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古”:彝族民间的纠纷解决人 被引量:4
1
作者 曲木伍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2-95,101,共5页
"德古"属于一种社会分层,是彝族社会的民族精英,他们不经过选举或任命产生的,而是由其本人的办事能力和威信自然产生的。他们是彝族民间社会主要的纠纷解决人,是彝族民间秩序的维护者。彝族重视家支内部的团结、追求和谐的传... "德古"属于一种社会分层,是彝族社会的民族精英,他们不经过选举或任命产生的,而是由其本人的办事能力和威信自然产生的。他们是彝族民间社会主要的纠纷解决人,是彝族民间秩序的维护者。彝族重视家支内部的团结、追求和谐的传统文化是"德古"能调解纠纷决定因素;"德古"是彝族民间自发生长的乡土权威人士,也是调解纠纷的媒介和见证者。了解"德古",对于促进彝族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古” 彝族 民间 纠纷解决
下载PDF
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相关文献流传情况述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曲木伍各 洛边木果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81-83,共3页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一位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崇敬的祖人。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彝族人民理想化地把支格阿鲁塑造成一位英俊潇洒、心地善良、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彝族英雄...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一位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崇敬的祖人。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彝族人民理想化地把支格阿鲁塑造成一位英俊潇洒、心地善良、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相关文献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彝族居住的省和自治区。其流传情况及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同质的,也有异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支格阿鲁 文献 流传情况
下载PDF
彝族咒诗简说
3
作者 曲木伍各 吉郎伍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9-34,70,共7页
彝族咒术是彝族民间最为常见的仪式之一,特别是咒鬼术在彝族民众生产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使之成为毕摩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咒诗是咒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诵辞,也是彝族以书面传承的传统文学的“汇编”之一,在彝族经籍文献中... 彝族咒术是彝族民间最为常见的仪式之一,特别是咒鬼术在彝族民众生产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使之成为毕摩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咒诗是咒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诵辞,也是彝族以书面传承的传统文学的“汇编”之一,在彝族经籍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彝族咒术和咒诗的分类、结构、历史渊源、研究价值进行简要评述,从而指出咒术是人类原初文化演进历史轨迹保留最为完整、内容十分丰富的一种活态仪式,是彝族民间独特存在和独自传承的无形文化遗产。而咒诗是对咒术仪式中所使用的诗化咒辞的“汇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五彩斑斓的世界多元文化中,也是一份十分稀有的宝贵的人类记忆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咒术 咒诗 分类 结构 渊源 价值
下载PDF
高校彝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西昌学院彝文系各专业为个案 被引量:1
4
作者 阿牛木支 曲木伍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彝汉双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主动构建了多样化的专业方向群,基本上能满足彝汉双语教育的现有规模。但高校彝汉双语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提高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的严峻形势的挑战,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彝汉双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主动构建了多样化的专业方向群,基本上能满足彝汉双语教育的现有规模。但高校彝汉双语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提高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的严峻形势的挑战,只有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力度,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汉双语 特色专业 课程体系 学分制 人才培养 教育模式
下载PDF
彝族纠纷解决研究的意义
5
作者 张居盛 曲木伍各 张晓松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研究彝族纠纷解决是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对丰富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理论、保护彝族法文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定纷止争、构建彝族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彝族 纠纷解决 意义
下载PDF
电视剧本《支格阿尔》的文本特性及多重价值
6
作者 阿牛木支 曲木伍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7-130,共4页
彝族历史神话电视剧本《支格阿尔》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民族志。该剧用诗化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塑造了彝族文化英雄人物支格阿尔的形象,再现了古代彝族社会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研究民族学、语言学、文字学、社会学、... 彝族历史神话电视剧本《支格阿尔》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民族志。该剧用诗化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塑造了彝族文化英雄人物支格阿尔的形象,再现了古代彝族社会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研究民族学、语言学、文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提供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记忆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格阿尔 史诗品格 思想内涵 多重价值 文化记忆
下载PDF
新时代“彝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曲木伍各 阿牛木支 邓明英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55,107,共9页
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既给高校民汉双语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高校培养“民汉兼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和新任务,特别是彝汉双语高等教育惟有... 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既给高校民汉双语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高校培养“民汉兼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和新任务,特别是彝汉双语高等教育惟有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建构历程、实施举措及成效等方面,对新时代“彝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及实践进行探究,从而将人才培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形势,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文+”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时代背景 实施举措
下载PDF
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中国当代彝族文学创作论》述评
8
作者 曲木伍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阿牛木支所著的《中国当代彝族文学创作论》于2009年12月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作是西昌学院出版科技专著资助及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的成果之一。全书共十五章,各章节的体例编排科学、前后衔接连贯,内容... 阿牛木支所著的《中国当代彝族文学创作论》于2009年12月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作是西昌学院出版科技专著资助及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的成果之一。全书共十五章,各章节的体例编排科学、前后衔接连贯,内容以当代彝族文学为研究对象,既有宏观层面上的综合论述,又有微观层面上的个案分析。为此,该著作正是在全面把握当代彝族文学创作实绩的基础上,力图多视角、多层面地展示当代彝族文学创作成就,着力探讨当代彝族文学创作规律,客观反映文本的文化意象和审美尺度,充分彰显独树一帜的学术基点和批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论 中国当代 彝族文学 民族文学研究 述评 四川省教育厅 出版发行 大学出版社
