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6
1
作者 曲华毅 郭卫 +2 位作者 唐顺 李晓 柳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7-161,167,共6页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分析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本院手术治疗的2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对患者...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分析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本院手术治疗的2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对患者随访8个月至6年,平均随访33个月。复查结果表明患者病灶均明显修复,未见病灶复发。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部分病变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价值。外科治疗对该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多数患者单纯肿瘤刮除植骨,或者骨水泥填充即可治愈肿瘤,部分患者病变具有较强的侵袭性,结合化疗可以控制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尤文肉瘤融合基因修饰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转染的树突细胞体外抗尤文肉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2
2
作者 曲华毅 郭卫 何湘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构建尤文肉瘤融合基因EWS-FLI1重组腺病毒,利用此腺病毒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树突细胞(DC),检测感染后的DC致敏的淋巴细胞对尤文肉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将质粒Pec1/EW S-FLI1酶切,切出的EWS-FLI1 cDNA片段克隆至腺... 目的:构建尤文肉瘤融合基因EWS-FLI1重组腺病毒,利用此腺病毒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树突细胞(DC),检测感染后的DC致敏的淋巴细胞对尤文肉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将质粒Pec1/EW S-FLI1酶切,切出的EWS-FLI1 cDNA片段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的hCMV启动子下游。将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共同转化大肠杆菌B J5183菌株,获得同源重组后的腺病毒质粒pADeasy-1/EW S-FLI1。将此质粒转染293细胞,包装产生腺病毒Ad EW S-FLI1。扩增、纯化产生高滴度的Ad EW S-FLI1。转染PBMC并经过鉴定后致敏淋巴细胞,4 h51Cr释放试验测定致敏后的淋巴细胞对尤文肉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结果:同源重组后产生的pADeasy-1/EW S-FLI1经PCR鉴定构建成功,纯化后的滴度为4×1010/mL。转染PBMC后,RT-PCR证实有EW S-FLI1 mRNA的转录。致敏后的淋巴细胞对尤文肉瘤细胞系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效靶比在40∶1时,对尤文肉瘤673细胞系的杀伤率为35.1800%±0.0128%,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腺病毒Ad EW S-FLI1构建成功,并能在PBMC中稳定有效地表达,Ad EW S-FLI1转染的DC可高效地诱发机体T细胞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 肉瘤 Ewing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树突细胞
下载PDF
介导尤文肉瘤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曲华毅 郭卫 +1 位作者 李健 何湘君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 构建尤文肉瘤融合基因EWS -FLI1重组腺病毒 ,并检测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 ,为进一步进行尤文肉瘤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将质粒pEC1EWS/FLI1酶切 ,切出的EWS -FLI1cDNA片段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 -cmv的... 目的 构建尤文肉瘤融合基因EWS -FLI1重组腺病毒 ,并检测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 ,为进一步进行尤文肉瘤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将质粒pEC1EWS/FLI1酶切 ,切出的EWS -FLI1cDNA片段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 -cmv的HCMV启动子下游。将连接后的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Padeasy -1共同转化大肠杆菌BJ5 1 83菌株 ,获得同源重组后的腺病毒质粒pADEWS/FLI1。将此质粒转染 2 93细胞 ,包装产生腺病毒AdEWS -FLI1。扩增、纯化产生高滴度的AdEWS -FLI1。转染PBMC ,并通过RT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WS -FLI1的表达。结果 同源重组后产生的pADEWS/FLI1经PCR鉴定构建成功 ,纯化后的滴度为 4× 1 0 10 /ml。转染PBMC后 ,RT -PCR证实有EWS/FLI1mRNA的转录 ,免疫检测法检测在PBMC中有EWS/FLI1的表达。结论 重组腺病毒AdEWS/FLI1构建成功 ,并能在PBMC中稳定有效地表达 ,为进一步进行尤文肉瘤的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导尤文肉瘤 重组腺病毒 病毒构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基因表达 EWS-FLI1
下载PDF
