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蠋蝽成虫对黏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非取食效应
- 1
-
-
作者
张雅倩
曲毓立
李保平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E0104900,2017YFD02010000)。
-
文摘
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的室内评估往往观测所捕食的害虫数量或其衍生度量,但捕食者的存在本身可能对猎物的行为和生物学造成负面影响,即“非取食效应”,该效应可能通过影响猎物的生殖而抑制其种群增长。本研究旨在探明捕食性天敌蠋蝽对黏虫是否有非取食效应。将1头剪掉喙端部的蠋蝽成虫和1头黏虫幼虫放入同一培养皿中共处一段时间,对黏虫造成捕食威胁;设3个威胁期处理:黏虫幼虫孵化后4~8 d(长至3龄左右,称为“早期威胁”),孵化后9~13 d(长至6龄左右,“晚期威胁”),幼虫整个发育期(“全期威胁”);以单独完成生长发育的黏虫幼虫为对照。对8日和13日龄幼虫称体鲜重,观测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蛹体鲜重,并测定雌成虫终身产卵量。对8日龄黏虫幼虫体重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幼虫的体重(57.67 mg)和发育历期(14.5 d)相比,早期威胁处理使黏虫幼虫体重增大11.5%、发育历期缩短2.2%,全期威胁处理使黏虫幼虫体重增大12.0%。对13日龄黏虫幼虫体重的测定未发现非取食威胁的影响。对3日龄蛹体鲜重测定结果发现,与对照蛹体重(446.76 mg)相比,早期威胁处理的黏虫蛹重降低5.2%,全期威胁处理的黏虫蛹重降低6.5%。非取食威胁处理不影响黏虫的蛹历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和产卵量。本研究结果说明,蠋蝽成虫对黏虫幼虫早期的非取食威胁可较小程度地影响黏虫生长发育,但对生殖力没有影响。
-
关键词
捕食性蝽
捕食者-猎物互作
捕食者威胁
特征介导效应
生物防治
-
Keywords
predatory heteropteran
predator-prey interactions
predator risk
trait-mediated effects
biological control
-
分类号
S47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