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沉积生物炭强化重力驱动超滤膜处理受污染地表水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强 左庆扬 +3 位作者 陈子惟 刘彩虹 张唐龙 智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2-1130,共9页
采用预沉积生物炭(BC)强化重力驱动超滤膜(GDM)处理受污染地表水,考察预沉积生物炭对GDM膜通量及除污效能的影响.实验所用的生物炭是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在600℃高温热解制备的一种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的介孔材料,其比表... 采用预沉积生物炭(BC)强化重力驱动超滤膜(GDM)处理受污染地表水,考察预沉积生物炭对GDM膜通量及除污效能的影响.实验所用的生物炭是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在600℃高温热解制备的一种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的介孔材料,其比表面积为181.09m^(2)/g,总孔体积为0.12cm^(3)/g.实验原水为受生活污水污染的嘉陵江地表水,运行周期50d,以原膜GDM为对照组,系统考察了对照组和预沉积生物炭组(BC-GDM)的通量稳定性,监测两组装置对浊度、溶解性有机碳(DOC)、UV254、荧光性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结果表明,长期运行下预沉积组BC-GDM的稳定通量(4.82L/(m^(2)·h))略高于对照组GDM(4.72L/(m^(2)·h)).对污染物的去除结果表明,BC-GDM体系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有些许提高,且加快了氨氮去除的启动过程,同时显著提高了对DOC、UV254和荧光性物质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其中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从16.7%和10.0%提高到34.1%和39.9%.实验结果表明,在GDM中预沉积生物炭可以在不影响膜通量的情况下有效改善净水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驱动膜 预沉积 生物炭 稳定通量 去污效能
下载PDF
生物扰动对镧系锁磷剂控磷效能的影响
2
作者 姚婧梅 谭秋君 +2 位作者 史思捷 韩乐 智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696-3703,共8页
选取2种富营养化湖泊的优势底栖动物—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和苏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通过微宇宙实验研究底栖动物对沉积物磷释放、镧系锁磷剂(LMB)控磷效能和LMB的镧(La)溶出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未添加LMB时... 选取2种富营养化湖泊的优势底栖动物—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和苏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通过微宇宙实验研究底栖动物对沉积物磷释放、镧系锁磷剂(LMB)控磷效能和LMB的镧(La)溶出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未添加LMB时,摇蚊显著增加了内源磷释放,而苏式尾鳃蚓的影响则不显著;投加LMB后,黄色羽摇蚊和苏式尾鳃蚓对LMB控磷效能均有显著负面影响,其上覆水磷酸盐(PO_(4)^(3-))浓度分别是对照组的2.50和2.23倍;LMB施用期间,生物扰动作用显著降低了上覆水中La浓度;且结果显示La在底栖动物生物体内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锁磷剂 内源磷 底栖动物 生物扰动
下载PDF
蕨类植物对全氟羧酸烷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卢虹颖 钱深华 +4 位作者 智悦 李正委 颜正 李浩然 陆歆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40-2449,共10页
选择了5种典型蕨类植物开展温室暴露实验,测定了植物对代表性全氟烷基羧酸(PFCA)的生物富集特征:包括PFCA在植物组织中的浓度和质量分布、生物累积系数,并与部分农作物以及湿地植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对5种PFCA均有可观的生... 选择了5种典型蕨类植物开展温室暴露实验,测定了植物对代表性全氟烷基羧酸(PFCA)的生物富集特征:包括PFCA在植物组织中的浓度和质量分布、生物累积系数,并与部分农作物以及湿地植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对5种PFCA均有可观的生物富集,地上平均生物积累因子均值(BCF)介于4.6~12.9,地下部分BCF均值介于1.2~6.1.其中刺齿贯众(Cyrtomium caryotideum)对PFCA的富集效果最佳,单株可以富集60μg的ΣPFCA,地上部分生物积累因子(BCF)最高可达25.7(全氟戊酸PFPeA),地下部分生物积累因子(BCF)最高可达12.3(全氟辛酸PFOA).除此之外,刺齿贯众对复杂环境适应性良好、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是潜在的针对PFAS污染场地植物修复优势物种.除此之外,本文结果显示PFAS被植物富集之后,短链物质(如全氟丁酸PFBA,C3)更容易向上转移累积在植物茎叶中,而长链物质(如PFOA,C7)更易被富集在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多)氟类化合物 全氟烷基化合物 全氟烷基羧酸 植物 转运 富集
下载PDF
底栖分解类群对金佛山森林溪流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影响
4
作者 韦冰 豆鹏鹏 +9 位作者 王芳 姚婧梅 林敦梅 智悦 何强 黄屿玥 史思捷 冯莹 王洪锐 裴文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317-7330,共14页