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荣利 郭卫 +2 位作者 汤小东 曲华毅 唐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总结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的手术经验、并发症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对9例脊柱肿瘤患者进行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术,病理诊断包括4例骨巨细胞瘤,1例尤文肉瘤,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3例孤立性骨转移癌。8... 目的:总结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的手术经验、并发症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对9例脊柱肿瘤患者进行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术,病理诊断包括4例骨巨细胞瘤,1例尤文肉瘤,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3例孤立性骨转移癌。8例患者肿瘤位于胸椎,1例位于腰椎。4例患者术前接受了病椎的选择性节段动脉栓塞。所有病例术前均根据Tomita脊柱肿瘤外科分期进行评估,2例患者为间室内,7例为间室外。对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外科边界检查。采用Frankel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术中失血量5800ml,平均手术时间291min。2例患者获得广泛边界,其他为边缘性边界。1例术后血肿形成,1例脑脊液漏致胸腔积液,1例血肿形成合并脑脊液漏。随访14~36个月,平均25.8个月,在随访期内肿瘤无复发,2例转移癌及1例尤文肉瘤患者带瘤生存,1例转移癌死亡,4例无瘤生存。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或保持原有水平。结论:对具有适应证的胸腰椎肿瘤患者进行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局部控制和功能恢复,但仍需要进一步随访并提高技术,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 外科治疗 重建
下载PDF
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大森 郭卫 +3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燕太强 曲华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手术治疗方式选择,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7月~2013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收治并获得随访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16~83岁。术前均有与血管瘤相关的局部疼... 目的:探讨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手术治疗方式选择,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7月~2013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收治并获得随访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16~83岁。术前均有与血管瘤相关的局部疼痛或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其中16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为B^D级)。18例椎体后壁完整、无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和/或脊柱不稳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31例椎体后壁不完整、存在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和/或脊柱不稳的患者行开放手术。分析评估所有患者手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及疼痛症状缓解情况(VAS评分)。结果:1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者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h VAS评分由术前4.2±1.6分(2~8分)降至1.0±1.2(0~4分)(P<0.01);随访58.7±34.3个月(14~127个月),16例无症状复发,2例症状复发并加重,经放疗后缓解。31例行开放手术者经后路手术19例,前路手术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术中出血量2270±1702ml(300~6000ml);术中1例出血量大,未行内固定术,其余30例均行内固定术,术后发生局部血肿2例,伤口感染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16例伴不完全截瘫患者14例脊髓功能改善1级或以上,15例术前存在局部疼痛或神经根刺激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4.8±2.0分(3~9分)降至1.3±1.7分(0~6分)(P<0.01);1例术后半年死于其他疾病,其余30例随访76.3±42.1个月(14~191个月),4例复发,其中2例无症状,给予观察,1例有症状者放疗后缓解,另1例手术后缓解。结论:对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对于椎体后壁完整、无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和/或脊柱不稳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取得较好果;而对于椎体后壁不完整、存在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和/或脊柱不稳的患者应行开放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脊椎 经皮椎体成形术 开放手术
下载PDF
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钱利华 鲍冬梅 +3 位作者 郑红芳 曲华毅 虞有智 沈丹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 探讨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分析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方法 收集22例组织学证实为骨LCH的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2~37岁,儿... 目的 探讨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分析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方法 收集22例组织学证实为骨LCH的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2~37岁,儿童比成人多见。任何部位的骨组织均可受累。临床以局部疼痛及肿胀为主要表现,X线表现不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受累骨组织可见形态特殊的组织细胞,即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同时伴有数量不等的嗜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破骨样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D1a和S-100(+),部分CD68(+)。结论 骨LCH的病因尚未明确,其组织病理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需要与骨髓炎、骨肿瘤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鉴别,免疫组化染色CD1a、S-100和CD68等标记对确诊有帮助。多数孤立性骨LCH患者预后良好,但可有少数病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嗜酸性肉芽肿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影像学在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柳剑 郭卫 +2 位作者 杨荣利 曲华毅 杨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29-1331,共3页