下载PDF
后扶贫时代推进凉山州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庆霜 曲木伍各 阿牛木支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5-30,共6页
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梳理田野资料与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凉山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的成效,以及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加大防止返贫监测... 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梳理田野资料与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凉山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的成效,以及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加大防止返贫监测力度、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深化教育帮扶、建立融合发展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着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新样板提供有效路径与个案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乡村振兴 防止返贫机制 内生动力 治理体系
下载PDF
浅谈美姑县九口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0
作者 田秀山 曲木伍各 罗文华 《西昌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97-99,93,共4页
贫困与发展是一个跨世纪跨国界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极为严峻的挑战。同时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故江总书记指出:“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维护稳定的主要条件……帮助这些地... 贫困与发展是一个跨世纪跨国界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极为严峻的挑战。同时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故江总书记指出:“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维护稳定的主要条件……帮助这些地方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发展,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国防巩固的重大政治问题。”总书记的讲话从战略的高度上论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学校积极配合凉山州的“百乡扶贫”工作,派我们三人为首批工作组赴美姑县九口乡开展扶贫工作。这一年我们对九口乡的贫困原因及它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致富 美姑县 有效途径 扶贫工作 庭院经济 粮食生产 叶面喷肥技术 病虫害 工作组 花椒
下载PDF
西昌师专大学彝语文课介评
11
作者 洛边木果 曲木伍各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46-49,共4页
大学彝语文课是一门具有填补空白性的高校彝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适用专业范围广、知识容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多采的彝语文课程。特别是其教材的编排使多种彝语文知识有机组合,从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总体效应,且具有开发和推... 大学彝语文课是一门具有填补空白性的高校彝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适用专业范围广、知识容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多采的彝语文课程。特别是其教材的编排使多种彝语文知识有机组合,从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总体效应,且具有开发和推广价值。这门课程的开创与建设在高校彝语文教学改革中迈出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大学彝语文 知识综合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凉山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曲木伍各 马庆霜 阿牛木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民生之基。凉山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凉山彝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严重缺失。2015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聚焦凉山彝区精准扶贫重点领域,出台17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一村一幼&qu... 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民生之基。凉山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凉山彝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严重缺失。2015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聚焦凉山彝区精准扶贫重点领域,出台17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一村一幼"建设。为给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在对凉山彝族地区教育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发展凉山学前教育的意义、目前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为内容,对凉山学前教育教学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区 民族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精准扶贫 问题与对策
原文传递
四川民族高等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木伍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8-30,共3页
四川民族地区中小学基础教育滞后的现象制约着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存在着素质教育难度大、双语教学困难多等问题。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应从提高素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改革双语教学模式,加强教材建设,拓展就业渠道,... 四川民族地区中小学基础教育滞后的现象制约着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存在着素质教育难度大、双语教学困难多等问题。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应从提高素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改革双语教学模式,加强教材建设,拓展就业渠道,创建绿色教育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的各类复合型双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等教育 双语教学 素质教育 绿色教育
原文传递
彝族法文化的传承
14
作者 张居盛 曲木伍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4-47,共4页
彝族法文化是中国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自然形成和智慧累积的成果,是彝族习惯法观念、习惯法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法规范、习惯法行为和习惯法的实物形态的总和。受彝族社会的封闭性、习惯法不成... 彝族法文化是中国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自然形成和智慧累积的成果,是彝族习惯法观念、习惯法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法规范、习惯法行为和习惯法的实物形态的总和。受彝族社会的封闭性、习惯法不成文特点、强烈的敬老观念和传统教育方式等的影响,彝族法文化主要通过口头和行为两种方式进行传播、继承,具有前塑文化的特点。在彝族法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德古和毕摩都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法文化 传承 德古 毕摩
原文传递
谈彝语研究方法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洛边木果 曲木伍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3期55-57,61,共4页
在对大量的语言材料与语言实践做深入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 ,从彝族文化本质特性、思维特点 ,以及语言表达习惯的实际出发 ,力主转变过去套用汉语和西方语言研究 ,特别是语法、修辞研究上的研究观念及研究方法。努力揭示出彝语自身的方法... 在对大量的语言材料与语言实践做深入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 ,从彝族文化本质特性、思维特点 ,以及语言表达习惯的实际出发 ,力主转变过去套用汉语和西方语言研究 ,特别是语法、修辞研究上的研究观念及研究方法。努力揭示出彝语自身的方法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研究 方法论 思维方法 彝语表达型
原文传递
民俗生活的影像记录——谈彝族民俗的影像表现
16
作者 列来拉杜 曲木伍各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民俗生活 彝族 民族文化开发 地域特征 人物表情 活动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