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的麻醉处理36例效果观察
1
作者 袁建虎 暴玉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全麻下行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的麻醉处理,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对麻醉方法 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全麻诱导平稳,顺利插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术...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全麻下行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的麻醉处理,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对麻醉方法 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全麻诱导平稳,顺利插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术中29例(80.5%)平均动脉压、心率维持在基础水平的±20%内;气道峰压10.1-19.2 mmHg,平均(15.5±4.9)mmHg;呼吸末二氧化碳35-40 mmHg,平均(38.1±3.6)mmHg.直肠充气过程中患者无不适表现.麻醉恢复室停留的时间20-30分钟,平均(25.2±4.9)分钟.结论 全麻下行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有效避免患者因直肠持续充气和特殊体位造成的不适感觉,避免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良好的麻醉处理能够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患者的安全,同时应及时注意被动体位造成的压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内镜 显微手术 麻醉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及全麻对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茜芳 暴玉娜 张晓艳 《肿瘤药学》 CAS 2021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及全麻对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全麻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和B组(n=30)。两...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及全麻对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全麻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和B组(n=30)。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以超声作引导行TAPB,双侧各注入20 mL麻醉药物,A组为0.25%盐酸罗哌卡因,B组为0.25%盐酸罗哌卡因+0.5μg·kg-1右美托咪定,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效果指标、肠道康复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拔管后及术后6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及24 h,B组VAS评分[(1.38±0.30),(2.13±0.32)]显著低于A组[(2.86±0.33),(2.57±0.43)](P<0.05)。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994.20±100.97)μg]、术后舒芬太尼用量[(50.13±3.57)μg]、有效按压次数(2.16±0.63)均显著低于A组[(1092.36±98.42)μg,(56.79±6.24)μg,(6.58±1.22)](P<0.05),两组镇痛补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普通食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TAPB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在围术期产生良好镇痛作用,安全可靠,对于加速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罗哌卡因 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全麻 镇痛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和麻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茜芳 暴玉娜 张晓艳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5期71-7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对老年患者认识功能和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该院行TEM手术的老年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对老年患者认识功能和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该院行TEM手术的老年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各时间点血清皮质醇(Cor)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观察组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血清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71%)明显低于对照组(38.24%)(P<0.05)。结论老年患者TEM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考虑与右美托咪定减少了术中各麻醉药物用量及增强各麻醉药物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认知功能 麻醉质量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茜芳 张晓艳 +1 位作者 暴玉娜 张旭光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择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Ⅰ组蛛网膜下...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择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9 mg,Ⅱ组在Ⅰ组基础上+舒芬太尼3μg,Ⅲ组在Ⅰ组基础上+舒芬太尼5μg。所有患者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进行术后镇痛,镇痛泵药物配方:舒芬太尼0.1 mg+托烷司琼10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持续输注1 ml/h,PCIA单次剂量1.5 ml,锁定时间20 min,镇痛泵持续至术后24 h。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Bromage)分级,麻醉效果分级,术后2、4、6、12、24 h时VAS评分情况,首次自控的时间,24 h自控按压次数,24 h舒芬太尼总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和麻醉效果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 h和4 h时VAS评分,Ⅰ组为(0.5±0.3)分和(3.2±0.6)分,Ⅱ组为0分和(2.3±0.3)分,Ⅲ组为0分和(2.1±0.4)分;Ⅱ组和Ⅲ组VAS评分均较Ⅰ组降低(P均<0.05);术后6 h和12 h时VAS评分,Ⅲ组为(2.3±0.5)分和(2.7±0.3)分,Ⅱ组为(3.3±0.5)和(3.4±0.6)分,Ⅲ组VAS评分均较Ⅱ组低(P均<0.05);余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Ⅱ组和Ⅲ组首次自控镇痛时间分别为(3.1±0.4)h、(5.9±0.8)h和(7.9±0.5)h;Ⅰ组、Ⅱ组和Ⅲ组24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分别为(24.1±5.3)次、(12.6±3.8)次和(6.4±1.4)次;Ⅰ组、Ⅱ组和Ⅲ组24 h舒芬太尼总用量分别为(59±11)ml、(35±8)ml和(26±6)ml;Ⅱ组和Ⅲ组首次自控镇痛的时间、24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24 h舒芬太尼总用量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首次自控镇痛时间、24 h自控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用量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9 mg复合舒芬太尼3μg或5μ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麻醉,可明显增强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并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用量,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多;复合舒芬太尼5μg较3μg术后镇痛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麻醉 疼痛 手术后 镇痛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