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性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桂芸 曲亮璠 +1 位作者 赵宇 陈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8-62,共5页
采用分步法,先配制壳聚糖/醋酸/乙醇溶液体系,再向其中加入玉米醇溶蛋白,最后利用流延法制成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zein/chitosan,Z/C)复合膜,探讨壳聚糖质量分数对Z/C复合膜理化性质与抗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8... 采用分步法,先配制壳聚糖/醋酸/乙醇溶液体系,再向其中加入玉米醇溶蛋白,最后利用流延法制成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zein/chitosan,Z/C)复合膜,探讨壳聚糖质量分数对Z/C复合膜理化性质与抗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8%范围内,混合溶液的黏度和电导率随壳聚糖质量分数变化成阶梯状变化,且壳聚糖的添加对复合膜性质有显著影响,Z/C复合膜的断后伸长率从1.00%提高到6.67%,接触角从65.97°减小到53.61°,水蒸气透过率从5.23 g·m/(m2·h·Pa)提高到9.16 g·m/(m2·h·Pa);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后薄膜保持光滑、均一;大肠杆菌抑菌实验表明添加壳聚糖使复合膜具有较强的抗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壳聚糖 微观结构 抗菌性
下载PDF
纤维素酶酶解啤酒糟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曲亮璠 郑雅元 +2 位作者 曹琳琳 朱敬华 王祥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3,148,共5页
该文采取纤维素酶处理啤酒糟,旨在酶解啤酒糟中的纤维素。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啤酒糟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料液比、酶解时间、反应初始pH值、酶解温度、纤维素酶添加量等因素对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 该文采取纤维素酶处理啤酒糟,旨在酶解啤酒糟中的纤维素。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啤酒糟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料液比、酶解时间、反应初始pH值、酶解温度、纤维素酶添加量等因素对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啤酒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pH 6.0,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4 h。此时,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3.6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糟 还原糖 纤维素酶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抗菌性无定型纳米二氧化钛/聚乳酸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尹忠琳 陈桂芸 +2 位作者 曲亮璠 陈野 邢鸿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4,共7页
溶胶-凝胶法水解异丙醇钛制备纳米二氧化钛(TiO_2)溶液,进行粒径优化及表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径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TiO_2为较高可见光利用率的无定型纳米粒子。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乳酸/纳米二氧化钛(polylactic... 溶胶-凝胶法水解异丙醇钛制备纳米二氧化钛(TiO_2)溶液,进行粒径优化及表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径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TiO_2为较高可见光利用率的无定型纳米粒子。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乳酸/纳米二氧化钛(polylactic acid/nano-TiO_2,PLA/nano-TiO_2)复合膜,研究不同纳米TiO_2质量分数对PLA/nano-TiO_2复合膜的性质影响。结果表明,PLA/nano-TiO_2复合膜中纳米TiO_2质量分数为0.6%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63.3 MPa,此时断裂伸长率最小,为2.3%。PLA/nano-TiO_2复合膜接触角均低于纯PLA膜,从78.40°减小到72.83°;PLA/nano-TiO_2复合膜的吸水率显著高于纯PLA膜,从0.56%提高为1.48%;PLA/nano-TiO_2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比纯PLA膜高,从3.46×10^(-8)(g·m)/(m^2·h·Pa)提高到4.66×10-8(g·m)/(m^2·h·Pa)。由PLA/nano-TiO_2复合膜的抑菌性实验可知,添加纳米TiO_2的复合膜在紫外光照下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型纳米二氧化钛 聚乳酸 复合膜 力学性能 抗菌性
下载PDF
醇-碱法提取啤酒糟中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曲亮璠 肖海燕 +3 位作者 薛薇 沙印发 刘然 王祥河 《食品工程》 2020年第1期24-27,33,共5页
采用醇-碱法提取啤酒糟中的粗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料液比、醇碱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条件对粗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啤酒糟粗蛋白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醇-碱... 采用醇-碱法提取啤酒糟中的粗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料液比、醇碱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条件对粗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啤酒糟粗蛋白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醇-碱法提取啤酒糟粗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醇碱比1∶4,提取时间90 min。此条件下,啤酒糟粗蛋白的提取率85.66%,蛋白质纯度4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糟 蛋白提取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黑米酶解工艺关键技术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曲亮璠 郝景雯 +3 位作者 谢庆方 黄华 许勤虎 王祥河 《天津科技》 2022年第7期76-79,共4页