凋落物分解对于维持源头溪流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平衡有重要意义。以亚热带典型源头溪流金佛山溪流为代表,选取3种河岸带常见凋落叶为分解对象,设计3个单种和4个混合物种的凋落物组合,在原位放置3种孔径的分解袋(0.05mm、0.25mm和2mm),探... 凋落物分解对于维持源头溪流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平衡有重要意义。以亚热带典型源头溪流金佛山溪流为代表,选取3种河岸带常见凋落叶为分解对象,设计3个单种和4个混合物种的凋落物组合,在原位放置3种孔径的分解袋(0.05mm、0.25mm和2mm),探讨混合凋落物的性状与底栖分解类群对叶片质量损失和混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生物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相对贡献均大于50%,小型和大型底栖动物进一步加速了凋落物的分解过程。(2)单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质量损失率为53.05%)>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30.00%)>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12.63%)。(3)混合凋落物中仅微生物参与的处理均表现为负的非加和效应,其中八角枫+缺萼枫香、八角枫+薄叶润楠、八角枫+缺萼枫香+薄叶润楠三个处理的效应显著;小型底栖动物加入后均表现为正的非加和效应,但不显著;在微生物、小型和大型底栖动物的共同作用下,缺萼枫香+薄叶润楠和八角枫+缺萼枫香+薄叶润楠的两个处理的正的非加和效应显著。亚热带源头溪流中凋落物分解功能与河岸植物和分解者类群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分解类群 源头溪流 混合效应 凋落物性状
下载PDF
餐厨垃圾水热炭对全(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吸附性能
5
作者 陈帆 陈江亮 +3 位作者 刘雪梅 智悦 李伟 王小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403-5409,共7页
以高湿餐厨垃圾为对象,通过水热碳化结合高温活化制备水热炭(AC).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水热炭的理化性质进行刻画,并对一类全球关注的新污染物——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进行吸附实验及动力学分析,以期为“以废治污”提供新思路.结果显... 以高湿餐厨垃圾为对象,通过水热碳化结合高温活化制备水热炭(AC).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水热炭的理化性质进行刻画,并对一类全球关注的新污染物——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进行吸附实验及动力学分析,以期为“以废治污”提供新思路.结果显示,经过活化处理的水热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06.97m2/g)和疏水表面特性,有利于与PFAS的吸附结合.在环境相关浓度下(~40μg/L),PFAS在AC上的吸附分配系数(log Kd)在2.38~6.49L/kg范围内,高于其他生物炭的报道结果,说明AC对目标PFAS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较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Elovich动力学模型,证明PFAS在AC上的吸附从机理上近似单分子层化学吸附过程.此外,对于PFCA和PFSA,log Kd值与全氟烷基链长呈正相关,表明疏水作用在AC与PFAS的吸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水热炭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 吸附
下载PDF
山地城市小流域暴雨径流模型的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强 智悦 +2 位作者 颜文涛 王书敏 李果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19-224,共6页
采用ArcEngine二次开发包结合水力学基础算法,建立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模型,以模拟山地城市降雨径流,分析山地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放能力。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北部新区盘溪河流域排水系统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效率... 采用ArcEngine二次开发包结合水力学基础算法,建立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模型,以模拟山地城市降雨径流,分析山地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放能力。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北部新区盘溪河流域排水系统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效率系数Nash-Suttcliffe系数Ens为0.56~0.76,相对误差8.82%~11.8%。模型关键参数率定及敏感性分析表明,最敏感参数为径流宽度、坡度、曼宁系数和不透水面积率。针对排水管道内流量、充满度和溢流检查井个数等方面进行了排水系统排放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一年一遇暴雨下有0.52%的排水管道长时间处于满流状态,五十年和百年一遇的超载排水管道占排水管道总数5.86%和8.20%;百年一遇暴雨下有0.72%的检查井发生溢流,一年一遇暴雨下有0.31%的检查井发生溢流。该模型实现了对山地城市暴雨径流的产汇过程模拟以及内涝点位置和数量的识别,为城市雨水管网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型 雨水排水管 山地城市 城市小流域
下载PDF
植物对PFAS的富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强 颜正 +6 位作者 智悦 钱深华 王小铭 陈一 刘彩虹 程呈 胡学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95-5407,共13页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对植物的暴露途径;统计了已发表文献中36种植物对19种PFAS的转运、富集特征;系统地阐释了PFAS从环境介质到植物组织内的迁移、积累机制;讨论了PFAS分子结构(如全氟碳链长度、头部官能团...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对植物的暴露途径;统计了已发表文献中36种植物对19种PFAS的转运、富集特征;系统地阐释了PFAS从环境介质到植物组织内的迁移、积累机制;讨论了PFAS分子结构(如全氟碳链长度、头部官能团)、植物生理特性、环境因素对该富集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有关植物富集PFAS可关注的重点和方向,以期能深入认识PFAS在环境介质-植物根际-植物组织内的赋存与迁移转化特征,更好地管控评估PFAS污染场地并制定植物修复方案,为开展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多)氟类化合物 PFAS 植物 转运 富集