关键词 化疗效果 骨肉瘤 影像学 5年生存率 原发恶性骨肿瘤 以手术为主 评估 原发恶性肿瘤
下载PDF
累及脊柱的Rosai Dorfman病3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军 孙亦雯 +5 位作者 曲华毅 汤小东 杨毅 梁海杰 沈丹华 郭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5,共5页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1961年由Lennert首先报道,1969年Rosai和Dorfman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将其正式命名。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通常表...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1961年由Lennert首先报道,1969年Rosai和Dorfman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将其正式命名。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巨大淋巴结肿大、发热及炎症性指标上升[1、2];好发部位为皮肤及皮下组织,常见于四肢、头面部及躯干等部位的皮下组织[3]。结外RDD不常见,多累及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单独累及骨骼系统者少见,累及脊柱者罕见。2011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3例累及脊柱的RDD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西城区 中心 肿瘤 脊柱 病理科
下载PDF
骶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卫 曲华毅 +1 位作者 杨荣利 孙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总结骶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0年12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61例骶骨转移瘤患者,其中有骶尾部疼痛和/或下肢疼痛者57例,有骶髂关节不稳活动时疼痛加重者35例;下肢肌力减退17例,大小便功能异... 目的:总结骶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0年12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61例骶骨转移瘤患者,其中有骶尾部疼痛和/或下肢疼痛者57例,有骶髂关节不稳活动时疼痛加重者35例;下肢肌力减退17例,大小便功能异常1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2例肿瘤位于S3以下者行肿瘤完整切除;24例肿瘤位于S3以上且无骶髂关节不稳者行肿瘤刮除、神经根松解术;35例肿瘤位于S3以上并且有活动后疼痛症状加重者行肿瘤切刮、神经根松解、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按照数字分级法(N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术后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神经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大出血导致患者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切口愈合不良6例,首次清创后4例愈合,2例再次清创后愈合;神经损伤3例,术后出现下肢部分感觉运动缺失,随访期间无明显恢复;脑脊液漏4例,经绝对卧床、切口处加压包扎等措施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35个月。有疼痛症状者术前平均NRS评分为7.4分,术后平均为2.4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小便功能异常的12例患者中8例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3例和术前相比较变化不明显,1例症状加重;下肢肌力减退的患者中术后13例得到明显恢复,平均较术前提高2个等级。骶髂关节不稳行腰骶部内固定的35例患者中术后27例活动后疼痛明显改善。结论:对有明显症状的骶骨转移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受压神经的功能,恢复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转移瘤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灭活再植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毅 郭卫 +4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燕太强 曲华毅 姬涛 《骨科》 CAS 2018年第3期247-252,共6页
自体瘤骨灭活再植是重建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要手段。灭活可以分为物理和化学方法,巴氏灭活、射线外照射、液氮、无水乙醇浸泡等技术方法在国内外的骨肿瘤中心均有报道。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不同灭活方法的操... 自体瘤骨灭活再植是重建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要手段。灭活可以分为物理和化学方法,巴氏灭活、射线外照射、液氮、无水乙醇浸泡等技术方法在国内外的骨肿瘤中心均有报道。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不同灭活方法的操作流程、不同解剖部位实施灭活再植术的特点、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和一些实用手术技巧。在整个灭活再植操作过程中应始终遵循无菌、无瘤的原则,术中应实现即刻坚强的内固定,并对灭活骨的全长加以保护。在各种灭活方法中,改良巴氏灭活法(高渗盐水法)和射线外照射灭活法在灭活彻底性和骨愈合率方面表现相对较为均衡。不同解剖部位应选择相应重建策略,关节骨移植选择填充骨水泥的髓内固定;而中段骨干建议选择钢板固定的同时辅以带血管蒂腓骨移植;股骨上段和肱骨上段可以选择灭活骨联合长柄假体的复合重建(APC)。感染是灭活再植最常见的并发症,机械并发症和不愈合的发生,与解剖部位和灭活方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恶性肿瘤 灭活 再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人工韧带在耻骨肿瘤切除后重建下腹壁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臧杰 郭卫 +2 位作者 汤小东 曲华毅 李大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从患者的主观角度和临床客观指标评价人工韧带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因耻骨肿瘤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并接受手术切除和人工韧带重建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从患者的主观角度和临床客观指标评价人工韧带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因耻骨肿瘤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并接受手术切除和人工韧带重建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单纯切除耻骨上支的患者8例,耻骨下支5例,耻骨上下支一并切除的12例。