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针穿刺细胞学与术中冷冻病理诊断对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指导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锐 曹丁方 +2 位作者 张雪 赵延明 刘红刚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7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与术中冷冻病理诊断对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甲状腺手术并进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且术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与术中冷冻病理诊断对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甲状腺手术并进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且术前有FNA结果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91例(547个结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Bethesda分类法将547个结节分为6类,分析FNA和冷冻病理在不同类别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准确率,并通过对其中335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或部分甲状腺切除患者的术式分析,评估术中冷冻病理的手术指导价值。结果除Ⅵ类结节外,冷冻病理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FNA;冷冻病理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NA;335例患者中有38例(11%)根据冷冻病理结果修改了手术方式,其中37例(97.4%)经术后石蜡病理证实正确;在Ⅲ、Ⅳ类结节患者中根据冷冻病理结果改变手术方式的比例最高(54.8%),而在Ⅵ类结节患者中该比例最低(0.5%,1/186)。结论术中冷冻病理对于FNA不能确定诊断的甲状腺结节具有一定手术指导价值,而对于FNA已经明确诊断的结节其手术指导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术中冷冻病理 细针穿刺细胞学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中BRAF V600E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马东林 朴颖实 +2 位作者 毛美玲 曹丁方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68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BRAF V600E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间行手术治疗且行中央淋巴结清扫... 目的通过分析BRAF V600E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间行手术治疗且行中央淋巴结清扫的465例经典型PTC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TC合并HT组(139/465)和单纯PTC组(326/465),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两组中BRAF V600E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检测结果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合并HT组中BRAF V600E蛋白的阳性率(59.71%)低于单纯PTC组(6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TC合并HT组中BRAF V600E蛋白阴性组患者发病年龄<55岁的比例更高(92.86%);与单纯PTC组相比,PTC合并HT组女性(88.49%)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6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C中HT或BRAF V600E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多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PTC合并HT患者BRAF V600E蛋白的阳性率较低。PTC中HT或BRAF V600E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多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BRAF V600E蛋白
下载PDF
NPTX1在胸腺瘤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杜鑫 于磊 +2 位作者 杨凌 曹丁方 张颖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瘤是原发于前纵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对于胸腺瘤的诊断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mRNA微阵列分析技术筛选出对胸腺瘤诊断有提示作用的肿瘤标志物,并加以证实。方法前期对31份胸腺瘤和瘤旁胸腺组织进行mRNA... 背景与目的胸腺瘤是原发于前纵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对于胸腺瘤的诊断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mRNA微阵列分析技术筛选出对胸腺瘤诊断有提示作用的肿瘤标志物,并加以证实。方法前期对31份胸腺瘤和瘤旁胸腺组织进行mRNA微阵列分析,发现胸腺瘤中神经细胞正五聚体1(neuronal pentraxin 1,NPTX1)基因转录水平上调超过4倍。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法、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60例胸腺瘤患者和30例胸腺囊肿患者NPTX1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其在胸腺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胸腺瘤组织中NPTX1 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胸腺组织[(2.88±1.02) vs (1.35±0.47), P<0.001];胸腺瘤组织中NPTX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胸腺组织(2 vs 1, P<0.001);术前胸腺瘤患者血清中NPTX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胸腺囊肿患者[(1,018.29±209.38) pg/mL vs(759.95±66.02)pg/mL,P<0.001];血清中NPTX1蛋白含量以842.22pg/mL为诊断节点,诊断胸腺瘤的敏感性为85.00%,特异性为93.33%,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结论 NPTX1在胸腺瘤患者中高表达,且对胸腺瘤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神经细胞正五聚体1 微阵列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胸腺瘤合并斑秃的病例分析及病因探讨
4
作者 张颖 曹丁方 +3 位作者 于磊 于鑫韬 崔健 杜鑫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腺瘤合并斑秃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进行横向分析,合并与不合... 目的分析胸腺瘤合并斑秃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进行横向分析,合并与不合并斑秃的患者按1∶10匹配后进行纵向比较。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胸腺瘤患者252例,其中合并斑秃6例(2.38%)。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均有重症肌无力症状,血清中均存在anti-AchR抗体和CD4^(+)/CD8^(+)T倒置,显著高于不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不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83.33%(5/6)对20.00%(12/60),P=0.003]。术后5例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斑秃得到改善(83.33%,5/6)。结论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常合并重症肌无力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机制可能与胸腺瘤产生的自身免疫性CD8^(+)T淋巴细胞有关。目前手术仍是改善胸腺瘤相关斑秃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斑秃 自身免疫性疾病 CD8^(+)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