下载PDF
城镇生活垃圾与污水厂污泥一体化处理反应器开发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正松 智悦 +3 位作者 何强 唐世田 凌建军 潘明霞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32,共6页
针对国内城镇生活垃圾与污水厂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污泥浓缩消化理念的基础上,开发了城镇生活垃圾与污水厂污泥一体化处理反应器。反应器由垃圾仓和污泥仓2个部分组成,垃圾仓采用好氧堆肥、污泥仓采用厌氧消化的方式进行,实现了垃圾... 针对国内城镇生活垃圾与污水厂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污泥浓缩消化理念的基础上,开发了城镇生活垃圾与污水厂污泥一体化处理反应器。反应器由垃圾仓和污泥仓2个部分组成,垃圾仓采用好氧堆肥、污泥仓采用厌氧消化的方式进行,实现了垃圾和污泥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处理的目标。在垃圾好氧堆肥所产生的热量维持污泥仓32~36℃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的效果为:处理污泥20L/d,垃圾15kg/d,进泥含水率为97.2%~99.8%,VS/TS为0.45~0.69时,排泥含水率为92.7%~96.1%,VS/TS为0.28~0.42;垃圾仓进料含水率为73.5%,VS/TS为0.65~0.88时,垃圾出料含水率为48.6%,VS/TS为0.32~0.44。试验结果表明:城镇生活垃圾与污水厂污泥一体化处理反应器作为污泥和垃圾处理设备,对污泥和垃圾的减量及稳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活垃圾 一体化处理 反应器
下载PDF
垃圾填埋渗滤液全(多)氟化合物赋存与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兴瑶 刘雪梅 +5 位作者 钱深华 李伟 智悦 张鹏 黄媛媛 王小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01-2013,共13页
全(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广泛存在、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的新微持久性污染物.近年来,PFASs已在全球垃圾填埋渗滤液中频繁检出,对生态安全与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废物填埋系... 全(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广泛存在、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的新微持久性污染物.近年来,PFASs已在全球垃圾填埋渗滤液中频繁检出,对生态安全与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废物填埋系统PFASs的来源,渗滤液赋存PFASs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总体上,垃圾填埋渗滤液赋存PFASs浓度水平跨越6个数量级(ng·L^(−1)—mg·L^(−1)),并呈现以短链PFASs为主的污染特征.降雨、渗滤液回灌、渗滤液理化性质等因素均会影响PFASs赋存特征,但具体影响机制尚未阐明.现有渗滤液处理工艺(生物处理、膜处理等)对PFASs的去除率可高达99.8%,但处理过程中仍存在前体物污染转化与副产物环境归宿不明等问题.本文还对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增进对填埋渗滤液赋存PFASs污染及其控制的科学认识,为填埋系统新污染物控制提供科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渗滤液 全(多)氟化合物 来源 赋存 去除
下载PDF
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性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书敏 何强 +3 位作者 艾海男 潘伟亮 智悦 王静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45-1450,共6页
为了解山城重庆的暴雨径流污染特性,充实国内仍然薄弱的基础资料,对4种用地类型的4场暴雨进行了监测,测试指标包括TSS、COD、TP、TN和NH3-N。结果表明,对于坡度2.5%的交通干道和坡度30%的校园人行道,从污染物浓度降幅的角度考虑初期径... 为了解山城重庆的暴雨径流污染特性,充实国内仍然薄弱的基础资料,对4种用地类型的4场暴雨进行了监测,测试指标包括TSS、COD、TP、TN和NH3-N。结果表明,对于坡度2.5%的交通干道和坡度30%的校园人行道,从污染物浓度降幅的角度考虑初期径流的控制量应分别为2~3 mm和1.8 mm。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路面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坡度越大,降低速率越快。对于平均浓度,校园屋顶和草坪的各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总氮和氨氮除外)。交通干道和校园人行道的总磷平均浓度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但2种下垫面的COD、TN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的2~8倍、1.9~3.1倍和1.9~4.3倍。对于交通干道,场次降雨径流的总氮、总磷和氨氮平均浓度与初期浓度的比值和污染物浓度20 min降幅接近(分别为0.5~0.53和50%~55%)接近,而COD和TSS平均浓度与初期浓度的比值和污染物浓度20 min降幅相近(分别为0.35~0.37和78%~84%)。对于校园人行道,污染物浓度20 min降幅均达到90%以上(90%~96%),场次降雨径流的总氮、总磷、氨氮、COD和TSS的平均浓度与初期浓度的比值接近(0.3~0.4)。研究结果为山地城市暴雨径流的污染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暴雨径流 水质 特性 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