平均出血量(774±580) m L,平均手术时间(138±25) min,平均住院时间(19±6) d。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愈合问题,经清创后愈合。平均随访时间为(37±21)个月,肿瘤复发1例,1例转移癌(肾癌)患者因原发肿瘤进展而死亡。无切口疝,无韧带感染以及局部异物感等相关并发症。23例患者术后活动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设施,2例患者活动时需要拄单拐。19例患者未诉任何疼痛不适,3例患者诉活动时感轻度疼痛,3例患者中度疼痛。评价术后功能的MSTS评分平均为87±4。结论:人工韧带可应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下腹壁缺损的重建,此重建方式可以预防腹壁疝的发生,同时可以通过减小残腔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患者术后较好的主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肿瘤 骨盆肿瘤 人工韧带 腹壁重建
下载PDF
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2
作者 汤小东 郭卫 +3 位作者 杨荣利 曲华毅 杨毅 姬涛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肿瘤学和功能学结果,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6年6月我中心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共88例,男性54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28岁。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异样增殖... 目的通过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肿瘤学和功能学结果,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6年6月我中心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共88例,男性54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28岁。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异样增殖症、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手术方式:3例仅接受活检,17例行肿瘤病灶外整块切除,68例行病灶内刮除;其中54例进行了内固定,12例接受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结果平均随访58个月,9例囊内刮除病例(9/85,11.7%)出现局部复发,包括6例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骨囊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巨细胞瘤;其中1例人工假体置换病例出现了深部感染,3例单纯病灶刮除、未行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骨折。术后MSTS93评分平均27.3分。结论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进行适当的刮除植骨内固定通常可以达到较低的复发率和较好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可用于侵袭性或反复复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良性肿瘤 外科治疗 内固定 假体置换
下载PDF
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大森 郭卫 +1 位作者 曲华毅 杜志业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3期239-242,共4页
背景:多数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9月至2010年8月行骶骨肿瘤切除术462例中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治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伤... 背景:多数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9月至2010年8月行骶骨肿瘤切除术462例中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治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2例中57例(12.3%)出现伤口感染,其中52例伤口细菌培养阳性,52例中17例为混合细菌。糖尿病史、手术区曾接受放疗、术中术后直肠破裂、手术历时较长、术后脑脊液漏均是发生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制定骶骨肿瘤切除计划以及治疗骶骨伤口感染的过程中需考虑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骶骨肿瘤切除术 伤口感染
下载PDF
164例骶骨原发肿瘤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林 郭卫 +3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姬涛 曲华毅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探讨骶骨原发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骶神经功能情况。方法骶骨原发肿瘤患者164例,术后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皮肤感觉、行走功能、排尿费力、尿失禁、排尿感觉、排便费力、便失禁、排便感觉等情况,比较接受不同节段骶骨手术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骶骨原发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骶神经功能情况。方法骶骨原发肿瘤患者164例,术后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皮肤感觉、行走功能、排尿费力、尿失禁、排尿感觉、排便费力、便失禁、排便感觉等情况,比较接受不同节段骶骨手术患者术后的骶神经功能,总结保留不同层面骶神经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骶神经根离断水平越高对术后功能影响越明显,但不同层面骶神经对各方面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至少保留双侧S1神经根的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皮肤感觉障碍、行走费力、步态异常以及需借助辅助装置转移等情况的概率明显低于仅保留双侧L5神经根的患者;至少保留单侧S3神经根患者术后出现排尿排便费力、尿和便失禁及排尿和排便感觉减退的概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双侧S3神经根均被切除患者。而保留双侧S3神经根的患者发生尿失禁及漏尿的概率又明显低于仅保留一侧S3神经根患者。保留单侧全部骶神经根患者,其二便功能水平大致介于保留单侧S3及保留双侧S2患者之间。结论至少保留单侧S3神经根对保留患者术后的排尿和排便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肿瘤 脊神经根 排尿 排便
