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蕨麻单宁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曲俊儒 李军乔 +2 位作者 田甜 王鑫慈 吕博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对蕨麻块根中单宁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考察不同纯化方法下得到单宁样品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大孔树脂纯化蕨麻单宁的最佳工艺条件:选用X-5型大孔树脂,上样流速为1.0 mL/min,...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对蕨麻块根中单宁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考察不同纯化方法下得到单宁样品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大孔树脂纯化蕨麻单宁的最佳工艺条件:选用X-5型大孔树脂,上样流速为1.0 mL/min,上样液浓度为1.01 mg/mL,洗脱液为6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为1.5 mL/min。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萃余物、大孔树脂纯化物、乙酸乙酯萃取经大孔树脂纯化物和乙酸乙酯萃余经大孔树脂纯化物的纯度分别为36.65%、34.87%、59.72%、81.09%、80.43%。在样品浓度为0.05 mg/mL时,粗提液和上述样品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77.50%、93.01%、82.03%、88.63%、74.21%、79.52%;在样品浓度为0.50 mg/mL时,粗提液和上述样品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72.09%、60.88%、64.78%、76.55%、58.38%、6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单宁 分离纯化 抗氧化活性 大孔吸附树脂
下载PDF
一株乳突赤壳属蕨麻致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鑫慈 李军乔 +2 位作者 李晨芹 田甜 曲俊儒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5,共9页
为了明确引起蕨麻根腐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从青海省门源蕨麻人工种植基地患根腐病的蕨麻块根部分离得到菌株MY-BSX4-1,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分析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培养基对... 为了明确引起蕨麻根腐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从青海省门源蕨麻人工种植基地患根腐病的蕨麻块根部分离得到菌株MY-BSX4-1,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分析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培养基对该病原菌生长及其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MY-BSX4-1菌株鉴定为乳突赤壳属(Thelonectria olida)。致病性研究表明,该菌株符合柯赫氏法则,是导致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MY-BSX4-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5℃;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且对菌落产孢无明显影响;pH 4.0~12.0时菌丝均能较好生长,其中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0~9.0,产孢最适pH为8.0;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利于产孢,果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氮源中牛肉浸膏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铵不利于菌丝生长;蕨麻煎汁培养基和蕨麻煎汁培养基(硝酸钠)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47℃、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根腐病 乳突赤壳属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蕨麻cpSSR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甜 李军乔 +1 位作者 王鑫慈 曲俊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94-97,共4页
基于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蕨麻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REPuter软件和MISA软件分析其微卫星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在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4个散在重复序列,22个分布在LSC区,10个分布在IR区,2个分布在SSC区。使用MISA共注释到92个SSR位点,... 基于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蕨麻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REPuter软件和MISA软件分析其微卫星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在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4个散在重复序列,22个分布在LSC区,10个分布在IR区,2个分布在SSC区。使用MISA共注释到92个SSR位点,平均每1820 bp出现1个SSR位点。SSR主要分布在LSC区(79.07%),重复序列主要以单碱基为主,占总数量的86.05%。微卫星长度平均为12 bp,大多数长度为10 bp,说明蕨麻中重复基元较短的微卫星变异速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叶绿体基因组 微卫星
下载PDF
基于小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蕨麻病毒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甜 李军乔 +1 位作者 王鑫慈 曲俊儒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9期127-132,145,共7页
本研究旨在对危害蕨麻的病毒种类进行探究,明确引起蕨麻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以青海蕨麻2号品种和青海蕨麻4号品系为研究对象,分别编号为“PA-2”和“PA-4”,利用小RNA测序技术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处理和拼接后进行生信分析... 本研究旨在对危害蕨麻的病毒种类进行探究,明确引起蕨麻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以青海蕨麻2号品种和青海蕨麻4号品系为研究对象,分别编号为“PA-2”和“PA-4”,利用小RNA测序技术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处理和拼接后进行生信分析,鉴定出病毒种类。结果显示,PA-2中共鉴定出9种病毒,其中悬钩子黄网病毒和覆盆子叶斑驳病毒为主要病毒;PA-4中共鉴定出8种病毒,其中主要病毒为覆盆子叶斑驳病毒、玫瑰黄脉病毒和悬钩子黄网病毒。经过候选病毒有效性检测,PA-4BF和PA-4GR中均检测出RLMV,分别比对到2 375 655条reads和1 838 987条reads,占小RNA的81.66%和82.08%,说明RLMV是侵染蕨麻的主要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深度测序 病毒检测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自然状态下蕨麻采样策略研究
5
作者 田甜 李军乔 +2 位作者 马斌 王鑫慈 曲俊儒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197,共17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法,对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自治区自然状态下的蕨麻进行了采样策略研究,旨在为后期蕨麻采样、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样品采集设置为距离原点1、2、3、4、5、10、15、20、25、30、40、50、60、80、90、100、120... 利用SSR分子标记法,对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自治区自然状态下的蕨麻进行了采样策略研究,旨在为后期蕨麻采样、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样品采集设置为距离原点1、2、3、4、5、10、15、20、25、30、40、50、60、80、90、100、120、150、160、200、250、300、400、500、1000、1500、2000、2500、5000、10000、15000、20000、30000、40000、50000 m处分别采样,后使用20对SSR引物对蕨麻6个居群210份样品DNA进行PCR扩增,通过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大小,使用POPGENE、NTSYS、GenAIEx 6.5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方差分量和占比分比为12.745和84%),居群间变异较低(变异方差分量和占比分比为2.477和16%);2)6个居群间遗传多样性较高,其中祁连县遗传多样性最高(平均杂合度H=0.2797,香农指数I=0.4287),河南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0.2273,I=0.3542),6个居群整体遗传水平较高,表示在这6个居群间遗传变异低,采样时需要扩大范围;3)同一居群内采集蕨麻样品个体时,最短采样距离为5 km,有小型山脉时,跨越山脉即可采样。居群间采样分两种情况:1)具有离地面高度为1000~1500 m山脉时,翻越大型山脉后可直接采集蕨麻样本。2)在平原地区,由于花粉的长距离传播,居群间有基因交流,建议采样距离不小于10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SSR分子标记 毛细管电泳 采样策略
