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桥杜66区块浅薄层稠油油藏热水驱注采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曲瑛新 严小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94,共5页
为提高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冷采后的开发效果,对影响热水驱开发效果的注采参数进行了研究。根据相似性原理模拟与储层特征和热采环境相似的岩心驱替试验,应用petrel软件建立区块地质模型,并采用CMG软件热采模块的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不同... 为提高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冷采后的开发效果,对影响热水驱开发效果的注采参数进行了研究。根据相似性原理模拟与储层特征和热采环境相似的岩心驱替试验,应用petrel软件建立区块地质模型,并采用CMG软件热采模块的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注入方式和注采比下杜66区块的开发效果,确定了中含水期转注热水、冷热水交替注入的开发方式。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开发方式为综合含水60%时转注热水,采取冷热交替七段塞、注采比0.95的方式注入温度80℃热水,其驱油效率比冷水驱提高17.27%。研究结果表明,热水驱可以改善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为浅薄层稠油油藏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热水驱 注采参数 66区块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曲瑛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89,共6页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后,注采井网难以满足后续开发需求。应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预测等方法,对低渗透油藏合理油水井数比、注采井网调整方式、调整时机以及调整后新、老井合理注水调整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技术。...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后,注采井网难以满足后续开发需求。应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预测等方法,对低渗透油藏合理油水井数比、注采井网调整方式、调整时机以及调整后新、老井合理注水调整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技术。考虑低渗透储集层的渗流特性、启动压力梯度导致油水井地层压力的差异,推导了适应低渗透油藏的油水井数比计算公式。根据储层裂缝发育状况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选择水驱面积波及系数较高的井网进行调整。敖南油田合理的调整方式是将裂缝不发育井区反九点法井网调整为五点法井网,裂缝发育井区转线性注水。对不同调整时机下的开发效果预测表明,调整越早,效果越好。井网调整后要适当控制老井注水,加强新井注水,使地层压力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上述调整对策对低渗透油藏实施注采井网调整是可行的,可以为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砂岩油藏 合理油水井数量 井网调整
下载PDF
龙虎泡油田高含水期水驱综合挖潜技术研究
3
作者 曲瑛新 耿俊 聂武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6期90-91,7,共2页
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龙虎泡-大安阶地的龙虎泡油田受储层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影响,开发效果逐年变差,表现出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自然递减率上升的问题。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应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不同剩余油类型的油水井对应调整方... 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龙虎泡-大安阶地的龙虎泡油田受储层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影响,开发效果逐年变差,表现出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自然递减率上升的问题。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应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不同剩余油类型的油水井对应调整方式,通过室内岩心驱替试验得到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合理注采调控参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水驱综合挖潜技术后,含水上升速度和自然递减率下降,注采剖面得到调整,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泡油田 油水井 调整挖潜技术 调控技术 驱替速度 采液速度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低渗透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玉武 曲瑛新 熊文平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9,共6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进而确定出裂缝分布的规律。在简要介绍无源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动、静态资料,对微地震法在... 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进而确定出裂缝分布的规律。在简要介绍无源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动、静态资料,对微地震法在水驱前缘测试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场应用效果证明,微地震监测技术在低渗透油田裂缝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提高低渗透裂缝型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微地震 裂缝 水驱前缘 注水开发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裂时机的确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熊文平 曲瑛新 +1 位作者 姜得英 王宁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3,共6页
针对非均质低渗透油藏压裂时机难以确定的实际,应用渗流力学原理,提出同一注采井网存在建立有效驱替系统的临界渗透率概念,建立储层临界渗透率求解模型,包括低于临界渗透率储层压裂的最小裂缝半长计算模型,以及高于临界渗透率储层有效... 针对非均质低渗透油藏压裂时机难以确定的实际,应用渗流力学原理,提出同一注采井网存在建立有效驱替系统的临界渗透率概念,建立储层临界渗透率求解模型,包括低于临界渗透率储层压裂的最小裂缝半长计算模型,以及高于临界渗透率储层有效驱替系统时间和见水时间模型;基于测井曲线反映储层特征参数变量,建立压裂时机优选图版.结果表明:对低于临界渗透率的储层,应采取不同缝长压裂投产,从而建立有效的驱替体系;对高于临界渗透率的储层,合理的压裂时机应大于储层建立有效驱动系统的时间,且不超过水驱前缘达到裂缝半长时间.敖南油田注水开发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裂时机 临界渗透率 有效驱替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