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善树突状细胞功能干预性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曲冰杰 王宏伟 +1 位作者 陆江阳 冀文茹 《感染.炎症.修复》 2009年第4期239-242,共4页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一直是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的棘手问题。临床大量抗炎治疗最终并未能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目前普遍认为,脓毒症时机体为清除致病原而发生了强烈的炎症反应,同时机体还通...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一直是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的棘手问题。临床大量抗炎治疗最终并未能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目前普遍认为,脓毒症时机体为清除致病原而发生了强烈的炎症反应,同时机体还通过内在机制减轻这种过高的炎症反应状态,而这种非正常的反向调节所形成的抗炎状态即免疫抑制将会引发多种免疫功能障碍,形成无法避免的持续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干预性治疗 细胞功能 树突状 炎症反应状态 临床综合征 免疫功能障碍 抗炎治疗
下载PDF
重度烫伤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2
作者 曲冰杰 刘茜 +1 位作者 王宏伟 陆江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797-1799,1804,共4页
目的探讨30%烫伤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含量、活性变化及意义。方法复制C57BL/6小鼠30﹪烫伤实验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4 h、12 h、24 h、48 h及72 h组,每组10只小鼠。免疫荧光标记观察CD11c和共刺激分子CD86在脾... 目的探讨30%烫伤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含量、活性变化及意义。方法复制C57BL/6小鼠30﹪烫伤实验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4 h、12 h、24 h、48 h及72 h组,每组10只小鼠。免疫荧光标记观察CD11c和共刺激分子CD86在脾脏DC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脾脏CD11c+DC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脾脏中见少量CD11c+DC;实验4 h和12 h组,脾脏CD11c+DC与CD86+DC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自实验24 h组,DC含量开始减少,其中反映DC活性的CD86+DC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脾脏DC在烧伤后短时间内一过性数量增多、活性增强,而后DC活性明显减弱且数量减少,提示烧伤后脾脏DC的变化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烧伤 树突状细胞 CD11C CD86
下载PDF
MODS小鼠脾脏树突细胞PD-1、PD-L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刘茜 陆江阳 +3 位作者 王晓虹 曲冰杰 李韶然 康佳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脾脏树突细胞(DC)中负性共刺激分子(PD-1、PD-L1)和CD86、MHC-Ⅱ的表达情况,探讨DC在脓毒症末期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h、12h、24h、48h、5-7d、10-12d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脾脏树突细胞(DC)中负性共刺激分子(PD-1、PD-L1)和CD86、MHC-Ⅱ的表达情况,探讨DC在脓毒症末期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h、12h、24h、48h、5-7d、10-12d组和对照组,前6组实验小鼠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法复制脓毒症-MODS模型(每组20只),对照组(10只)不做处理。观察各组脾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使用BDIMagTM树突细胞富集磁珠分离出脾脏DC,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DC中PD-1、PD-L1、MHC-Ⅱ分子(I-Ab)及CD86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病程的关系。结果24h、48h组和10-12d组实验小鼠脾脏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脾脏DC中PD-L1的表达在病程早期(6h)即明显升高(78.4%±34.5%,P<0.05),而后迅速下降,至24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5d后再度升高,持续至病程终末的MODS期(10-12d)达到高峰(81.7%±31.8%,P<0.01)。PD-1在脾脏DC中表达量较低,但具有与PD-L1相同的变化趋势。MHC-Ⅱ分子(I-Ab)与CD86在致伤早期(6h)明显升高,24h开始下降,至10-12d时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病程早期脾脏以活化DC增生为主,而在MODS期主要为耐受性DC。耐受性DC中共刺激分子及MHC-Ⅱ分子表达下降,而负性共刺激分子表达明显上调,并可通过PD-L1和PD-1分子抑制T细胞的功能,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抑制形成和MOD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树突细胞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4
作者 王红梅 李亚男 +2 位作者 王学成 孙延春 曲冰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32-335,340,共5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怀柔医院病理科2015-10—2022-06诊断的7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7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肺外周结节,男性1例,女...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怀柔医院病理科2015-10—2022-06诊断的7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7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肺外周结节,男性1例,女性6例,年龄33~70岁;影像学检查示磨玻璃样结节3例,实性结节3例,环形结节1例,肉眼观肿瘤均为肺实质内灰白结节,最大径0.6~1.5 cm。近端型4例,由双层细胞构成,基底细胞完整,表达P40、P63、CK5/6;腔缘细胞主要为黏液及纤毛细胞,TTF-1阴性或弱阳性。远端型3例,基底细胞减少或消失,腔缘主要为立方及Clara样细胞,TTF-1弥漫阳性。3例远端型病例中,1例结节周围被覆单层黏液细胞伴有非典型性提示黏液癌变,1例单层细胞伴轻度非典型性,间质纤维增生。结论BA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无复发及转移,术中冰冻易误诊为恶性;在具有某些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典型病例中具有恶性转化的潜力,在临床实践中应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瘤 细支气管腺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5
