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癌切除术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生存和无瘤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邢跃栊 曲赛 +3 位作者 倪德生 陈国梁 张凯 杨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8期28-32,共5页
目的探究胆囊癌切除术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生存和无瘤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和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胆囊癌切除术治疗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33例和非输血... 目的探究胆囊癌切除术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生存和无瘤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和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胆囊癌切除术治疗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33例和非输血组39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匹配。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2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生存和无瘤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72例患者中配对成功60例,输血组与未输血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至2021年6月,输血组、未输血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24个月。两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矫正TNM分期、肝侵犯因素后,围手术期输血使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021倍,使患者肿瘤复发风险增加1.762倍。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可降低胆囊癌切除术患者术后2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切除术 围手术期 输血 生存 无瘤生存
下载PDF
PCMC与CBL联合教学在神经内科实习医生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段瑞娟 曲赛 徐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第12期92-92,109,共2页
目的:研究PCMC与CBL联合教学,并探讨在神经内科实习医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60名神经内科实习医生,随机纳入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实验组采取PCMC与CBL联合教学,对实习医生进行出科考核并分析讨论差... 目的:研究PCMC与CBL联合教学,并探讨在神经内科实习医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60名神经内科实习医生,随机纳入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实验组采取PCMC与CBL联合教学,对实习医生进行出科考核并分析讨论差异。结果:实验组出科考核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病例分析分值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分值比较P<0.05。结论:神经内科应用PCMC与CBL联合教学可取得满意的临床带教效果,显著提高实习医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MC教学 CBL教学 神经内科
下载PDF
临床应用阿莫西林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
3
作者 曲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91-0194,共4页
分析阿莫西林在临床应用中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总结合理用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使用阿莫西林治疗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归纳阿莫西林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反应发生时间、主要不良反应... 分析阿莫西林在临床应用中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总结合理用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使用阿莫西林治疗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归纳阿莫西林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反应发生时间、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具体表现,统计预后情况,探讨用药方案和预防措施。结果 6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36 VS 30,54.55% VS 45.45%);年龄≤40岁7例(10.61%)、40-60岁 20例(30.30%),>60岁 39例(59.09%);66例患者中,口服共计60例(90.91%),静脉滴注/注射给药共计6例(9.09%);患者用药后30min内即发生不良反应者共计7例(10.60%),用药30min-2h发生不良反应例数共计13例(19.70%),用药2h-1d发生不良反应例数共计34例(51.51%),用药7d后发生不良反应例数12例(18.18%);66例患者ADR累及免疫系统39例(59.09%)、消化系统15例(33.33%)、血液系统6例(9.09%)、肾脏系统4例(6.06%)、神经系统2例(3..03%);66例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4例,均为给药次数太少和单次剂量偏大。所有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停药并接受对症治疗,ADR在1-3d内减轻并消失。结论 临床应用阿莫西林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多涉及免疫系统及消化系统,高龄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时,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是引发阿莫西林ADR的重要危险因素,给药前应考虑患者病情和年龄,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强化用药合理性,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冲动性增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曲赛 段瑞娟 +2 位作者 邢跃栊 刘晓玲 任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488-149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冲动性增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27例老年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第75百分位值(P_(75))进行分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P...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冲动性增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27例老年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第75百分位值(P_(75))进行分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P_(75)的归为正常组,≥P_(75)的归为高水平组。观察2组患者冲动性量表第十一版(BIS-11)二阶和一阶因子得分差异,在平衡一般特征、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第三部分、Hoehn&Yahr量表、Addenbrooke认知检查修正版(ACE-R)、临床治疗方案等资料后,观察铜蓝蛋白与BIS-11的相关性。结果共56例患者纳入高水平组,171例患者纳入正常组。高水平组患者铜蓝蛋白水平、女性患者比例及MDS-UPDRSⅢ、Hoehn&Yahr量表、ACE-R评分均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水平组二阶非计划及对应的一阶自我控制、一阶自知复杂度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二阶注意、一阶注意、一阶认知不稳定性、二阶动机、一阶动机、一阶稳定性和BIS-11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去除混杂因素后,铜蓝蛋白与二阶非计划及其对应的一阶因子(自我控制和自知复杂度)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老年PD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BIS-11非计划性冲动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浆铜蓝蛋白 冲动控制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