以黑米为原料,以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采用葡萄糖淀粉酶和α-淀粉酶进行谷物糖化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酶解时间、酶解pH、液化酶与糖化酶添加比例、酶制剂添加量、酶解温度对黑米糖化实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 以黑米为原料,以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采用葡萄糖淀粉酶和α-淀粉酶进行谷物糖化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酶解时间、酶解pH、液化酶与糖化酶添加比例、酶制剂添加量、酶解温度对黑米糖化实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其酶解工艺,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pH为4.0、酶制剂添加量0.8%,此时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为4.29 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Α-淀粉酶 葡萄糖淀粉酶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鸡枞菌液体发酵菌丝体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坤 曲亮璠 +2 位作者 王祥河 刘然 许勤虎 《食品工程》 2019年第2期13-16,46,共5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鸡枞菌液体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分别为葡萄糖、豆粕和维生素B1。在此试验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以提高菌株的生物量。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最佳组成配比为葡萄... 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鸡枞菌液体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分别为葡萄糖、豆粕和维生素B1。在此试验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以提高菌株的生物量。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最佳组成配比为葡萄糖40.0 g/L,豆粕20.0 g/L,维生素B11.0 mg/L,此时鸡枞菌液体发酵的生物量为27.4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枞菌 液体发酵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蛹虫草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然 曲亮璠 +2 位作者 王祥河 许勤虎 史连生 《食品工程》 2019年第3期31-34,42,共5页
以蛹虫草发酵产物中的菌丝体生物量为优化指标,筛选出最适宜发酵的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装液体积、pH值、转速以及接种量对发酵过程中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 以蛹虫草发酵产物中的菌丝体生物量为优化指标,筛选出最适宜发酵的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装液体积、pH值、转速以及接种量对发酵过程中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得到蛹虫草的最佳发酵工艺为pH值6.39,接种量6.61%,摇床转速178.07 r/min,此时菌丝体产量为29.4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体发酵 工艺优化 响应面
下载PDF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华 薛薇 +4 位作者 肖海燕 郑雅元 曲亮璠 曹琳琳 刘然 《天津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重点综述了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研究方向。通过阐述各类方法在含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优缺点,发现生物法及其衍生工艺是含酚废水处理的有效手段和研究方向,同时指出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优势菌种的筛选及生物强化研究是提高生物法处理含... 重点综述了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研究方向。通过阐述各类方法在含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优缺点,发现生物法及其衍生工艺是含酚废水处理的有效手段和研究方向,同时指出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优势菌种的筛选及生物强化研究是提高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废水 生物法 处理技术
下载PDF
蛹虫草液体发酵菌丝体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坤 曲亮璠 +2 位作者 王祥河 刘然 许勤虎 《食品工程》 2019年第3期38-42,共5页
以蔗糖和蛋白胨为碳源和氮源,以蛹虫草为菌株进行液体深层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添加量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 以蔗糖和蛋白胨为碳源和氮源,以蛹虫草为菌株进行液体深层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添加量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磷酸二氢钾1.5 g/L,硫酸镁2.0 g/L,维生素B130 mg/L,维生素B1230 mg/L,此时菌丝体产量为28.2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体发酵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生物菌群强化法处理高浓度树脂废水的研究
10
作者 肖海燕 黄华 +3 位作者 薛薇 曲亮璠 曹琳琳 郑雅元 《能源与环境》 2020年第1期107-108,111,共3页
以树脂废水为研究对象,在传统A/O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厌氧和好氧菌群,比较生物强化前后A/O处理工艺去除COD的效能。结果表明:生物菌群强化后,COD的去除率在厌氧和好氧阶段皆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3.4%和6%,整体COD的去除率为96.9%,提高... 以树脂废水为研究对象,在传统A/O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厌氧和好氧菌群,比较生物强化前后A/O处理工艺去除COD的效能。结果表明:生物菌群强化后,COD的去除率在厌氧和好氧阶段皆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3.4%和6%,整体COD的去除率为96.9%,提高了19.4%。说明生物菌群的加入有助于有机物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废水 生物菌群 生物强化 生物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