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世纪热贡唐卡所见汉藏美术交流--以噶日·班智达洛桑西绕绘画遗存为例
1
作者 更藏尖参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82-88,共7页
18世纪著名画师噶日·班智达洛桑西绕对勉唐派绘画风格在热贡地区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基于学界目前对该画师的研究,首先就其生卒年代及其名字中的“噶日”二字作进一步探究;其次爬梳噶日·班智达洛桑西绕个人传记中对... 18世纪著名画师噶日·班智达洛桑西绕对勉唐派绘画风格在热贡地区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基于学界目前对该画师的研究,首先就其生卒年代及其名字中的“噶日”二字作进一步探究;其次爬梳噶日·班智达洛桑西绕个人传记中对其艺术创作历程的记载,就其现存典型作品与西藏诸画派及汉地绘画之关系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噶日·班智达洛桑西绕 绘画作品 流派 艺术特征
下载PDF
简析青海热贡扎西齐寺藏上师唐卡画像
2
作者 更藏尖参 《西藏艺术研究》 2016年第2期29-34,共6页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青海热贡扎西齐寺寺藏上师夏日仓·格丹嘉措唐卡画像的绘制年代、收藏价值、绘画风格等,明确论证此幅上师唐卡画像的历史考古价值。绘制上师唐卡画像的年都乎噶吉画师于公元十八世纪诞生于青海热贡四个土族村寨之...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青海热贡扎西齐寺寺藏上师夏日仓·格丹嘉措唐卡画像的绘制年代、收藏价值、绘画风格等,明确论证此幅上师唐卡画像的历史考古价值。绘制上师唐卡画像的年都乎噶吉画师于公元十八世纪诞生于青海热贡四个土族村寨之一的年都乎村,他因在桑普寺获得噶吉格西学位而闻名于世,是一位在热贡唐卡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绘画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师夏日仓·格丹嘉措 年都乎噶吉画师 扎西齐寺 勉唐画派 考古价值
下载PDF
17世纪热贡地区著名画师喜饶扎西的生平与艺术贡献研究
3
作者 更藏尖参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2,共7页
热贡艺术源远流长,从现有资料来看,可以追溯到元朝,其画派一脉相承、独具风格。喜饶扎西是活跃在17世纪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师。他兴建寺庙,绘制唐卡、塑造佛像,广收门徒,对热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位宗教学者... 热贡艺术源远流长,从现有资料来看,可以追溯到元朝,其画派一脉相承、独具风格。喜饶扎西是活跃在17世纪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师。他兴建寺庙,绘制唐卡、塑造佛像,广收门徒,对热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位宗教学者,更是一位艺术家,是热贡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基于对喜饶扎西传记、其论著及相关艺术遗存作品的调查整理,对其生平事迹,尤其是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流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他对热贡艺术做出的贡献做了简单的评价,以飨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饶扎西 宗嘎寺 艺术风格 艺术贡献
下载PDF
琼结坚耶寺千佛殿转经道壁画遗存及题记内容考释
4
作者 更藏尖参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2期152-170,196,共20页
文章通过梳理学者对坚耶寺的关注和相关研究,阐述了该寺历史源流,重点对千佛殿转经道的实地考察,以摘抄该殿早期壁画题记和内容辨识,试图判断壁画的艺术风格;并以题记的解读为依据,纠正将该寺早期壁画断代为萨迦时期的不題观点,认为该... 文章通过梳理学者对坚耶寺的关注和相关研究,阐述了该寺历史源流,重点对千佛殿转经道的实地考察,以摘抄该殿早期壁画题记和内容辨识,试图判断壁画的艺术风格;并以题记的解读为依据,纠正将该寺早期壁画断代为萨迦时期的不題观点,认为该寺壁画是属15世纪或者后期格鲁派兴盛时期绘制而成。同时,也阐述了该壁画遗存对西藏美术史所起到的影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耶寺 壁画 题记 绘画风格
下载PDF
色朵坚寺拉章殿钦则派壁画遗存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5
作者 更藏尖参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1期95-109,共15页
文章在详细记录色朵坚寺拉章殿早期壁画遗存的基础上,对以班禅释迦曲丹为主的道果传承祖师像和罗汉等图像内容进行辨析,并对题记做摘抄和初步研究。按照艺术特征划分为:细而流畅、曲折繁多的中原汉式绘画线条;眼宽和双眉细长的写实绘画... 文章在详细记录色朵坚寺拉章殿早期壁画遗存的基础上,对以班禅释迦曲丹为主的道果传承祖师像和罗汉等图像内容进行辨析,并对题记做摘抄和初步研究。按照艺术特征划分为:细而流畅、曲折繁多的中原汉式绘画线条;眼宽和双眉细长的写实绘画风格;红白相间的僧式披套(■)等。提出该寺早期壁画充分体现了16世纪钦则派的风格特征,对西藏传统绘画流派钦则派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壁画的年代和寺院历史演变做了简要考证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朵坚寺 拉章殿壁画 钦则派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甘肃卓尼县石门寺万历大雄宝殿绘画的调查与研究
6
作者 那尕才让 更藏尖参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7-189,219-220,共15页
石门寺大雄宝殿的绘画遗存对研究汉藏艺术题材和风格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为大明万历年间洮岷地区汉藏艺术交流交融的真实反映。文章基于大雄宝殿绘画遗存的调查和研究,对其壁画内容及藻井曼荼罗的主题进行辨识,发现释迦牟尼像与八大菩... 石门寺大雄宝殿的绘画遗存对研究汉藏艺术题材和风格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为大明万历年间洮岷地区汉藏艺术交流交融的真实反映。文章基于大雄宝殿绘画遗存的调查和研究,对其壁画内容及藻井曼荼罗的主题进行辨识,发现释迦牟尼像与八大菩萨像的组合为壁画的主要内容,提出阿底峡与仲敦巴、宗喀巴形象的出现对明代河西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图像学研究具有坐标意义。藻井所绘秘密集会曼荼罗与恶趣清净曼荼罗的图像配置也尤为关键,其绘画风格在继承明代独特的汉藏艺术遗风的基础上又具有地方特征,为进一步探究河西走廊明代藏传佛教寺院在形制上的复古意识,以及早期格鲁派的教义教规在这一区域的流行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寺 大雄宝殿 汉藏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