作者 王红梅 张亮 +1 位作者 李亚男 曲冰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8例手术切除GCA的患者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特殊染色及随访情况,并按照WHO消化系统肿瘤第5版(2019)重新进行组织学分级,结合文献对该疾病进行讨论...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8例手术切除GCA的患者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特殊染色及随访情况,并按照WHO消化系统肿瘤第5版(2019)重新进行组织学分级,结合文献对该疾病进行讨论。结果8例GCA中,女性4例,男性4例,年龄范围47~74岁。大体检查3例回盲部可见肿物,1例阑尾增粗,4例阑尾无显著改变;镜下肿瘤在阑尾壁内呈浸润性生长,间质反应轻微,低级别成分由杯状细胞样的黏液细胞、数量不等的内分泌细胞以及潘氏细胞组成类似肠隐窝、小管及簇状结构,高级别成分则呈单个、条索状及片状结构,可见印戒细胞样细胞;低级别及高级别均见细胞外黏液;组织学分级6例G1,1例G2,1例G3;5例见神经侵犯;1例广泛淋巴结转移并大网膜内转移。免疫组化结果:8例均表达CEA,局灶或弥漫表达Syn、CgA、CD56;5例弥漫或部分表达CK20,3例CK20阴性,所有病例CK7均阴性;错配修复蛋白MLH1、PSM2、MSH2及MSH6均呈阳性表达,6例行AB-PAS特殊染色均显示胞内黏液阳性。结论GCA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阑尾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正确诊断该疾病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阑尾腺癌 杯状细胞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免疫紊乱中树突细胞与T细胞分化及表型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曲冰杰 郭剑颖 王宏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7-1490,共4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T细胞及树突细胞(DCs)的分化及表型,探讨调节性DCs(DCregs)诱导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程分为脓毒症早期(1~2 d)和脓毒症后期(7~8 d)两个阶段,分离外...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T细胞及树突细胞(DCs)的分化及表型,探讨调节性DCs(DCregs)诱导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程分为脓毒症早期(1~2 d)和脓毒症后期(7~8 d)两个阶段,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与CD8^+T细胞亚群比例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表达,以及髓系和类浆系DCs亚群及HLA-DR、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结果:脓毒症组Lin^-CD33^+HLA-DR^+髓系DCs持续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脓毒症组Lin^-CD33^+PD-L1^+髓系DCs持续升高,且后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Lin^-CD123^+HLA-DR^+类浆系DCs呈持续下降,在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早期LinCD123^+PD-L1^+类浆系D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期较早期出现显著下降(P<0.05)。脓毒症组CD4^+/CD8^+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后期较早期进一步下降(P<0.05)。脓毒症组CD4^+T细胞PD-1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CD8^+T细胞PD-1表达在脓毒症早期升高(P>0.05),后期进一步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脓毒症早期(P<0.05)。结论:脓毒症出现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与DCregs分化密切相关,PD-1/PD-L1通路参与了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T细胞 树突细胞 HLA-DR PD-1 PD-L1
下载PDF
分子标志物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静 陈绪珠 +2 位作者 马强 曲冰杰 梁俊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09-4311,共3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09月至2015年07月之间经我院收治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3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Ki-67、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09月至2015年07月之间经我院收治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3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Ki-67、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生存状况,分析上述分子标志物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Ki-67和MGMT高表达患者的PFS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但MMP-9、EGFR和p53表达水平与PFS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Ki-67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RR=5.19,P<0.05)。结论:Ki-67是影响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后评估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分子标志物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曲冰杰 王红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8年第25期4-6,共3页
目的探析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对我院病理科接收的年龄未超过35岁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年轻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年龄不低于35岁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老年组。对两组患... 目的探析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对我院病理科接收的年龄未超过35岁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年轻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年龄不低于35岁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的组乳腺PR或ER表达水平情况显著高于年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Her-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组织学分级情况显著低于年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较为特殊,相比老年患者,不仅有较高的恶性程度,较强的乳腺癌侵袭性,而且其预后效果相对较差,临床应及早开展相应的治疗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特点 乳腺癌 年龄女性