下载PDF
不同供镁水平对蕨麻幼苗光合能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曲俊儒 李军乔 +3 位作者 牛永昆 李晨芹 王鑫慈 田甜 《青海科技》 2021年第6期66-70,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供镁水平对蕨麻幼苗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寻找最适合蕨麻幼苗生长发育的供镁水平,为蕨麻的合理施肥及增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镁和高镁浓度均使蕨麻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显著...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供镁水平对蕨麻幼苗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寻找最适合蕨麻幼苗生长发育的供镁水平,为蕨麻的合理施肥及增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镁和高镁浓度均使蕨麻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并且植株体内积累的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大幅增加,对植株的胁迫影响严重。而适宜的镁元素供给可以有效提高植株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光合特性 丙二醛 游离脯氨酸
下载PDF
蕨麻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晨芹 李军乔 +2 位作者 王鑫慈 牛永昆 曲俊儒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对从青海省湟源县蕨麻人工种植基地的蕨麻块根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D2进行了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开展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D2为镰刀菌Fusarium perseae,是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 对从青海省湟源县蕨麻人工种植基地的蕨麻块根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D2进行了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开展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D2为镰刀菌Fusarium perseae,是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D2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5℃,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 min),全光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pH值5.0~12.0菌丝均能较好生长,弱碱条件更利于其生长和产孢。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部分碳、氮源可以促进菌株D2产生绿色色素。D2菌株对氮的有效利用表现为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而铵态氮更利于其产孢。因此,在蕨麻人工种植田间应当多注意田园卫生和水肥管理,防止蕨麻根腐病的发生与蔓延。该研究结果可为蕨麻根腐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较为可靠的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镰刀菌属 病原真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加减辛苍散鼻炎喷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鑫彤 宋欢洁 +4 位作者 曲俊儒 李佳甜 孙景赫 邓仕任 夏林波 《药学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500-502,共3页
目的制备加减辛苍散鼻炎喷剂,考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等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制成鼻喷剂,同时选取雄性荷兰种豚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通过喷鼻给药治疗,观察其行为并测定各组豚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浓度。结果制成的鼻... 目的制备加减辛苍散鼻炎喷剂,考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等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制成鼻喷剂,同时选取雄性荷兰种豚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通过喷鼻给药治疗,观察其行为并测定各组豚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浓度。结果制成的鼻喷剂呈浅黄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药效学结果表明本喷剂对鼻炎豚鼠模型的各种鼻炎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还可显著降低豚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论所制备的加减辛苍散鼻炎喷剂能够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辛苍散喷剂 免疫球蛋白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铁胁迫对蕨麻叶绿素荧光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牛永昆 李军乔 +3 位作者 曲俊儒 李晨芹 王鑫慈 田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为研究铁胁迫对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光合生理的影响,寻找适合蕨麻进行光合作用的铁浓度。以‘青海蕨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F_(0)),12.5(F_(1)),25.0(F_(2)),75.0(F_(6)),125.0μmol·L^(-1)(F_(10))共5个铁浓度,进行盆... 为研究铁胁迫对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光合生理的影响,寻找适合蕨麻进行光合作用的铁浓度。以‘青海蕨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F_(0)),12.5(F_(1)),25.0(F_(2)),75.0(F_(6)),125.0μmol·L^(-1)(F_(10))共5个铁浓度,进行盆栽试验。测定5种铁浓度处理下蕨麻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部分生理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探究铁对蕨麻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F_(1)、F_(2)、F_(6)显著提高了蕨麻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铁浓度对蕨麻叶绿素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随着铁浓度的不断增加,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量[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先升高后降低,其中,Fv/Fm在F_(2)处理下有最大值,Y(Ⅱ)和qP在F_(6)处理下有最大值;随着铁浓度的升高,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逐渐增大,但供铁组Y(N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光响应拟合参数中,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在F_(6)处理时有最大值,F_(2)处理下半饱和光强(Ik)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所有光合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F_(6)>F_(2)>F_(1)>F_(10)>F_(0)。F_(6)(75.0μmol·L^(-1))处理时蕨麻的总体光合性能最优。合适的铁浓度可提高蕨麻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系统活性,并改善蕨麻的光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铁胁迫 叶绿素 荧光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