。本文通过追溯"皇帝"这... 皇帝是专制体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被奉为"九五之尊""万乘之尊"。然而,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词语,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将永远被尘封在历史烟云中。从秦始皇自称"皇帝"到清朝溥仪退位,这一称号流传了两千多年。本文通过追溯"皇帝"这一称谓的由来,考察与"皇帝"有关的别称、用法以及与皇帝有关的用语,探讨了"皇帝"背后隐含的独特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 君主称谓 来源 相关用语 文化意蕴
下载PDF
“V完”式述补结构的语法化过程——兼论“完”的虚化
3
作者 景高娃 丁崇明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第3期333-339,共7页
本文对先秦两汉、魏晋至宋和元明清时期的语料分别进行统计,描述了"V完"式述补结构的形成过程。根据我们的统计,"V完"式述补结构出现的时间不晚于元代,是"完"的语义不断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句法环境改变... 本文对先秦两汉、魏晋至宋和元明清时期的语料分别进行统计,描述了"V完"式述补结构的形成过程。根据我们的统计,"V完"式述补结构出现的时间不晚于元代,是"完"的语义不断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句法环境改变的结果。另外本文还从与"完"搭配的动词的泛化、"V完"由主谓结构降级为述补结构、表达时体信息以及充当背景句谓语的比例升高等角度论证了"完"的语义在不断地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完 述补结构 语义虚化 语法化
下载PDF
“搭配”原则及其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4
作者 景高娃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4年第2期4-7,共4页
一、引言 针对汉语“怎么教”,是重语法还是重词汇,一直是教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传统的汉语课堂以语法为中心,重视语法规则的讲授,词汇教学被放在次要地位。近些年,随着对教学法研究的深入,词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 一、引言 针对汉语“怎么教”,是重语法还是重词汇,一直是教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传统的汉语课堂以语法为中心,重视语法规则的讲授,词汇教学被放在次要地位。近些年,随着对教学法研究的深入,词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吴勇毅(2002)主张“语法词汇化”[1],高燕(2005)认为“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2],杨惠元(2007)提出在汉语教学中要“强化词法教学,淡化句法教学”[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口语教学 语法规则 词汇教学 搭配 教学法研究 语言学习 词法教学 汉语教学
下载PDF
“一量又一量”句法语义分析
5
作者 景高娃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6期52-54,共3页
本文在语料统计的基础上,对"一量又一量"结构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该结构的句法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语>状语>宾语>补语>谓语>主语,既能表示多量,又带有一定的逐量义与次序性,... 本文在语料统计的基础上,对"一量又一量"结构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该结构的句法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语>状语>宾语>补语>谓语>主语,既能表示多量,又带有一定的逐量义与次序性,同时也是"主观大量"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量又一量”句法 语义 多量义 主观大量
下载PDF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调研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春燕 景高娃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2016年第1期44-52,共9页
"跨文化交际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在海内外有效、顺利地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但对全国56所培养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结果显... "跨文化交际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在海内外有效、顺利地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但对全国56所培养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虽然这门课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使用等几个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与其他课程混开、课程内容名实不符、缺乏系统性、课时量不足、教材来源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严重短缺等。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在这些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跨文化交际学 课程 调研报告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景高娃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7年第1期86-94,157,共10页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近些年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学界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文化传播的内容、渠道、策略以及传播受阻的原因分析等方面。除了对具体的文化项目传播的研究更加深入外,研究者也普遍意识到价值观在文化传播中的...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近些年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学界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文化传播的内容、渠道、策略以及传播受阻的原因分析等方面。除了对具体的文化项目传播的研究更加深入外,研究者也普遍意识到价值观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当然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和量化的研究方法等。此外,研究者的视角还有待深入,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结合的具体方法、中华文化本土化的研究、外籍人士在中华文化传播上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华文化传播效果的研究等方面还有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跨文化传播 深层文化
原文传递
也论话语标记“你还别说”
8
作者 景高娃 《汉字文化》 2016年第3期44-47,共4页
引言“别说”话语标记已经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如董秀芳(2007),刘永华、高建平(2007),王建(2008),唐善生、华丽亚(2011),周莉(2012),李宗江(2014)等。研究大多关注“别说”的语义以及语用特征,但是对其变体“你还别说... 引言“别说”话语标记已经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如董秀芳(2007),刘永华、高建平(2007),王建(2008),唐善生、华丽亚(2011),周莉(2012),李宗江(2014)等。研究大多关注“别说”的语义以及语用特征,但是对其变体“你还别说”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从历时角度对“你还别说”与“你别说”和“别说”的关系考察得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对“你还别说”进行语义和语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李宗江 语用特征 语用分析 刘永华 善生 谓词性 状中结构 否定副词 话轮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去除义标记的多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景高娃 夏俐萍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4,共9页
与动词搭配表示损失或消耗义的语素统称为"去除义标记"。去除义标记最显著的特征是在非现实语境中只与具备减损义特征的谓词性结构搭配。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产生了移离、完结、已然偏离、持续性完成、完整等多种功能。随着... 与动词搭配表示损失或消耗义的语素统称为"去除义标记"。去除义标记最显著的特征是在非现实语境中只与具备减损义特征的谓词性结构搭配。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产生了移离、完结、已然偏离、持续性完成、完整等多种功能。随着新功能的产生,原有的功能并没有消失,这使得去除义标记具有多功能性。结合汉语史上"却""了""掉"的演化路径,文章推测当与去除义标记搭配的谓词性结构语义发生泛化,减损义特征消失,去除义标记就发展出完成体甚至完整体的用法。虽然去除义标记具有多种语法功能,但其核心语义是"完结",即使有界情状达到自然的终结点,而非任意的终结点。这也是去除义标记与普通话"了1"不同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结体 完成体 完整体 情状类型 语义地图
原文传递
新乡方言的完结体标记“罢”及其语法化路径——兼论完结>经历的扩展
10
作者 景高娃 《语言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262-279,406,共19页
在近代汉语中,“罢”发展出了完结体的用法,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常使用,但是保留在河南新乡方言中,并继续发展。与近代汉语的“罢”相比,新乡方言的“罢”在表达完结时可以用在动补结构或形容词后,也发展出了表达经历的用... 在近代汉语中,“罢”发展出了完结体的用法,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常使用,但是保留在河南新乡方言中,并继续发展。与近代汉语的“罢”相比,新乡方言的“罢”在表达完结时可以用在动补结构或形容词后,也发展出了表达经历的用法,语法化程度更高。但与独立型经历体标记“过”不同,“罢”在表达经历时需要依赖语境,即“语境型经历”。文章推测,当“罢”所在的句子与上下文语境之间构成因果关系时,更倾向于解读为经历义。从类型学的视角来看,完结体是经历体的来源之一,一些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完结体标记可以兼表经历。“罢”从停止义动词发展到完结体标记,进而发展出表达语境型经历的功能,这一语法化路径符合经历体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方言 完结体 经历体 语法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