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及胸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液 被引量:3
1
作者 曲彦丽 单利 唐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368-369,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与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胸腔内置管持续引流 ,肺完全复张后予胸腔内注入胞必佳。结果  4 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9例完全缓解 ,2 6例部分缓解 ,7例无...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与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胸腔内置管持续引流 ,肺完全复张后予胸腔内注入胞必佳。结果  4 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9例完全缓解 ,2 6例部分缓解 ,7例无效 ,有效率 83 3%。结论 该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操作方便、安全 ,患者痛苦少等优点 ,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内注药治疗 胞必佳
下载PDF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MRP1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曲彦丽 姜家豫 单利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寻找检测肺癌多药耐药的新途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10 例健康人和30 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PBL的MRP1表达,并比较了肺癌患者化疗前后PBL的MRP...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寻找检测肺癌多药耐药的新途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10 例健康人和30 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PBL的MRP1表达,并比较了肺癌患者化疗前后PBL的MRP1表达;根据化疗疗效评价标准将肺癌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了两组患者化疗前后PBL的MRP1表达。结果:健康人PBL的MRP1表达为(2.01±0.68)%;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PBL的MRP1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51, P<0.05);有效组化疗前后PBL的MRP1表达差值与无效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45, P>0.05)。结论:(1)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PBL的MRP1表达具有简便、可操作性;(2)化疗后肺癌患者PBL的MRP1表达与化疗前相比有增高趋势,提示存在化疗后的继发耐药;(3)PBL的MRP1表达与化疗疗效无关,尚不能预测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流式细胞技术 外周血淋巴细胞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下载PDF
晚期NSCLC一线化疗疾病控制与生存关系的分析
3
作者 曲彦丽 唐勇 赛福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线化疗疾病控制(DCR)与进展(PD)患者之间生存的差别,探讨DCR可否预测生存。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一线含铂联合化疗86例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的疗效按WHO标准分为CR,PR,SD,PD。结果一线化疗后DCR共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线化疗疾病控制(DCR)与进展(PD)患者之间生存的差别,探讨DCR可否预测生存。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一线含铂联合化疗86例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的疗效按WHO标准分为CR,PR,SD,PD。结果一线化疗后DCR共64例(74.4%)[其中CR 0例,PR 30例(34.9%),SD 34例(39.5%)],PD 22例(25.6%)。DCR和PD患者中位生存期(MST)有统计学意义,为14.2月和5.1月(P<0.001)。CR+PR和SD患者MST有统计学意义,为15.0月和11.0月(P=0.03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一线化疗疾病控制(P=0.017),ECOG评分(P=0.046)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疾病控制患者其生存较进展患者好,疾病控制比化疗有效似乎更能反映化疗疗效,预测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联合 存活率 有机铂化合物/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曲彦丽 姜家豫 单利 《新疆医学》 2004年第6期144-147,共4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肺癌患者总的治愈率不足15%,化疗在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细胞肺癌(SCLC)对首次化疗非常敏感,有效率达90%,但大多数患者会复发,并形成多药耐药.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肺癌患者总的治愈率不足15%,化疗在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细胞肺癌(SCLC)对首次化疗非常敏感,有效率达90%,但大多数患者会复发,并形成多药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首次化疗的敏感率很低,大多数表现为原发性耐药.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原发性耐药及获得性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多药耐药(MDR)是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现象后会对非同类结构、细胞靶点和作用机制迥然不同的其他抗肿瘤药物产生的交叉耐药.它涉及多种复杂机制,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耐药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介导的MDR机制,MRP在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检测方法以及耐药的逆转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肺癌 研究进展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6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勇 曲彦丽 单利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7-618,共2页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至不可耐受时停药。结果总有效率为30.1%,疾病控制率为81.7%。有效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为6.6个月,全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4.9个月,中位...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至不可耐受时停药。结果总有效率为30.1%,疾病控制率为81.7%。有效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为6.6个月,全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4.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9.8个月,1年生存率为38.2%。腺癌患者的有效率、生存时间及TTP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女性患者的有效率和生存时间优于男性患者。脑转移患者的有效率为50%。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多数较轻并可逆。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吉非替尼与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治华 唐勇 +2 位作者 曲彦丽 单利 赛福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观察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与厄罗替尼治疗中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吉非替尼方案组(A组,33例)和厄罗替尼方案组(B组,25例),分别口服吉非替尼(250mg)和厄罗替尼(150mg... 目的观察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与厄罗替尼治疗中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吉非替尼方案组(A组,33例)和厄罗替尼方案组(B组,25例),分别口服吉非替尼(250mg)和厄罗替尼(150mg),1次/日。结果A组有效率27.3%,疾病控制率为45.5%,B组有效率44.0%,疾病控制率为6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疾病进展时间:A组4.5月,B组5.0月;中位生存期:A组9.0月,B组8.0月,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毒副反应为皮疹与腹泻,其中A组为57.3%、18.2%,B组为64.0%、12.0%,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厄罗替尼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差别不大,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 喹唑啉类/治疗应用 肺肿瘤/药物疗法
