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水文分析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泰安市为例
1
作者 曲修齐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泰安市是黄河流域下游重要节点城市,地貌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和生态系统整体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泰安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确定生态源地;采用... 泰安市是黄河流域下游重要节点城市,地貌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和生态系统整体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泰安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确定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水文分析,构建主要生态廊道和河流廊道两套生态廊道体系,最终形成泰安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泰安市生态源地面积994.66km^(2),占全域面积的12.81%,主要分布于泰山山脉、徂徕山、大横山群、莲花山等生态质量较好的地区;生态廊道连接生态源地,共23条,总长度353.71km,相互交错,呈现东部较密集、西部较稀疏的空间分布;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共同组成泰安市“一带一屏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对保障泰安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泰安市生态管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水文分析 生态安全格局 泰安市
下载PDF
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曲修齐 刘淼 +3 位作者 李春林 胡远满 尹红岩 齐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4期113-119,共7页
在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生态承载力概念演变,介绍了生态承载力主要研究方法:初级生产力法(NPP)、生态足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碳氧平... 在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生态承载力概念演变,介绍了生态承载力主要研究方法:初级生产力法(NPP)、生态足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碳氧平衡法、状态空间法、综合评价法与模型法,并对其优缺点分别进行评述;最后对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概念演变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综合承载力评估与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曲修齐 刘淼 +3 位作者 李春林 尹红岩 常禹 胡远满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2-560,共9页
承载力的研究在生态学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又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双评价""、三线一单"编制和生态红线划定均要求对承载力进行评价。承载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多... 承载力的研究在生态学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又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双评价""、三线一单"编制和生态红线划定均要求对承载力进行评价。承载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多样,当前还未有统一的范式或指标体系。本文针对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环渤海地区,尝试以指标体系法为基础,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因素且重点考虑各子系统间关联系的角度,对此区域综合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评价。从支持力和压力两方面建立分层多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地级市为单元对研究区2012~2016年综合承载力进行量化评估并加以分析;再以当前技术水平为条件,设定综合承载力理想状态,探索各市提升综合承载力的途径,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应用Vensim软件对未来10年环渤海地区综合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13个地级市和天津市,近5年区域综合承载力均有所提升,但地区间差异较大,且距理想状态均有一定差距。天津市综合承载力初始水平较高且增速较快,区域综合承载力值达到0.60,最接近理想状态值的0.713;河北省各市水平最低,且增长速度均较缓慢,其区域综合承载力值最高的也仅为0.40;山东省各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综合承载力值略高于河北,达到0.50;辽宁省各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参差不齐,综合承载力指数在0.35-0.50之间,个别城市甚至出现回落现象,而制约综合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环渤海地区未来10年综合承载力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综合承载力缓慢提升;加大科技投入与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提升环渤海区域未来综合承载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提供案例和方法上的参考,也可为环渤海地区的综合承载力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环渤海地区 综合评价 系统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