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认同建构:基础要素与历史逻辑 被引量:15
1
作者 暨爱民 彭永庆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7,共6页
国家认同因其对国家、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作用而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建构国家认同的基础要素可分为族群、文化要素与国家政治制度要素。依此,国家认同建构可从族群、文化和政治三个层面来理解。从中西方古代王朝国家认同至近现代... 国家认同因其对国家、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作用而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建构国家认同的基础要素可分为族群、文化要素与国家政治制度要素。依此,国家认同建构可从族群、文化和政治三个层面来理解。从中西方古代王朝国家认同至近现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历史来看,建构国家认同的基础要素,从血缘、历史传统与文化到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系统,呈现出清晰的演进脉络。实际上,国家认同建构是一个需要双重用力的综合架构,应在具体的历史情境逻辑中来理解国家认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认同建构 民族政治 民族社会 民族国家
下载PDF
“国家权力”的“地方”运作——以清代湘西苗疆“边墙-墟场”结构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暨爱民 赵月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完成是"国家权力"切实进入该地的一个重要表征。依托"边墙"而设的墟场,在为民苗交往提供一个合法平台的同时,又在"国家"与"地方"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折冲... 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完成是"国家权力"切实进入该地的一个重要表征。依托"边墙"而设的墟场,在为民苗交往提供一个合法平台的同时,又在"国家"与"地方"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折冲作用,形成了清代"国家权力"的"边墙—墟场"结构及其"地方"运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家"与"地方"的对抗性紧张,促进了湘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地方运作 湘西苗疆 边墙 墟场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暨爱民 彭永庆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3,共8页
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是在老一代中外人类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政治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并在本土学者研究实践下逐步建构起来的。在秉承中国人类学者研究传统的同时,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学科关怀对象,并取得了一定的研... 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是在老一代中外人类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政治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并在本土学者研究实践下逐步建构起来的。在秉承中国人类学者研究传统的同时,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学科关怀对象,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中国政治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在基础理论、方法和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建设上,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较多问题,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人类学研究 述评
下载PDF
文化民族主义的现代取向 被引量:6
4
作者 暨爱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3,共6页
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以民族历史与文化作为认同的核心依据。尽管在当前的学术视野中,文化民族主义多被目为保守主义的代称,但综其在历史中的具体意义,则体现出对民族国家的现代诉求和一种新型民族文化重建的期待,且能在中西文化交锋中... 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以民族历史与文化作为认同的核心依据。尽管在当前的学术视野中,文化民族主义多被目为保守主义的代称,但综其在历史中的具体意义,则体现出对民族国家的现代诉求和一种新型民族文化重建的期待,且能在中西文化交锋中抱持一种文化多元主义的态度,具有明确的现代取向,确非"保守"一词所能容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中西文化冲突 现代性
下载PDF
抗战时期湘西民族地区教育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暨爱民 《民族教育研究》 2003年第1期89-94,共6页
抗战时期 ,由于外地学校纷纷迁来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湘西教育获得空前发展 ,体系完备 ,质量提高。深入研究这段历史 。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湘西 教育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野下的地方性知识之发掘与利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暨爱民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2,共6页
近年来,在建立地方性知识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一个主要趋势就是着重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建立地方性知识的理解框架,研究揭示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民族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利用,要确立民族之生态意识的"自... 近年来,在建立地方性知识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一个主要趋势就是着重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建立地方性知识的理解框架,研究揭示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民族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利用,要确立民族之生态意识的"自觉"和具体生态的"情境性"逻辑,尊重民族文化自身的运行规律,重视民族生态知识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生态知识之"地方性"中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地方性知识 发掘与利用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自由民族主义的悖论与可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暨爱民 彭永庆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0-86,共7页
民族国家的国际参与形式和多元文化生态提示着当下“全球化”态势下的世界真实,表现出普遍与特殊的焦虑。以自由民族主义为政治认同建构起来的共同体,既保持社会的公共价值和普世要求,维护个人自决,以及不同文化和谐共生及其自由发展;... 民族国家的国际参与形式和多元文化生态提示着当下“全球化”态势下的世界真实,表现出普遍与特殊的焦虑。以自由民族主义为政治认同建构起来的共同体,既保持社会的公共价值和普世要求,维护个人自决,以及不同文化和谐共生及其自由发展;同时又强调民族的自决权利,明确有着自身历史与文化传统、疆域边界的政治共同体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能力及个性在明确的政治社会(民族国家)中的最大发挥和发展。自由民族主义为“全球化”图景下文化多元的理想,贡献了一个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自由民族主义 悖论 可能
下载PDF
“新民”与“新国”:关于梁启超民族主义的内涵 被引量:4
8
作者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3-68,共6页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民族主义 新民 新国
下载PDF
国家认同如何可能?——基础要素与历史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暨爱民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8,共8页
国家认同因其对国家、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作用而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建构国家认同的基础要素可从生物性要素、文化性要素和制度性要素三个层面来理解。但在当下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要素。实际上,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因其对国家、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作用而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建构国家认同的基础要素可从生物性要素、文化性要素和制度性要素三个层面来理解。但在当下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要素。实际上,国家认同建构是一个需要双重用力的综合架构,应在具体的历史情境逻辑中来理解。从中西方古代王朝国家认同至近现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历史来看,建构国家认同的基础要素,从血缘系谱、历史传统与文化到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系统,呈现出清晰的演进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建构 基础要素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5-8,共4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民主与科学 中国现代化 启蒙思想家 五四精神 “人” 李大钊 辛亥革命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继承与超越:邓演达农民问题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在中国有关农民的思考具有恒常意义。 2 0世纪初 ,就农民问题理论之演进路向来看 ,邓演达是个特殊人物 ,但是 ,近年来他的理论贡献似乎被世人淡忘。从农民与革命、与土地、与武装三个核心命题来梳理他的思想历程 ,理析他与孙中山理论的... 在中国有关农民的思考具有恒常意义。 2 0世纪初 ,就农民问题理论之演进路向来看 ,邓演达是个特殊人物 ,但是 ,近年来他的理论贡献似乎被世人淡忘。从农民与革命、与土地、与武装三个核心命题来梳理他的思想历程 ,理析他与孙中山理论的逻辑关系 ,从而揭示邓演达之思想的轨迹和理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演达 农民问题理论 继承 超越