下载PDF
腮腺Warthin瘤的MSCT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梁俊福 苏建伟 +3 位作者 曲冰杰 孙颖 刘英峰 赵瑞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MSCT表现与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腮腺Warthin瘤的MSCT表现,并与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14例进行比较,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结果 29例患者中男25例;...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MSCT表现与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腮腺Warthin瘤的MSCT表现,并与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14例进行比较,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结果 29例患者中男25例;单侧单发22例,双侧单发2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多发1例,共45个病灶,其中75.6%(34/45)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MSCT平扫4例,25例行增强扫描动脉期,6个病灶轻度强化,12个中度强化,23个明显强化,其中22例诊断为Warthin瘤。14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诊断Warthin瘤的有10例,1例诊断为炎症,2例诊断为囊性病变,1例诊断为恶性可能性大。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腮腺Warthin瘤的诊断价值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相当,临床考虑Warthin瘤的患者可依据MSCT表现进行手术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下载PDF
MSCT联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俊福 孙颖 +4 位作者 王红梅 曲冰杰 吴静 刘英峰 赵瑞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857-8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双期增强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杳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资料,术前均行MSCT双期增强扫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评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双期增强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杳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资料,术前均行MSCT双期增强扫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20例患者中,MSCT扫描对腮腺腺淋巴瘤诊断的准确率为85.0%(17/20),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80.0%(16/20),两者联合的诊断准确率为100%(20/20)。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相当,两者联合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针吸组织检查
下载PDF
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萍萍 程淑香 +2 位作者 曲冰杰 李孟宝 孟庆更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793-794,F0003,共3页
子宫腺瘤样瘤(uterine adenomatoid tumors,UATs)是起源于间皮的良性肿瘤,形成腺样结构。子宫腺瘤样瘤在子宫手术中偶然发现,和子宫本来存在的血管、淋巴管相似。肿瘤无包膜,与周边肌层分界不清,管腔内黏液或瘤细胞胞质空泡,易被误诊... 子宫腺瘤样瘤(uterine adenomatoid tumors,UATs)是起源于间皮的良性肿瘤,形成腺样结构。子宫腺瘤样瘤在子宫手术中偶然发现,和子宫本来存在的血管、淋巴管相似。肿瘤无包膜,与周边肌层分界不清,管腔内黏液或瘤细胞胞质空泡,易被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等,与转移性癌也需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瘤样瘤 病理特点分析 印戒细胞癌 临床 良性肿瘤 腺样结构 转移性癌 手术中
下载PDF
256层CT双期增强扫描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梁俊福 孙颖 +4 位作者 王红梅 曲冰杰 吴静 刘英峰 赵瑞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腮腺病变的临床资料,30例术前均行256层CT双期增强扫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比较这2种方法对腮腺腺淋巴瘤的...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腮腺病变的临床资料,30例术前均行256层CT双期增强扫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比较这2种方法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30例中检出16例腺淋巴瘤,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腺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1.2%、100%、90.0%、0.90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分别为75.0%、100%、86.7%、0.872。两者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相当。临床怀疑腮腺腺淋巴瘤时,可依据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泛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中表达变化及其对树突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13
作者 曲冰杰 陆江阳 +1 位作者 刘茜 王宏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脾脏中泛素(u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研究泛素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对树突细胞(DC)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21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和M...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脾脏中泛素(u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研究泛素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对树突细胞(DC)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21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和MODS组(180只),通过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悬液复制MODS模型,MODS组再随机均分为6、12、24、48h和5~7d、10~12d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脾脏中Ub蛋白及CD11c+DC细胞和MHCII类分子I—Ab的表达;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脾脏内UbmRNA表达。