下载PDF
国人骨肉瘤化疗坏死率及体积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柳剑 郭卫 +2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曲华毅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人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45例原发初治无转移的四肢成骨肉瘤患者。在进行了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的标准治疗后,所有切除标本进行坏死率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 目的探讨国人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45例原发初治无转移的四肢成骨肉瘤患者。在进行了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的标准治疗后,所有切除标本进行坏死率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肿瘤部位、血型、碱性磷酸酶水平、肿瘤体积等与肿瘤坏死率和预后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找出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小者14例,体积不变者20例,体积增大者11例。肿瘤坏死率≥90%者19例,肿瘤坏死率<90%者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3个月~46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60.6%。肿瘤坏死率高者预后较好,肿瘤坏死率与预后相关(P=0.028),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小提示肿瘤坏死率较高,化疗前后肿瘤的体积变化与坏死率相关(γ2=7.929,P=0.019)。结论测量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分析肿瘤坏死率可以预测骨肉瘤的化疗效果,推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化疗 效果评估 体积 病理坏死率
下载PDF
影响骨肉瘤预后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健 郭卫 +2 位作者 杨荣利 曲华毅 樊瑞峰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4年第6期374-379,共6页
关键词 骨肉瘤 预后因素 新辅助化疗 5年生存率 恶性肿瘤 身心健康 毒副作用 强化化疗 青少年 破坏性 手术
下载PDF
骨肉瘤患者SAP值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健 郭卫 +2 位作者 杨荣利 曲华毅 樊瑞峰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4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治疗前SAP(serumalkalinephosphatase)值升高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1 7例骨肉瘤患者 ( 1 9例在就诊时发现转移 ,98例未发现转移 )治疗前SAP值水平的测定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1 )就诊时已经发...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治疗前SAP(serumalkalinephosphatase)值升高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1 7例骨肉瘤患者 ( 1 9例在就诊时发现转移 ,98例未发现转移 )治疗前SAP值水平的测定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1 )就诊时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中 ,SAP值显著升高的人数明显高于就诊时没有发生转移的SAP值显著升高的人数 ( 68 4%和 3 6 7% ;P <0 0 5 ) ,( 2 )经过治疗后 ,就诊时没有发生转移的患者中 ,SAP值水平增高的患者再次发生转移和复发的比例明显高于SAP值水平正常的患者 ( 3 3 8%和 1 1 1 % ;P <0 0 5 ) ,( 3 )就诊时SAP值水平高的患者中 ,其治疗后转移复发率高于SAP值水平正常的患者 ( 3 9%和1 3 3 % ;P <0 0 1 ) ,而且 ,治疗前SAP值越高 ,即使通过正规的治疗 ,其治疗后转移、复发率也越高 (≤ 1 9岁 ,P<0 0 1 ;≥ 2 0岁 ,P <0 0 5 )。 ( 4 )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 (包括化疗、术前化疗和手术 ) ,SAP值有下降和恢复正常的趋势 ,并且化疗前后和手术前后SAP值有显著的统计学意 (P≤ 0 0 0 1 )。但是 ,手术后SAP值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复发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P =0 42 2 )。结论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证明 :对于骨肉瘤患者来说 ,治疗前SAP值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含量测定 碱性磷酸酶 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四种不同尤文肉瘤树突状细胞免疫疫苗的体内外抗肿瘤免疫应答研究
18
作者 赵会 唐顺 +3 位作者 曲华毅 郭卫 李晓 彭长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3-408,共6页
目的:制备4种尤文肉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并比较和分析其在体内外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效果。方法:从健康供者体中分离和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 目的:制备4种尤文肉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并比较和分析其在体内外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效果。方法:从健康供者体中分离和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4,IL-4)将单核细胞诱生为DC,并对其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分别制备4种DC疫苗:(1)融合瘤,将DC与A673细胞进行电融合,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双染色融合瘤,以确定其融合率;(2)负载肿瘤裂解物DC,将DC与A673细胞反复冻融物共培养;(3)EWS/FLI1修饰DC,用编码EWS/FLI1的腺病毒转染DC;(4)未作处理的成熟的DC。