下载PDF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赛福丁.柯尤木 曲彦丽 唐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GEM)联合奈达铂(NDP)组成的GN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NSCLC患者采用GN方案:GEM1 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NDP 80mg/m2,第2天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结果:全组52例中,完全缓...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GEM)联合奈达铂(NDP)组成的GN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NSCLC患者采用GN方案:GEM1 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NDP 80mg/m2,第2天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结果:全组52例中,完全缓解3例(5.77%),部分缓解17例(32.69%),稳定23例(44.23%),进展9例(17.31%),有效率为38.46%,疾病控制率82.69%。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国产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奈达铂 化学治疗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表达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莉 单利 +1 位作者 曲彦丽 韩志刚 《农垦医学》 2009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研究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的表达与顺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观察该指标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科经病理组... 目的:研究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的表达与顺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观察该指标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科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用顺铂方案化疗的初治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8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的表达情况,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资料与该指标的表达进行比较,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81例患者中,ERCC1染色阳性29例,阳性率为35.8%,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状态评分、分期及是否吸烟无关,腺癌表达高于鳞癌。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为20.69%,ERCC1表达阴性组化疗有效率为55.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03天,ERCC1表达阴性组为564天,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表达不同是晚期NSCLC患者化疗方案中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别的重要因素,检测其表达可以预测晚期肺癌的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其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本研究可为临床上NSCLC患者个体化疗方案的制定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RCC1 铂类药物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勇 曲彦丽 单利 《首都医药》 2008年第12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二线或二线以上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天,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停药。结果12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30.1%(38/126),疾病控制率为81.7%(103/12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二线或二线以上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天,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停药。结果12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30.1%(38/126),疾病控制率为81.7%(103/126)。有效患者中位缓解时间为6.6个月,全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4.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9.8个月,1年生存率为38.2%。腺癌患者有效率、生存时间及TTP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女性患者有效率和生存时间优于男性患者。脑转移患者有效率为50%。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皮疹发生率最高(47.6%),但多数较轻并可逆。结论吉非替尼作为二线及二线以上方案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分析 疗效
原文传递
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相关毒性Meta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慧轩 曲彦丽 +1 位作者 汤旭山 唐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634-1640,共7页
目的伊立替康(CPT-11)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5-FU/LV)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优于5-FU/LV,但CPT-11的毒副作用不可预测。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e transferase 1A1,UGT1A1)是参与CPT11... 目的伊立替康(CPT-11)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5-FU/LV)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优于5-FU/LV,但CPT-11的毒副作用不可预测。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e transferase 1A1,UGT1A1)是参与CPT11在人体内失活代谢最重要的酶,其酶活性受到UGT1A1基因多态性的调控。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CPT11相关毒性存在关系,但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CPT-11相关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2014-12之前发表的相关文献,以CPT11、UGT1A1、多态性和结直肠癌为检索词,按纳入标准,选择相关的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2及R软件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CI,并对其发表偏倚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在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中,UGT1A1*28/*28(OR=3.58,95%CI为1.91~6.71,P〈0.001)和UGT1A1*1/*28(OR=1.82,95%CI为1.30~2.54,P=0.0004)较UGT1A1*1/*1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UGT1A1*28/*28(OR=5.51,95%CI为2.82~10.75,P〈0.001)和UGT1A1*1/*28(OR-1.83,95%CI为1.22~2.76,P=0.004)较UGT1A1*1/*1发生3~4级腹泻的风险增加;UGT1A1A/A较UGT1A1G/G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OR=2.4l,95%CI为1.28~4.55,P=0.007;UGT1A1G/A较UGT1A1G/G不会增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OR=1.32,95%CI为0.96~1.83,P=0.09;UGT1A1A/A(OR=4.40,95%CI为2.12~9.12,P〈0.001)和UGT1A1G/A(OR-1.89,95%CI为1.26~2.84,P=0.002)较UGT1A1G/G发生3~4级腹泻的风险增加。结论在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中,UGT1A1*28基因多态性或UGT1A1*6基因多态性能预测CPT-11 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3~4级腹泻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人群 结直肠癌 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 多态性 伊立替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