下载PDF
走进“历史的田野”——一种高校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暨爱民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第2期60-64,共5页
当下社会要求高校历史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上能与之相适应。长期以来,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内容空洞,流于形式,与适应并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目标之间的距离非常远。故而,从形式到内容对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当下社会要求高校历史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上能与之相适应。长期以来,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内容空洞,流于形式,与适应并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目标之间的距离非常远。故而,从形式到内容对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学生进入社会,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真正形成课堂与社会的联动,提高人才质量,是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一项急迫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田野调查
下载PDF
近代中国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0,共6页
虽然近年来学界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已取得相当成果,但从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视角切入来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实践的,却不多见。对近代中国自由民族主义的问题意识与结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自由民族主义的思想谱系和类型以... 虽然近年来学界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已取得相当成果,但从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视角切入来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实践的,却不多见。对近代中国自由民族主义的问题意识与结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自由民族主义的思想谱系和类型以及关于这一主题的既有研究的几个主要关注点作一简要评述,并检讨当前研究中仍存的不足,有利于促进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自由民族主义
下载PDF
“文化”对“民族”的叙述--“战国策派”之文化民族主义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暨爱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就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历史叙事而言,1940年兴起的战国策派是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独特个案。作为民族拯救历史的一个重要参与,战国策派一反恢复儒家传统主张而要求通过重建战国文化强化民族的文化认同,塑造"列国型"的民族性格,以... 就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历史叙事而言,1940年兴起的战国策派是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独特个案。作为民族拯救历史的一个重要参与,战国策派一反恢复儒家传统主张而要求通过重建战国文化强化民族的文化认同,塑造"列国型"的民族性格,以适应充满竞争的"战国时代"。这种建构性的民族主义,在严肃思考中国民族与文化命脉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时代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战国策派” 文化重建
下载PDF
论田野调查中的族际差异“干扰” 被引量:1
15
作者 暨爱民 罗康隆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3,共3页
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中,族际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干扰",它具有层次性、全局性和隐含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田野调查的质量。欲在田野工作中克服这种因族际差异因素而造成的"干扰",调查者除应具有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自觉... 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中,族际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干扰",它具有层次性、全局性和隐含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田野调查的质量。欲在田野工作中克服这种因族际差异因素而造成的"干扰",调查者除应具有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自觉外,还应对"他者"文化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真正沟通的"田野自觉",保证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族际差异 “干扰”
下载PDF
文化的守望:“东方文化派”的民族主义关怀 被引量:2
16
作者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3-69,共7页
五四前后"东方文化派"的文化关怀,应该被纳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框架内进行理解。在面对20世纪初年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时,"东方文化派"认为能够挽救民族国家命运的,最终只能是民族自身的传统价值。因此,他们... 五四前后"东方文化派"的文化关怀,应该被纳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框架内进行理解。在面对20世纪初年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时,"东方文化派"认为能够挽救民族国家命运的,最终只能是民族自身的传统价值。因此,他们提出以复兴中国文化来振兴中国民族。这一文化民族主义的运思,的确反映了国人克服民族自卑,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精神现象,但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落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派 文化民族主义
下载PDF
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2-46,共5页
自由主义的欧美源头与民族主义有一种相融和支持的关系。19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历史情境,更强化了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这种联系。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不得不更重于国家的意义,自由主义也就变形为实现民族主义目标的工具。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下载PDF
“反抗”与“建设”的政治正当:再度进入国家主义论域 被引量:1
18
作者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4-89,共6页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具体历史语境下,国家主义之"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全民政治、全民福利",以及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在历史与时代的逻辑中被赋予了政治的正当性,展现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反...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具体历史语境下,国家主义之"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全民政治、全民福利",以及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在历史与时代的逻辑中被赋予了政治的正当性,展现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反抗"与"建设"的归依,依然可视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架构中的政治运作。其政治理论和实践形态,之于民族凝聚和民族国家的构建而言,有其合理性甚至积极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 反抗 建设 政治正当
下载PDF
民国湘西匪患成因浅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暨爱民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5-78,共4页
民国时期,湘西土匪为害甚烈,成为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严重影响到地方社会进程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是由当时地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湘西 匪患 民国时期 地理环境 社会文化 形成原因 中国 湖南
下载PDF
从“文本”到“田野”——历史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转换 被引量:11
20
作者 暨爱民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获得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是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内在关联,要求相关的历史专业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寻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人才目标的实际要求。在此意义上,改革历史专业... 获得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是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内在关联,要求相关的历史专业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寻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人才目标的实际要求。在此意义上,改革历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文本"走进"田野",将在历史的"田野"中赋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使实践教学具有新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田野” 实践教学 模式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