将各种DC疫苗与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istocom patibility leukocyte antigen,HLA)相配的CD8+T细胞共培养,用ELISA试剂盒检测刺激增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CTL)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的量,用51Cr细胞杀伤试剂盒检测CTL在不同比例下对A673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皮下接种A673细胞,构建重建人免疫系统的SCID鼠尤文肉瘤模型,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gG的量,以确定免疫重建效果,并接种不同的DC疫苗,检测其对小鼠成瘤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出从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出的CD83、CD80、CD86及HLA-DR高表达的成熟DC。DCs/A673融合细胞的电融合效率达到16.32%。各种DC疫苗都可以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IFN-γ分泌检测显示,融合瘤组较其他DC疫苗组产生CTL水平高,其后依次为肿瘤裂解物负载组、EWS/FLI1修饰组和未作处理组。而在体外杀伤A673实验中,融合瘤组杀伤效率最高,肿瘤裂解物负载组次之,EWS/FLI1修饰组与未作处理组最低,且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抑制肿瘤生长的体内实验中,融合瘤组小鼠肿瘤最小,EWS/FLI1修饰组、肿瘤裂解物负载组和未作处理组之间差别不大。结论:尤文肉瘤DC疫苗可以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将各种尤文肉瘤DC疫苗进行体内外综合比较时发现,融合瘤是最佳的尤文肉瘤免疫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肉瘤 Ewing 免疫疗法
下载PDF
木犀草素通过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骨肉瘤U2OS细胞EMT转化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曲国欣 纪志华 +2 位作者 付昆 曲华毅 吴岳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1601-1606,共6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kappa 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nuclear factor-kappaB,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骨肉瘤U2OS细胞(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kappa 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nuclear factor-kappaB,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骨肉瘤U2OS细胞(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10、20、40μmol/L)处理U2OS细胞,MTT法检测木犀草素对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木犀草素对U2OS细胞迁移的作用;qPCR检测木犀草素对Bax、Bcl-2、Caspase-2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木犀草素对p-PI3K、p-AKT、p-IKK、NF-κB等PI3K/AKT/NF-κB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木犀草素对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结果:木犀草素可明显抑制U2OS细胞增殖(P<0.05),且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同时,可以显著抑制U2OS细胞的迁移(P<0.05);可以上调U2OS细胞内Bax、Caspase-2 mRNA表达水平(P<0.05),下调Bcl-2 mRNA表达水平(P<0.05);明显降低U2OS细胞内p-PI3K、p-AKT、p-IKK、NF-κB蛋白表达(P<0.05),同时显著抑制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活化从而发挥抑制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EMT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骨肉瘤 EMT转化 细胞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吲哚菁绿标记荧光成像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手术中的辅助作用
20
作者 王涵 汤小东 +4 位作者 姬涛 燕太强 曲华毅 李大森 郭卫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4-580,共7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ICG标记近红外(near-infrared,NIR)荧光成像辅助手术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男17例、女21例,年龄(36±21)岁(...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ICG标记近红外(near-infrared,NIR)荧光成像辅助手术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男17例、女21例,年龄(36±21)岁(范围5~75岁)。手术前1 d静脉滴注2 mg/kg剂量ICG,术中行NIR成像确认肿瘤荧光信号;肿瘤切除后,对肿瘤床进行NIR成像检测荧光残留灶;进一步切除荧光残留病灶送病理学检测,确认是否含有肿瘤组织。对荧光图像进行事后分析,计算肿瘤染色率及信噪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8例患者中34例患者肿瘤成功被ICG染色,总体染色率为90%。不同病理类型、良性或恶性肿瘤、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术前不同ICG给药时间组肿瘤染色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肿瘤成功染色患者的信噪比为2.9(2.3,5.7)。不同病理类型、良性或恶性肿瘤、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术前不同ICG给药时间、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前地舒单抗不同用药次数以及肿瘤对新辅助化疗反应好坏患者信噪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切除后术中通过荧光引导共送检有荧光残留信号的组织块57块,其中30块病理检查证实含有残余肿瘤病灶,总体准确度为53%。分块切除术的准确度为71%,明显高于整块切除术的16%(χ^(2)=15.51,P=0.000)。结论ICG标记的NIR荧光成像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染色率较高,染色效果稳定,不易被外部因素影响,可用于术中临床隐匿残留肿瘤病灶的检测,在分块切除术中的检测准确度较整块切除术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谱学 近红外线 光学成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