结果①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伤后6h脾脏Ub阳性细胞逐渐增多,24h达高峰[(16.83±0.38)%比(8.60±0.86)%,P〈0.05],后逐渐下降,至10—12dUb阳性细胞已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664-0.34)%比(8.60±0.86)%,P〈0.05]。②荧光定量RT—PCR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伤后6hUbmRNA表达增强,至24h达高峰(2.17±0.20比1.00±0.00,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10~12d表达已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72±0.08比1.00±0.00,P〈0.05)。③免疫荧光标记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伤后6hCD11c+DC细胞明显增加,至24h达高峰[(7.55±0.04)%比(2.08±0.13)%,P〈0.05],随后明显减少,至10—12d已接近正常对照组[(2.284-0.06)%比(2.08±0.13)%,P〉0.05]。MODS组伤后6hI-Ab阳性细胞明显增加[(10.90±1.40)%比(5.78±0.47)%,P〈0.01],24h表达明显下降[(3.32±0.91)%比(5.784-0.47)%,P〈0.05],48h、5~7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后,10—12d再次显著降低[(2.20±0.97)%比(5.78±0.47)%,P〈0.05]。Ub阳性细胞数与I—AbCD11c均呈显著正相关(n=0.899,r2=0.987,均P〈0.05)。结论Ub可能通过泛素化DC表面的MHCII类分子影响DC成熟和活化,从而影响MODS各时期的免疫应答,为调控免疫应答提供新的认识途径与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泛素 脾脏 树突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
原文传递
结外型 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李亚男 王红梅 曲冰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89-0092,共4页
探讨结外型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怀柔医院病理科2016年01月至2021年12月的4例RDD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学表现和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男性2例,女性2例,... 探讨结外型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怀柔医院病理科2016年01月至2021年12月的4例RDD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学表现和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2~56岁。肿瘤分别位于颅内、腮腺及皮下。肉眼观肿物切面灰白、灰黄相间。镜下可见增生的组织细胞、浆细胞与淋巴细胞,部分组织细胞胞浆内吞噬的细胞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组化S100、CD68阳性,CD1α阴性。结论 结外型RDD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容易被误诊及漏诊,需要与炎症性疾病、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瘤等鉴别,特征性的病理学表现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表型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Hath1基因在锯齿状腺瘤/息肉与增生性息肉中的差异性表达分析
15
作者 曲冰杰 王红梅 蔡茹艺 《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Hath1基因在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与增生性息肉(H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阅片,所有切片按WHO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筛选出63例无蒂SSA/P、35例HP、5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SA)、10例... [目的]探讨Hath1基因在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与增生性息肉(H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阅片,所有切片按WHO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筛选出63例无蒂SSA/P、35例HP、5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SA)、10例管状腺瘤(TA)、3例SSA/P伴异型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Hath1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正常结肠黏膜中,Hath1在固有层的表面上皮细胞、隐窝细胞和间质性炎症细胞中显示一致的细胞核染色。在HP中,Hath1在微泡(28/28)和杯状细胞(7/7)的隐窝内均有核染色,染色强度与正常结肠黏膜相当。Hath1核表达在增生性息肉黏膜脱垂的扭曲隐窝中也保持不变。(2)在大多数(58/63)SSA/P病例中,隐窝中Hath1的表达缺失或非常微弱。5例隐窝细胞核染色阳性的SSA均位于左半结肠。无论是根据诊断还是根据息肉部位进行比较,HP和SSA/P的Hath1染色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3)在伴有细胞学异常增生的SSA中,Hath1有一种独特的染色模式,它不是在细胞核中完全消失或非常弱的染色,而是在发育不良上皮的细胞质中显示弥漫性阳性染色。(4)Hath1在TA中,大部分是强阳性的核染色,但在一些斑片状区域阴性表达。在TSA中,Hath1在息肉中的表达也表现为混合模式,局灶性强核染色和局灶性表达缺失。[结论] Hath1基因缺失可作为鉴别SSA/P和HP的敏感而特异的标志物,可作为单纯形态学难以确诊病例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腺瘤 增生性息肉 传统锯齿状腺瘤 管状腺瘤
原文传递
腮腺Warthin瘤的MSCT表现
16
作者 赵雪 刘英峰 曲冰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6期3-4,17,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例,年龄43~82岁,平均59岁;单发21例,多发7例,共39个病灶,其中33个病灶(85%)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例,年龄43~82岁,平均59岁;单发21例,多发7例,共39个病灶,其中33个病灶(85%)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CT平扫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22个病灶见不同程度囊变,多为裂隙状囊变,所有病灶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多呈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低,囊变区无强化,其中9个病灶见包绕血管或血管贴边征。结论:病灶单发或多发,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边界清晰,增强后"快进快出"是腮腺Warthin瘤的MSCT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淋巴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